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白云洞

相关日志

江夏笔记,游江夏白云洞
成功在望 2015-6-6 20:12
  一      白云下面有仙洞,   各路神仙曾驾到。   千奇百怪绝无有,   难怪黄鹤来栖身。      二      天下奇洞那里寻?   唯有江夏白云洞。   此有处险不敢识,   胆小如鼠多一人。      三      江夏石洞好惊人,   又多又奇又有仙。   环山叠嶂路通天,   可骑黄鹤驾白云。      四      雾峰罩山笼白云,   三步一奇见二景。   深浅四洞各晶莹,   胆战心惊吓懦夫。      五      千山万水好妙趣,   怪石嶙峋洞知性。   要称英雄你前来,   不敢进去非丈夫。      饶峰,笔名南桥饶浩成(网名:成功在望)2011年12月31日于江夏区湖泗镇,次日修改于江夏南桥。      
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夏笔记,八分山,慈云寺,白云洞江夏旅游好去处
成功在望 2015-6-3 20:08
 作为江夏人,请允许我推介一下江夏旅游的好去处八分山,慈云寺,白云洞,以及我冬游八分山,慈云寺,白云洞感受,与大家共勉互享,共同学习和进步。   一. 八分山:八分山海拔272.3米的八分山,是纸坊最高的山了,位于纸坊城区西北,江夏区纸坊附近,因“山有水,分流如八字”而得名。八分山里有白云洞,有武汉现存唯一的石窟寺,由天然石灰岩溶洞组成,被誉为“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它北临一0七国道,乡镇,黄金桥,远山,长江,大桥……东头可以鸟瞰全城。   八分山,原来叫八宝山,山中藏有无数宝物,它巍峨高大,风景如画,山里长着各种宝贝,也是仙人常来游玩的地方。为了保护这些财宝和管理好这片景区,玉皇大帝调遣修道千年的乌龟、青龙守山。乌龟心术不正,看着山里的宝贝,垂涎欲滴,渐渐起了歹心。一年的大年三十半夜,乌龟使出了浑身解数,张牙舞爪向宝山袭来,把满山的财宝抓得火星飞溅,碰得响声如雷。青龙发现了,便与乌龟打了起来。乌龟与青龙打斗惊动了王母娘娘。她向八宝山一看:乌龟和青龙打得山石飞腾,乌龟用自己的尾巴,把金子卷到自己的甲壳缝里了。“这还了得!”王母恼怒,取过桃园小神手中的扁担扶着,一脚踏了下来。八宝山顶一声巨响,山顶踩塌了。乌龟知道事情不妙,立即逃回自己的窝。它惊慌失措,金子都掉在它平时饮水的一条小河里,后来人们在这里修了座桥,就叫它“黄金桥”。王母没料到自己盛怒之下,竟将八宝山踩塌了,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便急忙向夜铺山赶去。她抓住了乌龟,为惩罚它,把手中扁担一头抵在八宝山脚下,一头顶住乌龟的头。从此,乌龟寸步难行,这里多了一座乌龟山,那条扁担也变成了扁担山。王母那一踏,将八宝山踩裂成八座山,也就是今天的八分山。为了让仙人更好地游玩,让青龙安心守住这座山,还修了座庙。庙前还有一个蛟龙池,供青龙洗澡用。   当然,这只是传说。方志学中则认为八分山的得名来源于“有水分流如八字”。《建康录》曰:“武昌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分八字,数不及九”。八分山半山腰有飞锡泉,唐贞观年间有骆禅师游方(按:佛家语称为“飞锡”,即持锡杖云游四方)至此,建为道场,故名。该泉无论久旱、甚雨,两不盈涸,朝廷赐庙名为灵济南。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赐封该庙为嘉泽候,1193年(绍熙四年)再加“显应”二字。1200年(庆元六年)夏旱,地方官奉命祷雨于庙,大获甘霖,又赠“灵惠”二字。此庙后不复存。在山门外一处密林当中,有一块刻有清嘉庆二年的和尚墓地。   八分山山顶上有一棵大树很是称奇,此树长着十个一样粗大的树干,于是便有“十兄妹”美誉,在山坡上,不时看到有的树则似龙盘虎踞,千奇百怪。其中有棵树最奇了,恰到好处的长在最陡的坡路上,呈现出沙发靠椅状,可共两人靠着休息,登山者,大多爱在此小憩片刻,树干自然被磨得光光亮亮。在通往山顶的古道旁,有几棵碗口粗大的香樟,因其长势怪异,故又被人称为“许愿树”、“神仙树”。坡前有两两相拥、叠成四排的八棵香樟,香客们多认为这是来此建道场修炼的八仙化身,将之称为“八棵(个)神仙”树。他们每每上山拜佛时,总喜欢在此祈福许愿,求得平安。与它相对应的,是在坡上生长着的一树生十丫奇观的另一棵香樟,山上的人管它叫“十全十美”树。他们说,从山底到此,经过这曲折陡峭的1.5公里山坡的攀登后,在十全十美树下许个愿,生活才会变得十全十美起来。登上山顶,绿树葱葱的远处是林立的高楼,再远处,江夏与武汉连成了一片。八分山两侧相对平缓,站在山顶往下望一边是梯田,另一侧是一个相对平缓的谷地。降水从山顶一分为二,形成两条不同流向的小河。   现在,八分山周围的主要景点有慈云寺、子午石、白云洞等。啊!八分山的传说,将青龙山、龟山、扁担山、黄金桥……与武汉连在了一起,让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二,慈云寺:慈云寺将是华中佛教中心。据悉,昔日名刹慈云寺将恢复重建,这一轮恢复重建工作拟用3年时间,规划占地面积225亩(恢复到唐朝时期规模),计划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建成华中佛教中心。江夏区纸坊慈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有1300余年历史,是当时的荆楚名刹。该寺庙在解放前毁于战乱,重建后又于文革期间被毁。现在的慈云寺,是1994年后重建的。新修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龙王殿和客堂、斋堂等建筑。慈云寺观音殿前,熊廷弼那副“八洞仙子拍肩来远瞩高瞻一带湖山过眼晓,分山龙王灵气在兴云沛雨万家烟火祝馨香”的长联,透出慈云寺所蕴含的历史气息。   除了历史遗迹,慈云寺还装满了民间故事。观音殿中,有一尊济公菩萨,主要是为了感激济公菩萨。传说在宋末战乱纷争,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食用油盐比较精贵,为了救助百姓,济公活佛在慈云寺念经咒七天七夜,度化出一口食用油井和一口盐井,油盐从井中的一丝缝中慢慢涌出。寺中僧人日夜值守,除留一部分自用外,全部分发给附近的老百姓。现在八分山东南山脚下的“盐行湾”即以此得名。目前,江夏区正在收集和勾画出与慈云寺有关的三十二个景点,包括迎驾台、点将台、莲花台、响鼓石、子午石、白龙洞、白龙宫、白云洞、小龙河、龙王井、天花井、前世井、油盐井、眼泪井、白龙井、拴龙桩、南天门、跑马场、金钱吊乌龟、达摩祖师脚印、透灵碑、铁头和尚纪念馆、熊廷弼楹联、雷神树、菩提树、八仙树、十全树、三朵金花等..   明清时代,在山顶建有八分寺和慈云寺。八分山慈云寺,作为武昌的门户和纸坊城关的屏障,八分山在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攻武昌陈友谅,太平天国进攻金口胡林翼,1928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与夏斗寅叛部打仗,都在八分山留下了遗迹。在现今的八分山上,还留有一些当时的战壕。山顶慈云寺虽已略显破败,但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与龙王殿等四殿俱在。观音殿后院的一口古井,井水清澈,是僧侣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用水。井边的牌匾上书:八分山龙王泉。相传,这是求雨人的虔诚感动了龙王,专门为他们开的。慈云寺里有个老和尚,法号道光法师,也是唯一的和尚。道光法师的老家在黄河岸边的山东曹县,那里曾经是一片盐碱地。因为闹饥荒,6岁的他开始逃难被慈云寺老方丈收养,也因此遁入空门。今慈云寺是1994年重建的。慈云寺的驻扎,让八分山充满了虚无缥缈的神话色彩,就连山上的树木也披上了清润幻化的外衣。   三.子午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慈云寺掩映于青松绿竹的深处,融会于空灵寂静的半山,有种深入空寂、万虑洗然、隐居青山、坐看云起的味道。从慈云寺后门的西坡爬上去,几百米外的山巅就是子午石了。子午石,是因为在子时和午时,月、日之影正对此石而得名,子午石是南北向生成的,身方顶圆,群石环之,遇旱祷雨皆在石前,故八分山在清代为省会朝山。据史料记载:在八分山顶有一块呈圆形的子午石,石是南北向生成的,高1500厘米,底宽1100厘米,顶宽55厘米,厚500厘米。在石的东侧正中书“子午石”三字,正南从上至下刻“八分山之神”五字。这八字都是清代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湖广总督汪志伊题写。汪志伊为什么要在八分山题字?这又要从八分山上的古迹飞锡泉说起。唐贞观年间有骆禅师游方(佛家语称为“飞锡”,即持锡杖云游四方)至八分山,在这里建庙修行,骆禅师用手杖划出泉后,泉无论久旱、暴雨,两不盈涸,朝廷遂将庙名赐为灵济庙。而且据说建庙以后,八分山一带很少有灾荒,老百姓获益不浅。1187年的时候,宋孝宗赵慎把庙赐封为嘉泽侯,1193年宋光宗又加了“显应”二字。也是奇怪,到了公元1200年的夏季,八分山一带大旱,地方官奉命祷雨于庙,大获甘霖,当年反而成了一个丰收年。听说了这个消息,宋宁宗又赠“灵惠”二字于庙。灵济庙有没有那么神,我们不得而知。但在任桐编写的《沙湖志》中确有这么一段:“元郡守李贞祷雨于此,见巨蟹入潭中,雷雨大作。”但好景不长,后来由于历史的迁移,人为的更动,战乱等原因,庙渐渐衰败而荡然无存。缺少了寄托希望的人们只得苦苦寻觅,他们随即看中了八分山巅的这块身方顶圆,群石环之的子午石。于是乎,它替代了庙宇,成为了新的祈祷对象。每逢遇到干旱时,地方官员在石前纷纷致祭求神祷雨。久而久之,八分山也就成了清代的省会朝山。既是省会朝山,又是老百姓心中的神山,江夏总督汪志伊为何不卖个人情,求段佳话?于是他题了“子午石”、“八分山之神”八个字,嘱属下刻上,意在求得风调雨顺。现在的子午石,隐藏在新修的山林瞭望塔后的一处杂草中,平淡无奇,不远处的一块刻有“军委测绘局三角点”的标牌。想来古人以“子”为北,以“午”为南,将石立于此,必定是看中了其地理位置的奇特。而今有新牌,又足以再次印证子午石、八分山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   四.白云洞:江夏白云洞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镇城西,八分山南麓,下川村北五公里处,距武汉市区20公里,白云洞是天然大溶洞,纵穿于整座石山,洞中冬暖夏凉,泉水淙淙,遍布石刻和钟乳石,全长300余米,由前洞、中洞、天井和后洞组成。它又称石洞,是一通贯穿山体的天然石灰岩溶洞。这里山色秀丽,景色宜人,溪流潺潺,磬声缭绕。仰首望去,山峰叠起,云遮雾罩,使人幻入仙境。民间传说昔日黄鹤飞离黄鹤楼后,曾在此栖息,并留下“白云黄鹤”之,故又名白云洞。又相传此地为白云仙子居住之乡,说黄鹤楼有道士乘仙鹤而去,仙鹤飞行到此曾落脚栖身,故才有白云黄鹤的传说,白云洞也由此而得名。“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流芳千古。黄鹤是灵性之物,从黄鹤楼飞走,途经江夏区纸坊镇城南八分山南麓,也许是对黄鹤楼的眷恋,也许是被此间美景吸引,于是,曾滞留此地。后因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书“白云洞”而又得大名。   白云洞规模较大,景观集中,四周山峦重叠,风光迷人,大自然造就的白云洞,传说为白云仙子居住之地,昔日黄鹤飞离黄鹤楼时曾在此栖息,故才有白云黄鹤的传说。从停车场下行,经400多级石阶梯,古松盘崖,清流回环。洞外红楼碧瓦相映。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笋、石佛等景观30余处。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白云洞仿佛是一座艺术雕塑迷宫。洞附近还有白云桥等景观。八分山南麓,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天然大溶洞,名石洞(石洞街办名源此)。另外,白云洞附近还有白云桥等景   白云洞属石灰岩溶洞,洞口朝南,分前洞、无梁殿、中洞、天井(天窍、天窦)和后洞四部分。全长约200米。洞中冬暖夏凉,遍布石刻和钟乳石。有石佛雕像,融合了印度的石窟艺术,形成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据考证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大约1.8万年至1万年。   白云洞洞口右上壁刻有“白云洞”三字,为明代兵部尚书、江夏人熊廷弼所书。洞口两旁原有一对武士石雕,是朱元璋驻兵于此攻打武昌后所建,现已不存。白云洞有白云洞、七星谭洞、牛鼻子洞、黄道士洞、黑龙洞等溶洞。这些溶洞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前后总共分四洞,即前洞、无梁殿、中洞、天井及后洞。四洞前后贯穿,都不大,不长,或晶莹剔透,或蔚为奇观的钟乳石,但各洞均有特点。   前洞内右侧有两支洞,《江夏县志》称为凉洞和暖洞。现已更名为“勇夫洞”和“懦夫洞”。勇夫洞深不可见,而懦夫洞极浅。东壁横刻“两间磅礴,一个崆峒”两行楷书大字。西壁竖刻“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两行楷书。这两副对联,均由光绪年间隐居在洞内的居士王菊人所题。前洞以石刻称奇,洞口右上壁刻有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所书“白云洞三字外,还有诸如“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水流云在”等摩崖石刻。   前洞后部是无梁殿,殿室借天然溶洞稍加斧凿而成,呈穹窿顶,因没有梁柱得名。高5米,宽8米,深6.5米,殿中立有一尊唐代石佛,高3.5米,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佛像面容庄重,双足踏于莲花座上。据《江夏县志》介绍,这是接引佛。也就是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西方净土的佛,这种佛像在唐代初期和武则天统治时期盛行。无梁殿殿名三字俱逾尺,亦为熊廷弼手书。这种石窟寺在江南少见,而像这样建于岩洞深处的石窟寺,更是一绝。石雕佛像,此佛像身着“法衣”,上雕有莲花图案边饰,其雕刻细腻,刀法匀称,均不多见。这尊佛像是从洞中出土发掘出来,若干年前,就已是一座石窟寺。   中洞是一长形天然通道,长不过40余米,宽不及5米,洞壁全为钟乳石。穿过中洞,即到天井。《江夏县志》载称:“人进洞陈折半里,仰见天窦。”所谓“天窦”,是洞顶有“天窗”通外,外边天光射人洞中。静观此井,峭壁直立,险异深沉。唯有借助其顶上的日光,方能观洞中大概轮廓。   在天井左石壁上刻有“雷门洞开”四字,使人对天窦顿生无穷联想。后洞为白云洞出口处,有两个出口,一为北口,一为东口。出北口,豁然开朗青山叠翠。出东口,向上攀登可达八分山顶。洞内石壁上尚有明、清人石刻多处,如“两间磅礡,一个崆响”,“足飞”等。清咸丰年间罗泽南曾驻军于此,刻有“水流云在”四字。可谓境地幽绝,别有洞天。洞壁簇有钟乳石,可听见洞中流水潺潺之音,猫腰前行,走在洞中的莲花石径上,别有一番天地。出天井,即为白云洞出口处,又见洞外红楼碧瓦相映。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笋、石佛等景观30余处。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白云洞仿佛是一座艺术雕塑迷宫。那青翠叠嶂的八分山也重现眼帘,再在莲花台上、楼上,99岁桥上摄影留念,休息玩耍,余味无穷。最后,可参观汉阳兵工厂原址兵器陈列馆(汉阳造步枪、坦克、等),结束愉快白云洞之旅!   五.谈谈我游八分山,慈云寺,白云洞之感受,攀八分山,沉静在那古朴典雅的寺庙之中,闻佛香,听佛乐,阅佛经,悟佛道。即使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听见佛堂那悠远的钟声后,也会感悟出许多么人生美好的事情来。参观国防展室:可见到依附于3303工厂(原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M-2、马克芯机枪等各种型号轻枪支、弹药,还可到重武器区见130加农炮、100高炮、T-34坦克等各型火炮等。未来,这里必将成为中部有名的国防教育基地。旅行至中午,可吃烧烤,野果。或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大家一起举杯开怀畅饮,互哄“开心“笑料,一众其乐融融,几何人生无比惬意。   六.推介一下江夏区的旅游风景区(点):美丽江夏大约有龙泉山风景区,明楚王墓,梁子湖风景区,谭鑫培公园,金口,中山舰,中山舰博物馆风景区,藏龙岛,灵池,藏龙大桥,九凤台风景区,青龙山,灵泉寺,青龙山森林公园,醉江月度假村,和平农庄度假村,梦天湖假村山庄,古龙山庄,介子山庄,湖泗瓷窑址群,金口镇留云亭,锦绣山庄,汤逊湖民族文化村,江夏熊廷弼公园,江夏体育馆,江夏新世纪公园,国家级青龙山森林公园风景区,江夏生态农庄,鑫农湖赏荷采太空莲,汤逊湖鱼丸一条街,庙山汤逊湖度假区,青龙山林场柑桔园等旅游风景区(点)。欢迎同志们来美丽江夏区旅游、参观,考察和投资!   七. 推介一下美丽江夏:江夏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大门,地处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具有近距离吸纳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辐射的区位优势,“武汉•;中国光谷”规划区域大部分就在江夏区境内。   江夏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极其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咸城际铁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长江黄金水道傍西境而过。城乡路网发达,城区距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客运港均在30公里左右,水、陆、空运联系全国、通达八方,以江夏为中心,距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均为8小时左右车程。境内山水资源充裕,耕地、山林、水域面积各约占三分之一。东、北、西南三面临湖,形成江湖怀抱之势,境内大小湖泊136处,其中梁子湖水面面积42万亩,为湖北省第二大、全省唯一保持二类水质的特大型湖泊。境内有大小山体114座,山体植被保护良好,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这里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气、通讯配套完备。科教优势明显,境内云集26所高校,各类科教人才济济,拥有国家p4实验室、高压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   江夏,地处华中腹地,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贯。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因素,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是绚丽多姿,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得尽自然之精华、山水之灵气。龙泉山由天马峰和玉屏峰两条山脉蜿蜒相环,形成“二龙戏珠”之势,旧时颇受文臣武将、骚人墨客、士绅贤达以及阴阳堪舆家的青睐。自西汉起人们就陆续迁入灵泉幽谷居住,明代楚藩王更是将此辟为寝地。梁子湖、汤逊湖、斧头湖、鲁湖等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经过历史积淀,故事连篇,娓娓动听。白云洞传说着白云仙子的故事。金口古镇素有“黄金口岸”之称,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此浴火重生,引起世人关注。金口槐山古木参天,达摩渡江,留下千古绝唱。槐山驳岸雄浑壮观,是长江沿岸留下的不多的古代人工大型航运设施。还有梁子湖、斧头湖沿岸发现的170余座唐宋古瓷窑址,更是改写了该地无瓷窑的历史。江夏独特的湖山文化是大自然的恩赐,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先祖们谱写的壮丽诗篇。   这里英杰辈出,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京剧大师谭鑫培,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英雄熊秉坤,新四军创始人之一项英都出生在江夏这片热土。这里景观众多:具备武汉市最完整的原始林相和植被资源,有八分山公园自然保护风景区,有野生动物养观园、狩猎场、八分山西天游乐宫、攀岩等景点。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也众多,其中,尤以中山舰、明代楚昭王寝最富盛名。还有铸就中国海军舰魂的“中山舰”,有誉为“江南紫禁城”的龙泉山风景区,有云集千古风流人物的赤壁古战场,有尽展英烈风采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有光耀海内外的黄氏宗祠,素有“天下黄姓出江夏”,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冰川期遗迹白云洞,有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展示民族风情的华泰山庄、民族文化村,有代表都市农业发展特征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万亩苗木花卉基地。   七.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如下古代遗址可供游览:【新石器时代遗址】江夏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均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晚期早段为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有纸坊的棺山遗址、烽火台遗址,五里界的潘刘村遗址,金口的龙床矶遗址、香炉山遗址,山坡的铜留底遗址,郑店的锣鼓包遗址,豹澥的神墩遗址、枫墩遗址。晚期晚段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岭遗址、路边高遗址,金口的聂家湾遗址、杨家湾遗址和纸坊的船山遗址。   【商周至汉代遗址】江夏区有商周至汉代遗址17处:舒安的城上遗址、古寨遗址,湖泗的陈月基遗址、铜墩遗址、团墩遗址、金盆顶遗址,安山的庙嘴遗址、庙山遗址、程子城遗址,山坡的古城山遗址,流芳的张桥遗址,纸坊的金盆山遗址、粟山遗址、大商家坝遗址,金口的黄龙潭遗址、斩龙台遗址,乌龙泉的五谷城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赤壁古战场遗址位于金口街范湖社区赤矶山村赤矶山一带,紧临长江南岸。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500米。1996年,江夏区文管所在此发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远的金水闸洪家湾、火焰一带发现一批三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铜剑、铁剑、铜镜等。文献《荆州记》、《水经注》均记载东汉赤壁涂口(金口)赤矶,表明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在此发生。因村民开采石头,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南边山峰保存较好。1999年8月,江夏区人民政府将遗址命名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在江夏,开心在南桥、娱乐在南桥!在这里,作为江夏人,请允许我再一次邀请同志们来美丽江夏区旅游、参观,考察和投资!谢谢!   南桥饶浩成(网名:成功在望)2011年11月22日于江夏区安山镇,次日修改于江夏南桥。   参考资料:据《江夏县志》载:“去八分山十里有石洞,过石塘望山壁石瓮内,接引石佛悬石上,镌白云洞三字俱逾尺。入洞处微黑,中有无梁殿三字刻于石,东折逶迤半里始仰见隙中如月为天窦,即造光崖也。游览者至此,更进,极星,篝火始可入行,极明爽。另有两小洞,一极暖,一极凉,更进,则遥见深壑,疑龙宫也,不敢入”。   白云洞主洞逶迤逾半里,主洞右侧有两子洞,名曰“勇夫洞”、“懦夫洞”。懦夫洞极浅,勇夫洞很深,怯懦者莫敢入,故名勇夫洞。1985年5月在此洞32米处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其动物种群为乳齿象、豹、熊、鹿、犀牛、猴、羚、大熊猫等。据专家考证,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大约1.8万年至1万年左右。此洞的地理位置处在长江的第二级台地上,三面环水,而且洞口向南是古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由于没有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至今还没有发现古人类的化石,但这一发现对研究江夏区旧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白云洞在唐朝初年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石窟寺。据《江夏县志》载,唐贞观时,與骆禅师已将佛教传入此地。在八分山顶建慈云寺,在白云洞中凿洞造像建立石窟寺。当时此地为武汉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并被作为祀神祈雨的场所。   白云洞全长约200余米,由前洞、无梁殿、中洞、天井和后洞四个部分组成。洞内现有石佛造像和明清时期大量摩崖石刻,形成风格独具的人文景观。   前洞,洞口朝南,似一拱门,高4.05米,宽5米,深7米。洞外茂林修竹,怪石嶙峋,小溪潺流,曲径通幽。洞口西壁镌“白云洞”三字,字径大约40厘米,行楷横书,落款为“芝冈”。芝冈乃熊廷弼的字。熊廷弼,祖籍江夏恩武里(今纸坊)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辽东经略。东壁横刻“两间磅礴,一个崆峒”八字,分两排,楷书,字径约40厘米。西壁竖刻“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两行楷书,字径约20厘米。这两幅对联落款为“大清光绪三年春洞前居士王菊人刊”。稍往里东壁横刻“水流云在”,楷书,字径约40厘米,落款为罗泽南题。罗泽南为湘军将领。前洞右后壁有一支洞,宽仅1米,昏黑难进,深未测,入口处左右两壁有“这里看过”、“曲径”等,行楷,字径约30厘米,落款处隐若可见“李续赓题”字样。   无梁殿,紧接前洞,殿门朝东南,殿室高4—5米,宽8米,深10米。因殿室依天然溶洞稍加斧凿而成,呈穹窿顶,平面略呈马蹄形,没有梁柱,故而得名。殿门顶题“无梁殿”三字,楷字,字径约40厘米。殿中原立有唐代石佛一尊,早已破碎,后被竖起,包了一层水泥塑成。通高3.5米,为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佛像体态丰腴,面容端庄,双目微合平视。佛装主要是双领下垂大衣,其次是通肩衣,头戴宝冠,帔帛横过胸腹之间两道。造像身躯挺直少曲线,衣褶层叠下垂至足部,衣褶纹线简洁,双足跣露,踏于双层仰莲座之上。这尊佛像如县志所载为“接引佛”。所谓“接引佛”就是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这种佛像在唐初和武则天时代开始盛行。立佛所显示的印相姿势是: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这个金莲台座就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后的座位。净土宗将它分成九等,称为“九品莲台”。往生的众生,可以按念佛的“功行”深浅,按品“依托”。这显然是中国文化的风俗,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   中洞,为一条形通道,前接无梁殿,后向西北延伸,宽约4米,长约40余米。洞内极昏暗,只见怪石突兀,钟乳石鳞次栉比,如金钟倒悬,似龙鳞剔透。一条小溪沿洞边淙淙流淌,滴水和溪流声交织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古人有诗赞曰:“殿殿无梁筑仙台,重重崆峒自天开,两间磅礴幽圣境,一曲清波神女来”。   天井及后洞。天井东南接中洞,东北达后洞,平面呈鸭蛋状,最宽处6.5米,长约40米,顶部仰视见天。据《江夏县志》载,原为“仰见隙中如月”的“天窦”,后为了安全,驻军工厂炸掉顶上危石,成为四周壁立的天井。天井前左壁刻“雷闪洞开”四字,字径约40厘米,楷书,为罗泽南所题。后洞仅数米长宽,现已凿开,穿出可达山顶。后洞东壁有一小洞长约20余米,西壁近尾处有一洞口通往外面的山谷,洞中溪流即源于此。   八分山顶峰有“子午石”和“八分山之神”摩崖石刻。石呈圆顶形,高151厘米,底宽110厘米,上宽约40厘米,厚50厘米。正南从上而下竖刻“八分山之神”五字,东侧正中横刻“子午石”三字,字径约15厘米,隶书,为清嘉庆年间两湖总督汪志伊所题。   白云洞石窟是武汉地区仅见的石窟寺,江南地区也很少见,1983年公布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6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江夏白云洞诗五首
成功在望 2015-5-22 18:28
  一      白云下面有仙洞,   各路神仙曾驾到。   千奇百怪绝无有,   难怪黄鹤来栖身。      二      天下奇洞那里寻?   唯有江夏白云洞。   此有处险不敢识,   胆小如鼠多一人。      三      江夏石洞好惊人,   又多又奇又有仙。   环山叠嶂路通天,   可骑黄鹤驾白云。      四      雾峰罩山笼白云,   三步一奇见二景。   深浅四洞各晶莹,   胆战心惊吓懦夫。      五      千山万水好妙趣,   怪石嶙峋洞知性。   要称英雄你前来,   不敢进去非丈夫。      饶峰,笔名南桥饶浩成(网名:成功在望)2011年12月31日于江夏区湖泗镇,次日修改于江夏南桥。      
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八分山,慈云寺,白云洞江夏旅游好去处
成功在望 2015-5-21 19:01
作为江夏人,请允许我推介一下江夏旅游的好去处八分山,慈云寺,白云洞,以及我冬游八分山,慈云寺,白云洞感受,与大家共勉互享,共同学习和进步。   一. 八分山:八分山海拔272.3米的八分山,是纸坊最高的山了,位于纸坊城区西北,江夏区纸坊附近,因“山有水,分流如八字”而得名。八分山里有白云洞,有武汉现存唯一的石窟寺,由天然石灰岩溶洞组成,被誉为“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它北临一0七国道,乡镇,黄金桥,远山,长江,大桥……东头可以鸟瞰全城。   八分山,原来叫八宝山,山中藏有无数宝物,它巍峨高大,风景如画,山里长着各种宝贝,也是仙人常来游玩的地方。为了保护这些财宝和管理好这片景区,玉皇大帝调遣修道千年的乌龟、青龙守山。乌龟心术不正,看着山里的宝贝,垂涎欲滴,渐渐起了歹心。一年的大年三十半夜,乌龟使出了浑身解数,张牙舞爪向宝山袭来,把满山的财宝抓得火星飞溅,碰得响声如雷。青龙发现了,便与乌龟打了起来。乌龟与青龙打斗惊动了王母娘娘。她向八宝山一看:乌龟和青龙打得山石飞腾,乌龟用自己的尾巴,把金子卷到自己的甲壳缝里了。“这还了得!”王母恼怒,取过桃园小神手中的扁担扶着,一脚踏了下来。八宝山顶一声巨响,山顶踩塌了。乌龟知道事情不妙,立即逃回自己的窝。它惊慌失措,金子都掉在它平时饮水的一条小河里,后来人们在这里修了座桥,就叫它“黄金桥”。王母没料到自己盛怒之下,竟将八宝山踩塌了,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便急忙向夜铺山赶去。她抓住了乌龟,为惩罚它,把手中扁担一头抵在八宝山脚下,一头顶住乌龟的头。从此,乌龟寸步难行,这里多了一座乌龟山,那条扁担也变成了扁担山。王母那一踏,将八宝山踩裂成八座山,也就是今天的八分山。为了让仙人更好地游玩,让青龙安心守住这座山,还修了座庙。庙前还有一个蛟龙池,供青龙洗澡用。   当然,这只是传说。方志学中则认为八分山的得名来源于“有水分流如八字”。《建康录》曰:“武昌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分八字,数不及九”。八分山半山腰有飞锡泉,唐贞观年间有骆禅师游方(按:佛家语称为“飞锡”,即持锡杖云游四方)至此,建为道场,故名。该泉无论久旱、甚雨,两不盈涸,朝廷赐庙名为灵济南。1187年(宋淳熙十四年)赐封该庙为嘉泽候,1193年(绍熙四年)再加“显应”二字。1200年(庆元六年)夏旱,地方官奉命祷雨于庙,大获甘霖,又赠“灵惠”二字。此庙后不复存。在山门外一处密林当中,有一块刻有清嘉庆二年的和尚墓地。   八分山山顶上有一棵大树很是称奇,此树长着十个一样粗大的树干,于是便有“十兄妹”美誉,在山坡上,不时看到有的树则似龙盘虎踞,千奇百怪。其中有棵树最奇了,恰到好处的长在最陡的坡路上,呈现出沙发靠椅状,可共两人靠着休息,登山者,大多爱在此小憩片刻,树干自然被磨得光光亮亮。在通往山顶的古道旁,有几棵碗口粗大的香樟,因其长势怪异,故又被人称为“许愿树”、“神仙树”。坡前有两两相拥、叠成四排的八棵香樟,香客们多认为这是来此建道场修炼的八仙化身,将之称为“八棵(个)神仙”树。他们每每上山拜佛时,总喜欢在此祈福许愿,求得平安。与它相对应的,是在坡上生长着的一树生十丫奇观的另一棵香樟,山上的人管它叫“十全十美”树。他们说,从山底到此,经过这曲折陡峭的1.5公里山坡的攀登后,在十全十美树下许个愿,生活才会变得十全十美起来。登上山顶,绿树葱葱的远处是林立的高楼,再远处,江夏与武汉连成了一片。八分山两侧相对平缓,站在山顶往下望一边是梯田,另一侧是一个相对平缓的谷地。降水从山顶一分为二,形成两条不同流向的小河。   现在,八分山周围的主要景点有慈云寺、子午石、白云洞等。啊!八分山的传说,将青龙山、龟山、扁担山、黄金桥……与武汉连在了一起,让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二,慈云寺:慈云寺将是华中佛教中心。据悉,昔日名刹慈云寺将恢复重建,这一轮恢复重建工作拟用3年时间,规划占地面积225亩(恢复到唐朝时期规模),计划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建成华中佛教中心。江夏区纸坊慈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有1300余年历史,是当时的荆楚名刹。该寺庙在解放前毁于战乱,重建后又于文革期间被毁。现在的慈云寺,是1994年后重建的。新修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龙王殿和客堂、斋堂等建筑。慈云寺观音殿前,熊廷弼那副“八洞仙子拍肩来远瞩高瞻一带湖山过眼晓,分山龙王灵气在兴云沛雨万家烟火祝馨香”的长联,透出慈云寺所蕴含的历史气息。   除了历史遗迹,慈云寺还装满了民间故事。观音殿中,有一尊济公菩萨,主要是为了感激济公菩萨。传说在宋末战乱纷争,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食用油盐比较精贵,为了救助百姓,济公活佛在慈云寺念经咒七天七夜,度化出一口食用油井和一口盐井,油盐从井中的一丝缝中慢慢涌出。寺中僧人日夜值守,除留一部分自用外,全部分发给附近的老百姓。现在八分山东南山脚下的“盐行湾”即以此得名。目前,江夏区正在收集和勾画出与慈云寺有关的三十二个景点,包括迎驾台、点将台、莲花台、响鼓石、子午石、白龙洞、白龙宫、白云洞、小龙河、龙王井、天花井、前世井、油盐井、眼泪井、白龙井、拴龙桩、南天门、跑马场、金钱吊乌龟、达摩祖师脚印、透灵碑、铁头和尚纪念馆、熊廷弼楹联、雷神树、菩提树、八仙树、十全树、三朵金花等..   明清时代,在山顶建有八分寺和慈云寺。八分山慈云寺,作为武昌的门户和纸坊城关的屏障,八分山在历史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攻武昌陈友谅,太平天国进攻金口胡林翼,1928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与夏斗寅叛部打仗,都在八分山留下了遗迹。在现今的八分山上,还留有一些当时的战壕。山顶慈云寺虽已略显破败,但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与龙王殿等四殿俱在。观音殿后院的一口古井,井水清澈,是僧侣们一直以来的生活用水。井边的牌匾上书:八分山龙王泉。相传,这是求雨人的虔诚感动了龙王,专门为他们开的。慈云寺里有个老和尚,法号道光法师,也是唯一的和尚。道光法师的老家在黄河岸边的山东曹县,那里曾经是一片盐碱地。因为闹饥荒,6岁的他开始逃难被慈云寺老方丈收养,也因此遁入空门。今慈云寺是1994年重建的。慈云寺的驻扎,让八分山充满了虚无缥缈的神话色彩,就连山上的树木也披上了清润幻化的外衣。   三.子午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慈云寺掩映于青松绿竹的深处,融会于空灵寂静的半山,有种深入空寂、万虑洗然、隐居青山、坐看云起的味道。从慈云寺后门的西坡爬上去,几百米外的山巅就是子午石了。子午石,是因为在子时和午时,月、日之影正对此石而得名,子午石是南北向生成的,身方顶圆,群石环之,遇旱祷雨皆在石前,故八分山在清代为省会朝山。据史料记载:在八分山顶有一块呈圆形的子午石,石是南北向生成的,高1500厘米,底宽1100厘米,顶宽55厘米,厚500厘米。在石的东侧正中书“子午石”三字,正南从上至下刻“八分山之神”五字。这八字都是清代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湖广总督汪志伊题写。汪志伊为什么要在八分山题字?这又要从八分山上的古迹飞锡泉说起。唐贞观年间有骆禅师游方(佛家语称为“飞锡”,即持锡杖云游四方)至八分山,在这里建庙修行,骆禅师用手杖划出泉后,泉无论久旱、暴雨,两不盈涸,朝廷遂将庙名赐为灵济庙。而且据说建庙以后,八分山一带很少有灾荒,老百姓获益不浅。1187年的时候,宋孝宗赵慎把庙赐封为嘉泽侯,1193年宋光宗又加了“显应”二字。也是奇怪,到了公元1200年的夏季,八分山一带大旱,地方官奉命祷雨于庙,大获甘霖,当年反而成了一个丰收年。听说了这个消息,宋宁宗又赠“灵惠”二字于庙。灵济庙有没有那么神,我们不得而知。但在任桐编写的《沙湖志》中确有这么一段:“元郡守李贞祷雨于此,见巨蟹入潭中,雷雨大作。”但好景不长,后来由于历史的迁移,人为的更动,战乱等原因,庙渐渐衰败而荡然无存。缺少了寄托希望的人们只得苦苦寻觅,他们随即看中了八分山巅的这块身方顶圆,群石环之的子午石。于是乎,它替代了庙宇,成为了新的祈祷对象。每逢遇到干旱时,地方官员在石前纷纷致祭求神祷雨。久而久之,八分山也就成了清代的省会朝山。既是省会朝山,又是老百姓心中的神山,江夏总督汪志伊为何不卖个人情,求段佳话?于是他题了“子午石”、“八分山之神”八个字,嘱属下刻上,意在求得风调雨顺。现在的子午石,隐藏在新修的山林瞭望塔后的一处杂草中,平淡无奇,不远处的一块刻有“军委测绘局三角点”的标牌。想来古人以“子”为北,以“午”为南,将石立于此,必定是看中了其地理位置的奇特。而今有新牌,又足以再次印证子午石、八分山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   四.白云洞:江夏白云洞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镇城西,八分山南麓,下川村北五公里处,距武汉市区20公里,白云洞是天然大溶洞,纵穿于整座石山,洞中冬暖夏凉,泉水淙淙,遍布石刻和钟乳石,全长300余米,由前洞、中洞、天井和后洞组成。它又称石洞,是一通贯穿山体的天然石灰岩溶洞。这里山色秀丽,景色宜人,溪流潺潺,磬声缭绕。仰首望去,山峰叠起,云遮雾罩,使人幻入仙境。民间传说昔日黄鹤飞离黄鹤楼后,曾在此栖息,并留下“白云黄鹤”之,故又名白云洞。又相传此地为白云仙子居住之乡,说黄鹤楼有道士乘仙鹤而去,仙鹤飞行到此曾落脚栖身,故才有白云黄鹤的传说,白云洞也由此而得名。“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流芳千古。黄鹤是灵性之物,从黄鹤楼飞走,途经江夏区纸坊镇城南八分山南麓,也许是对黄鹤楼的眷恋,也许是被此间美景吸引,于是,曾滞留此地。后因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书“白云洞”而又得大名。   白云洞规模较大,景观集中,四周山峦重叠,风光迷人,大自然造就的白云洞,传说为白云仙子居住之地,昔日黄鹤飞离黄鹤楼时曾在此栖息,故才有白云黄鹤的传说。从停车场下行,经400多级石阶梯,古松盘崖,清流回环。洞外红楼碧瓦相映。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笋、石佛等景观30余处。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白云洞仿佛是一座艺术雕塑迷宫。洞附近还有白云桥等景观。八分山南麓,有一个前后贯穿的天然大溶洞,名石洞(石洞街办名源此)。另外,白云洞附近还有白云桥等景   白云洞属石灰岩溶洞,洞口朝南,分前洞、无梁殿、中洞、天井(天窍、天窦)和后洞四部分。全长约200米。洞中冬暖夏凉,遍布石刻和钟乳石。有石佛雕像,融合了印度的石窟艺术,形成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据考证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大约1.8万年至1万年。   白云洞洞口右上壁刻有“白云洞”三字,为明代兵部尚书、江夏人熊廷弼所书。洞口两旁原有一对武士石雕,是朱元璋驻兵于此攻打武昌后所建,现已不存。白云洞有白云洞、七星谭洞、牛鼻子洞、黄道士洞、黑龙洞等溶洞。这些溶洞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前后总共分四洞,即前洞、无梁殿、中洞、天井及后洞。四洞前后贯穿,都不大,不长,或晶莹剔透,或蔚为奇观的钟乳石,但各洞均有特点。   前洞内右侧有两支洞,《江夏县志》称为凉洞和暖洞。现已更名为“勇夫洞”和“懦夫洞”。勇夫洞深不可见,而懦夫洞极浅。东壁横刻“两间磅礴,一个崆峒”两行楷书大字。西壁竖刻“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两行楷书。这两副对联,均由光绪年间隐居在洞内的居士王菊人所题。前洞以石刻称奇,洞口右上壁刻有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所书“白云洞三字外,还有诸如“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水流云在”等摩崖石刻。   前洞后部是无梁殿,殿室借天然溶洞稍加斧凿而成,呈穹窿顶,因没有梁柱得名。高5米,宽8米,深6.5米,殿中立有一尊唐代石佛,高3.5米,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佛像面容庄重,双足踏于莲花座上。据《江夏县志》介绍,这是接引佛。也就是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西方净土的佛,这种佛像在唐代初期和武则天统治时期盛行。无梁殿殿名三字俱逾尺,亦为熊廷弼手书。这种石窟寺在江南少见,而像这样建于岩洞深处的石窟寺,更是一绝。石雕佛像,此佛像身着“法衣”,上雕有莲花图案边饰,其雕刻细腻,刀法匀称,均不多见。这尊佛像是从洞中出土发掘出来,若干年前,就已是一座石窟寺。   中洞是一长形天然通道,长不过40余米,宽不及5米,洞壁全为钟乳石。穿过中洞,即到天井。《江夏县志》载称:“人进洞陈折半里,仰见天窦。”所谓“天窦”,是洞顶有“天窗”通外,外边天光射人洞中。静观此井,峭壁直立,险异深沉。唯有借助其顶上的日光,方能观洞中大概轮廓。   在天井左石壁上刻有“雷门洞开”四字,使人对天窦顿生无穷联想。后洞为白云洞出口处,有两个出口,一为北口,一为东口。出北口,豁然开朗青山叠翠。出东口,向上攀登可达八分山顶。洞内石壁上尚有明、清人石刻多处,如“两间磅礡,一个崆响”,“足飞”等。清咸丰年间罗泽南曾驻军于此,刻有“水流云在”四字。可谓境地幽绝,别有洞天。洞壁簇有钟乳石,可听见洞中流水潺潺之音,猫腰前行,走在洞中的莲花石径上,别有一番天地。出天井,即为白云洞出口处,又见洞外红楼碧瓦相映。石钟乳、石幔、石柱、石笋、石佛等景观30余处。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白云洞仿佛是一座艺术雕塑迷宫。那青翠叠嶂的八分山也重现眼帘,再在莲花台上、楼上,99岁桥上摄影留念,休息玩耍,余味无穷。最后,可参观汉阳兵工厂原址兵器陈列馆(汉阳造步枪、坦克、等),结束愉快白云洞之旅!   五.谈谈我游八分山,慈云寺,白云洞之感受,攀八分山,沉静在那古朴典雅的寺庙之中,闻佛香,听佛乐,阅佛经,悟佛道。即使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听见佛堂那悠远的钟声后,也会感悟出许多么人生美好的事情来。参观国防展室:可见到依附于3303工厂(原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M-2、马克芯机枪等各种型号轻枪支、弹药,还可到重武器区见130加农炮、100高炮、T-34坦克等各型火炮等。未来,这里必将成为中部有名的国防教育基地。旅行至中午,可吃烧烤,野果。或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大家一起举杯开怀畅饮,互哄“开心“笑料,一众其乐融融,几何人生无比惬意。   六.推介一下江夏区的旅游风景区(点):美丽江夏大约有龙泉山风景区,明楚王墓,梁子湖风景区,谭鑫培公园,金口,中山舰,中山舰博物馆风景区,藏龙岛,灵池,藏龙大桥,九凤台风景区,青龙山,灵泉寺,青龙山森林公园,醉江月度假村,和平农庄度假村,梦天湖假村山庄,古龙山庄,介子山庄,湖泗瓷窑址群,金口镇留云亭,锦绣山庄,汤逊湖民族文化村,江夏熊廷弼公园,江夏体育馆,江夏新世纪公园,国家级青龙山森林公园风景区,江夏生态农庄,鑫农湖赏荷采太空莲,汤逊湖鱼丸一条街,庙山汤逊湖度假区,青龙山林场柑桔园等旅游风景区(点)。欢迎同志们来美丽江夏区旅游、参观,考察和投资!   七. 推介一下美丽江夏:江夏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大门,地处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具有近距离吸纳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辐射的区位优势,“武汉•中国光谷”规划区域大部分就在江夏区境内。   江夏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极其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咸城际铁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长江黄金水道傍西境而过。城乡路网发达,城区距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客运港均在30公里左右,水、陆、空运联系全国、通达八方,以江夏为中心,距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均为8小时左右车程。境内山水资源充裕,耕地、山林、水域面积各约占三分之一。东、北、西南三面临湖,形成江湖怀抱之势,境内大小湖泊136处,其中梁子湖水面面积42万亩,为湖北省第二大、全省唯一保持二类水质的特大型湖泊。境内有大小山体114座,山体植被保护良好,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这里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气、通讯配套完备。科教优势明显,境内云集26所高校,各类科教人才济济,拥有国家p4实验室、高压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   江夏,地处华中腹地,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贯。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因素,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是绚丽多姿,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得尽自然之精华、山水之灵气。龙泉山由天马峰和玉屏峰两条山脉蜿蜒相环,形成“二龙戏珠”之势,旧时颇受文臣武将、骚人墨客、士绅贤达以及阴阳堪舆家的青睐。自西汉起人们就陆续迁入灵泉幽谷居住,明代楚藩王更是将此辟为寝地。梁子湖、汤逊湖、斧头湖、鲁湖等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经过历史积淀,故事连篇,娓娓动听。白云洞传说着白云仙子的故事。金口古镇素有“黄金口岸”之称,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此浴火重生,引起世人关注。金口槐山古木参天,达摩渡江,留下千古绝唱。槐山驳岸雄浑壮观,是长江沿岸留下的不多的古代人工大型航运设施。还有梁子湖、斧头湖沿岸发现的170余座唐宋古瓷窑址,更是改写了该地无瓷窑的历史。江夏独特的湖山文化是大自然的恩赐,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先祖们谱写的壮丽诗篇。   这里英杰辈出,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京剧大师谭鑫培,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英雄熊秉坤,新四军创始人之一项英都出生在江夏这片热土。这里景观众多:具备武汉市最完整的原始林相和植被资源,有八分山公园自然保护风景区,有野生动物养观园、狩猎场、八分山西天游乐宫、攀岩等景点。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也众多,其中,尤以中山舰、明代楚昭王寝最富盛名。还有铸就中国海军舰魂的“中山舰”,有誉为“江南紫禁城”的龙泉山风景区,有云集千古风流人物的赤壁古战场,有尽展英烈风采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有光耀海内外的黄氏宗祠,素有“天下黄姓出江夏”,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冰川期遗迹白云洞,有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展示民族风情的华泰山庄、民族文化村,有代表都市农业发展特征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万亩苗木花卉基地。   七.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如下古代遗址可供游览:【新石器时代遗址】江夏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均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晚期早段为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有纸坊的棺山遗址、烽火台遗址,五里界的潘刘村遗址,金口的龙床矶遗址、香炉山遗址,山坡的铜留底遗址,郑店的锣鼓包遗址,豹澥的神墩遗址、枫墩遗址。晚期晚段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岭遗址、路边高遗址,金口的聂家湾遗址、杨家湾遗址和纸坊的船山遗址。   【商周至汉代遗址】江夏区有商周至汉代遗址17处:舒安的城上遗址、古寨遗址,湖泗的陈月基遗址、铜墩遗址、团墩遗址、金盆顶遗址,安山的庙嘴遗址、庙山遗址、程子城遗址,山坡的古城山遗址,流芳的张桥遗址,纸坊的金盆山遗址、粟山遗址、大商家坝遗址,金口的黄龙潭遗址、斩龙台遗址,乌龙泉的五谷城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赤壁古战场遗址位于金口街范湖社区赤矶山村赤矶山一带,紧临长江南岸。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500米。1996年,江夏区文管所在此发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远的金水闸洪家湾、火焰一带发现一批三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铜剑、铁剑、铜镜等。文献《荆州记》、《水经注》均记载东汉赤壁涂口(金口)赤矶,表明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在此发生。因村民开采石头,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南边山峰保存较好。1999年8月,江夏区人民政府将遗址命名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在江夏,开心在南桥、娱乐在南桥!在这里,作为江夏人,请允许我再一次邀请同志们来美丽江夏区旅游、参观,考察和投资!谢谢!      南桥饶浩成(网名:成功在望)2011年11月22日于江夏区安山镇,次日修改于江夏南桥。      参考资料:据《江夏县志》载:“去八分山十里有石洞,过石塘望山壁石瓮内,接引石佛悬石上,镌白云洞三字俱逾尺。入洞处微黑,中有无梁殿三字刻于石,东折逶迤半里始仰见隙中如月为天窦,即造光崖也。游览者至此,更进,极星,篝火始可入行,极明爽。另有两小洞,一极暖,一极凉,更进,则遥见深壑,疑龙宫也,不敢入”。   白云洞主洞逶迤逾半里,主洞右侧有两子洞,名曰“勇夫洞”、“懦夫洞”。懦夫洞极浅,勇夫洞很深,怯懦者莫敢入,故名勇夫洞。1985年5月在此洞32米处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化石,其动物种群为乳齿象、豹、熊、鹿、犀牛、猴、羚、大熊猫等。据专家考证,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距今大约1.8万年至1万年左右。此洞的地理位置处在长江的第二级台地上,三面环水,而且洞口向南是古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由于没有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至今还没有发现古人类的化石,但这一发现对研究江夏区旧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白云洞在唐朝初年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石窟寺。据《江夏县志》载,唐贞观时,與骆禅师已将佛教传入此地。在八分山顶建慈云寺,在白云洞中凿洞造像建立石窟寺。当时此地为武汉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并被作为祀神祈雨的场所。   白云洞全长约200余米,由前洞、无梁殿、中洞、天井和后洞四个部分组成。洞内现有石佛造像和明清时期大量摩崖石刻,形成风格独具的人文景观。   前洞,洞口朝南,似一拱门,高4.05米,宽5米,深7米。洞外茂林修竹,怪石嶙峋,小溪潺流,曲径通幽。洞口西壁镌“白云洞”三字,字径大约40厘米,行楷横书,落款为“芝冈”。芝冈乃熊廷弼的字。熊廷弼,祖籍江夏恩武里(今纸坊)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辽东经略。东壁横刻“两间磅礴,一个崆峒”八字,分两排,楷书,字径约40厘米。西壁竖刻“白云洞四通八达,无梁殿万古千秋”两行楷书,字径约20厘米。这两幅对联落款为“大清光绪三年春洞前居士王菊人刊”。稍往里东壁横刻“水流云在”,楷书,字径约40厘米,落款为罗泽南题。罗泽南为湘军将领。前洞右后壁有一支洞,宽仅1米,昏黑难进,深未测,入口处左右两壁有“这里看过”、“曲径”等,行楷,字径约30厘米,落款处隐若可见“李续赓题”字样。   无梁殿,紧接前洞,殿门朝东南,殿室高4—5米,宽8米,深10米。因殿室依天然溶洞稍加斧凿而成,呈穹窿顶,平面略呈马蹄形,没有梁柱,故而得名。殿门顶题“无梁殿”三字,楷字,字径约40厘米。殿中原立有唐代石佛一尊,早已破碎,后被竖起,包了一层水泥塑成。通高3.5米,为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佛像体态丰腴,面容端庄,双目微合平视。佛装主要是双领下垂大衣,其次是通肩衣,头戴宝冠,帔帛横过胸腹之间两道。造像身躯挺直少曲线,衣褶层叠下垂至足部,衣褶纹线简洁,双足跣露,踏于双层仰莲座之上。这尊佛像如县志所载为“接引佛”。所谓“接引佛”就是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这种佛像在唐初和武则天时代开始盛行。立佛所显示的印相姿势是: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这个金莲台座就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后的座位。净土宗将它分成九等,称为“九品莲台”。往生的众生,可以按念佛的“功行”深浅,按品“依托”。这显然是中国文化的风俗,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   中洞,为一条形通道,前接无梁殿,后向西北延伸,宽约4米,长约40余米。洞内极昏暗,只见怪石突兀,钟乳石鳞次栉比,如金钟倒悬,似龙鳞剔透。一条小溪沿洞边淙淙流淌,滴水和溪流声交织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古人有诗赞曰:“殿殿无梁筑仙台,重重崆峒自天开,两间磅礴幽圣境,一曲清波神女来”。   天井及后洞。天井东南接中洞,东北达后洞,平面呈鸭蛋状,最宽处6.5米,长约40米,顶部仰视见天。据《江夏县志》载,原为“仰见隙中如月”的“天窦”,后为了安全,驻军工厂炸掉顶上危石,成为四周壁立的天井。天井前左壁刻“雷闪洞开”四字,字径约40厘米,楷书,为罗泽南所题。后洞仅数米长宽,现已凿开,穿出可达山顶。后洞东壁有一小洞长约20余米,西壁近尾处有一洞口通往外面的山谷,洞中溪流即源于此。   八分山顶峰有“子午石”和“八分山之神”摩崖石刻。石呈圆顶形,高151厘米,底宽110厘米,上宽约40厘米,厚50厘米。正南从上而下竖刻“八分山之神”五字,东侧正中横刻“子午石”三字,字径约15厘米,隶书,为清嘉庆年间两湖总督汪志伊所题。   白云洞石窟是武汉地区仅见的石窟寺,江南地区也很少见,1983年公布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0 09:29 , Processed in 0.04365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