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5|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我们身边的那些规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20 1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说我们身边的那些规定
  
  遥想当年——其实也不是多么遥远,不过只是二十几年前——我正读初中,成绩还算不错。那时的农村孩子,书读得好的,大抵只有两条出路,一是考高中上大学,前提条件是家里要有足够的钱,可以供得起,而当年这样的人家全村也没有几户。如果没这个条件,就只好考中专,花钱少,学制短,毕业还包分配,很快就可以参加工作挣工资,所以便是大多数人家的选择。当然,这么说多少有些不太严密,毕竟还有一些实在太穷,连中专也读不起的,那么无论孩子书念得多好,等待都只有一条路:跟着老爹一起修理地球。这且不论。
  
  说的是那些念得不错,家里不论是挪是借是抬(高利贷),哪怕是求爷爷告奶奶卖肾卖血,好歹能供得起的。由于当时这样的人家实在太多,而中专招生的名额却十分有限,所以即使孩子书念得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考上也相当困难。尤其是在籍生,因为他们要面对数量庞大经验丰富的复习生。
  
  什么是“在籍生”呢?当然就是有学籍的学生。还会有没有学籍的学生吗?按理说当然不会有。不过这个世上不“按理说”的时候多了,比如学籍这个问题,那些书读得好的学生,如果第一年没有考上(这种概率是很高的),第二年复读,就叫“复习生”。而复习生没有学籍,是不允许参加中考的。
  
  问题就在于,如果没有学籍就不允许参加中考,那么学校里就绝对不可能有复习生的存在。而既然有复习生,就一定会有学籍可能参加中考。这个学籍,就是学校统一给办的,而且办起来也很简单,只要交上几十块钱,校领导去一趟县教育局,就轻松解决了。
  
  所以对于那些书念得好的孩子,如果第一年没考上,就仍有机会复读,等到下一年再考。毕竟这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所以只要孩子是念书的料,只要家长不是迷上吃喝嫖赌没有正事儿,手头再怎么紧,日子再怎么难,也要拼了命地供孩子复读,一年不成就读两年,两年不成就读三年,三年不成就读四年,四年不成就读五年……我的所见,最多只有复读过五年的,至于是否还有更多的,听说过,没见过,暂且不论。
  
  那么问题又来了,一个孩子如果八岁上小学(那时多是八岁上小学),等到读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就十七岁了,复读两年尚可,如果复读三年,就过了十八周岁。而十八周岁,又是一个限制——超过十八是不允许参加中考的。可是怎么会有复读四五年的情况呢?
  
  因为还可以办户口。
  
  有时候,我们真的不得不对各个部门那些“管事儿的”人们感恩戴德,如果没有他们,农村很多孩子绝对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比如前面提到的“办学籍”,以及“办户口”,其实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办学籍花钱少些,还有学校统一出面,家长不用费心费力。相比之下,办户口就困难一些,而且还要自己找关系。好在关系总会有的,因为神州大地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道路是坎坷的,结局却总是光明的。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一个学生因没有门路改不了户口而无法参加中考。
  
  而需要改户口的,除了超了年龄要参加中考的学生,还有没到年龄要结婚的新人,所以彼时各乡镇派出所的户籍管理员个个都肥得流油,甚至提前进入小康生活,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所以,没有学籍不能中考,以及超过年龄就不能中考,乃至不到年龄就不能结婚的规定,似乎只是一张废纸。若说还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的话,也只是使不符合规定者做起来更困难一些而已。
  
  往事已矣,如今,学籍电子化,户口电子化,再改起来简直难如登天。比如便有媒体披露,有人打了半辈子光棍,户口上却分明写着“已婚”,以致于真正讨到老婆想要登记领证时费尽周折。还有十几岁的小女孩正在上学,户口上却写着“丧偶”,家长往派出所往返多次,都难以改正。这且不论。
  
  说的是二十几年过去,农村的生活也逐渐好转,同时城乡教育差距也日渐增大。当年因为太穷读不起书的人家少了许多,而因为手里有些钱见农村学校的条件太差要进城读书的却多了起来。以至于一时之间,择校成风。为了上一所好学校,家长仍是托门子找关系,动用一切人脉资源。面对这种现象,上头突然像模像样地搞起了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条就是“划学区”,也即“分片儿上学”(于是,便有了开发商和教育局勾结,把虽远离学校,却将该小区划为该学区,这种“抠窟窿分片儿”的勾当)。此举背后,当然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即“如果还有人进行择校,就说明我们的教育不够均衡”。所以,为了显示“均衡发展”的工作成果,其中一点就是,坚决禁止择校,严格规定按学区上学。
  
  可是但凡孩子书念得较好的,以及家里日子过得不错供得起的,还是想把孩子送进城里“更好”一些的学校去念书(原则上说,连“好”学校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均衡发展”嘛,所有的学校都是一样的)。不过你若不是那个学区的,人家学校不收,怎么办呢?
  
  办法总是有的,什么困难都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固然,按学区划分可以不收外学区的学生,可是如果我是“进城务工人员”呢?国家又有规定,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享受和城市居民子女的同等待遇。这可是“社会敏感问题”,谁敢明目张胆地违反这规定,歧视务工人员子女呢?
  
  当然,“进城务工人员”可不是你嘴上说说就算数的,也要有证明才行,这个证明可不是什么“用工合同”(因为农民工进城务工大多数是不给签合同的,也正因为如此,当工资拖欠甚至拒付时往往诉求无门。),而是一纸证明你在该城居住的“暂住证”。至于暂住证,办起来更是简单,只要找一个有产权房的当地人,造一份“租房协议”,证明你在此居住,也就办下来了。当然,如果你找的关系足够硬,甚至连什么“租房协议”都不用弄,一纸扣着派出所印章的证件直接就开出来了。而有了暂住证,就可以让孩子堂而皇之的进入“更好”一些的学校去念书了。
  
  类似的事情见得多了,就如当年中考对学籍的规定,对年龄的限制,直至如今读书对学区的规定,对跨区就读的限制,以及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各种规定……大多数情况下,弄到最后,似乎都成了一张废纸,结果却什么都没有限制得了,什么都没有改变。当然,这么说多少又有些不够严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类似举措,类似规定,确实限制了一些没有关系求告无门的顺民,同时也使那些门路广关系硬者做起来更难了一些。
  

2#
发表于 2016-10-20 20:2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经历的规定实在太多太多。
3#
发表于 2016-10-20 20:23 | 只看该作者
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规定,严格地限定了农村和城市,严格区分了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严格地划定了人们居住、活动的地域,诸如此类,数不胜数,难以计数。
4#
发表于 2016-10-21 07:37 | 只看该作者
大约是同龄人吧。看了以后,犹如重温了一遍过往。
5#
发表于 2016-10-21 09:24 | 只看该作者
通常,我们总是能在规章制度最后一页,看到两个不很惹眼的字:其它。
外国人根本不会使用这两个字的,也只有中国人,我说的是一部分中国人,其用起这两个字来,那是风声水起呀。
6#
发表于 2016-10-21 13:29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许多规矩仅仅是增加了办事成本,同时富了一群变通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18:40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6-10-20 20:23
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规定,严格地限定了农村和城市,严格区分了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严格地划定了人们居住、 ...

看那篇写办养老保险的,也是规定只有职工才可以,农民就没有这个资格。但有门路的还是可以办下来。早在十年前就有,而且花不了多少钱。如今,是早已开上保险金,实现“老有所养”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18:40 | 只看该作者
杨进修 发表于 2016-10-21 07:37
大约是同龄人吧。看了以后,犹如重温了一遍过往。

过去,即现在,现在,即将来,除了细节上,其他的似乎没有变化。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18:41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10-21 09:24
通常,我们总是能在规章制度最后一页,看到两个不很惹眼的字:其它。
外国人根本不会使用这两个字的,也只 ...

没错啊,一部分人,而且只是那部分有“能量”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1 18:41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10-21 13:29
在中国,许多规矩仅仅是增加了办事成本,同时富了一群变通者。

18兄就是土地爷放屁——不同凡响,一句就说到了点子上
11#
发表于 2016-10-21 18: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10-21 18:41
18兄就是土地爷放屁——不同凡响,一句就说到了点子上

然而……无解???
12#
发表于 2016-10-21 20:30 | 只看该作者
有政策的不够合理,也有家长的盲目地跟风,还有整个社会的短视与功利在作祟。
13#
发表于 2016-10-21 20:3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办事,人家办事的小姑娘就说,振振有词的说,这是规定!结果我找了人,就可以忽略这个规定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19:09 | 只看该作者
王阳 发表于 2016-10-21 18:59
然而……无解???

"土地爷放屁——不同凡响"就是一个歇后语啊,不需要解啊!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19:10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6-10-21 20:30
有政策的不够合理,也有家长的盲目地跟风,还有整个社会的短视与功利在作祟。

确实,这几种都有。但说到底还是上面的规定不合理,或执行太随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9 07:22 , Processed in 0.1324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