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祝福》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0-29 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郁之光 于 2016-10-30 13:51 编辑

       这篇文章是高中时候的经典文章,之所以说经典,是因为它百看不会被人摸透,今天,我就这篇文章里的经典段落进行详细的解读。
     “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是祝福之前的环境描写,应该说是社会环境描写,很详细,而在喜庆的气氛下却要引出一个可悲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显得更可悲了,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她出嫁给马文才的时候,梁山伯咯血的画面和她婚礼的场面相互交错,达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段落说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味,这也可以引申为祥林嫂对她悲惨的命运,也曾有过新风血雨的抗争,却最终只留下火药味,令人唏嘘不已。
      “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知道我已经家道中落,在外漂泊多年了,被我叫做“四叔”的老人没有什么大改变,不仅仅是相貌上,也在思想上,因为后文说他还骂康有为,说明他是反对维新的,因此还是老思想。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四叔的书房布局是读书人的格局,一本《康熙字典》里写的都是一些我们后来不常用的字,体现了四叔的思想很顽固,也伺机批判了旧文化,这可以从我决议要走看出,四叔家里的气氛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是一处经典的人物肖像描写,她的容貌和她的年龄相去甚远,可以看出她过的并不好,木刻似的神色,显出她的悲哀,内中一个破碗,空的,逗号有强调的作用,空的说明她已经麻木到丧失了乞讨的能力,无力养活自己,饿死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了,分明和纯乎,则代表作者对她是乞丐的事实确信无疑,但她先前可是一个能干的帮佣啊,前后的反差,实在让人吃惊,倒叙的写法也让我们更希望继续读下去。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祥林嫂见我时,说的第一句话,可见她和我的猜测还是有出入的,眼睛忽然放光代表她迫切的想知道答案。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这段对话里,祥林嫂的言辞突出了她的愚昧无知,这似乎是她的遭遇赐给她的,当我说有的时候是不确定的,但正因为我这个文化人这样的回答,让她彻底绝望了,从而为她最后的死亡奠定了伏笔,我对于这样的回答也很心虚,所以吞吐,含糊其辞,宁可没有遇见过祥林嫂。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这一句体现了祥林嫂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连姓都不为人所知。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这一段简短的肖像描写,显示了祥林嫂这个时候还是一个有灵魂的人,毕竟两颊还是红的。“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样”这一句则表现了她已经受尽了生活的折磨,成天以泪洗面,麻木到一定程度了,但还是一样的淳朴。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掏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口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坳里,看见刺柴上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 “这段她儿子的遭遇她不知道和人家讲过多少遍,到后来只剩下别人的笑声了,命运对她实在有太多的不公平。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在这一段里人家让祥林嫂捐门槛消罪孽,她照做了,当时回来的时候还很开心,但当她知道她仍然得不到外人的认可的时候,整个人都奔溃了,神色也彻底无力了,全乎像一个八十岁的老太了,她作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太可悲了。
2#
发表于 2016-10-29 20:46 | 只看该作者
再一次重温《祝福》,并得到如此详尽的诠释,又涨知识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9 21:09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10-29 20:46
再一次重温《祝福》,并得到如此详尽的诠释,又涨知识了。

感谢,可加我QQ详细聊,也可以关注我的之光文艺微信公众号,赏读美文,欢迎
4#
发表于 2016-10-29 22:32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苏珊桑塔格以及她的“反对阐释”,因为任何的阐释都是有所偏离的。文章对于文本分析的很详细,教师吧?欢迎新朋友!
5#
发表于 2016-10-30 10:00 | 只看该作者
郁之光 发表于 2016-10-29 21:09
感谢,可加我QQ详细聊,也可以关注我的之光文艺微信公众号,赏读美文,欢迎

谢朋友入驻江天,请加中财论坛文友交流QQ群 :4042767  ,祝愉快!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12:49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6-10-29 22:32
想起了苏珊桑塔格以及她的“反对阐释”,因为任何的阐释都是有所偏离的。文章对于文本分析的很详细,教师吧 ...

呵呵,被您看出来了,还是个大学生,从事教育事业
7#
发表于 2016-10-30 13:24 | 只看该作者
来了就是自己人。
《祝福》,初中时候感觉这个标题挺陌生,完全不懂与内容有什么相干。直到后来——可能是高中或者之后,才明白了先生深意。有些阅读感受,需要提炼出来。另外,不宜太多引用原文。
问候祝福。
8#
发表于 2016-10-30 19:19 | 只看该作者
重读《祝福》。问好!
9#
发表于 2016-10-31 16:19 | 只看该作者
将来是一个好教师。但我的观念呢,文学作品不宜过于细致的解读,其实我一直是反对红学研究这样的解读的,我觉得过于详细的解读文学作品,是对文学意境的一种破坏。

中国当代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就是过于繁复和细致的解读,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收到伤害,也大大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因为1000个人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语言教学过于详细的解读会抹杀另外999个哈姆雷特,只剩下一个标准版。

我更倾向学生将详细解读一篇文章的时间,放在览群书上面。 这样的学习效率更科学
10#
发表于 2016-10-31 16:20 | 只看该作者
过于详细的解读容易 误读或人为添加、矫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学是一门想象力的艺术,过于标准化的详细解读不利于想象力的培养,也会使得文学的独特魅力褪色。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6:57 | 只看该作者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6-10-31 16:20
过于详细的解读容易 误读或人为添加、矫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
文学是一门想象力的艺术,过于标准化的详 ...

恩恩,老师说的有理,不过我很喜欢去分析,这样,也可以让自己爱上看书,挺好,因为很有意思,有一种把作者的写作思想看透读透的感觉
12#
发表于 2016-11-1 20:17 | 只看该作者
郁之光 发表于 2016-11-1 16:57
恩恩,老师说的有理,不过我很喜欢去分析,这样,也可以让自己爱上看书,挺好,因为很有意思,有一种把作 ...

也可以的,毕竟你将来是语文老师,职业就是给孩子们解读文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0:33 | 只看该作者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6-11-1 20:17
也可以的,毕竟你将来是语文老师,职业就是给孩子们解读文章

可能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9 07:14 , Processed in 0.1442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