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6-10-31 23:45 编辑
《孙子从美国来》,从电影片名可以看出是祖孙题材的作品。亲情戏应该比较温柔,所以想放松的时候不妨一看。逮住一点机会看过,还属于方言对白,更是感到了新奇,还有一些获奖的消息,说明了这部影片还是很被一些人们看好的,带着比较复杂的理由追究一下,看看这部电影的好的所在,也是一种美好的消遣的理由。
美国孩子布鲁克斯,并不是电影中的老杨头的亲孙子,儿子出国打工遇到了美国的相关部门的一个单身母亲,两人有眼缘所以就成为了一家人。儿子为了研究部门考察藏羚羊,需要回国到可可西里去忙碌两周时间,带着孩子不方便,所以需要老父亲带着孩子几天,尔后再返回国外。简单的细节交待如此。电影使用最质朴的纪录片方式,可以说没有国产电影最常见的粗制滥造和浓妆艳抹,而是尽量回归生活的现场。让人物在故事里鲜活起来。这难免不让观赏过程产生一些好感和期待。
一个中国陕西满嘴土话粗话的爷爷,一个英语流利汉语普通话并不含糊的美国孩子,突然被放置到一个小村落甚至一个院落里,老少如何相处自然会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做为一个老皮影艺人的爷爷,属于独居的老人。也为故事单薄的容量注入了一个不小的由头的内容。文化站需要传承民间艺术,开发市场和振兴地区文化,老杨感觉年龄大了不想折腾了,老是不情愿搭理相关领导。偏巧孙子的到来又需要麻烦领导。
孩子尿床自己晒被褥,需要喝牛奶,吃汉堡包。遭到爷爷的笑话,也让爷爷想着解决问题。这些故事发展的有限细节链条,还是展开的不错的。爷爷也抹不开给领导的面子,想要重操旧业开皮影制作学习班和演出。影片还有一个没被采用的片名叫《当孙悟空遇上蜘蛛侠》,主要也是讲到美国孩子布鲁克斯,喜欢的一个玩具就是蜘蛛侠,这个也可以从老杨头家里电视上播映的相关影片得到呼应。孙悟空是老杨的老手艺活皮影戏的一个道具,从影片里也可以得知,孙悟空的皮影戏是老杨的一个拿手把戏。影片编导似乎也想从这两个道具上做文章,最后没有采用,也说明了没有拿定主意。
不是单纯地拿祖孙相处的情节来讲述故事,而是揉进了皮影戏这一个民间艺术的形式来加深故事的附加内容,用意也是相当合理和有趣的事情。本来也以为电影会巧妙融合,让故事更加丰富和厚重。因为一些表现机巧和道具的故事,在国产影片里一直就像一根软肋。哪怕是颇具名气和影响力的著名导演吴天明,也没有把绝世前的影片里把唢呐表现得令人满意一样。《孙子从美国来》,同样也算是没有表现好皮影的有趣和生动。只是在影片里和布鲁克斯的玩具蜘蛛侠一样,跑了一下龙套。没有较好的表现出编导们想要必须表现的初衷。实在有点可惜。
《孙子从美国来》,把中国乡村生活和美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结合在一起。让我想起了西班牙电影《卡洛尔的旅行》中城市孩子和一伙乡村孩子的生活进行了碰撞,由隔阂到融和,一直到友谊和分离的过程,观赏过程会令人产生和影片中小女孩一样的情愫,依依不舍。对影片宛如童话一样的单纯和美好印象深刻,也会陶醉于乡村故事的那一种怀旧的油画般的情调。布鲁克斯从对爷爷充满好奇,到产生对抗,动不动就要拿着书包走人,再到感到爷爷对他的友善和关怀,愿意和爷爷一起睡觉,再到一起欢笑,应该说都是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应该是编导用细腻和繁密的细节渲染和推动的关键点,虽然有许多可以值得欣喜的表达,只是感到还是没有更合理的和应有的细节支持。譬如爷孙俩一起欢笑,居然缺少一个可以发笑的笑点,就显出了影片令人可惜之处。感觉若是处理好这一点电影点睛之笔,无疑会大大提升电影的感人之处和令人感到自然的叙述。有铺垫有升华,让故事曲折之余,会有情感的奔涌和流泻,这种表达才符合情感的需要。也是国产影片导演可以借鉴好的作品的用力之处。
影片带有陕西土话的对白和叙述,都是电影的好看的地方。老杨和儿子的戏份不多,却真实自然。娶个洋寡妇带着拖油瓶的孙子,被父亲说成是一生最大的败笔的儿子,显示着真实的父子关系。儿子考察归来,说要和洋媳妇分开,也是得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的。只是因为一段时间的相处,和孩子产生的亲情般的关系,有点难分难舍,但是还是要分开的。电影的结尾部分,就是讲半年后,那个听过爷爷讲述中国人要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要在一起吃饺子的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回来的场面来结束。说明了孙子对爷爷的情感,影响了说服了两个大人的和好。因而祖孙的情感,在整个电影中产生了聚合的作用和能量。
虽然感到电影有不足之处,但是可以感受到了编导们为了完成创作意图而进行的努力。国产电影需要人们的关注,推进,鼓励和支持。也盼望有良知有想法的编导们为之不懈努力。只要能够在电影本土化中做出属于自己的努力和尝试,相信都是推进电影进步的值得肯定的地方。无论是孙子从美国来,陌生,不适应,到游鱼活跃于新水,还是爷爷在乡下居住,生活和在艺术殿堂逍遥自在,都能够带来人们的欣赏愉悦和期待,也是人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不大不小的愿望和期待。
2016年10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