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0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李陵与姜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6 1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陵与姜维
                 lqm407
  
  李陵与姜维,一个是前汉武帝时人,一个是后汉三国时人。他们都是我们天水人。我今天写关于他俩的文章,是因为觉得历史不太公平,对我祖先李陵有些亏,想借机舒舒心头的气儿。
  
  李陵和姜维有很多共同之处:两人的父辈都一生奋战疆场,最后为国捐躯;都是早年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都是青年从戎,武艺高强,具有超人谋略胆识,是一代名将。更为相同的一点是:以后两人都叛国投敌。李陵投降了匈奴,姜维投降蜀国。投降后,两人都得到了重用。李陵被封为匈奴“右校王”,姜维也位极人臣,权倾一时。
       
  当然,两人更有很多不同之处:李陵率兵抗击匈奴时,沉着果断,英勇无畏,杀敌过甚。就是失败的那次战争,也是杀敌数万,最后被人出卖才失败被俘。被俘后,他开始还想留着有用之身伺机“报汉”,然而皇帝听信假情报与谗言残忍地杀害了他的妻儿寡母全家人,他才万念俱灰投降匈奴。投降后,虽然匈奴对他待遇良好,但他并没有领兵攻汉以“报仇雪恨”,而是独坐愁城,终老于荒蛮大漠。
       
  而姜维,因为父亲为国阵亡的缘故,魏国对他待遇很好,年轻时就封官晋爵。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时,因为天水太守怀疑姜维有“异心”,不放他进城,于是身为中郞将的他就投降了蜀国。史书上关于他投降的情节,完全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动人。投降后,他与寡母相失。以后寡母给他寄书并附中草药“当归”令其回归,可他回信说:“良田百倾,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也是中医药名),不在当归也。”(《三国志》附孙盛《杂记》)可见姜维的投降是死心蹋地的,已经顾不得祖国、家乡与寡母了。投降后,他心安理得地做了蜀国大将,屡次率兵攻打魏国,攻打家乡。他“九伐中原”的故事,多发生在家乡一带。后来,晋国(魏国的后身)顺应历史潮流灭掉了蜀国,姜维又率众投降晋国。史书上说他与晋将钟会策划叛乱,最终被晋将杀死。死时晋兵将其剖胆,发现其“胆大如斗”……
       
  可以说,李陵与姜维都是叛国投敌者,是半斤对八两。然而使人大惑不解的是,他两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却完全不同。李陵身败名裂,“陇西士大夫皆以李氏愧”,恶名一背就是两千多年,至今也不见为李陵说好话的人与文章。家乡人说起李陵就满脸鄙夷。在热热闹闹的历史文化“搭台”宣传中,连猪八戒的“高老庄”都榜上有名了,可李陵却没有一席之地。
       
  而姜维则一直声誉俱佳,被视为千古英雄,忠贞代表,学习楷模。说起他,家乡人一脸自豪。至今,我也没有见到一篇质疑姜维品行的文章。现在,在家乡的“三国文化”宣传中,姜维是其重要内容。大家对他重修庙宇,修葺坟墓,挖掘古迹;研讨会与纪念活动不绝,传记、诗文、颂词比比皆是……
       
  一样的事例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对此,我思索了好久也找不出答案。后来,我就此事与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专家进行了观点交流。       
       
  专家:事情还得从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上说起。爱国、叛国、卖国等概念的理论基础是比较复杂的。当然,第一点,必然要以国家这个主体来划线。是你的祖国,你就要热爱,你不能背叛祖国,你不能帮助或借助外国势力来干危害自己国家的事情。特别是在外国侵略的时候,你就要挺身而出,义无反顾,顽强抵抗,誓死保卫。这是基本的“大义”。
       
  我: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因为历史事实不一定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多的士人都离乡背井到外国去寻求发展。你看苏秦、张仪等人,不仅忠心为别国服务,甚至还带兵消灭了自己的祖国。李斯《谏逐客书》中就说了好多类似情况。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这些人不仅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谴责,而且大家都认为他们是千古英雄人物……
       
  专家:这情况留后再作交流。第二点,是以民族来划线的。李陵投降的是匈奴,是异族,不是汉族,这就更加大逆不道。你看,中国历史上投降异族的哪有一个好名声?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与外族相勾结而反叛祖国。这是“民族大义”。
       
  我:我看也不尽然。匈奴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以后除一部分北去不知去向外,大部分还是汇入了汉族的大家庭。当然,除了匈奴,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常常与汉族政权交战,互相投降的事例也很多。有几个民族甚至统治了整个中国,最后全国人民都附首称臣了,大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大逆不道。另外,与外国势力联合来反对祖国政权的事例也很多。例如晚清时一些人就跑到海外寻求支持,发展力量来进行革命,推翻本国政权,这些人还被称为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如果以汉族和异族来划线的话,这也是说不通的。
       
  专家:当然,国家与政权或政府是两回事。虽然有些人经常将国家与政权或政府搅在一起混淆概念,但我们还是区分为好。此事以后详细讨论。第三点,是以人来划线的。中国有一句名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还有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说,如果对方是“贤主”,就可以搞投降。姜维的情况正是这样,诸葛亮是大贤这人,姜维是可以选择他的。
       
  我:这点我更是不能同意。如果因为敌国的某个人而背叛甚至危害自己的祖国,这情节就更严重了。再说,姜维实际上并不是因为他看中了诸葛亮,也不是要当诸葛亮的学生而搞投降。他是一念之差。
       
  专家:第四,以自己祖国的政权性质来划线的。如果自己国家政权或统治者“不仁不义”、“落后反动”、“倒行逆施”、“残暴荒唐”、“非正义”等,对这样的政权是可以反叛的。
       
  我:可是,在魏蜀吴三国中,说不上谁代表进步或正义,谁代表没落或非正义。依我看,它们三家都是军阀,都想吃掉对方,达到取得“江山”的目的。当然,夺取“江山”本身也包涵着平息战争和统一祖国的进步愿望与趋势。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魏国的继承者晋国更具有统一的条件与优势。蜀国积贫积弱,要完成“统一大业”谈何容易!所以,如果要选择的话,选择晋国总要比选择蜀国好些。事实也是如此,后来正是晋国统一中国的。所以,姜维的道路是不正确的。
       
  专家:第五点,是以“正统”观念来划线的。对李陵来说,汉朝是正统,是不能背叛的。而对姜维来说,蜀国是正统,是要依附的。大概老百姓都这样认为。       
       
  我:这点我也是不能同意的。正统不正统完全是凭统治者自己说了算的事情。蜀国一直说自己是正统,可汉献帝在魏国,你能正统过魏国?汉献帝被废后,改朝换代了,魏国就是老大。姜维时代已经是晋国了,正统观念更是没有影儿了。蜀国还抱着正统观念不放,无异于痴人说梦。说梦不要紧,可悲的是有人还信以为真……
       
  专家:哈哈……第六点更重要,那就是人们的感情问题。三国的历史虽然很短,但出奇地清晰,故事出奇地深入人心,一些人物形象出奇地鲜明。有些三国人物受到国人的极度崇拜,如关羽、诸葛亮等人。国人好感情用事,这样爱屋及乌,人们的观念就以这些人为半径进行划圆了。姜维投降的是诸葛亮,那他的品行就不丑了,反成美事了。如果你投降的是曹操,那试试看……
       
  我:不过也难说,关羽投降的就是曹操。我认为,国人对三国人物基本态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是出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当然,历史上的诸葛亮、姜维等人与小说中的形象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文学作品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能改变历史,形成基本观念,甚至改变“大义”这样重要的思想内容。而千百万人的传统观念又是可怕的,要改变它更是不容易的。
       
  在与专家讨论后,我写出了这篇文章。当然,我不是想给李陵脸上贴金,也不是想给姜维脸上抹黑,而是说应该反思我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对李陵和姜维做出同样的评价,以比较先进的观念来充实我们“历史文化”的内涵。

                     2008、6、15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2:40 | 只看该作者
终于上来了。
这几天,中财怎么啦?老上不来。
3#
发表于 2008-6-16 14:08 | 只看该作者
在与专家讨论后,我写出了这篇文章。当然,我不是想给李陵脸上贴金,也不是想给姜维脸上抹黑,而是说应该反思我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对李陵和姜维做出同样的评价,以比较先进的观念来充实我们“历史文化”的内涵。

专家的断言决定,往往是“正确的”,——哪怕是黑猫说成白猫。——很有个见的好文。问好版主。
4#
发表于 2008-6-16 14:19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历史由后人说
5#
发表于 2008-6-16 18:19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读过本版写李陵的文章,印象很深刻。我一直以为,后人看历史写历史有个基点,那就是要辨证和客观。两汉和三国中的人物,大家都比较熟悉,一是这两个时期的历史很有意思,二是媒体宣传的也比较频繁,三是历史人物都很有影响。我也喜欢看历史的东西,以为若想真正的、全面到位的评论文中两位历史人物,不是看过正史,不是客观的对待,很难成为鲜明的主题取信于众。

有感4版读的认真,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见解,不泥古,不人云亦云。让我们以全新的重识历史,很多观点在我的支持之中。

推荐大家拜读和跟帖讨论。问候4版。
6#
发表于 2008-6-16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有新意,读之很有味道。感到要回答对两人看法这个问题,以为就在于爱乌及乌,恨乌及乌。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9:5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邓荣河 发表
在与专家讨论后,我写出了这篇文章。当然,我不是想给李陵脸上贴金,也不是想给姜维脸上抹黑,而是说应该反思我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对李陵和姜维做出同样的评价,以比较先进的观念来充实我们“历史文化”的内涵。
...


  感谢邓先生阅读。这两个人都是我家乡人,但家乡人对他们的评论截然不同。所以很有感想。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快乐阳光来了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历史由后人说


谢谢阳光。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0: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以前读过本版写李陵的文章,印象很深刻。我一直以为,后人看历史写历史有个基点,那就是要辨证和客观。两汉和三国中的人物,大家都比较熟悉,一是这两个时期的历史很有意思,二是媒体宣传的也比较频繁,三是历史人物...


  一水的阅读与评论很认真,我也很感谢。
  我这样的观点,确实有离经叛道的味儿。所以,我心里还是没有底儿。希望大家能提出不同的意见。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20:0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青青湖畔草 发表
有新意,读之很有味道。感到要回答对两人看法这个问题,以为就在于爱乌及乌,恨乌及乌。


  感谢阅读。我对“爱国”、“叛国”、“卖国”等提法确实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以前写过,以后还会写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探讨的。
11#
发表于 2008-6-16 20:18 | 只看该作者
辩证分析,富于思辨,翻陈出新,深受启发。
12#
发表于 2008-6-16 21: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姜维,还真没想过这么多,看罢此文,真该好好想一想……
历史在我们心中,有时候真是定型了,而且定得那么荒谬……
13#
发表于 2008-6-17 06:30 | 只看该作者
对话很特别.
两个人的同样事件,却得到不同的待遇,那是历史形成的.
是历史的谬论造就了他们的不同.
一般来说,形成的定论,很难推翻.
姜比李幸运多了.他遇到了一个愿意歌颂他的人!
14#
发表于 2008-6-17 08:29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深度的文章,全面的分析和个人思考。

我补充点自己的看法。
李陵的时代是,那时一个严苛的时代,可想而知,即便孔孟在世,估计也会活得司马迁的后果,被宫刑或者其他什么。

魏晋三国时代,对思想是很宽容的,互相降来降去很正常,今天你投降他,明天他投降你,见多不怪。刘备的五虎上将有好几个都是降将,但是历史对他们都是很宽容的正面评价的。

魏晋时代对文人和学术思想也很宽容。
15#
发表于 2008-6-17 15:27 | 只看该作者
4版主的家乡人才济济,文化底蕴深厚啊!一条线同时解读两个历史人物,需要的是功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05:57 , Processed in 0.10179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