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糖葫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就说说安然刨了人家六个土豆儿的事的严重性

[复制链接]
286#
发表于 2016-11-16 19:57 | 只看该作者
据农业专家初步分析,黑色马铃薯之所以呈现黑紫色,是因为其含有大量的花菁素,而花菁素具有抗衰老作用。同时,还具有主秆发达、分枝少、生长势强、抗病性强的特点,亩产达1500公斤,比普通马铃薯品种增产20%左右。同时,由于该品种抗病性的提高,在生产中大大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有利于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287#
发表于 2016-11-16 19:58 | 只看该作者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 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288#
发表于 2016-11-16 19:58 | 只看该作者
最重要的土豆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289#
发表于 2016-11-16 19:58 | 只看该作者
十六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290#
发表于 2016-11-16 19:58 | 只看该作者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 土豆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291#
发表于 2016-11-16 19:59 | 只看该作者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土豆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
292#
发表于 2016-11-16 19:59 | 只看该作者
1650年土豆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293#
发表于 2016-11-16 19:59 | 只看该作者
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土豆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土豆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294#
发表于 2016-11-16 19:59 | 只看该作者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九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土豆,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
295#
发表于 2016-11-16 20:00 | 只看该作者
2014年8月5日,巴西北部玛瑙斯农村地区一名农妇,上星期在自家菜园挖出1颗重量约80公斤的巨大马铃薯,将捐给研究机构研究。50岁的奥里维拉(Rosaneida Pereira de Oliveira),家中世代务农,7月31日在菜园挖出一颗巨大马铃薯,估计重量超过80公斤。这颗巨大的马铃薯是她无心插柳长出来的,之前她在同样的地方种过番薯,也曾结出15公斤重的大菠萝。[3]
296#
发表于 2016-11-16 20: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看着土豆皮变绿了也照吃不误,但变绿的土豆则说明其中的毒素龙葵素的含量较高。这时吃土豆千万要谨慎,不仅需要削皮,还要多切去一些果肉,把变绿的部分完全去除。如果土豆皮变绿部分较大或者已经长芽,这样的土豆就不要吃了,否则很容易食物中毒。
297#
发表于 2016-11-16 20:00 | 只看该作者
土豆的吃法很有讲究,平时如果不注意,即使土豆是好的,但吃的时候和其他食物搭配不当,那么吃了也会不健康,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和西红柿一起吃,由于土豆会在胃肠内形成较多的盐酸,而太过于强烈的酸性会让西红柿因无法溶于水而沉淀,从而使人们吃后消化不良,没有食欲。
298#
发表于 2016-11-16 20:01 | 只看该作者
吃香蕉又吃土豆,一起吃会使脸上出现雀斑。

299#
发表于 2016-11-16 20:01 | 只看该作者
4. 土豆发芽不能吃

如果把发芽的马铃薯做菜吃,吃了往往会使人呕吐和发冷,造成中毒。这是因为马铃薯在发芽的芽眼周围产生一种剧毒物质,叫做龙葵碱,人吃了就会中毒。只要把芽眼周围的马铃薯挖去就可以大胆放心吃,不会引起中毒。
300#
发表于 2016-11-16 20:02 | 只看该作者
土豆防脱发防中风还防癌

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急止痛,通利大便。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畅的患者效果显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9:12 , Processed in 0.05074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