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孔子理想中的君臣关系、官民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7 1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6-11-17 11:51 编辑

        孔子终生的理想是恢复周朝模式的政治制度,即以天子、诸侯、大夫、士人、贫民、奴隶等级为基本框架的社会结构。但是他对君王具备的道德素质期望比较高。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释义:国君首先要做得像国君的样子,才有资格要求臣下做得像臣下。父亲先要尽到父亲的责任,将来才有资格得到子女的孝顺。这是强调强者的道德。
        注:齐景公对国民横征暴敛,而自己却骄奢淫逸,他就是那个在著名史实“苛政猛于虎”中实施苛政的人。他问政于孔子时,孔子肯定是对齐景公的表现十分侧目,于是给出了以上八个字的为政方针。孰知齐景公不堪造就,虽有千古贤人晏婴辅佐,这个姜子牙的封国自景公起走向衰落,后被家臣田氏篡位。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释义:臣下对君上的忠诚不是单方的、绝对的,而是要以君上的礼遇为条件。礼,就是让臣下得到其本分应得的地位和利益。这是对国君使用臣下的一种道德约束。
        “君子不尽利以遗民”
        释义:政府官员不应滥用权力来与民争利,要给人民留有生路,这是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根本。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释义:国君治理天下要做到公平,让穷人能够劳有所获,安居乐业。善待国民,他们就不去投奔他国。上下阶层之间互不打压、侵扰,政权才能巩固。
        这些主张对于今世的国家管理都有积极的作用。
        虽然孔子强调国君首先要遵守道德规范,但是君主的道德不是天赋的,他若是个无道昏君该怎么办呢?如果君主做了非君子的事情,臣下有责任以道德标准相劝谏,史官在记载君主的糗事时,也要用“春秋笔法”网开一面,“为尊者讳”。孔子并不提倡无原则、图虚名的愚忠。如果国君一意贪暴不纳谏言,作为臣下,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
        释义:君主走正道,政治清明就做官,治国平天下;君主昏庸,官员腐败就怀才避祸,独善其身。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孔子会提出罢免昏君的主张。孟子倒是提出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朴素民主思想,但是太超前了,没有存在的土壤,被历代君主深恶痛绝。
        孔子的理论还是给了诸侯们宽松的执政环境的,要求他们在使用权力时顾及道德廉耻,有所自制,从善如流就可以富民强国。但是这些诸侯们并不领情,他们想要无拘无束地耽于享乐,强者觊觎天子之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对周朝天子的名义约束,和臣下的道德规劝根本不屑挂心。所以,孔子生不逢时,坚守信念而一生困厄。
        本来嘛,社会只要存在等级利益,就会有人不信天命,“侯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只要存在特权,就会有人垂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只要存在不公平,就会有人气不忿,“彼可取而代也”(项羽)!矛盾突出,欲壑难填,上下阶层如何相安?
        孔孟的儒家思想到了后世御用儒生(如西汉初年的董仲舒)手里,为了迎合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被不断加以修正,形成了上对下的绝对控制、忤逆者亡,下对上放弃思想、以命相许的理论。上待下以法,却要求下待上以德,弱者总是处于尴尬地位。于是官员自觉成为君王统治的帮凶,百姓日益水深火热,统治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形同水火,不断地改朝换代。而农民起义的最高目标却仍然是做皇帝,继而压迫农民。“….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万间宫阙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孔子理想中的各阶层上下各安“天命”的境界,只好在统治阶级强大时,通过苛法强制而不是仁义道德“实现”了。

2#
发表于 2016-11-27 16:4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支持!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20: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雪鹰!这篇可能写得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20:02 , Processed in 0.19136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