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70|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雅与俗的距离用什么来丈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5 2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闫广慧 于 2016-12-5 21:30 编辑

(一)精神雅死于现实俗不过是一个念头的距离

       老鹤不记得在什么地方曾见一禅联曰:有小便宜,得大解脱。粗琢磨这话觉得高级得不得了,再细品确有佛法禅机在里边,让人回味之无穷。此后又听说那副禅联被人贴到了茅厕里,断章取义为“有小便,宜;得大便,脱”。于是便恨那有创意的人太煞风景,于是也就随着一转念变得其味不敢回了。当然,那副对子即便放在茅厕里也是厕所文化中的精品,但精神愉悦和肠肾的舒畅毕竟不可同语,也终因置换了地方而别如云泥了。

      我们固有的思维形态其实便像那幅佛联,往往一念之差或有个美丽的包装就会全然改变。历史上我们闭关锁国太久,西方异族的“朋友”用铁甲战舰逼迫我们去面对外边的世界,而友邦的“朋友”除了给我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以及一本《圣经》之外还泊来了一种叫”福寿膏“的东西,据他们介绍,此物有大力水手的菠菜般奇效,可以立竿见影强身健体福寿全至,并是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而奉送我们的,于是我们善心接纳,认为此物定是无比高级的玩意,千金一掷买个姿态优雅的横卧,吞烟吐雾做神仙的梦也挺值,结果,仅仅几十年我们不但没有强身健体反而羸弱成了只剩一口气的东亚病夫。倘若那时我们学会转念,看穿”福寿膏“标签后的本质,也不至于把吃毒药当作一件高雅的事来做。当然,这样的傻事我们不是第一次做,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魏晋名士就把服用”五石散“当作一种名士风度来标榜了。可见精神的高级多半是浮在啤酒上面的泡沫,看着质感沉淀后就只剩下虚无了。

(二)高雅和鄙俗的冲突就是情调的差距

         唐朝爱情无题诗人李商隐曾在他著的《杂纂》中把十二件事列为最煞风景的事,即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裩,游春重载,石笋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和花架下养鸡鸭。其实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并没有一定之规,李诗人偏偏执着认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是有伤高雅那完全是他们追求所谓的一种生活情调。有情调和没有情调取决于自身的修养和个人情趣。《红楼梦》中乡下婆子刘姥姥在贾府的家宴中被王熙凤限定就餐前必须像诸位的太太小姐们一样说一个应景的诗句,于是刘姥姥张口就来:老刘,老刘,饭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结果此言一出顿时引得一场哄堂。那些高贵的夫人小姐们不是笑刘姥姥没文化,他们喷饭的原因是在那高雅的环境中说出粗鄙的话真是不合时宜滑稽透顶,不能不笑。而《红楼梦》里另一个桥段却说明个人情趣的差距。贾宝玉、蒋玉菡和薛蟠他们一起吃花酒,席间要吟唱酒令助兴,宝玉出口便辞藻华丽让人心魄;蒋玉菡是梨园伶优,吟唱的词句艳俗不堪所以意境就差一点儿难以走心;而薛蟠的”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 ,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不仅是文理不通,简直就是下流了,不过这样蹩脚的诗句出自薛蟠这个不学无术,粗鄙下流的人之口倒是真实可信了。

     花间喝道也罢,焚琴煮鹤也罢,都是有关风月的事。诗人看月缺月圆而动感情,闻鸟啼猿啸而伤感都是因为其胸怀中有格外的格调。换而言之,不解风情的所谓俗人才不会有那么多弯弯绕。所谓俗人眼里只有实用的东西,鹤肉好吃只管宰,琴瑟能引火只管烧,至于高雅与否,管他个球,肚子舒坦胜于眼睛耳朵的艳福。

(三)雅与俗取决于身份的不同

        谈到雅与俗的故事,不能不提竹林七贤里的嵇康。这位曹魏的贵胄,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和文学家不仅可以写出意境高远的诗句;谈出精妙高深的玄学;创作出《广陵散》这样旷古绝世的高曲,还有另一重身份不能忘,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打铁巨匠。我们承认前三个身份很有魏晋的风骨,颇有雅姿,但会质疑光着脊梁一身臭汗的做下等人的体力活儿是雅举,但事实是这件很鄙俗的事却偏偏成为证明嵇康是个有精神追求,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能引领当时时尚的人。别人打铁是为生计,嵇康打铁就成了行为艺术;别人打铁只能成就一副犁耙,嵇康打铁成就的是激发音乐灵感的再创作,被吹棒成可以听出节奏感的打击乐。当然鄙俗的事放在他的身上即为高雅,还是因为他身份的不普通。人们粉他人的同时也不觉就爱他的孤僻了。 黛玉蹙眉西施捧心原本是一种病,可因为美人的身份人们就看出了风情万种而生出无限的爱恋,相反,东施即便模仿的再像或皱断娥黛,捧杀苦心也会因为长得丑而会被人讥笑和唾弃。
       身份是个很直观又很抽象的东西。地位显赫未必就身份高贵,长相俊美并不代表气质就高雅,我想嵇康打铁的姿势应该同于常人,那捶打的声音也应该一样的枯燥,但疯魔他的粉们偏用有色的眼睛看出帅来。所以雅多半是情人的人钟情和粉丝内心波涛的一漾而产生。

(四)雅来自于曲高,俗病于众和

     战国的文学家宋玉通过《对楚王问》中的一段话从另一个视角诠释了判断雅俗可以看受众全体的多寡而定。宋玉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于是之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就成了雅俗界限分明的代名词。少数人做得多数人做不得便是雅事,少数人嗤之以鼻大众热衷便是俗。当然高雅也会因为所谓的高雅人引领,众人去追风而变得俗不可耐。那时高人们不会承认大众的品味在提高,只会喟叹高雅在沦丧。北周美男子独孤信长得很帅,所以常有人以他为模仿的对象,堪称当代时尚。某天,他出城打猎,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他要赶在宵禁之前奔回家,由于马骑太快了,头上的帽子被吹歪了,也来不及扶正。不明就里的人看了这个样子,大感惊艳,觉得他看起来非常潇洒了。第二天起,满街都是模仿独孤信侧帽的男人,于是本是无意的不凡却变成俗不可耐的流气。

       喜剧小品难出大雅却能上电视上春晚,因为他迎合大众的口味喜闻乐见。相反歌剧和芭蕾舞永远只能在小剧场演出,观者小众,真心叫好声和鼓掌声也稀疏。雅是桃花源,一群“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怡人自乐者。反观俗的东西都像菜市场喧嚣缛杂,却因大路货而畅销,怎样使“雅俗分赏“成为”雅俗共赏”成为当今娱乐界面临的课题。可喜现在好像已经出了第三种骑墙的形式,兼顾高雅与通俗。前不久老鹤看一档旨在传播传统诗词文化的电视节目就做得很好。不但诗词发烧友喜欢,连我五岁的小侄女也专注在电视机前。可见雅俗是可以妥协融合的。

2#
发表于 2016-12-5 2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言默然 于 2016-12-5 21:02 编辑

雅与俗的距离用什么来丈量?题目新颖抓眼球;四层剖析,条理清晰、内容厚实、逻辑严密!

拜读学习了,好文笔!

文题“?”号,能否取消?
3#
发表于 2016-12-5 21:15 | 只看该作者
管他雅不雅,开心就好。
4#
发表于 2016-12-5 21:15 | 只看该作者
对雅与俗的距离,以古论今,富有哲理,很有见地,拜读学习好文。
5#
发表于 2016-12-5 21:55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有据论雅俗,拜读。
6#
发表于 2016-12-5 22:03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对立的。有一句话叫“雅俗共赏,比如这篇文章。
7#
发表于 2016-12-5 22:19 | 只看该作者
忽然想起一个直言快语的朋友调侃她的情人说:莫跟我装,别看你仪表堂堂西装革履,如果脱下裤子来,不用说我也能猜想到你便秘时是什么样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6:19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6-12-5 21:01
雅与俗的距离用什么来丈量?题目新颖抓眼球;四层剖析,条理清晰、内容厚实、逻辑严密!

拜读学习了,好 ...

题目中的问号已经去掉,感谢老师的建议,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06:20 | 只看该作者
康康 发表于 2016-12-5 21:15
管他雅不雅,开心就好。

这种态度最喜欢,不追风,不失立场,好!
10#
发表于 2016-12-6 07:41 | 只看该作者
通俗和低俗是有区别的,大雅与平凡也各有空间,由自取舍便好。
祝好~
11#
发表于 2016-12-6 08:21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6-12-6 06:19
题目中的问号已经去掉,感谢老师的建议,

厚实文笔!
12#
发表于 2016-12-6 10:5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精彩,跟帖也精彩。
感觉快乐就好,大俗,大雅可以转换的。
13#
发表于 2016-12-6 11:51 | 只看该作者
雅,人谷为俗,这是字面上的解释。孔子的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郭德纲调侃说,比如两个男的要和女的睡觉,男的说,我要和你睡觉,这就是俗;我要和你一起起床,就是雅。雅在内部,不在外部。雅在内容,不在形式。
14#
发表于 2016-12-6 15:45 | 只看该作者
雅俗共赏。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文章从浩如瀚海的文献中,资料随手拈来,夹叙夹议,行文自然潇洒,侃侃而谈。本文本身就是一片雅俗共赏的佳作。
15#
发表于 2016-12-6 20:12 | 只看该作者
引古论今,文章本身就是雅俗共赏的典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03:55 , Processed in 0.15459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