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5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匠[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1 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祥


  村子里的木匠说:木匠做活,以叉叉为准。始终是听不明白,没事的时候,我便默默在一边看他们做活。原来,木匠做活,要用墨斗、墨笔在木料上弹线和画圆,有时候,难免画错,只好再画。再画以后,错的墨线由它留下,在正确的线上画个叉,切割的时候,以画有叉的线为准。

  这种习惯,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兴起来的,一直让村里的木匠延用到了现在。

  村子里经常会有一些木活,有时候是队里的,有时候是私人家的。队里有木活的时候,队房里,会集中起好些乡村木匠。木匠大多数是三十来岁,他们到队里去到做木活的时候,穿戴整齐,梳洗干净,举止也比村子里边一般人优雅。木匠们穿青外衣,白衬衣。服装的格式,虽然大多是瘸裁缝做的对襟衣服,衣衫上钉有细密的布钮扣,但衣服的长短搭配有些讲究。他们的白衬衣的下摆,往往会露出外衣一寸左右,形成起伏,村子里人称这种穿法为“两叠水”。那时候,“两叠水”的穿戴,在村子里很是时髦。而青色的外衣,洗了两次以后便褪了点色,青里泛白,显得素净,典雅。

  木匠们的穿戴,举止,言谈等等,往往会遭到村里人模仿。

  在村子里,木匠比较受人尊重羡慕,他们有技术,很少下地干活,不遭日晒雨淋。村子里的木匠,大多数是祖传,如果祖上没有人做木匠,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去学做木匠活,木匠师傅技术不轻易外传,祖上没有人会木匠,谈学木匠往往让人耻笑。生产队时期,木匠们的工具,依然是自己投资。斧头,锯子,墨斗,弯尺,凿子,推刨,每样工具,又要做大小长短好几种规格,有的木匠,做好几年木匠以后还难把工具制齐。所以,木匠们的工具非常金贵,收拾得也很仔细,整齐的放在一个竹篮里。竹篮的四周,装得有放工具的固定架,凿子刨片小斧头等等,挂在固定架上,互相不碰撞,不损坏刀刃。而比较长的锯子,则挂在篮边上,井井有条。干活去的时候,木匠们身背装有工具的竹篮,肩上还要扛上木马,锯木料和锛方料的时候做架子… …

  生产队的木活,主要是修风箱,修马车,隔仓房,做犁耙,修理被猪拱坏的厩栏。私人家的木活,一是修房子,是大活。二是装修房间,做嫁妆。村子里人做嫁妆要做两样东西,一是二栏柜,还有喜床和箱子。二栏柜不一定每个新娘子都有,喜床和箱子每个新娘子都必须有。箱子都漆成红色,结婚前一夜娘家要用来为新娘子“装箱”。在红色的木箱里装上米、盐、茶、油,红糖、明子等等,供新娘子新婚后的早上做到婆家后的第一个早餐。二栏柜做得更复杂,一个小型的柜子,分成两隔(栏),一隔装粮食,一隔装零碎东西。二栏柜的面上,要画上画儿,红梅、牡丹、喜鹃、鸳鸯… …结婚那天,这些红色的箱柜和着被子行李,伙同新娘一起,窜过乡村的田野和小巷,然后到达新郎家里。

  村子里有句俗话:算死的木匠,累死的石匠。“死”,在这里只是一种语气词,“死”,只说明木匠活得力于计算,石匠则在于体力。木匠做活,大到建房,小到做桌椅板凳,都得计算到分分厘厘,不成规矩,便没有方圆。如果在房屋、门窗上做雕刻,那功夫,就更得精细,不能出半点差错。所以,村子里的木匠,多少都有点文化,更得有计算的功夫。

  村子里的木匠,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但也有外籍人。外籍木匠不多,一般都来自大理剑川,剑川的木匠在整个滇西都有名,他们建的房屋,不只内在质量好,而且给人带来外观的美感,木雕的工艺,更是上乘。旧社会,这些剑川木匠背着工具走南闯北,有的挣钱后回了老家,有的则在外面安了家。这种在外面安家的剑川木匠,一种是在老家负有官司,不敢回家的,有的则是逃婚的,有的又是在外做活有了外遇,干脆不回乡了的。我的一个叔叔,也是外来的剑川木匠,过去我曾经多次写到过他。当时,我不知道叔叔属于哪种不回家的剑川木匠。

  当时,叔叔四十多岁了,头发不多,花白,但梳得一丝不苟。叔叔穿一身藏青色的中山服,戴一副淡黄塑料边框的近视眼镜,有点象我电影里看到的知识分子。叔叔给我的印象,是做活从来都不慌不忙,他始终认为,他的活计需要的不是速度。他做木活十分在意注重质量,每一块板面,每一个椎头,甚至一个锄头楔子,都会做得精细,光滑,融入他的感情。叔叔穿屋架,做家具、门窗等等,连接部位都不用铁钉,只加少量的木楔,椎和口,总是计算到位,让人感觉到他做活是在做心得体会,让人感觉到他在一个椎口上融进的温度。

  除了做木活,叔叔喜欢舞文弄墨。村子里有红白喜事,叔叔便帮人写对联,有时候帮人写信、读信。帮人读信,叔叔说,信中晚辈与父母长辈说话,不能用“谈”,而只能用“说”。那时候的人写信到了结尾,喜欢来一句“下次又谈”,叔叔说,错了,要写成“下次又说”。一次,叔叔的儿子在水利工地上与人打架,便写了封信教育。信写好,没人去工地,叔叔便自己带着信走到水利工地上。见到儿子,当着许多村子里的人,叔叔把写好的信念给儿子听。其实,叔叔同样想让大家听出他写信的水平和味道。

  那时候,我也感觉到叔叔做木活过于在乎完美。时代变了,他不知道一些可以简单的东西,不必做得太认真了。生产队让他做一个“牛打脚”(犁杖的一小部分),别人只要一小时,他却用了半天时间。“牛打脚”,顾名思义,老牛犁田用的东西,挨在牛脚边的一根木头,只是架在牛身上的一个小物件,他也要做得细润光滑,缝隙饱满。有一段时期,生产队也讲速度,讲数量,讲计件工分,这种时候,叔叔就有些吃不开。时代变了,叔叔多年养成的习惯却难于改变,难于顺应形势。现在想来,要让叔叔这样一个手艺人跟上追赶时间的时代步伐,也太难为他,也好象没有那个必要。然而,社会生活有它真实和残酷的一面,叔叔工分少了,挣钱少了,人们找他干活的机会也少了,这让叔叔一度陷入尴尬。

  所以,现在说到我这个剑川来的木匠叔叔,觉得我到算得上是个很跟时代的人。我人到中年,还努力学习电脑,喜欢接触网络,看青春派、偶像派之类的电视连续剧,模仿现代的流行风气写作,并随着市场经济的潮流,试图让自己也随波逐流。虽然多年来我依然两手空空,感觉前景更加虚无飘渺… …

  疲劳的时候,躺在沙发上,静静地想一想,真是很怀念那个远去了的来自剑川的木匠…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6-21 16:29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生活的文章,别具匠心的文章,视角很独特。喜欢。应该是精华吧?
3#
发表于 2008-6-21 17:3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木祥老师!
剑川木匠,非常有名。从这篇文章中,进一步了解了这个群体。
写得质朴自然,意味含而不露,学习!
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08-6-21 17:43 | 只看该作者
木匠,自有木匠做活的准则,丢失准则,那是良心的墨绳偏斜了.写的好!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8-6-21 17:58 | 只看该作者
我大哥原先念书下来之后,学的就是木匠手艺。他的手艺在当时还是比较吃香的。我也经常看到他打家具时的举止动态。特别是这项活计是个细活,精活。也正如你所描述的,“他做木活十分在意注重质量,每一块板面,每一个椎头,甚至一个锄头楔子,都会做得精细,光滑,融入他的感情。”通过文章,我们再一次对木匠这项手艺活有了更深的了解。支持精华!
6#
发表于 2008-6-21 19:01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一种人,感受一种生活。学习,问好木祥老师!
7#
发表于 2008-6-21 20:49 | 只看该作者
浓郁的生活气息,欣赏学习了。握手木祥兄。
8#
发表于 2008-6-21 21:12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兄长,茶有没?问好!
9#
发表于 2008-6-21 22:13 | 只看该作者
疲劳的时候,躺在沙发上,静静地想一下,真是很怀念那个远去了的来自剑川的木匠… …
  学习和欣赏来自生活实际的文章,问好!对木匠看起来有所了解和认识,写起来才得心应手!
10#
发表于 2008-6-21 23:3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木祥。学习了!
11#
发表于 2008-6-22 05:40 | 只看该作者
写木匠,写木匠叔叔.
写他的风光与走向末落.
有时代感.
12#
发表于 2008-6-22 07:02 | 只看该作者
实在的文章,问好老师!
13#
发表于 2008-6-22 08:1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木祥,你的文字唤醒了许多沉睡的记忆,如今那个群体真的越来越远了。朴实细腻的好文章!
14#
发表于 2008-6-22 08:26 | 只看该作者
老木的文笔越来越细腻圆润了,欣赏!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0: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老木的文笔越来越细腻圆润了,欣赏!


谢谢几位版主!
谢谢朋友们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2:59 , Processed in 0.17152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