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20|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谁寄彩笺锦中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1 1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很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部电影《鸿雁》,模模糊糊的记忆里,映现出的是东北地区的一位邮递员,顶风冒雪投递报纸信件的故事。后来对邮递员了解了很多,得知了他们工作的不易,从早先的步行到后来的骑自行车,经常见到他们在乡下泥泞的土路上艰难前行的身影,于是对他们渐渐有了诸多的好感。在很多的诗文中,人们经常用绿色使者或鸿雁的形象歌颂他们。

  将投递员比喻成鸿雁,源于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每年的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有很多的古代诗人托诗言志,例如唐人赵嘏的“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例如宋代欧阳修的“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例如宋人戴复古的“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人们渐渐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便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平民百姓、伟人圣贤,书信之间传递着美好的情愫和良好的祝愿,触动着人们心底柔软的弦。现实中的书信不仅记载历史,记载传说,关于书信自身的传说也有许多。古代的书信并不叫书信。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还衍生出许多代称。古人将书信就称为 “家书”、“信札”等,代称有“尺素”和“飞鸿”等。传说中的鸿雁传书与红叶题诗,承载着人们多少深挚的炽热情感啊!关于书信的故事,记忆中最深的当属越剧经典《柳毅传书》,讲述湖北人柳毅前往长安赴考途中,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下牧羊。这女子乃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三公主独守空房之余,又被翁姑欺凌,带羊群到江边放牧。周遭水族禽鸟慑于龙王声威,都不敢为三公主传书求救。柳毅义愤填胸,答应放弃科举的机会返回家乡送信。柳毅回到家乡,经常望湖兴叹;三公主得救后,也对柳毅日夜挂念。历经周折,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往事高低半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这是安定环境中往事萦怀的一种心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时的家书更是这样弥足金贵;“一纸红笺,无限泪痕”,这是有情人之间的无奈感叹。书信作为人们传递信息、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也是延续文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的一个本家叔叔在战火纷飞的老山前线,为了让家人免得惦记,每天都务必给在本村小学教书的婶子写信报平安,话不在多,却寄托了亲人之间的相互挂念和美好祝愿。有一年的麦收,投递员由于忙于农活,造成叔叔的信件积压,弄得家里人紧张兮兮,正常的生活都被打乱了。普通人的书信,平淡直白的语言,代表着亲人的平安、挂念、祈福;其实书信还可以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李春波的《一封家书》,虽寡淡如水,当年也别具匠心地火了一把;艺术性较强的则是一首经典的《两地书•母子情》,尤为感人至深的是,以一个军人母亲与儿子四季对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啊孩子,春天我想你,小燕做窝衔春泥,小燕做窝衔春泥,你在远方守边疆,何时何日是归期?妈妈呀妈妈,春天我想你,咱家的果园可曾绿?妈妈呀妈妈我想你,门前的枣树仍依旧,风车小桥在梦里……孩子啊孩子,秋天我想你,丰收的日子多甜蜜,丰收日子多甜蜜,捎去一篮大红枣,带上一篓香水梨。妈妈呀妈妈,秋天我想你,山高路远情依依,妈妈呀妈妈我想你,莲蓬结籽一颗颗,心儿永在妈心里……

  山高地远,鸿雁传书;江头河尾,鱼传尺素,蕴涵着多少浓浓的亲情和厚谊。书信除了它的传情达意,还有它的艺术价值所在。古代的一些书法家用于书信上的文字更加具有个性,随意而灵动,显示出无穷的意趣。很多信件已被作为精美的文章、或作为典范的书法而保存下来的。当代的一些作家、艺术家的信件,我们只能见到一部分影印件,其真迹我们平凡人几乎无缘相见,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南京高级步兵学校的一个亲戚,给他父亲的信是用毛笔所写,竖式的信封信纸,刚劲优美的字体,让村里的一些文化人称赞不已,在我懵懂的童年印象中,对书信竟然可以这样写感到不可思议。后来在我的学生时代,又读到了部分书信体的小说,体裁很新颖。受这些书信体文学作品的感染,一九八六年的金秋九月,我以书信体所写的《红烛赞—给老师的一封信》,荣获共青团邹平县委、县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教师节征文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在同学们中很是风光了一把。毕业后虽隔海翘首,天各一方,但同学们之间书信往来,心有所依,情有所寄,增强了友谊,加深了感情。一位女同学在给我的信中感今怀旧,缱绻情思留在纸上,她写到“扎着朝天小辫的女孩子,变成了青春秀美的大姑娘;灰头土脸拧鼻涕的小男孩,已经变成长着青须的英俊好儿郎,”这些情真意切、言辞优美的信件,至今我几乎能完整地背下来。早些时候,我所写的一些浅薄的文字,寄到《山东文学》、《大众文学》、《惠民大众》、《计划生育报》等报刊,都能收到编辑亲手签写的退稿信,只言片语也如心香一瓣,体现出来的是对业余作者的一种无言的理解与尊重,然而在信息化的今天,能得到一封手写的退稿信,几乎成为了一种昂贵的奢求。

  书信的艺术价值还在于它的时代性与思想性。高中时所学的林觉民烈士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惟其感人之处,就在于它行行流泪,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时隔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他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动容。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欲跟随林觉民而去。后经林觉民双亲跪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自杀念头。但时过一年多,因思念烈士过度,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在他们令人断肠的故事中又添了一份辛酸。一九二四年初,刚烈、自强、充满叛逆个性的许广平,直接投书于她崇拜已久的鲁迅,两人在书信中神交,却不曾谋面。一年多的时间内,竟然通了一百多封信,后来,鲁迅先生保留并公布了自己和夫人许广平女士的通信,并亲自挥笔,把这些通信重新抄录,作为礼物,留给儿子周海婴,这就是著名的《两地书》。《鲁迅书信》,《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包括现代当代的很多作家书简,随意性较强,但文采飞扬,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心路历程。那是他们内心的剖白,是披肝沥胆的心灵感悟,也是智者对同辈以及后代的谆谆叮嘱,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情韵浓厚,内涵富泽,精美绝伦的文学作品。

  当今信息时代,不要说天涯海角可朝发夕至,就是天上人间也可以瞬息相通,总让人觉得生活中少了些情思和诗意。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有如春花开了、秋月落了一样的自然,当我身为物役,心因情累时,总是忘不了用朴素的心地、朴素的感情给他们写封信,因为短信代替不了家书,彩信代替不了贺卡,伊妹儿代替不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近几年来,写信虽然不多,但我还是喜欢在叶影珊珊,绿凝几案的书桌旁,与朋友、亲人互致字字皆真情、句句皆深意,弥漫着淡淡墨香的亲笔信。我以为,思亲念故之时,写信、读信也是一种高尚的休闲与至美的享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6-21 16:30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思亲念故之时,写信、读信也是一种高尚的休闲与至美的享受。
问候并握手了。
3#
发表于 2008-6-21 17:21 | 只看该作者
标题诗意,切入顺畅,纵横交织,内涵丰盈!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08-6-21 17:45 | 只看该作者
把书信写得很透,欣赏,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8-6-21 17:53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短信代替不了家书,彩信代替不了贺卡,伊妹儿代替不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这句话非常重要。虽然,我现在写信的机会少了,可是也非常怀念书信的岁月。十几年的军旅生活,是离不开书信的。那才是真正的鸿雁传书。文章的记述性与艺术性较强,读来回味悠长。支持精华!
6#
发表于 2008-6-21 19:09 | 只看该作者
和题目一样,文字雅而美,颇具文化气息。欣赏揣摩了,问好!
7#
发表于 2008-6-21 20:4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廷伟兄诗情洋溢的文字。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标题诗意,切入顺畅,纵横交织,内涵丰盈!精华支持.

谢谢高老师的鼓励。我正计划写下一篇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3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因为短信代替不了家书,彩信代替不了贺卡,伊妹儿代替不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这句话非常重要。虽然,我现在写信的机会少了,可是也非常怀念书信的岁月。十几年的军旅生活,是离不开书信的。那才是真正的鸿雁传书。...

现在我手里还保存着一些朋友的来信,报刊原先的退稿信、用稿信(采用通知),翻出来看看,感到非常亲切的呢!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1 21:4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聂志刚 发表
欣赏廷伟兄诗情洋溢的文字。

谢谢你的鼓励。问好!
11#
发表于 2008-6-21 22:1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写信少了,尤其是家信几乎已不写了,多是用电话代替了。读了这篇文章,唤醒了许多记忆,感谢朋友!
12#
发表于 2008-6-21 22:18 | 只看该作者
寄人以书,手有余香。好文。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06:4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把书信写得很透,欣赏,支持精华!

回忆是纯洁而美好的!谢谢您的支持!
14#
发表于 2008-6-22 06:51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写信快成古董了.
邮政的送信业务也日见末落.
真要问一声:
谁寄彩笺锦中来?
15#
发表于 2008-6-22 06:5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短信代替不了家书,彩信代替不了贺卡,伊妹儿代替不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近几年来,写信虽然不多,但我还是喜欢在叶影珊珊,绿凝几案的书桌旁,与朋友、亲人互致字字皆真情、句句皆深意,弥漫着淡淡墨香的亲笔信。我以为,思亲念故之时,写信、读信也是一种高尚的休闲与至美的享受。


学习廷伟充满浓郁诗情的文字 ,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8:40 , Processed in 0.3392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