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756|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北方小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16 2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6-12-19 09:03 编辑

  1、只要是有生命的地方,就会有许许多多写不完的故事。也许是大城市、大街小巷、又或是乡村。而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充当行色匆匆的过客来回味这些故事,难免都会有遗憾。很多大城市里面的故事,会因为它的喧嚣和吵闹而变得沸沸扬扬。潜藏的故事随着行李箱滑动的咕咕声渐行渐远,随着火车的汽笛声以光的速度消失在视线中。也许你会无尽的遐想,但很快就会沉溺在你的迷惑中,带不出这个城市。而那些大街小巷和乡村的故事总是让人神往,耐人寻味。不管你是以过客的身份匆匆经过,还是以入侵者的身份入住。至终,都会有一处自己的落脚地。当你在提及不为人知的故事时,才会显得那么有趣、真实。而我随风飘到了北方的一座城市,比我出发的城市还要小,但总给我一种感觉,这里有着我从没听过的故事。我的故事也会从这里开始。
  
  2、学校西边有一处商贩和村名聚集的地方,吃的喝的住的样样俱全,形形色色。可能是没有给这个地方取过名,听大家叫唤“小西门,”我也就这么跟着认识了这个地方。刚进小西门的大门,便能闻到各种不同的味道,但油烟味还是盖过了杂乱的气息。商贩不多,而且都是些摆在路边的小摊。但你总是能看到人山人海,叫卖吵杂混成一片,倒是有几分赶集的意思。因为小西门开门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都在为了自己的肚子抢在点上。加上商贩都把摊子摆再一条只有四五米宽的过道两边,留出来给人过路的也就不多了。水果摊、快餐盒饭两排并齐大约两百来米,容下的却是几十个摊位。第一次来小西门,那是刚进校后的一个月,第一眼的感觉就是混乱。如果在晚上这些小摊都打烊了,或者早上还没开张的时候,你经过这条小街,它就会露出本来的原型,忍不住又要给它一条差评。白天被形形色色的菜色遮盖了那些不堪入眼的垃圾,打心底是绝对不会在这些小摊上把那些个东西往嘴里送的。但也不是都这么差劲,开着小店面做生意的,里面的东西还是有很多能吃的,都很富有枣庄特色,时间充足的时候,还是会选择一家坐下来吃一顿。我经常从本地人口中听到一些让人欣慰的话语,赞赏南方人有脑筋,讽刺自己北方人不如我们会赚钱。但我就是无法分辨到底是褒还是贬。虽然消费不高,但就仅学校周围碗底大点地方,能让你从口袋里心甘情愿掏钱的门道倒是不少。这些小摊贩一个月下来也就能挣个几千,大多数还是交给了房主和生活,对于那些在自家院里开农家乐的来说,就显得要悲催很多。放眼望去,七棱八拐的两层小平房,门口都会放着灯箱,吉房出租、宾舍、饭店……让我找到了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北方小城,总给人一种怀旧之感,但就是没你什么事。换做是在南方,门口可能就是三三两两喝酒玩耍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北方人才叫有头脑呢!每到周末,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小情侣、一群聚会的人出入这些宾舍、饭店,给这个不大的小巷平添了几分繁华与忙碌。
  
  3、填报志愿的时候,特意买了一张中国地图研究了好半天。直接就把南方地区给屏蔽了,找了一堆北方城市中的学校,选了几个自己想去的、靠海的地方。米饭吃腻了,想来尝尝北方的馒头、被大山围困久了,想看看海是什么样。一路上周转了几个地方,煎熬了三十多个小时,昏昏沉沉的下了火车,跟着火车站举牌的师哥师哥上了接新生去学校的大巴。一路上的盼着,甚至有时候到了我想下车的地方,就误以为会停在那,但还是辛辛苦苦等待了一个小时。直到出现录取通知书封面上熟悉的建筑物,才落下心里的石头。一路上又是好奇又是失落,真的是悲喜交加,喜在被大学录取了,就在去往大学的路上,悲在这压根儿就不是我想象的那般美好嘛。刚下火车的时候,环顾四周,高楼大厦,红灯绿酒,该有的有了,倒还像那么回事,还盘算着应该就在这周围了,心里还出现那么一瞬间的欣慰。可是自从上了大巴,越往前走就越觉得不对劲,我都怀疑我是不是跟错车了,还特意去问问师傅是不是去枣庄学院的迎新车。从高楼大厦,慢慢变成乡村建筑,再慢慢就到了荒郊野岭了,我就有点控制不住了,突然感觉上了贼船。一阵红尘滚滚,大巴拐进了校园,条条几米长的大横幅拉满马路两旁,几个显眼的大大的欢迎新同学,更不是滋味了,脑海里面突然出现某种诡异的笑容,不禁一阵哆嗦。但始终,还是来了,抛开那些路上见到的,大学还是另有一番天地的嘛。军训完的第一个周末,都忍不住要去市区逛逛了。学校位置在市区北边,而且还是个半腰山上,出校门进市区就像和尚下山化缘,都个个的叫“下山”。市区也不大,也不繁华,跟想象的出入确实有点大了,满路上密密麻麻的电动车、自行车,人行道不宽还处处被占道,走在马路上感觉身后有一群人提着刀跟着你,趁你不注意随时会给你来几个冷骷髅,浑身痒痒。很多建筑都是有历史的了,也算不是破烂,就是看着有点沧桑,像一个战士经历了战争,留在身上的道道或深或浅的疤痕。后来听到大家的提及,以前这里曾经是很多人淘金的地方,有着丰富的矿产,还有罕见的稀土。抗日战争时期稀土就被小鬼子给掠夺干净了,都没来得及见到是什么样。开采矿产时期,这里也有过一段繁华的历史,经济也超过了当时山东很多省市,显然现在看来,也只能是陈年往事被人们当作饭后的闲谈而已。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宝贝挖空了,却给当地人留下很多无法收拾的残局,值钱的都带走了,剩下的地质污染、空气污染,就成了噩梦。政府也不再大力投资搞建设,而是对其实行了“迁城”发展,把新城区搬到了几十公里外的薛城。其实这里就是个富有城市之名的乡土小城,你总能看到平坦的方格土地中铺满绿油油的毯子、熟悉的农家小院、朴实的农民。即使是外来者,也不会对它产生反感和抗拒,除非你是大都市来的少爷。
  
  4、“东北大汉”在这里被诠释得真真切切,在我看来不光是东北大汉,也是“东北女汉”的产地。大多数男女都高大且壮实,男人声音浑厚有力,行事也是义气豪爽。不过这也不是绝对性的,在学生群体来说,还是较为保守。我的性格,一向趋于老龄化,跟很多同龄人无法打交道,中年人群体倒像是我才该存在的地方。所以给我这种感觉的渊源,得追溯到我几年前接触的圈子了。肩上承受的重担几度让我喘不过气来,几乎崩溃,脑子也开始不清醒起来。似乎每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人都是我的敌人,或是我是所有人公敌,更是社会的公敌,哪里都不待见我。在众朝所往的路上,我成了唯一的逆行者。那些时日,我的世界是灰暗的,看不到希望,恨透了我所处在这个社会的位置,对很多痛恨咬牙切齿,却也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我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便在高中时一只脚踏入了社会。在个个陌生的环境里,独自一人摸爬滚打,每到一处,就是一次打击,一次比一次深,一次比一次痛,每寸肌肤都是千疮百孔。身上的疤痕时刻提醒着我,想要在当今社会立足,除了知识就是金钱,你别无选择。我更愿意跟一群中年人交朋友,在听到他们谈及自己的经历的时候、在他们商谈一桩生意如何做的时候,我喜欢那种干练老辣。只有在这些人当中,我才会意识到,自己有几斤几两。到了大学,我不愿窝在宿舍听那些踢踢踏踏敲击键盘的的声音。闲暇的时候,四处逛逛,我不想在几年后回忆起这个城市时,对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一无所知。没到一个你没去过的地方,都有很多值得你去学习的文化,方方面面。在与枣庄人交流时,你很少听到一个用标准普通话来表达的,都是说着自己的方言,但是却能听懂,有贵普,也即有枣普。贵普就比这个滑稽多了。学了很长时间,还是搞不懂其中的奥妙,既要掌握标准的平翘舌发音,也要控制音调的旋律,我是放弃了。入乡随俗,多少懂两句也行,即便拿不出手。能用“管”来肯定别人说的话、能用“不孬”来作个评价,对我来说就够了。
  
  5、寒风呼呼啸,平地暖无潮。这里四季分明,该热就热得你衣不附体,该冷就冷得你四肢僵硬。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里的冬天,虽然雾霾笼罩,天空低到头顶,但是下雪的样子很可爱。虽然冷,但都有全面的暖气设施,宿舍教室就是春天里的冬天,察觉不到寒冷世界的凉意。早上起来跟暖乎乎的被子客气一番后,出门就会发现宿舍门口的自行车全都变了模样,调皮的、冷漠的、像个一群戏耍的小孩,萌到心底,大家似乎都有了默契,都不去碰它们,就让它们在各自的领地展现各种姿态。地面上的雪只需要一晚上就会积得很深,双脚踩上去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而且会陷得很深,一脚下去出来就找不到鼻子眼睛了。树枝雕像也不会放弃这样一个美化自己的机会,都各自寻找合适自己最美的打扮,披上一身雪白的大衣。地上趟的,路边站的,寒冬无冷,活灵活现的各种惟妙惟肖的姿态,自己也会控制不住抓狂。戴双手套,加个耳罩,去为这些生灵添加一些伙伴,堆上几个雪人,这一切就像一个舞会,张牙舞爪的进行着。这样的美景不会持续太久,总给人恋恋不舍,没有让人觉得煎熬,更没有觉得枯燥。对一闪而过的瞬间,是最美的画面,留不住,但不遗憾。这样来评价枣庄的四季可能会更妥当。美好浪漫是冬天纯洁的天使、温馨惬意是春天祥和的祝福、欲火焚身是夏天毒辣的眼睛、触景生情是秋天悲喜的油画。只有在画中才能感受到的麦田景象,你可以亲手去触摸,俯身亲吻。油嫩的叶片就像少女含羞的脸蛋,在小风中羞涩的躲闪。成片的麦田中,一株株婀娜的麦苗组成了绿色的方格舞台,尽情的扭动着身姿。一片落叶在红风中慢慢滑落、一朵花蕾在春雷中悄然绽放……时间总是如此匆忙,且总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多希望能同这些生灵一般,可以在四季中变幻着模样,换着活法,一同感受雨露恩泽,感受生命的蜕变。可惜我却只能保持一个不管自己是否喜欢的模样和生活方式,在这世界狭小的一角苟活。车轮式的每天在循环着,空空如初,空空如终。其实世界很美好,如诗如画,可我不是作诗之人,也不是画中之物。
  
  6、我给自己幻想过很多种大学的生活场景,可到如今一幕都未曾出现。我以为大学课会很少,老师会经常带着我们出去实践,学习实际的东西;老师都是学富五车,总能听到教授的专业讲座,可以时常感叹一下人生;可以跟宿舍同学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吃到地方特色小吃,为某件伤心的事大醉一场......现在的学习方式从小学一年级就会了,按时上课、认真听课、好好写作业、不迟到、不早退......我承认我是对很多科目感兴趣的,但是没一样是拿出来用过的。生活仍在继续,“吃”革命也在悄悄的上演。哎,哥几个,下课吃什么呢?馒头吧,要不定外卖吧,也没什么吃的。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到底吃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么长时间我都不太明白自己是怎么活过来的。君子远庖厨,这句话至今我都无法理解,到底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但是我就热衷于对吃文化的研究,不管是什么,只要是能吃的,我都想把它烹饪放到桌上,慢慢品尝一番。可能是我还没适应这里的生活,问及吃领域,大脑是空白的,只有吃不惯时的种种不适。进校第一个月,毫不夸张的说我是饿过来的。拿着馒头啃两口喉咙开始痒了,食堂的大锅菜,味道淡,还都是人满为患。对于很多第一次见的菜类,吃到嘴里那是百感交集啊。面包零食吃完就饿,经常凌晨半夜的起来找吃的,一个月下来整整瘦了十斤,都不敢去想象这十斤肉的分量。在一次连哄带骗的情况下,吃了第一口菜煎饼,这也算是枣庄的特色了,其它地方基本看不到的。从外表看还是很有吃相的,虽然它叫菜煎饼,但不是煎的,而是烫熟的。亮铮铮、脆脆薄薄的火黄色外皮,面糊铺开在火板上时,往里加韭菜、鸡蛋一堆杂七杂八的蔬菜,稍微等几分钟,把加进去的蔬菜卷起来,切成两半,给你个小纸板撑着,就可以享受其中说不出的味道了。既不是饼的味道,也不是蔬菜的味道,而是综合的第三种味道。北方人吃饭都有几个值得模仿的习惯。饭桌必有粥,五谷杂粮的精品。而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有粥无粥无所谓,有米饭就行。实在是享受不了白面大哥的款待。其次必吃早餐。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光起得早,生活习惯还好,早睡早起。还有就是打包剩菜。我到市区做过酒店兼职,对于这里人吃饭“吃个精光”的行为有点诧异。只要是还能吃的,都打包带走了,不带走的也会被收桌的人代为清理干净,一点不浪费。刚开始以为他们是带回去喂什么东西,还特意问了原由,所有人的回答告诉我,我佩服这种行为。在北方人看来,这里能吃的不少,好吃的也不少,但都是面食,我不得不一一的去尝试,吃完一次不想再吃第二次的太多。吃过最多的饼莫过于掉渣饼了。价格不贵,做工看着倒是有几分复杂,但每次都只能看到店家将烤盘从烤箱中取出来,一寸大小整整齐齐的平铺在烤盘中,还附加一些豆浆、烤肠、煎蛋,配上点这些小菜还是挺有滋味的。刚出炉的趁热吃最有口感,一层薄薄的肉沫零星的点缀在饼上,随着热气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儿,鲜嫩的肤色不禁让人想把它们占为己有。一张掉渣饼加个鸡蛋再配一杯豆浆,成了我日常的早餐习惯,软而不腻,直叫人流连忘返。还有一种被大众熟知的餐桌大菜,枣庄辣子鸡。只有是到餐馆吃饭,似乎都成了大众的必点菜。吃过很多辣子鸡,但每到一家就是一种味道,做法倒是都没什么差别。满盘的青椒,鸡肉是被剁得很不成块的,也分不清具体的那个组织和部位,五脏六腑也掺杂在里面,再混杂几片土豆片。一个很宽大的圆瓷盘盛装起来,分量都很足。尝第一口时确实是鸡肉的味道,但却是速冻的,再吃就甜了。辣子鸡嘛看着就觉得味觉被深深刺激,唾液腺忍不住分泌,真正吃到它的时候,我已将它改名“甜椒鸡”。火红的干椒剁成节,在已经烧热的锅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之后加稍多的花椒籽混合炸得又酥又脆,舀一勺糍粑辣调出浓浓的香辣味,再倒入大块的鸡肉,直到炒得熟透,看到酥黄的颜色闻到流口水的香味。翻转在锅底铺一层豆芽或者黄瓜,或者就直接加汤变成辣子鸡火锅。配上些土豆块、酸汤豆腐、小白菜......这才是辣子鸡应该有的待遇。特色小吃着实不少,可惜我无福享受啊。很多人赞不绝口而且时常不离的水饺、混沌,只需要五块钱就可以享受随吃的待遇。里脊肉饼、肉夹馍等都是面食饼类的代表。手擀面、各种面、烤地瓜等等数无胜数,大多时候我只能默默的看着别人享受,都是白衣天使米饭陪我共度单调的生活。
  
  7、我生活的只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冰山一角,走出去的是我的灵魂,每天的二十四小时,我被完全封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像个禁足的囚犯。当这个城市的喧嚣停止,华灯初上,站在小巷安详的屋顶,凝望不远处如心跳的彩灯。也许这是这个城市落寞前最后的繁华,也是很多人回首阑珊的街景。每家每户四合院外的古典大门,雄伟而沉静,充满厚重历史沉淀的韵味。我愿独自停留在这些宁静的小巷,伴着小雨,彷徨在一个又一个巷口。但始终,我无法将这个留下我满身倒映的地方带进离别时的安检口,注定只能让更多的人在这留下更多的足迹和故事。枣庄的火车站和高铁站,从不在乎不管你是离人还是过客的感受,无休无止狂驰狂驰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不管天晴下雨,都在两条铁轨上喘着粗气。它也经不起年轮的打磨,铁轨上已经布满沧桑的痕迹,锈迹斑斑。过不了几年,它们也将完成自己的使命,回到来时的地方。这个城市的人、这个城市的故事,大多数都是跟随着它们而来,也跟着它们而去。不会有人忘记它们,也不会有城市拒绝它们。市区的马路上、热闹的集市上、拥挤的人群中,都少不了电动车的身影,更像是丛林中穿梭已久的蛇群。神一般的出现,风一般的消失。成群结队,从不停息。这些电动车每家每户基本都有,成了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驾驭它们的上到有满头白发的老头,下到有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这个城市的组成,缺了这一群为数最多的群体,就要显得单调许多。四车道的马路上,其中快速车道成了快速公交“BRT”的专用路线,可能是出于车身较长和容纳量大的原因,路线只贯穿于主干道。但会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地方设立换乘站,设备就像车站无疑,这也是我去过诸多城市中未曾见过的优良交通设备。小型公交就可以延伸到偏僻的地方,学校也有独特的“校园出租车”,随叫随到,不会像黑的一样宰客。平时这些交通工具是与我无关的,存在与否貌似已经和我没有多大关系。
  
  8、枣庄以及山东大部分地区,在全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之都。五六点的早晨,应该都还在睡梦之中打着呼噜。但是这里的凌晨开始得很早。尽管是寒风刺骨的寒冬早晨,校园内、大街上已经很早就有人。谈到学习,我是自愧不如的。一个二本院校,对山东学子的录取分数线平均在五百分以上,忍不住咋舌,换作是南方很多地区,已经可以上一个重点一本大学了。普遍的高分不是因为地方教育有多好,而是大部分学生太爱学习。你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你前很久开始了;你睡觉时,他们还在学习;你放松时,他们还在学习。尤其是女孩子,我很服气。但是他们也不是神,就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自己多,当你谈及外面的世界时,就会一头雾水,毫不夸张的说,很大一部分人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家门。我倒是很羡慕只有学习的生活,都是青葱而又懵懂的。
  
  9、枣庄?一个专门产枣的地方吗?这是我知道枣庄这个地方问及的第一个问题,来到这才知道其实这石榴多。台儿庄呢?历史上的台儿庄大捷,也就是台儿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鲁南会战血战台儿庄。那是193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的一场激烈战斗。在历史一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加战斗,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五万人,击毙和重伤日军两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它的纪念遗址台儿庄古城就坐落于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铁道游击队也是发生在这里。充斥着革命鲜血的味道,让人对其产生凝重的敬重感和极强的使命感。除此之外还有微山湖、熊耳山、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很多旅游景点。有些地方会因为承受不住岁月的洗刷而早早的褪掉了肤色,留不住古人的气息。这里是一个有着许许多多神奇故事的地方,而且是很久就已经有了的。
  
  10、周末没事的时候,经常跟着一家舞狮队去其它地方舞狮子,当然这只是行当里面的一部分。很多场面我是第一次见,有种穿越感。不知道是这里的风俗还是个人习惯,但是很多场合舞狮子舞龙都会很常见。结婚举行婚礼在每个地方都少不了,毕竟一辈子的终身大事。十二门“铜炮”分两排庄严的站立在婚庆现场的入口,每个路口只要是显眼的地方,都被充气圈霸占着,并贴上某某喜结良缘类似的大横幅;过道上立满金色的大气柱,每到一处都装饰得喜庆庄严。花钱请来的舞狮子队伍会带着花轿、马、狮子皮、龙等,按分类着装统一的服饰。抬花轿、牵马和敲锣的都是古装服饰,舞狮子舞龙的都是对应的大红大黄表演服。配合乐团把整个婚礼过程闹得天翻地覆,整个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受到影响。锣鼓开道,大声吆喝。狮子和龙紧跟其后,唢呐和乐团把马和新郎包围在中间,还要顺着马路绕一圈,直到接了新娘到家再舞上两场才算完事。除了结婚还有开业、祝寿都会舞狮子,令人费解的是,修谱祭祖也请舞狮队和乐团。我虽然不能接地气的融入到这些细枝蔓叶中,但是我也每天吸着同一片时空的氧气,感受着身边的点点滴滴。在他们庆祝某个重要节日的时候,闻着烟火的味道,也嵌入其中。
  
  11、有故事的小城,远远要比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惬意很多。远离吵闹的生活,沏一壶浓茶,听一段故事。傍晚时,看看巷子里嬉闹的孩童,还可以感伤一下时光催人衰老;夜深时,听着雨滴打落水洼的空灵,安然入梦;三三两两的犬吠,两更鸡鸣,宁静良宵。可以听梨花绽放,留住月光的妩媚,生命总是如此奇妙。每个人都在悄无声息的演绎和续写这里的故事,主角和小丑已经都不重要。只要在视线范围内,可以看到那些装满过往的脚印,下一步要落的地方。只要多年以后再回首,还有话语祭奠逝去,还能被一个熟知的人想起,即便孤独也愿终老。


2#
发表于 2016-12-16 20:50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还是游记?
3#
发表于 2016-12-16 21:1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五月云来太虚发文,请按论坛要求排版,自然段间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原创首发文末加版权。切记。
4#
发表于 2016-12-16 22:07 | 只看该作者
写熟悉的大庄子的文字,厚实繁密,学子情怀和朴实亲和完美融和,文中涉及的一座四线城市的风土人情,独居格调,大环境下的个人体验,细微敏感。尤其喜欢行文的层次清晰,叙述密实,虽然是莘莘学子涉世不深,但是文气稳厚,颇有大家之象。劲赏,问好,顺祝不断精进,写出新意迭出的作品。

点评

中肯精彩而有独到见解!  发表于 2016-12-17 10:44
5#
发表于 2016-12-16 22:10 | 只看该作者
此文散文的元素多一些,建议让版主老师帮忙,转到散文版面。如果文章没有在别处发表过,属于首发规定,可以添加篇尾版权声明,半月之后可能获得稿酬的。
6#
发表于 2016-12-16 22:26 | 只看该作者
大庄子土话一例,难度较大,可以找土著同学考证其意:裂熊。难度秒杀不孬,管。:)
7#
发表于 2016-12-17 05:22 | 只看该作者
优美流畅的语言,书写异地风土人情及个人感悟,很不错的散文。应发散文版,如同意帮你移过去。

点评

告知清风老师,此作已经转移到春夜听雨版块,抱歉。  发表于 2016-12-17 10:51
8#
发表于 2016-12-17 07:12 | 只看该作者
把版面好好排一下,密密麻麻一大片,看不清楚。
9#
发表于 2016-12-17 1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6-12-17 10:40 编辑

未经授权,斗胆为朋友进行了重新排版,但只字未改,因为非常看好作者文笔。但不敢为此作品加版权,因为就算新人不会操作,但必须自我声明才敢代劳。
感谢赐稿梦游太虚,欢迎新人加盟常驻,辛苦!
10#
发表于 2016-12-17 10:48 | 只看该作者
经认真品味研读学习解析,确实感同楼上三位老师雅评,这的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尤其万里山水老师的解评非常精准精辟,直接附议不再啰嗦。冒昧转移到春夜听雨版块去了,见谅!
期待您在中财的精彩!
11#
发表于 2016-12-17 10:54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6-12-17 10:39
未经授权,斗胆为朋友进行了重新排版,但只字未改,因为非常看好作者文笔。但不敢为此作品加版权,因为就算 ...

古道热肠啊!
12#
发表于 2016-12-17 16:08 | 只看该作者
看出作者是一位大学生,对于所在大学的感悟,对北方的认知、对大学生活的感慨。学习!
13#
发表于 2016-12-18 21:16 | 只看该作者
对每一个地方或者每一种生活情景都是带着深厚的情感体验来写,其中蕴含着自己新颖的视觉和缜密的思考,关键是扎得深、写得真,写出了深广的内涵和独特韵味。


问好!学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22:0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属于散文呢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8 22:07 | 只看该作者
万里山水 发表于 2016-12-16 22:07
写熟悉的大庄子的文字,厚实繁密,学子情怀和朴实亲和完美融和,文中涉及的一座四线城市的风土人情,独居格 ...

谢谢谬赞,当下的大学生活着实是枯燥无味的。因为就是为了一个“学”字而致使我过早对社会的感知超出认识的范围,还望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23:26 , Processed in 0.0541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