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1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朝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0 1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朝圣


       从来没有哪一个地方让我如此念念不忘,许多年过去了,依然热盼着能再有一次虔诚的朝拜。

  在中国,五台山、普陀山、峨嵋山以及九华山被称为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当居首位,谓为金五台。五台山是由东南西北中五大高峰组成,因其峰顶平坦如台,所以叫做了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传说五座拔地而起的高峰就向征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

  五台山到处是奇峰灵崖,寺院古刹,供奉着浩如烟海的佛像,终日香火缭绕,梵音声声,蕴藏着深厚的佛教文化。

  圣,是给它最好的定义。

  记得,第一次去五台山应该是六年前,那时的我们带着一种向往,痴傻地走向心中的圣地。坐了一晚火车,抵达忻州之后又坐大巴上山,一路上困意难消,六岁的女儿东倒西歪,我更无心欣赏路边的风景。到达五台山已是正午,稍稍歇息了一下就由房老板介绍了一位当地的大姐,免费为我们做导游。其实到现在我已记不得当时都去了哪些庙拜了哪些神,唯一留存在脑海深处的是那片烟雨蒙蒙。在五台山,但凡有一片云,就能酿出一场雨。

  轻烟缭绕,梵音悦耳,佛塔摩天, 巍巍青山,人流不息,而当这一切恰好地都融进了霏霏细雨时,人的心瞬间就变得清澈、明朗与宁静。于是,所有过往的争执以及不快都不算什么,与人之身心一下子隔开,甚至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有如端坐云间的佛祖拈指一笑,他只轻轻说了一句:人生不过一场戏耳,一切皆为虚幻。

  那个时候,朝拜是盲目的,恰如西游记中唐僧说过的逢塔扫塔,见佛拜佛。于是我只管一头磕下,不管是哪一尊菩萨或是佛。心中的五台山,就如同凡尘中所有慈悲为怀的佛的化身,那个时候,生活面临到严峻的考验,困顿久久难消,所以就想到离佛更近些,求他赐一处安宁,看破眼前的迷茫,摆脱困顿的烦扰。

  住了两天,总有阴雨为伴。特别是晨起时,寺院早早燃起的香火味混在潮湿的泥土中,远处的绿树朦胧,梵音透过稀薄的晨雾穿过耳畔,不时有穿着黄色僧袍的和尚走过,你会深深感觉此时身居的已不是闹闹嚷嚷的红尘了。

  到了五台山,最重要的就是拜大白塔了,它高耸入云,是五台山的一个标志。大白塔位于五台中心的台怀镇,它蠢立在塔院寺内,通体白净,形像一个宝葫芦。传说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头发就藏其中,还传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后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后来,唐玄奘取经时把这脚印也拓下带了回来,就供奉在大白塔下。

  这始建于元大德年间的泥泊耳式的大白塔是世世代代人们顶礼膜拜的地方,时常还会看到身着藏式佛装的人匍匐在它的面前朝拜。它在风雨沧桑里历经了千百年,依然傲立, 成为凡夫俗子的一处向往。

  顺着大白塔往里走,会看到围廊处挂着许许多多的小转金筒,转动自如,人们都争着把手摸上去,然后转动,一个挨一个边转边走。传说金轮一共有115个,上面都刻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有的人一边转动一边口中还念念有词。寺内的大雄宝殿,佛祖慈眉善目,凡人小心虔诚,跪拜脚下。整个寺院苍松古木,巍峨庄严,置身其中就好像世间那些凶恶与丑陋都化为了无形。

  这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溶炉,一切心底的贪嗔痴自然而然就被消融成佛前一缕青烟。

  怎么说呢?世人之所以能繁衍出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或许并不是人之本身,而是身处闹市多是身不由已,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小的,无法捍动一大片世界。加之人的心念又多是不甘的,贪婪的,常会想别人能那么做,我为什么不能?或者我不那么做我就是傻瓜,就会被淘汰。

  记忆深刻的还有一处“放生池”,石头砌了一个大大的水池,边上坐了许多当地人,可是小水桶可是别的容器,里面放了许多鱼,还有乌龟。她们一只手里拿着一摞面值不同的人民币,一只手在空中边放着,口里不时招呼着来往的游人。

  “放生喽……放生喽……”

  我也买了,然后又让女儿放生到池里。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游戏,也是当地人滋生出来的一种商业手段。你放了,他钓来,然后你再买来放进去,如此简单的做法其实谁也心知肚明,但仅因那两个字“放生”,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更理所当然神圣起来。这世间万事缘于的不过一个心字吧?不管多么愚蠢的事,只要你心底尊崇,便是神圣而高贵的。

  我仿佛又看到了佛,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摊开了手掌。

  身居五台山,心真的可以清净下来,绕耳不断的梵音时时涤荡着你内心的浑浊与浮躁。似乎是佛于无形之中渡化着众生的有形之种种欲念。不知道这无形的佛真的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还是我们内心庞大的信仰。

  我的母亲一生信佛,我常感觉她因为了心中有佛而活得踏实,活得充实。她布施善良因为那是佛的指引;她活得安然,因为有佛在庇佑;她有用不完的热情,因为与佛同在。

  也正是因为了母亲的薰染,所以才会有那年不顾一切地去往五台。直到后来才知那次去的时候选择了一条最远的路,而且还是带着孩子在嘈杂的火车里度过了一夜,孩子就躺在我们的腿上。那夜的人真多啊,汗臭味、呼噜声,时而的叫吵声让朝圣的路显得有些豪壮。

  然而,比起在黛螺顶路上见到的三拜九叩的那些人,我们那又算什么?1080级台阶的“大智路”,步行爬上去都筋疲力尽,何况是一级一级叩拜上去?人的意念是无比坚韧的。我当时就立在那里,静静看着那些旁若无人的朝拜者,心中涌起无限的敬意。只为了顶上一方古刹(台顶供着五台山五个台顶的五尊文殊菩萨像)。愿受尽匍匐之苦。他们是在那1080级石阶叩拜吗?还是俯身在人生的苦旅之中?

  五台山深藏着无数的殿宇古庙,灵峰奇石间有无数的智慧与玄机,怎么轻易就能悟得通?看得透?于是,离开时,我带了遗憾。

  世间美景,不管多么壮观,但凡触及处,就可轻易装于眼中,在心中刻成一副画,或是一种美丽的记忆。而五台山,纵然也是青山苍翠,雕塑、石刻、壁画等等可谓美不胜收,然而它总有沉甸甸的份量,你无法掂起。它更像一种灵魂的皈依,在它的面前你甚至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大口呼吸,生怕惊扰了什么,在它的面前,你是那般卑微。

  是吧?只要你俗念未除,便永远达不到完美的皈依,那里,终会无数次召唤着你。

  我不得不回到尘世中来,不得不继续繁琐而世俗的生活。但我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惦念,总想着再进一次山,再听听那梵音,再在烟雨云雾里走一走。

  很巧的是,今年这个念头越发重了的时候,大哥约我们五一的时候一家人都去五台山。出发之前,大哥就激动不已了,他说想着这次一家人欢欢喜喜去朝圣就开心,事先做好了各种准备。

  朝圣,这是多么神圣的事情。

  山路崎岖,回头望去,车子就在挺拔而险峻的山腰上行走,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五台山素有山西屋脊之称,四月以前和十一月之后常有积雪封路。这从我们这次去的时候就可真实地感觉到,车子刚到东台顶的时候,我们下车与事先约好的房主见面,然而带我们进山。下车之后,一股寒气直逼而来,单薄的衣衫轻易就被穿透。我抬眼看去,山顶还有隐隐约约的积雪未消,而路边卖纪念品的商人都穿着厚重的棉服。

  真是高处不胜寒,“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世俗的尘埃就会越发少些了吧?

  母亲一路都很开心,可能和心情有关,一向晕车的她一路无碍。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五台山,安顿好住处,吃过晚饭,就带母亲在街上随便走走,夜晚的灯光别有一番样子,褚红色的庙墙透过隐隐绰绰的灯光映入人们的眼帘,看不到远处高山之上的寺院,只有林立着的那些高塔闪动着点点亮光,五台山有很多座塔,而此时我又看到了那座雍容的大白塔。

  记忆一下被拉回到六年前带着烦恼走近五台山的种种。

  走了一会儿,我们就回到了住处,可五台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我们表示了欢迎。停电!是的,正是因为停电,我们才能捧起一盏小小的酥油灯,就在佛的脚下安然静坐。也许,是佛在告诉我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深的黑暗总会有一盏烛光为我们照亮。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洗漱完毕,就拿了香烛向殊像寺与五爷庙走去。可以说,我们此行真的是有备而来。文殊菩萨向征着智慧,愿得她恩赐,为家中的孩子们求得学业有成,求聪明伶俐。

  母亲依然是神采奕奕,在早晨的薄雾中,我们的心也如同这晨般清新、明净。五月了,五台山的杏花还在枝上妖娆,石子小阶的两旁,青青绿草,悠悠花香,在浓郁的佛教之地能有一处这般田园之美,纵眼放去,雄奇中透着透美 ,让人不由感觉恍若尘世,又恍若仙境。佛经中说相即无相,无相即相。也许这正是人生处处是玄机吧?

  首先要拜的是五爷庙,那里的香火极旺,而且很灵。虽然还不到七点,但庙门口已积满了善男信女,香烟缭绕。他们各自高举高香对着院中的正殿磕头朝朝。大家各自怀着不同的愿望,向心中的佛虔诚拜取着恩赐。

  传说,当年五台山气候恶劣,当地百姓深受其苦,后来文殊菩萨就到东海龙王处巧借来一块歇龙石,而那歇龙石是龙王的五个儿子行云布雨回去歇息解热的地方,当他们得知后就跑到五台山闹事,甚至把五台山的五座峰顶削成平台,但毕竟文殊菩萨法力无边,将五个龙子降服以后就命五龙子在最高的北台管布云耕雨,人们为了感激五龙王便为他建殿造像,供奉起来。五爷庙内正对准殿堂有一个戏台,因为五爷生性爱看戏,那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戏台。

  普天之下,芸芸众中,在佛前求得一方庇佑,求一份心净,愿在佛家慈悲的思想里沐浴。人生何曾不是一场苦苦的修行,愿彼此都能悟破这世情,早日寻得圆满的安宁。

  从五爷庙走过,就顺着小路往南,走过好长一段,然后向西拾级而上,就到了殊像寺,这里供奉着最大的文殊菩萨像。只见她慈眉善目,手拿如意。人们轮番跪拜在菩萨的跟前,无论大人小孩,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求取心中所愿,他们虔诚,他们将成千上万的心愿一把把交付了菩萨。而菩萨却一直低着眉,不语。

  她在想什么?她为什么一直低着眉?是不忍看?还是无法看?

  菩萨是希望世人安好的,可为什么人间那么多的疾苦?她看着脚下的凡人们,心中定是有些忧伤吧?佛渡世人,更愿世人自渡,然而一张张满怀心事的脸,一番番苦恼的诉求,总让菩萨感觉到肩上的沉重。红尘,好深啊,藏着太多的悲欢离合!

  佛说:苍生难渡啊!

  殿堂内人来人往,各自观摩着墙上的壁画,还要膜拜各尊菩萨,耳边佛乐声声,绕梁不散。我看见母亲脸上绽放着久违的笑容,那是平和而干净的笑,此时的她专心走在殿内,仿佛心里装着满满的是她信奉了一生的佛,她忘记了这些年生活强加给她的苦痛,也不再牵念她总也放不下心的老屋、小院,还有地里的庄稼,院子里的牲畜们。

  我们已经站在了殿外,等着母亲。母亲笑着缓缓走了出来,却原来那声声佛乐是从她身上带着的收音机发出来的。

  还是没有尽意,就像在万里苍穹中只行过了几重山水而已,五台山,我们依然只是触摸到了一点点,于是又要返程了。

  或许,这一生朝圣的路永无止境,我们必然要在这人生的苦旅中一次次跋涉。只因世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便生许多烦恼,无法排遣时故有心结。

  如佛如言,这就是陷入了无明状态,造下了种种惑业。






2#
发表于 2016-12-20 19:4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3#
发表于 2016-12-20 19:43 | 只看该作者
“向征”,逮住了一个笔误,我看得仔细吧!
4#
发表于 2016-12-20 19:4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朝圣这个词语,每次看到这个词莫名地就生出一种庄严之感,原因恐怕是激活了内心沉睡许久了一些神圣的东西吧!就像当初看一个人的朝圣,那本书几乎是我一晚上看完的。
5#
发表于 2016-12-20 20:07 | 只看该作者
看美文,体会自己也曾拜文殊时的心情。欣赏!
6#
发表于 2016-12-20 20:34 | 只看该作者
朝的是一座山,是一颗心,而不是一尊神,人生境界便高了许多。
7#
发表于 2016-12-20 21:01 | 只看该作者
圣一直不现,故往之朝之。
8#
发表于 2016-12-20 21:55 | 只看该作者
需要有敬畏之心。什么也不怕,也就没什么怕你了。喜欢作者的心态。
9#
发表于 2016-12-20 23:52 | 只看该作者
游记很难写,看过很多文友的游记,变成一种程式化的公式。流水账+百度名人轶事。

但这篇游记让我耳目一新,完全的与众不同,浓浓的人文情怀,让人印象深刻。字里行间揉进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不禁让我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

说是朝圣,实质是内心一种有一份净土。
10#
发表于 2016-12-21 08:21 | 只看该作者
精华理由: 朝圣是前行,更是回归。喧嚣包夹,心乡何处?物相心相,无相是相。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1:46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6-12-20 19:43
“向征”,逮住了一个笔误,我看得仔细吧!

帮我改改呗表现不错,忒仔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1:46 | 只看该作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1:47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6-12-20 19:47
喜欢朝圣这个词语,每次看到这个词莫名地就生出一种庄严之感,原因恐怕是激活了内心沉睡许久了一些神圣的东 ...

我也喜欢这两个字,虽然写的打不到那神圣的境界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1:47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12-20 20:07
看美文,体会自己也曾拜文殊时的心情。欣赏!

谢谢老师,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11:48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12-20 20:34
朝的是一座山,是一颗心,而不是一尊神,人生境界便高了许多。

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04:06 , Processed in 0.2030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