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29|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穷亲戚不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1 0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文字闪耀生活 于 2016-12-23 22:17 编辑

                                                     穷亲戚不穷

       汽车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扬尘,天空中发黄的尘埃随风漫舞。北方农村在秋收之后,裸露着的土地,总会迎合着风的想法。从车窗里远望,已有绿苗脱颖而出,那是冬小麦,给萧条的大地带来暖意。好整齐的长方形的绿地,图画般的给人以美丽的感觉。使我们压抑的心扬起一丝的明快。

       导航仪精准的指点着前行的路线,一百米的土路就在眼前,浇地的水管汹涌的从撕裂处不守规矩的将路面浸湿,阻止了车的疾驰。我们不得不将车倒回,绕路而去。急急地赶往一个远方的姑父家中.当听到老人突然逝去,老公大病初愈,不顾刚刚能够行走的不便,忙着指挥儿子前往。

       我在心里回忆着,快四十年了,那天,刚把儿子从幼儿园接回来,吃了退烧药,昏昏沉沉的睡着。老公领着一位老农回家,破衣烂衫,满是泥土,我慌忙准备午饭,老公以前曾经说过,有一位本家姑姑生活得很不好,估计就是眼前的这位。姑父是个很口呐的人,看上去老实得有些愚笨。我找出能换洗的衣服替下他那一身,否则,老公领到厂里,别人一定会笑话的。令人高兴的是,领导答应给点加工的小活,姑父不久挣了一百元,那个年代,足以让人眼热了。记得我儿子亲切的围着姑父一口一句姑爷的叫着,但从来也没见到哪怕是一块糖果。我深深的体会了穷人的艰难,每当听说姑父又挣了点小钱,我都特别高兴。

       后来听老公说,农村人的日子好过了,姑父家孩子也大了,生活早已得到了改善。不断的听说,姑父家娶了媳妇嫁了姑娘,老两口总算是熬出了头。孩子们挺孝顺,都盖起了新房子,还有的养起了汽车。

    姑姑在几年前去世了,姑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好在儿女双全,没有后顾之忧。听到老人家生活的不错,心里很是放心。

       姑父的去世有些突然。眼前,看到姑父停在堂屋,盖着华丽的被子,孙男嫡女披麻戴孝,我们鞠躬后,上了礼。

       这次姑父突然离世,还是在帮孩子们整理秋收粮食的时候。老公顺口说了句:“这么大年纪还让他干活?”马上大家都解释:老人家高兴,拦不住啊。农村老人似乎都如此,活到老干到老,没有甘心情愿享清福的,勤劳的常年耕作,早已练就了闲不下来的习惯,其实我们都理解。

       知道老公心不顺,我也觉得心里不舒服,摆放着老人的铺盖很鲜艳,不久后这铺盖和人都将变作一股青烟。铺盖虽好,老人生前却没有享受到,这装裹再华丽都是给外人看的。独有的这一床艳丽却和老人的住室那么不协调,两间屋子黑咕隆咚。活着时的老人住在如此四壁熏黑的房间里是否心里敞亮?都已经不得而知。

       在我们这个大平原上,这里据城市不过几十里地。当今农村几乎家家都是不错的房子,窗明瓦亮的,完全脱离了贫穷。姑父的房子也不错,只是不知多少年,或许从盖上就没再刷过白,烟熏火燎的以至于像极了灶膛。感觉怎么冒着一股穷气?其实用不了几个钱,就是另一番景象。

       我们离开后,我问老公:“在很多人眼里,吃饱穿暖就算孝顺了是吧?”老公说:“也许是吧,有个住处,就等死了呗。”老公的语气里有些泄气和不满。我想,如果人辛劳一生就这么没有尊严的凑合活着,他的心里不知有没有抱怨过?难道在全家都走向富裕的时刻,老人就只有委委屈屈的苟且的混日子?或许他们本身就没有要求,也许相比过去的苦日子,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做儿女的颜面呢?或许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很孝顺了。外人的眼睛里看到的,都不便说出来,别人的家事,各人的想法不同,本不该多话。谁知道当事人怎么想?或许人家认为老人的房子美不美观无关生活质量,只要是吃好穿好,老人就满意了呢。

       不知道农村中这样的事情有多少,也许我所看到的就是个别现象,但是搁在心里总是不舒服的。不舒服不是因为面对的是穷人,而是已经富裕了的人,差的不是几个钱,而是一种观念。从精神上多关心些老人,应该不是很难的事。就像是浇灌庄稼一个道理,把破了的管道补上,让水流到庄稼上,收成自然就会好。如果顺着撕开的口子乱流,只能形成浪费。何况哪家人没点浪费的事,手紧一紧,花在老人身上,又有何难?其实,我们苦着点自己也应该照顾好老人的。老人穿着体面也是长儿女的脸。不过,看着简单的事如果不想去做,那也是难事。

       一路上,总会看到年龄挺大的老人在门前悠闲的溜达,现在尽管他们没有了以往的劳累,但是对庄稼的热爱,也不会让他们真正的停歇下来。或许他们心里还在为儿女盘算着明年的庄稼如何种,哪些该准备,哪些该清理?越冬的麦苗该浇水还是该上肥?哪个老人能真正的清闲下来,不卧床就不舍得歇息,姑父最后不也如此吗?这么快的离开,孩子们是不是真正能体会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感觉?或许原本就没有那么回事,也许,人老了就是孩子眼中的累赘。

        年轻的人们此时正在奔忙,他们会想:为儿子置办房屋,为女儿做嫁妆。自己的雄伟计划还远远的没有实现呢。

       做老人的都一样,他们每时每刻都是在为孙男嫡女着想着,一辈一辈都往下疼着呢,那么敬老呢?如果不但从物质上,还要从精神上加以重视,让我们的长辈们幸福起来多好。这是颜面,不妨做点“面子上的事情”让我们自己有成就感,让老人快乐,那多好。我们也有老的那一天,当人老了还是过着像年轻时一样的干干净净,对儿女也是增光的事情啊。况且,他们的今天不就是我们的明天吗?看见父母住在明亮的房间里,和自己看到田野上的绿意应该是一样的,一种收获的快乐还用寻找么,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

2#
发表于 2016-12-21 16:01 | 只看该作者
来这里坐个沙发。
敬老像完成任务,爱幼则竭尽全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变成这样了,想着不由后背发凉
3#
发表于 2016-12-21 17:35 | 只看该作者
穷和富是相对的,比如农村缺雾霾,城市缺人情味……说不清。
4#
发表于 2016-12-21 19:35 | 只看该作者
农村老人一般根本闲不下来,现在还是农田的主要劳动力了。青壮年现在都不种地了,都在工厂打工。
5#
发表于 2016-12-21 20:5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到老年人的状况,似乎就是看见自己的明天啊,内心五味杂陈。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2 19:15 | 只看该作者
王阳 发表于 2016-12-21 16:01
来这里坐个沙发。
敬老像完成任务,爱幼则竭尽全力,好像不知不觉就变成这样了,想着不由后背发凉

谢谢王阳光临留评。祝好。
7#
发表于 2016-12-22 21: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
我倒认为,电影里成天说的多陪陪老人就是孝顺都是给有钱人说的。我在农村见多了穷的,能做到养老送终,始终如一就是孝顺了……
8#
发表于 2016-12-22 22: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农村老人生活是如意者比例并不低,好在现在农村老人也有养老收入,境况大多好转。只是他们勤劳的本性不改,依然整天劳作,反倒是年轻人,大多不屑与土地为伍。
文字大姐好勤劳,真的应该好好向你学习。
9#
发表于 2016-12-23 08:47 | 只看该作者
提帖先。
10#
发表于 2016-12-23 08:51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先生的文字总是很精彩,喜欢!
11#
发表于 2016-12-23 13:16 | 只看该作者
在农村,这种现象很普遍啊。这个留守的老人,简直就是多数人心里的痛。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19:16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12-21 17:35
穷和富是相对的,比如农村缺雾霾,城市缺人情味……说不清。

谢谢老师阅读。祝好。
13#
发表于 2016-12-23 21:04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物质上富裕了,但精神上还是贫穷的;有些人精神上的贫穷是物质上得不到饱暖的缘故不得不为了温饱奔忙;有些人物质上不富裕精神上也要追求富足;而有些人精神和物质上的贫瘠不是自己的缘故,好比如说,过分追求功利物质的过程中,就会忽略和放弃精神满足;对于个体,人会成为物质的奴隶,从精神上对物质崇拜;对于群体,不平衡的制度就会成为奴役群体的重负,甚至会在理性缺失的情况下导致更为严重的认识倾斜~

惟功利的偏执之下,人的意识形态都出现了倾侧,象一匹发狂的野马,对功利追逐已经收不住脚的体制和社会已经无能迅速翻盘,道德上的缺失使教育也倾向于功利,让血缘之亲厚也让位于功利,人们考虑得只是功利,使家人不管老少如何“得利”,而不是“得益”,失去了理性的中国人虽然极力想要恢复“道德”来“尽孝”,为子女“尽力”,但只有功利的想法,只顾及“吃得好,穿得好,工作好,赚得多……”却很少或不再考虑“精神的需求和满足”。

现在的中国社会,物质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给予老人的可能是富裕和健康,却并不一定使他们精神上觉得幸福荣耀;给予子女的可能是铺好了所有物质的道路,只需要他们“张嘴等吃,伸手等穿,抬腿等住,低头上车”,却剥夺了子女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的中国看似是富裕的,其实在精神上却贫穷的一无所有,这样的新一代中国人,可能在学术上更加进步,却会在生活上成为冷漠的机器人,惟利是视,凡事都从功利上解决问题,眼睛里变得只有钱。

2005年以前的网络文学园地,是意识和思维相互碰撞产生火花相互学习共同燃烧的时代,文学爱好者们更少的追逐功利,更多注重于交流与互益,在文学上钻研进步,为民众的权益挥笔呼吁……2007年以后的文学论坛和网站受到政治影响逐渐转型,大批自由文学性质的论坛关闭,开始更多出现功利交易的平台,从这个时候起,剩下的网络写手们更多盯着影响和既得利益“钱”,别管是五十元购买一篇作品,还是“每篇作品给五十元”,为文学而文学的态度开始转变,转变成“为了功利而创作,为了钱而写”。甚至有些笔者会因为“微薄的稿费”没有及时到位急得和论坛网站大呼小叫,也有人为了钱“不择手段”……文学已经不再是纯洁的目的。
14#
发表于 2016-12-23 21: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糖葫芦 于 2016-12-23 21:30 编辑

“何况哪家人没点浪费的事,手紧一紧,花在老人身上,又有何难?”

花在老人身上可不是“浪费”啊,这句话葫芦完全不赞成~
虽然你不是这个意思,但字面上葫芦看着很不顺眼~
不能说因为“避免浪费才花在老人身上”!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4 07:32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12-21 17:35
穷和富是相对的,比如农村缺雾霾,城市缺人情味……说不清。

很多事情不好说,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理斛。谢老师留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04:10 , Processed in 0.10399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