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闪耀生活 于 2017-2-5 09:31 编辑
对面那楼 那窗 那灯
一
一条马路隔开了两个居民小区,北面的小区,一条斜过流淌的河,正好在我的楼前,使南望无遮挡。越过河边的绿叶红花、喳喳的鸟鸣、三三两两穿行的游人、晚上街市上的霓虹灯一览无遗;熟悉的地方没风景,一切似乎都不会引起我的注意。我总是习惯不由自主的望向对面小区的那扇窗,心里想着,要亮灯了,或许儿子正开门进屋,我掐着时间计算着他们的行踪。
站在自己的阳台上,越过对面的风景,观察儿子家的动态,就像是个秘密,我有时感觉自己似乎添了毛病;是否和“偷窥”有关联?当在秋风尽扫黄叶落时,我便会清楚地看到儿子的家,灯亮了,厨房或客厅位置,一目了然。直至第二年的枝条发芽柳絮飞,儿子家的灯光就是一盏信号灯;我很轻松的就能知道他们的行踪。
早晨的灯光亮了又灭掉,是他们三口出行的时刻,送完孩子上学,小夫妻便各自到了工作岗位,虽早点,毕竟不用再来回跑。晚上七点十分,儿子家的灯光又亮了,客厅的灯光在说话,告诉我:他们在晚餐。他们的出入都是按照孙子的作息时间。等看到灯光一灭,他们是学习的学习,休息的休息,在自己的房间里。我仿佛看到孙子在写,在读,也偷空在摆弄玩具,写字台上凌乱的没有规矩。
我们两家的楼前窗后都有与房屋同龄的大树,树梢刚好高过三层楼,当春的暖意来临,嫩嫩的新芽吐出,不久便密密的挂满了树枝,层层叠叠的翠绿挡住了各自的窗户,试图从缝隙中瞭望,那是不可能的,此时只听得树叶的生长壮大,微风中的飘动,象玩笑似得嘲笑着我。原先的视线已无法判断对面的行踪,我便有了散步的爱好,习惯站在路边或走到窗前往儿子的家里张望一下那灯光,知道他们都很忙,不想打扰,看着那扇窗,灯光透漏着温暖,心里或许就踏实了。
我常想,打个电话吧,拿出手机便又放了回去。心里说:孙子正在学习会不会吵到他?儿子和媳妇都挺忙的,是不是正在小寐,还是别影响人家为好。孩子们都不在家的时候,我自由的出入,买点蔬菜瓜果,孙子喜欢的东西,也会捎带干点家务。有时不经意的站在儿子的窗前看自己家,白天还好认,夜晚的识别就难了,不像他们的楼房紧挨着大道。我家前面还有好几棟楼错落着排列,儿子忙,不可能费许多的心思和自己一样,我想这许多年儿子一定不曾如我这般,他绝对不会想到,做母亲的苦心和牵挂,他们有事就直接打电话了。
儿子和媳妇都不错,孙子又那么可爱,也没什么可操心的。我想: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孩子的关心,只要老两口身体好,孩子就可以安心工作,只要不给他们添麻烦,这个大家庭就幸福。
我们的生活很安宁,闲来无事就爱看对面那楼、那窗、那灯,中间视觉的美景显得很不重要。看风景,不如看儿子家,这样的感觉很踏实。
二
儿子陪读去了,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每每还习惯的注视他家的窗户,夜晚没了灯光,早起对面的窗户还是黑的, 心里想着,孙子离学校近了,更辛苦了,他下学的时候我都该入睡了,尽管知道他们不在家,但还是在睡前习惯性的瞭望一下。
前不久,又到儿子家视察了一下。看到客厅中间摆了很多的器具,电锯,斧头,刨子,还有说不出名字的好多种,如此之多的工具,不可能与儿子无关。儿子工作之后,我们老两口从来不多问,他的工作性质问了也不会说,“你儿子不是个好儿子,”我孙子两岁时因为挨了爸爸得打,告诉过我,我时常拿这句话提醒自己,别多话。
我们老两口很纳闷:这是怎么了?莫非工作干砸了?混不下去了? 于是有点不愉快,然后互相解劝:儿子挺本分的一个人,不会犯错误吧?当他分配工作时,我们就嘱咐他:任何时候不能干不该干的事,挣工资就能养活孩子,千万不要贪图小利葬送自己。儿子也曾对我们说过:放心,我脚跟站的稳着呐。我估计即使有人说坏话,也无非是说我不会与领导运作关系。
我俩仔细地前思后想,莫不是这半年单位抽调出去,工作没干好,要辞职?那小子主意挺大的,也不好说。即使儿子不顺利,当家长的也做不了主,怎么打问?臭话怼回来,那不是自找没趣?又没地方打听去,这半年多,到底出现了什么状况呢?我俩的情绪有点糟。
不过我们也纳闷,如果情况不对,媳妇怎么没反应?那要是一切正常,这许多工具,分明就是要搞加工的节奏啊?儿子的工作和这工具风马牛不相及啊。胡思乱想,怎么也对不上茬。忍了又忍,儿子忙什么呢?好久不见,越是这样想越让人不安。
终于他爸忍不住了,拿起电话:“儿子啊,有什么事得告诉家里啊,是不是被单位开了?我们老两口从来不多问的,现在很担心你,是不是犯错误了?”儿子大笑起来:“爸,你说什么呢?我上哪犯错误去?我出来这半年都要累死了,没休过礼拜天,两天值个大班,半夜十一点回家,觉都不够睡的。你们净瞎操心,这次我们系统就一个三等功还有嘉奖落到我头上了,明天市长亲自宣布。”放下电话我们俩对望着,这喜报的我们回不过神来。
第二天早早坐到电视机前,看市里的表彰大会,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儿子挺低调的么,这么好的事就是不提前说,不善张扬的性格,很好;不过做儿女的遇到好事还是应该让家长早点高兴才对,儿子还不理解当老人的心思。
还得问问儿子,关于工具的事情。儿子说了,爸爸喜欢的事情做了,楼房都盖了;妈妈喜欢的事情也做了,打球游泳写文章;我自从工作以来无论节假日,几乎没休息过。现在可以休礼拜天了,我也干点自己的爱好,搞点小制作,又不是做买卖,别大惊小怪的。
相互理解吧,我们不反对,看样子,我们也过于操心了,老大不小的人了,做父母的也该省点心。我们管好自己就算了,由他们吧。
儿子告诉我们,他自己加工了一个大吸尘器,在小作坊里使用挺好的。我俩只是笑笑,心里说:爱咋咋地,只要走正道,别的我们不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