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理的白族地区,有一些寓意深刻的民间传说。在我童年的记忆深处,还深深留存着一些难以忘怀的片断。我记得两种关于雷电的说法:一个是每当春夏雷雨时节,碰到天上闪电打雷的时候,外公外婆便往往一次次对年幼的我们讲:天上的仙人们请客,又在大摆宴席大宴宾朋好友了,打雷的声音就是他们摆放桌椅板凳和杯盘碗盏的声音,还有他们喝酒猜拳行令的吆喝说笑声。虽然现在想来有些好笑,具有一些童话神话的浪漫主义色彩,但至少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丰富想象力的。在过去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还相对低下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产生这样的想象,也算不错了,至少还是能给那时候的孩子们得到一定程度的联想空间和富于浪漫色彩的想象力,从而能够产生一些童年时光以至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较大影响的幻想。另一方面的记忆,是用雷电的声威来教育训导人的,例如每当我们吃饭时不把碗里的饭吃干净而剩在碗里,或者把饭掉到饭桌上甚至地上,就要受到外公外婆的训斥:浪费粮食、糟蹋粮食要挨雷打的!同样对不听父母或长辈的话,或者是不尊老爱幼、不孝敬父母长辈,顶撞、冒犯甚至打骂父母长辈的不肖男女,在大理一带就要受到乡亲邻里们的诅咒:迟早要挨雷劈的! 这些关于雷电的说法,始终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后一种教训,不论其有无唯心主义因果报应的色彩和成分,从道义良心和伦理学的角度上来讲,都是很有说服教育力度的。教育人们要敬畏粮食、崇尚节俭,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同时也教育人们要尊老敬老、孝敬父母长辈。因此,在我童年时光,每每夜晚雷雨大作时分,雷鸣电闪之际,躺卧床上的我都往往诚惶诚恐地默默在心里反躬自省、扪心自问:我是否剩了饭、糟蹋了粮食?我是否冒犯了长辈和父母?并默默祷告祝愿以求雷电别伤害我。每当要做什么不合乎常规的或许有点出格的事时,都要在内心盘算三思而后再考虑做得做不得。 从最低层面上讲,人是应该有所约束、有所敬畏的。例如要敬畏粮食、崇尚节俭,知道粮食等物质的来之不易,从古至今启蒙教育中“锄禾日当午,旱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几乎妇孺皆知,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要尊老敬老、孝敬父母长辈,而我们周围的环境却往往不是那么回事。有的人大慷国家、单位之慨,请客宴宾出手阔绰,一桌子酒席满满当当,浪费惊人,有的人本来就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不知其良心长到了何处?有的人缺乏孝道,不懂也不想董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和道理,牙根不知敬老爱老、不懂礼让谦让,仿佛不知道人(包括他自己)都会有老的一天。 当然,在神七都已从九天飞回的今天,我还在这里以雷电为载体的古训谈节俭、谈孝道,在一些人眼中不知是否觉得太迂了。但我以为敬畏粮食、崇尚节俭,提倡孝道、敬老爱老,应该也应当是一个文明国家、一个优秀民族,尤其是以崇尚节俭、提倡孝道而著称和闻名于世的中华民族最基本最起码的优良传统与道德准则、美好风尚和规范要求。在全球饥饿人口已增加到9.25亿的严峻现实面前,敬畏和爱护粮食、崇尚和提倡节俭的理念与行为,不应该也决不应该过时;也正如古人所教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倡孝道、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准则、优良风尚,也同样不应该和决不应该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