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91|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话说李佬人笑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23 0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17-2-23 06:01 编辑


      话说李佬人笑话
  ---浅谈李佬人笑话丰厚的文化内涵  
  老榆木

  李佬人笑话在黎城源远流长、广为传承,李佬人这个“名字”更是融入黎城人的灵魂深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李佬人笑话能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足见李佬人笑话的重要文化价值所在。不过,平时只是你绘声绘色地讲一讲,我如痴如醉地听一听,然后大家捧腹大笑一阵了事,很少有人透过李佬人笑话的面纱,去深层次探究其背后所蕴藏的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李佬人笑话背后的文化现象

  笑话,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段话引出一个爆料,让人捧腹大笑。许多笑话都是低级趣味的,仅仅是娱乐而已,没有多少文化价值。还有不少笑话带有黄色意味,听来不堪入耳,有污清雅,而我们黎城的李佬人笑话则不同,是非常高雅、富有文化价值的笑话,或褒、或贬、或颂扬、或讥讽,皆有特指。李佬人笑话不但具备广义上笑话的所有特症,比如诙谐幽默、脍炙人口,而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听完李佬人笑话,总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大笑过后,接着便会陷入一番深思,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感受真谛,领悟真理,体验人生。

  李佬人笑话在黎城流传非常快,分布区域也很广泛,许多地方都有李佬人的笑话,而且都呈现当地特色,带有当地浓厚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文化特征。比如,老早以前的东阳关镇东山沟后峧、前峧等村,坐落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有的老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山里人学识浅,见识短,思想保守,思维落后,出门后往往会弄出许多笑话来。在东阳关一带,就流传着这么一则笑话故事,说东山沟李佬人受众乡亲之托,大年前专程到东阳关村买了一竹篮“三响炮”在返回途中,走到长宁川空旷地带时,李佬人突然想道:咱何不放上一个试试是不是“三响炮”,要是买错了怎好向乡亲们交待?于是,李佬人点火放了一个,只听到“嘣—叭”响了两响,侧愣着耳朵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到第三响。李佬人想,明明买的是三响炮怎就变成了两响?咱再放一个试试。又放了一个,还是嘣叭两响。李佬人说,真是邪门了,再放一个试试。就这样,李佬人一边走,一边放,放了一路都是两响,没有一个三响炮。一直走出长宁川下了东山沟,两边的山峰高了起来,而这时李佬人一竹篮“三响炮”放的只盛下一个。李佬人就想,唉,就留下这一个了,回去也没法交待,干脆一遭放了算啦。最后一个点着后,只听“嘣—叭—忽啦啦”竟然响了三响,李佬人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下丧气地说:真气死我了,一竹篮里头孤孤只有一个三响炮还叫我给放了,真倒霉。原来,李佬人说的三响炮的第三响,就是两侧大山的回音,怪不得在空旷的长宁川放了一路一直是两响。

  这说明李佬人笑话已经超越一般笑话范畴,而成为一种大众性的文化现象。

  二、李佬人笑话的历史演变

  作为黎城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常用的一种娱乐形式,李佬人笑话讽趣幽默,朗朗上口,且结构严谨,故事性很强,所寓示的哲理极深,深受大家喜爱。目前,大家公认黎城县岚沟村归子石自然庄是李佬人笑话的发源地,是因为笑话的很多内容涉及到岚沟村。岚沟村有七个自然庄。归子石是岚村七个自然庄中的一个,且归子石、井上等自然庄又以李姓人氏居多。

  不仅仅是李佬人笑话,岚沟村是一个盛产笑话和民间故事的地方,以岚沟村为起源地的其它民间故事也不少。比如,沼泽海龙王的故事就典出岚沟。

  笔者认为,黎城人编创李佬人笑话的初衷是非常好的,是把李佬人笑话作为一柄利刃,用来抨击邪恶,砭贬时弊,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舒发,压抑情绪的流露,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身处底层社会的贫苦劳动大众对自身命运的抗争。旧社会,平民百姓深受官府、恶霸、土匪、流氓、地痞的欺凌压榨,有苦不能诉,有冤无处伸,只能从思想上寻找慰籍,幻想出一个见多识广、机智勇敢、无所不能的英雄人物—李佬人。我们估且不说李佬人是个人名,还是个官职,我们只知道李佬人是李佬人笑话的一道主线,一个载体就够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城人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笑话,不过现在流行的李佬人笑话,与起初原生态的李佬人笑话已无法相提并论,主人公的特性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说,现在流传的李佬人笑话,有许多是伪造品,因为笑话中的主人公李佬人非但不怎么聪明,而且很愚笨,愚笨的近似荒唐,近似可笑。不管这些笑话出在何地,什么人编造,背景是什么,有何目的,是赞扬还是讥讽,都冠之为“李佬人笑话”,把发生的难以让人理解的古怪奇离的事情一股脑都推在李佬人身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李佬人笑话虽有夸奖但更多是调侃的版本。这些李佬人笑话中的“李佬人”已不再是能为贫苦劳动大众除害、申冤、出气的那个既英雄、又机灵的李佬人,而成为借以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表面看上去“李佬人”为别人想出的是聪明办法,其实是比谁都要弊脚的馊主意。比如,在李佬人笑话中有这么一则:数乡民随李佬人进城后,其中一人买了一根很长的竹杆,出城门时遇到了麻烦,竖起来上边拌,横过来两边拌,横竖都没法出得城门,于是向李佬人请教。李佬人说,你们也真是笨得可以,你们一个人先从城门出去,另一个人爬到城楼上把竹杆接下去不就完了?你看这主意出得馊不馊?

  话又说回来,李佬人笑话的表现形式无论怎样演变,其文化内涵始终不变,每一个笑话中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寓意,人们在谈笑中获益匪浅,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变得勇敢,变得聪慧,从正面吸收了能量,从反面接受了教训。

  三、李佬人笑话在黎城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李佬笑话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它应运而生,由于它可以满足人们的思想慰籍和文化享受,因此生命力特别旺盛,一直流传至今而久盛不衰。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传媒文化的大力普及,人们已经习惯于在电视上娱乐,电脑上逍遥,或者在酒吧里放荡,麻将馆搏击,生活方式的转变,似乎对笑话一类的“小文化”不屑一顾。不过,就象我们在吃大餐时也需要一碟小菜一样,在现代化的今天,在我们的大文化中一样不可缺少象黎城李佬人笑话一类的文化精品。李佬人笑话非一般笑话可比,它具有“益智”和“健体”双重功能。所谓“益智”,就是通过李佬人笑话,传播者和听众均可从中受益,学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便愚钝者变得聪明,聪明者变得精灵;所谓“健体”,就是常听李佬人笑话,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一个人经常处于愉悦状态,有益健康长寿,何况李佬人笑话能引起人们捧腹大笑,这种大笑是出自内心的超自然笑,笑的十分开怀,笑的眼泪直流,笑的满嘴喷饭,笑的死去活来,如果天天这样大笑,人们不健康都不行。令人惋惜的是,近年来很少听到李佬人笑话,更鲜有人去编造李佬人笑话,李佬人笑话已经趋向失传边缘,如果不能尽快抢救的话,这一文化瑰宝将会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留给人们的,将是无比的悔愧与遗憾。

  所以,笔者呼吁,大凡黎城人,都有抢救李佬人笑话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如果你笔墨尚可,有一定的文字功夫,希望你能多编造几个“李佬人笑话”;如果你是个“铁嘴”,具备较强的谈吐功能,那么就请你置身民众之中,多为大家讲些李佬人笑话。只要大家都能伸出援手,共同努力,李佬人笑话这一文化精品必然会重新走向复兴,大放异彩。


2#
发表于 2017-2-23 09:36 | 只看该作者
开眼了,这里又认识了一个李佬人和他的笑话。
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1:32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2-23 09:36
开眼了,这里又认识了一个李佬人和他的笑话。

老师,哪里还有李佬人?我县这个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4#
发表于 2017-2-23 11:40 | 只看该作者
老榆木老师,欢迎!
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1:42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7-2-23 11:40
老榆木老师,欢迎!

你我兄弟,还喊啥老师啊,生份了。
6#
发表于 2017-2-2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7-2-23 11:42
你我兄弟,还喊啥老师啊,生份了。

正规场合,该咋还得咋。
7#
发表于 2017-2-23 11:46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7-2-23 11:32
老师,哪里还有李佬人?我县这个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是的呀,你不说额哪里知道山西文化遗产里有个李佬人啊。
8#
发表于 2017-2-23 13:05 | 只看该作者
才听说,边去听过万荣笑话。问好老师。
9#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3:14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7-2-23 11:44
正规场合,该咋还得咋。

到也是,说的有些道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3:15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2-23 11:46
是的呀,你不说额哪里知道山西文化遗产里有个李佬人啊。

其它地方有没有另外的李佬人,我可还真不知道。;P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3:1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7-2-23 13:05
才听说,边去听过万荣笑话。问好老师。

谢老师关注,中午好!
12#
发表于 2017-2-23 13:54 | 只看该作者
类似阿凡提?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16: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徐得荣 于 2017-2-24 05:23 编辑

回老师话,我们这里的李佬人笑话不同于阿凡提,多为讥讽不懂装懂者,少正能量的,这是推不出去的主要原因。
14#
发表于 2017-2-23 21:3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听“李佬人笑话”,很新鲜啊~~
15#
发表于 2017-2-23 23:53 | 只看该作者
方言文化的一个方面,普通话标准快抹平各种地方文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2 03:44 , Processed in 0.0802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