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26 1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7-3-1 09:46 编辑

——作家憨仲先生散文集《天齐高风》读后记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长河在这里奔腾肆虐,卷走了多少兴亡衰替,卷起了多少悲欢离合,激荡了多少英雄故事,又积淀了多少治乱镜鉴。对于历史,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不管世道如何沧桑,不管时局如何变迁,无论是上古的巫祝拔箸而画,还是现代的文史馆里电脑的飞速运转,人们忠实记录历史的传统从来没有中断,中华民族从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汲取经验教训的传统,从来也没有中断,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已经成为融进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性格基因。

  所以,当憨仲先生分为上、下两册,近百十万字的作品集《天齐高风》刚一摆上我的书桌案头的时候,我便立马惊诧了——一位因病致残,步履蹒跚的老人,长期拖着抱病之躯,栉风沐雨,边走边写,“西去陕甘,北下京冀,东到沿海,南往赣浙,行程数万公里,凡属跟‘齐’字沾边的古迹,一一拜访。”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身残志坚,但从没有屈服于命运打击,所著《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此外,我还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说孟老夫子说的这话真是响当当,不知道激励了后世多少人发愤图强。孟老夫子的高深之处就在于,他不论证,只说结果。谁论证?就是司马迁、憨仲先生他们。憨仲先生自谦该书为“四不像”,他用自己的经历、业绩,也用自己的思想淬炼,做了最后和最好的论证。憨仲先生残疾的身体,顽强的毅力,虽不能和司马迁比肩高低,同日而语言,自谦该书为“四不像”,可其亲力亲为,事必躬亲的严谨治学态度,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齐文化的无量功德,实在令人称赞连连。

  历史上朝代更迭,推陈出新,不外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一边是无度享受,纸醉金迷,一边是国库亏空,战事连连,普通百姓生活艰辛。例如北宋时期,一边是国破家亡,一边是夜夜笙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终有靖康之耻。以书画闻名于世的钦徽父子二帝最后被掳异国,客死他乡:“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无南雁飞。”再例如唐朝“开元盛世”时期,天下来朝,举世景仰。整个国家从唐玄宗到社会陷入了享受、堕落的渊薮,随后爆发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大唐王朝就此走向了衰败之路。白居易在其长诗《长恨歌》中,曾经完整地描述了这一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富有与繁荣,最后都要面对三百年轮回的历史周期率。回首风云变幻的历史长卷,却有一个居“战国七雄”之首的齐国,在史上存在了八百年的时间,给厚重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然可圈可点,可钦可赞之处甚多。

  作为齐国都城的临淄,我没有亲临该城感受齐文化的博大与厚重,但我陪同过源出于姜姓的崔氏后代,去过临淄的齐都镇、齐陵镇等地寻根问祖,那里坦荡如砥的高天厚土上,仿佛连流动的芬芳空气中也满是齐风齐韵的味道。我还游览过淄博境内的齐山风景区,那山中的古栈道、点将台、齐门洞、百齐图及齐山大观等,齐文化的种子早已遍洒于景区的沟沟壑壑、山花草木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源自于齐文化中的齐国成语典故,诸如令行禁止、不翼而飞、呆若木鸡、见异思迁、欲盖弥彰、覆水难收、视死如归、大公无私等等等等,千百年来一直丰富着祖国的文化宝藏,每当读到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每逢看到这些富含齐文化元素的人文景点,我们纷飞的思绪定然会随着历史的烟云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发生在两千年前的那些传奇故事和风流人物,满足我们探赜索隐,刨根问底的盎然兴致,这是长期以来隐藏在我们心底的一种渴盼,一种期冀。

  我以为,分为上、下两册的这套《天齐高风》,有三大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第一,就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探索与“齐”字沾边的文物古迹时,憨仲先生“边走边写,无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雨雪”,在“读万卷书”后,再“行万里路”,善始善终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曾经记得胡适先生的的治学方法就是:“大胆地假设,小心的求证”;“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有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以后,方可奉为定论。”因此,先生才怀着对齐文化的痴爱之情,探赜索隐,爬罗梳理,“在迷濛浑沌的薄雾里去寻找东方大都市的景象,在漫无边际的模糊中去捕捉如梦似幻的八百年传奇”。责任驱使他始终“蛰伏于一派空旷的原野中。让田禾掩盖自己,让瓦砾掩埋自己,让浓雾淹没自己,让夜色吞噬自己。独自在这厚重的土地上行走着,与古贤对话,同圣明交流,让空想的现实在这儿找到原点,净化和启迪着荒漠的心海。”

  著名作家、民俗研究专家冯骥才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一段往事,一些人;一世浮沉,一座坟。在传统的自然村落中,往往就隐匿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如何让读者轻松地掌握这些文化元素,这是该书第二个显著特点。与“齐”文化有关的遗迹、遗址、遗墟……均被他反复勘探推敲,纳入囊中。观察之入微,思索之幽深,想像之豪放,珍惜之精细,超越之洒脱,全然使他进入了忘我无我的状态。“导游”似的轻松解说,“聊天”似的言语神侃,体现出了先生驾轻就熟的语言掌控能力,我们随着他的身影和步伐,心骛八极,心游万仞。字里行间流淌的幽默口气,并不是摈弃脱离题材的插科打诨,而是将其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土壤上,并且通过这种幽默形式,启发读者探索更多的文本之外信息和内容,让故事和文字包括更多的信息和意义,体现一种文本的张力。

  想象是一种力量。我觉得应该算得上是这部书的第三个特点。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自然界的怀抱中,在辽阔的天地万物中,我们的想象力会无限拓展,设若没有了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我们这些自然界的凡夫俗子如何能有那种神来之想象呢?正因为憨仲先生在与两千年的智者贤达对话时,具备了合乎情理的想象能力。他才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精彩世界,同时我们也为他具备了汪洋恣肆、举重若轻、壮观宏大的叙述方式和想象力而惊叹。那些似曾遗忘的人物传奇,那些一知半解的历史故事,在先生的娓娓道来中,让我们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俗话说,“说书唱戏劝人方”,这部《天齐高风》连同先前出版的《泱泱齐风》,煌煌二百万字之巨,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盖因其在做到通俗普及之时,又做到了有高度,有深度,有角度;在力争还原历史真实之时,令读者读罢有所感,有所获,有所得。

  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在这部书中,通天彻地,练达人情的憨仲先生,除了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实感觉以外,我们还可以读出诸如博大宏阔、飘逸出尘。深远寄托、涵盖丰富,这部沉甸甸的《天齐高风》,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就是独与天地相往来的那一种,它们不仅出新意与法度之中,而且寄妙理与豪放之外,气势雄浑,大气丰韵,万趣融其神思,片石勺水俱荷载着无限的深情与深意,以发现的目光和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引领读者辟出一条幽静的小径,拓开一条远离喧嚣、躲开繁华的通道,进入到历史的纵深之处。通览全书,整齐划一的大标题,言简意赅的关键词,用语精练,定位精准,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让文中人物穷形尽相,哪怕是平定战乱的大力之神,抑或救苦救难的铁血勇士,都充分表现出了人物的出身背景,心里志向。文中所采用的口语、俗语,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人物故事,有了非常自然的表现力和亲和力,这种功力并非多见。

  编著《史记》的司马迁,其足音一定唤醒了黄土高原的记忆,英雄一去华丽未尽,烽烟散去余音尚鸣。斯人远去,浩气长存,他的不朽精神已经透过深厚的黄土、绵延的河流神秘地蛰伏在陕北高原的地脉之中。今日的憨仲先生,以抱病之躯,以残疾之身,用汗水和辛酸,用苦涩与甘甜,筑建起了齐文化的高楼大厦,他的付出、他的解构、他的功德、他的探究、他的修为,也必将在齐文化的研究史上留下浩瀚辉煌而感人肺腑的篇章。作家郁达夫早就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大浪淘沙,时代更迭,先生的《泱泱齐风》也好,《天齐高风》也罢,这合计约二百万字的作品,都是在对这段历史进程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总结,填补了八百年齐文化研究的部分空白,传承着一种正气、精神和力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先生以为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故而在齐文化的研究上。他路遥知奋蹄,千里脚下迈。

  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去年有幸和憨仲先生晤得一面,他严谨的态度,渊博的知识,朴实的谈吐,真诚的为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有缘拜读其力作《天齐高风》以后,我更为他见识超群,体系完整,规模恢宏,气势磅礴的作品所折服。记得憨仲先生说过,路在脚下,是距离;路在心中,是追求。憨仲先生心里有束光,眼中有片海,为了能让博大精深的齐文化得以传承下去,他借用作家贾平凹的一句话说:“我丢不下笔,笔已经是我的手了,我能把我的手剁了吗?”

  
2#
发表于 2017-2-27 06:58 | 只看该作者
能与司马迁相提并论,自然是非凡之人了,可以与《史记》相比较,应该也是惊世之作了。
拜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7-2-27 15:13 编辑

憨仲,山东淄博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艺出版社《东方散文》杂志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文学艺术研究会主席;淄博市残文联副主席;淄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出版专著17部,尤以乡土文学和齐文化见长。两度荣获中国散文精英奖。以及中国散文学会、安徽作家协会、山西作家协会等专业团体组织的全球华人太行山有奖征文、全国包公杯有奖征文等多项征文比赛中获奖。并被淄博市政府授予淄博市自强模范。
4#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1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7-2-27 20:19 编辑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2-27 06:58
能与司马迁相提并论,自然是非凡之人了,可以与《史记》相比较,应该也是惊世之作了。
拜读。

憨仲先生十多年前因为中风导致一腿下肢残疾,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新站立起来,十多年间拖着残腿,行程十余万里,挖掘与齐文化有关的诸多历史资料,栉风沐雨,步履蹒跚,边走边写,日积月累,着实不易。先前出版的《泱泱齐风》与刚出版不久的《天高齐风》,煌煌二百万字之巨,填补了八百年齐文化研究的部分空白,筑起了齐文化研究的高楼大厦。他残疾的身体,他顽强的精神,虽说不能和司马迁比肩高低,同日而语,但说这些,我觉得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5#
发表于 2017-2-27 20:33 | 只看该作者
资料丰厚,内容丰实,思维开拓,气势磅礴的一篇大作。详尽地描述了先生的文字特点及其为文精神。
读后有一种阅读先生大作的冲动。感受一下《天齐高风》其恢宏之气势,飘逸之风姿,万趣之神思。
拜读,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20:51 | 只看该作者
又对文章进行了简单的修改,请大家批评。
7#
发表于 2017-3-2 16:20 | 只看该作者
点评一部百万字巨著,能够做到点与面结合,思路清晰,令人敬佩!其实,写评论是一件苦差事,第一要精读,第二抓准特色要点,能够引领读者。点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写评论多了,作者自己也会提高鉴赏力。

我还没有微信,就怕微信群人多,慢慢浮躁了呢。
8#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4:33 | 只看该作者
憨仲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着实令人感动!他著书立说的成绩,令人景仰!《天齐高风》是一部研究古齐国历史的巨著,饱含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读后在震惊之余,又会对他的人品和作品产生崇高的敬意!
9#
发表于 2017-3-4 14:41 | 只看该作者
致敬!!!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7:5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7-3-2 16:20
点评一部百万字巨著,能够做到点与面结合,思路清晰,令人敬佩!其实,写评论是一件苦差事,第一要精读,第 ...

谢谢高老师阅读、鼓励!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7: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阅读。问好您!
12#
发表于 2017-3-5 06:4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字,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6:33 , Processed in 0.05467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