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7-3-8 10:19 编辑
人造英雄何时休
随着早年《百家讲坛》的火爆,加之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风行,骤然之间对于明朝感兴趣的人遍地都是,许多人均以“明粉”自居,对于明朝的一些掌故也都是信手拈来,像朱元璋惩治贪腐的酷烈,朱允炆的下落,海瑞人格的复杂,张居正的悲情结局等等都是很多时候的谈资,说起来头头是道,争起来面红耳赤,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谁都很难说清楚,至今如此。
而焦点往往会集中在袁崇焕身上。是忠还是奸?为什么被冤杀?老百姓为什么会分食其肉?他的死亡对于明朝的灭亡有多大关系。
袁崇焕走进大众的视野最初是金庸的小说《碧血剑》,老人家看着袁崇焕身后无子,便创造了一个盖世武功的少年后生袁承志作为袁家的血脉继承人,苦心可鉴,让人唏嘘不已。后来《百家讲坛》阎崇年半生痴迷于袁崇焕研究,在阎先生的口述下,袁崇焕几近完人,堪比岳飞、文天祥,算是袁崇焕在民间达到的最高位置,同时也引发了更多人研究袁崇焕的兴趣。此后,网络上对于袁是忠是奸一直争论不止,分歧巨大,而再到后来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就事说事,显然作者不太想在这个争议的人物身上倾注太多,毕竟,这还不是一个堪称能够改变历史的人物。
他最为推崇的是王阳明,某亦深以为然。
作为一个畅销书作者和历史专业的出身,当年明月很清楚袁崇焕从来都是当时后世无论是大师巨擘还是乡村俗人都有争议的人物,岂能在我等跟前盖棺定论?
我们只能抓住一些已获公认的事实说事,然后做出自己的推理和判断,形成各自心目中的历史人物。譬如袁崇焕来讲,一致认可的事实是他守辽东很成功,努尔哈赤因其而死;他曾向皇帝许诺,我五年就可以解决边事,事后对人说他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什么绝对把握;他依仗着皇上给予的特权,诛杀了一品大员毛文龙,有违常理;最后被判处寸磔,老百姓拍手称快,文人士大夫也未见多少喊冤叫屈,最后是在乾隆皇帝手里平的反。
乾隆爷是很不厚道的。洪承畴为他们爱新觉罗家肝脑涂地,他偏偏让写历史的把洪编为《贰臣传》,表示对于背叛者的鄙夷。他为袁崇焕平反无非是吆喝更多的人为他卖命,从一而终,至于这个人具体做了什么,没有那么重要。
他也是根据需要来裁剪他人的,一直裁剪到成为他需要的典型为止。
这个游戏一点不新鲜,而我们如果完全为他们所诱导的话,实际上是中了他的招儿。
还是拿袁崇焕说事儿吧。袁崇焕当然是忠臣,否则不会只身赴辽东考查了很多时间,为日后做准备,更不会在狱中明知道自己要死还写信给祖大寿让他听从调令;也是个狠角色,否则不会打造出那么一支关宁铁骑。但缺点是明显的,不请示皇上就直接斩杀一名大员,搁谁当皇上都不成,另外卖粮食给蒙古人最后又转给了满人,这个也是件很微妙的事情,至少也得请示。别说崇祯原本就极其多疑,就换成唐宗宋祖也不会同意的——相反,我们所推崇的那些所谓杰出帝王手段更是残忍无极限,李世民?赵匡胤?刘彻?朱元璋?都是杀人没商量的。伴君如伴虎指的就是这些人。
乾隆需要手里有着像袁崇焕这样的人,于是袁崇焕就被放大了,我们的研究者因为常年研究袁崇焕会在不自觉当中夹带着感情,或者说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也被放大了。
假使袁崇焕就是乾隆手下的人会怎样?一个为了在马嘎尔尼面前为了争一个下跪的礼节,前后折腾了好半年的皇帝能有多大的心胸?他也因此丧失了第一次平等地和英国人谈判的机会——而下一次,人家就用洋枪大炮谈判了。还有极尽谨慎且勤勉的张廷玉因为让儿子代为谢恩他就打算剥夺人家的爵位,都是皇帝好面子登峰造极的产物。袁崇焕杀人卖粮这样的事情,不跟他商量,能有好果子吃?
都是肉身凡胎而已,不可能十全十美的。或因时势造英雄或因机遇的眷顾,当然也有禀赋和修为上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结果。这些我们都要看到,不能选择性失明。
选择性失明你就会成为某种因素下驱动下的产物,你就混成了棋子。
袁崇焕来最为辉煌的成果是整死努尔哈赤,而那场战役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用好了红衣大炮。努尔哈赤再厉害,人肉之躯也干不过大炮啊!他有功劳不假,大炮的功劳也不能忽视。
同样的一个例子,康熙爷和一帮俄罗斯的散兵游勇在尼布楚打了一仗,说起来是胜利了,可算起来也是惨胜,老毛子用的就是火器,康熙爷用的是弓马,明显是吃亏的。那么英武的一个皇帝居然不会吸取教训,用好火器并推广,观念有问题的。人们喜欢把康熙和彼得大帝相比较,各有所长是事实,但是彼得能伪装身份混迹于队伍当中考察欧洲的先进技术并为他所用,要优于康熙。康熙爷身边也有外国人,自己据说也喜欢做几何证明题之类,但他完全是以娱乐的心态来看待这些的,没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丧失了发展的大好机会。
他最优秀的孙子乾隆论个人能力在那么多皇帝当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活得还很长久,在中国的帝王当中排名第一。一生做了不少事情,自诩为“十全老人”,还是个超级诗歌发烧友,质量不论,数量绝对惊人,四万多首。他的朝代也和康熙的时候串在一起称为“康乾盛世”。
有那么神乎其神吗?他其实也只是个人造的英雄罢了。姑且不论他好大喜功,奢靡无度以及纵容和珅等等,仅仅从治国的效果来看他实在没有交出一张优秀的答卷。其实当时我们国家的实际状况是非常差的,官修的史书当然是半遮半掩,自然捡好的说,而英国马戛尔尼作为国外使节怀着极端的好奇甚至是虔诚来到这里后,大失所望。因为他见到的是一个落后愚昧,处处透露出死亡信息的国家,在京城的某一个角落,成堆的死婴四处散落,只有紫禁城相当的漂亮。马可波罗在西方打造的中国传说终于坍塌,见过乾隆本人的小孩斯当东在年幼的心里都觉得中国人尽可欺,完全可以用拳头砸开中国的国门——后来他们做到了。
而乾隆爷呢,还沉浸在“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幻觉当中,所有的外国都是蛮夷,都是来瞻仰天朝风采,是来朝贡的。多给点赏钱就行了,天朝的面子是最重要的。于是大小各级官员一路忽悠,生生地把人家平等谈判的事实说成是朝贡,然后为了跪拜的理解争论不休,最后自我安慰地说英国人膝盖上有问题,不能双膝跪地(鸦片战争的时候,还有一些重臣也是这么认为的,更搞笑的是,他们还天真地认为外国人成天吃羊肉,必须要中国的茶叶来维持生命,只要不提供茶叶对方就只能自动等死),只能单膝跪了一下,皇帝以及大臣心里很不爽。英国人同期乘坐的最为先进的舰队他们视而不见,英国人带来的先进的武器被他们束之高阁,一个从上而下集体昏聩的政府,算是哪门子康乾盛世啊!
当然,我们漫长的闭关锁国政策,我们儒家内敛的文化传统对于我们的影响很深很深,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毕竟每个人尤其是看起来还不错的一些帝王将相都有其成功的地方,算是对于历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袁崇焕军事过硬康熙乾隆大节无亏我们得认可,同时袁崇焕政治幼稚,康乾固步自封我们也不能否认。只要把一个人的全方位展示出来,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人。就像我们如果只看到硬币的一面,那么我们就永远会以为硬币只有一面。
余英时先生说:知人论世。不知人如何论世?余先生对于之前大陆的历史研究是不认可的,因为他觉得没有全面地呈现出第一手资料。余英时先生是公认的大家,仅就学术来讲,他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没有人是完人,也无需刻意地打造什么完人,不食人间烟火的只能是神仙。描述英雄或称典型的人不该遮遮掩掩,切割材料,将人物脸谱化单一化,瑕是不会掩瑜的;而观众如我等也大可不必人云亦云,如傅斯年所言每天给自己三个小时的思考,或者换一些资料看看,人物才会稍微饱满一些。
不要把别人当傻子,也不要自觉地当傻子,虽然这个傻子当得有点隐秘。
不过,有时候也没办法,我写这个文章的由头是因为任务来了,我们必须得投票,因为为了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必须要投票给谁谁,让他成为好人,我们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人。
看来,真正的傻子并不多,有时是出于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