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9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皲裂的文字,朴素的质地——河北邯郸作家崔东汇的散文集《像柳树一样活着》读后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3-15 0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明然 于 2017-3-15 14:16 编辑

    接到邯郸作家崔东汇先生给我寄来的赠书,《像柳树一样活着》的散文集,已经有好几年的光景了。尽管在这些年里,我虽然是将他的散文集《像柳树一样活着》置放在案头的醒目之处,提醒自己要好好地,认真地系统学习一下,然后再就自己的感知体悟,跟崔东汇做一些必要的交流与探讨,可无奈之下,我总是被手头上的诸多繁杂事务给所累,便一直拖到了现在才将这整部文集细细读完,实在是觉得愧对崔东汇了,在这里,我借此机会向东汇老弟致歉了。
    仿佛,记得第一次听见崔东汇这个名字的时候,应该是2011年的冬天,在河北邯郸举办的“邯郸四中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颁奖盛典之后的那个晚上。
    那天晚上,从四中回来之后,我和程琨随同靳文明大哥回到了宾馆,之后,我们仨便坐下来闲聊些文学圈内之事。就在那次闲聊中,我听他们二人告诉我说,圈内有人称我们天南地北的这三兄弟为“散文三剑客”呢。咋听之下,我的内心甚是惶恐,立马便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散文写作水平还不够好,不够高,离人家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大段的路要走,因此,我不无忐忑地对他们言道,那真是道上的朋友高看我了,我要加倍地努力学习,力争不负众望,取得好成绩。
    这时,程琨连忙将话题接了过去言道,文明大哥,我听说河北前几年出了一位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写得是顶呱呱的,堪称当代散文界的一只奇葩,只是我忘了他叫做什么名字,一下子记不起来了。文明兄笑着对我们道,那个人呀,我是知道的,他就我这块儿的,是个好兄弟,人在邯郸电视台,名字叫做崔东汇。从此,我便记住了崔东汇这个名字。
    第二天,靳文明大哥特地将崔东汇请来与我和程琨老弟相见相认,并请他一起陪同我们乘车去参观了赵武灵王时期的丛台公园、学步街、赵王城等历史文化遗址,足足转悠了一整天。
    崔东汇的个子不高,话语不多,见到我们时,似乎还有些腼腆。他粗壮的体格,敦厚憨实的样貌加上黝黑的皮肤,长得像极了人们惯常见到的,生长于河边、堤岸下的那些柳树,尽管看上去是那么地普通,一点也没有什么稀奇之处,但接触过后,就会觉得他是那么地朴素而有质感的一个人。他饱经沧桑,沉静如水的眼神里,仿如一泓深深的碧潭,将无数的人生物语尽数匿藏其间,波澜不惊。我想,这一切,还应该是留待以后让东汇自己去将它们给一一打捞上岸吧?
    我们读过了崔东汇这个人,便再来读他笔下的文字。当我翻开手上的这部《像柳树一样活着》的散文集时,我惊奇地发见,东汇笔下的文字,不仅是像他这个人一样质朴素洁,而且还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原始的糙裂味道,亦正如老柳树那周身的糙皮一样,皲裂不堪,伤痕累累。我们亦不难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与情感的皱褶里,搜罗出镌满人生风雨的沧桑画面来,那些画面,无不雕刻下了他内心永远也磨灭不了的生活印记。
    这部《像柳树一样活着》的散文集,一共收录了崔东汇的三十七篇作品。他系统地将其辑分成了《村庄是一块精神胎记》《土地上庄稼之外的生长》《千种风情谁与说》等三个特设专辑。
    从作者给这几个专辑的起名来看,无不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字是植根在故乡的泥土上的,是没有脱离乡土习俗的一种原始的,北方人坦诚的记录与表述,他在散文写作中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只管去采取生活的原质出来,让读者去品读,而决不加以个人的主观揭示与述评,他这种想法让读者去感知其内心情感的做法,让读者增强了对他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某种神性加以细致地解读。
    甫一翻开《像柳树一样活着》这部散文集,我读到的第一句话是王聚敏老师说的:文苑挺起一棵柳。他说,崔东汇先生就是新世纪以来,在燕赵大地之上,在河北的散文界,突然之间,挺立起来的一棵散文之柳。
    通读文集中所有的篇什,愚以为,王聚敏老师在序言中对崔东汇在文字操控能力方面的评述是恰当不过的,对这部《像柳树一样活着》文集做的文性定位,他把握得也是比较准确的,在这里,我就不想去再多赘言了,留待有缘者自己读后去揣摩吧!
    细读《像柳树一样活着》这部文集,我感觉到崔东汇在文字中,无论是在对亲情、友情、乡情等等的情感描写中,他都是采取了没有遮掩、不做作的原始叙述方式,于朴实处见其生动;于生动处见其憨厚;于憨厚处见其木讷;于木讷中又时不时地透露出那么一点小小的聪慧与灵动来。感觉到他对自己身边那看似难以融入的大环境,近乎是在用一种叛逆的色料,将自己的茫然、不解、无助、寂冷、落寞、孤单、怅惘、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感一样的社会心态,人文心态,描写得仿如老柳树那皲裂的树皮一样,斑驳碎裂,酣畅淋漓,活灵活现。觉得崔东汇这个人真得就像是生活在城市夹缝里那些个柳树一样,既孤寂无助,又无奈彷徨,借以来撩拨开他内心的寂墨、无尘。
    之于柳树,对她的了解,我应该不会比东汇少。在我这近一甲子的时光里,生活中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柳树,大柳、小柳、老柳等等的不一而足。我亦曾在之前的文学创作中写过诸如《家门前的那老柳》《湖边,那一湾柳林》《湖边有双柳》《柳笛》等等的散文篇什,用来寄托我的人文情怀与故土思恋,我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自己,竟然就真的像那生活中的一颗颗柳树那样,无奈地活在当下。即便就是在我感觉自己终日行走在城市的边缘与农村的结合部时,我以心灵的感触创作出《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那篇散文时,亦仍然没有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棵生活在城乡间的憨厚、老实的柳树,木讷无语。我觉得我一直以来既不是生活在城市里,也没有生活在乡村。而是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夹缝里,既闻不到城市的浪漫气息也嗅不到乡村的清纯味道。一直彷徨思量、徘徊、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路上。
    今天,当我读完手上崔东汇的这部《像柳树一样活着》散文集,我不禁随着东汇的嘶声呼号,在抚卷之余由衷地既哀且叹道:大家知道柳树,未必就知道会有像柳树一样的人。而我深深地知道,邯郸的崔东汇肯定是其中的一个,至于我这个人么,就尽量让读者诸君去做一番有趣的评判了!
    尽管一直以来,在文学创作当中,对一些事物的阐述,我比较忌讳使用直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怕自己会无端地掉进现实版的非议旋涡中去,抽不出身来。这应该是我个人的文学素养不够好,缺乏文学的担当精神所造成的负面心理负担吧?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应该好好地向崔东汇先生学习。他的这部《像柳树一样活着》散文集,正是因为其有了历史的骨感,文学的大殇,才造就了这部散文集的文字皲裂,质地朴素。这在散文创作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面!
    透过崔东汇那一身皲裂的文字脉络,感受他内心的那一份质朴柔情,使我领悟到人为什么竟然是如此地渺小和卑微,而时代却会是那样地壮阔与宏伟。人类居住的村庄,原本只是这茫茫大地之上,一块精神的胎记而已,应该与世俗无关的。人与人的区别,人与城市的关系,这跟人与乡村的关系,也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分别,而在于从它们之间体现出来的,只是那不同的万种风情,这究竟应该留与谁去评说呢?人,难道就只能像那柳树一样,真的是这块土地之上庄稼生长之外的生长么?这一连串的问题,不由令我因此而感到惑惘起来了……
    读崔东汇的《像柳树一样活着》这本书,就像是在读一个人,读一个时代,读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我深为身边有崔东汇这样的作家朋友而感到自豪与欣慰!
    皲裂的文字滴血的你,朴素的质地动听的歌。崔东汇,你是好样的!


2#
发表于 2017-3-15 12: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赐稿。
一篇文字,从结缘到熟知,到文字交流,娓娓道来,我们也从中认识了一位散文作家,以及厚重的文集。
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4:19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3-15 12:40
感谢老师赐稿。
一篇文字,从结缘到熟知,到文字交流,娓娓道来,我们也从中认识了一位散文作家,以及厚重 ...

谢谢老师的鼓励!祝好,远握!
4#
发表于 2017-3-15 14:41 | 只看该作者
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下个月,诗选刊要在邯郸境内的馆陶县召开“美丽乡村,河北名镇”诗歌大赛颁奖活动,幽兰有幸获得了三等奖.......到时候,一定要好好游览一下古城邯郸。
5#
发表于 2017-3-20 08: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6:30 , Processed in 0.05001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