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58|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守住乡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5 0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凹

  “现在庄里像民国十八年、五八九年,那时候把人饿得死了不少,现在也是走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儿”。清明还乡祭祖时村庄长老如是说。

  中国的乡土社会正在被遗弃着荒芜。充军、考学、打工,几乎快抽光了乡村的活力,人人挤破头朝向城市,乡村只剩下了老弱病残者。走出去的人很少回来,上学的在想尽一切办法找工作力图留在城里;从军的托人花钱弄上一个士官能干近十年,即使部队打发了,还有一笔丰厚的安置费,在城里安家不成任何问题;就是出卖劳力谋生的农民,一旦到了城里,也不愿返乡,举家混迹城市一隅,舍弃淡泊的家业毫不悔惧。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年老的一个接着一个离世,村庄的人口在急剧下降,乡村变得悲凉不堪。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就是这么整出来的。

  土地搬不动,农民依赖土地、固守土地,形成了乡土中国。改革开放打破了农村土地集体化经营的格局,城市浮华的大规模拆建运动增加了对民工的需求,土地的功用就被弱化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乡村的生活规范、生存秩序正在被现代性催生的社会大流动残酷吞噬。

  农民敢于舍弃土地,挤着进城,大致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后土地联产承包构成的小农经营模式致使农村经济一直凋敝,农产品价格低廉、收效甚小。有人用种植小麦打过比方,一斤小麦7至8毛钱的价格(不及一根冰棍的价格,)有十年光景没有提高过了,但伴随农业生产的一切要素都升值了,最关键的农资产品这些年就涨得没停过。付出和收获之间没办法划上等号不说,光是享受教育、医疗就得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粮食卖不上钱,只能解决吃饱肚皮的问题,没有钱生活就显得几乎无法维系。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少种粮,进城出卖劳力。主流都说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其实出去的绝对不是什么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恰恰是每个家庭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劳动力,是被逼无奈之举。

  二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农业税赋偏高,投入严重不足,完全忽视了9亿农民的生存发展。从土改建国到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农民一直为国家担负着重任,是农民、农业无私的贡献才让中国实现了工业化。2003年,国家财政部有关人员披露:中国实施的农业税基本税率是7%,再加上附加税,实际上“总体税率为长年产量的8.4%”;而城镇实施的增值税平均为17%,因大量的“抵扣因素”,城镇征收的“增值税”实际税赋是3%到4%。这样,中国城乡税率之间相差4个百分点。

  美国的访问学者Dale Wen 博士所作的 《使少数人富起来的改革——中国与通往经济全球化之路》一书认为:“公社的解散也导致了农村人口在享受医疗方面的‘一落千丈’。以前,80%-90%的农民能够得到某种形式的免费医疗,最好的代表就是“赤脚医生”制度,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提供基础医疗保健的医生。这一制度是一项成本低而有效的措施,适合于村民的预防性和常规性的医疗保健,当然,对那些更严重的疾病的治疗将转移到水平更高的诊所。改革之后,在没有任何必要的基本设施支持的情况下,赤脚医生制度和农村的免费诊所瓦解了。据估计,在县以下的公共卫生组织(诊所、医院、防预站等)中,有三分之一处于破产的边缘,而另外三分之一已经完全倒闭了。”(濒临破产倒闭的乡镇卫生院被2003年的“非典”救活了,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实施,这个问题正在被得到重视,较之前几年有了大的进步。)

  2003年以来,中国高层提出“两个反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措施,实施免除农业税、种粮直接补贴等政策,这都是为了解决对农村支持不够问题出现的。但巨大的农村让中央财政像胡椒面一样精贵,公共财政的阳光照到农村的田野上,农民感受到的只是一丝余温。轰轰烈烈的免税,等于全国一年免掉了600个亿,而国家用于收缴农业税的成本恰恰就是这个数;种粮的人少了,粮食少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被提出来了。一项美好的种粮直补资金政策出台后,在甘肃一带,每亩可获得2元人民币,拥有十几亩土地的农户获得的粮食直补资金还换不来一袋磷肥;至于两个反哺,更是口号而已,排挤、藐视农民的思想在大多数城里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根本不把农民当哥们,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乡棒”,一旦在城里阔气了,也会忘了乡亲、忘了根性、甚至忘了爹娘,就连那些专门服务乡村的乡镇干部都在抱怨进村没人管饭而懒得驻村,何谈反哺呀?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本身对农村的冲击。城市繁荣的物质消费对农村构成了极大的诱惑,城市毫无节制的消费主义、盲目攀比之风在农村也悄然兴起,中国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节俭风气在强大的物欲面前已经“溃堤”,学生上不完初中就向往打工挣钱能换来手机、摩托、影音机。再则,学校高昂的费用让贫穷农民对知识望而却步,即便有大学生的家庭,不但没有因为知识而改变命运变得脱贫,反而由于找不到工作还不了欠下的学费持续着贫穷。知识无用论的势利彻底拖住了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

  改革开放后,“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都被定性为极左产物而打入冷宫,连研究都缺失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体差别是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完成的社会改造任务。人民公社是用合作化农业取代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其目的有三个。“第一是用规模经营和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第二是通过集体化农业兴办‘社办工业’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第三是防止个体农业必然造成的贫富差距悬殊化和新地主阶级、 新资产阶级的产生”。(引自学与思(网名)《为人民公社正名》 )

  公社集体化的消灭,土地承包后的小农经济,最大的坏处就是助长了农民的自私情绪,人人为我,事事利己成了常态。用Dale Wen 博士的观点就是农村社区出现了危机:“妇女以前在集体权利下取得的权利被瓦解了,因为家庭的男主人被指定为承包所有人。公社过去给那些没有家庭支持的老人提供扶助。这些福利的恶化或全部消失强烈地推动人们要生更多的孩子。农村社区的分裂导致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激增。”除此外,我认为更加关键的是,飘荡在乡土上的自私狭隘,就连乡村基于互助合作形成社区的生产、生活关系也已经被彻底性地动摇了。现在甚至连封建时期都不如了,封建时代有地主举着儒家的道德标杆培育乡民、主宰乡村秩序,像修路、建学校这样的公益性投资对乡民的教育是潜移默化就能形成的。

  最最关键的是,乡村治理弱化,基层要么没有组织。要么就是被黑社会形式的一方恶霸统治,乡土的混乱局面直接会演绎出灾难和毁灭。“将公社资产掠夺性的占为己有以及停止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其后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显现,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林场被砍伐,防风林被破坏导致了更多的土壤被侵蚀。灌溉渠道网络和其他水利工程的衰减导致了生产力不断降低以及越来越频繁地遭受旱涝灾害的袭击。例如,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森林砍伐急速增加,这最终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灾难性的洪水。”

  今年春季,我采访了甘肃甘谷县一个乡镇灌溉设施被淤泥堵塞失去效力的事件。这个镇的灌渠全长百公里,是在“大跃进”时发动全县群众修建的,当初灌溉能力是1万多亩。淤泥堵渠自然是多年来形成的,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个灌区在21世纪后给私人承包了,承包者面对灌区堵死,哭天喊娘说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疏通,群众说你他妈的既然承包了灌区,我灌一分地你都在收钱,堵了泥自然归你掏。就这样僵持着,大片果园灌不了水,到头来遭殃的还是群众。 “大跃进”时一穷二白,高昂的战天斗地精神能在悬崖峭壁上架桥铺管,能够在石崖厚山中打眼开洞,万亩良田得灌溉。而号称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人民富裕的今天,祖先修好的渠道都能叫淤泥堵死而失去效力。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我坚信任何一个绕着那条灌渠走上一遭的人都会觉得到时事变迁的凄凉。那条灌渠的渠首,埋葬着三个被称作“英雄”的开渠时牺牲的人,一大群活生生的现代人,就这样愧对着自己的“英雄”。这就是荒诞的原教旨市场论决定的,市场是必要的,什么都靠市场显然是行不通的,抗震救灾这一件事就能证明很多问题。

  土地是维系农民生存、维护国家安稳的命根子,如今农民舍土逐城的大迁徙,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控,势必会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祸端。

  守住乡土,要守住土地,要守住乡土培育起来的传统的纯朴与善良,要守住农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前面罗列了一大堆,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在城乡二元结构情况下,让农民自由参与到城市里去发展,实在是得不偿失。经济学界有让城市吸附农民实现均衡发展的理论,但我认为,丢失乡土,农民进城就能好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城市根本无法容纳九亿之众融入其中,再说中国也不能缺少农村和农民,中央用1号文件负责农民和土地的问题,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更何况,农民进城给城市造成的秩序混乱是很棘手的问题,今年广东雪灾春运就显现了。现阶段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贫富差距悬殊,要让国家补贴农村也是不可能的,国家没有那么多财力,再则,这样做会违反WTO游戏规则,因为就连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都要按承诺缩减。尽管这几年国家对农村实施了包括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且逐年加大,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农村根本不会有大的改变。

  要改变农村,关键的还是要充分开掘农民的创造性、能动性,大力发扬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大办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就地给农村 “补钙”,莫让农村的躯体在追赶城市现代化的狂奔中毙命。像发展小城镇的举措不失是一个可举之措,但急功近利的基层政府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走了样,畸形的政绩评价体系催生的畸形政绩观,导致上面地政策总是被歪曲实施,像媒体曝光的甘肃某县新农村建设只修了遮羞墙一样。当初搞家庭联产承包制,现在看来基本上就只解决了农民吃饱的问题。不过,这些年政府提倡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环境优越的地区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了,但是好多特色产业一旦取得好收成,总会上演“谷贱伤农”的悲剧,主流总会归结为市场原因,市场经济在这样的时候简直是一部改造农民头脑的万能机器,成功了是市场经济的功劳,失败了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所致,理所当然,农民只剩吃哑巴亏。小农经济根本不会有大的发展,这是实践已经证明了的,只不过主流缺乏反思精神,沉溺在既定的成就性话语享乐里,没有勇气去言说而已。小岗村在2005年左右就回笼土地走了集约化、合作化的道路。

  河南有个南街村,就是靠集体精神立志实践着共产主义。全村840多户人家,3100多口人,总面积是1.78平方公里,可耕面积现在是1000亩,人均三分地,村里共有党员316名,村这一级党委有19个党支部,分行业战线,大企业是26个。企业拥有资产12个亿,年产值仅20亿。全村土地归集体,只有70多个人(其余村民全部在村集体企业就业)长期负责农业的种、管、收、打工作,基本实现了水利化、专业化,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年亩产750公斤左右。这几年由于村办集体经济的发展,现在村民享受着14项公共福利,吃水,用电,烧气,住房,上学,就医等。村里办起了敬老院,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还有一个卫生所。谁说集体经济不行,就该去那里看看。

  正如电影《小武》演的一样,一个流氓,只要有钱,办了企业就能骗取国家政策扶持,资本与权力的联姻,很快就会被政府吹成创业明星、致富能手、先进劳模,还可以被诸多光环照成“人民代表”,堂而皇之代表人民“当家作主”,这种官商勾结、狼狈为奸的勾搭,成了全国公开效仿的榜样。可南街村实践共产主义的成就,就因为集体经济模式贴上了大锅饭的标签,被有着9亿农民的国家麻木地拒绝、漠视了。

  现在搞新农村建设,活像国有企业改制。国企改革就是把国有资产变成私有资产,把工人推向社会说成是甩包袱(其实并没有甩掉包袱,下岗工人全被低保养活,且大都在骂政府不仁义。),改制企业把工人应得的福利待遇全部盘剥了,还说自己轻装上阵、一下子活了,这种奇谈高踞主流话语。现在新农村建设国家扶持资金项目落到乡村,就是直接把银子塞进有钱人的腰包,一个龙头企业(资产家)富了,项目总结就说带动一方百姓都富了。这里毫无提倡富人救济穷人的意思,只要有一个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穷人绝对不会更穷,因为中国现阶段的富人不全是靠勤劳或是真本事实现的。实践证明,一部分人先富并没有带动大家共同富,一个地区富了更不会带动其他地方富,一个部门富了也顶多就是让自己的行业待遇变高。不管你是采取什么方式,只要富了就算有本事,这等悖论招摇过市,只会让一个民族走向灾难的深渊。30年换来的只是剧烈的贫富差距,不知是邓公判断的失误,还是他对自己马列主义者名誉的亵渎,相信历史会有结论。我们善于打碎一个旧世界,但我们更要有能力创建一个新体系。改革开放把解放后花了30年时间发展起来的集体经济全盘打翻,重新来一场私有化,所谓改革,其实就是对公有制进行私有化改制。中国乡土的混乱就是在对市场经济的顶礼膜拜中产生的。

  非官方关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研究及实践,正在由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进行着。早在解放前后,梁漱溟、费孝通就进行得很深了,现在又有温铁军等人正在付诸实践进行破解,他们脚踏泥土是伟大的。温总理在会见大学生时说过,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必须要了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 国内好几个高校都有乡村治理实践小组,“城乡二元”这个伴随人类历史、困扰人类前进的问题,如果真正得到了解决,人类文明会向前大跨一步。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7-25 10:49 | 只看该作者
在小城镇建设上,目前确实有很多误区。

土地浪费,地域特色被淡化等等!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7:2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风轻拂 发表
在小城镇建设上,目前确实有很多误区。

土地浪费,地域特色被淡化等等!


问好微风轻拂兄。
4#
发表于 2008-7-25 17:3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本地时髦这样的土地征用,因为为了招商引资,办厂的土地征用费用就很便宜。

因此很多小作坊式样的工厂征用的土地,似乎具备“百年发展的眼光”,那个架势有弄成世界500强的气势,很大的花园,很大的厂区,然后生产出很少的产品。其实那些花园和空白厂区本来应该种上庄稼的!
5#
发表于 2008-7-25 18:0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有目共睹的现实  众人皆知的真相  来自农村黑色的荒芜  和城市被捂朽的塑料味在这里一一罗列  把持话语权的人站在蜜糖里放肆  从未体会过农村或者农民的生活现状  被泥土抚育的家园正在一步步消失在视野的边缘  已经没有多少人守望或者怀念  等到人们人们即将老死的瞬间或者被城市的污浊淹死的一霎那  才会懂得 我们已经拒绝了泥土和农村  包括我自己怀念着乡村 却逃避着乡村  我们已经是精神残废的人  这一篇文章 至少让我们有着在麻木的一刻  突然发现农村依然是蹲在干裂土地上犹如日暮黄昏的老人  农民依然痛着 但从未喊出口  
至于文章地分析和活着事例  以及深刻地认识 我不必多言  我们阅读得人都能体会到
6#
发表于 2008-7-25 18:18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的 文章.这个话题的确是目前中国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有趣像我们这种从乡村走出来的人感觉特别深刻.很好.读拜!
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8:3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风轻拂 发表
我们本地时髦这样的土地征用,因为为了招商引资,办厂的土地征用费用就很便宜。

因此很多小作坊式样的工厂征用的土地,似乎具备“百年发展的眼光”,那个架势有弄成世界500强的气势,很大的花园,很大的厂区,然?..


这个问题国家好像已经在纠正,但是好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批判之,不合理的政绩观,太害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8:3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王选 发表
我们有目共睹的现实  众人皆知的真相  来自农村黑色的荒芜  和城市被捂朽的塑料味在这里一一罗列  把持话语权的人站在蜜糖里放肆  从未体会过农村或者农民的生活现状  被泥土抚育的家园正在一步步消失在视野的边缘  ...


问好兄弟,回复深刻,观点一致。我们都是下乡人。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8:3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秦时明月 发表
洋洋洒洒的 文章.这个话题的确是目前中国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有趣像我们这种从乡村走出来的人感觉特别深刻.很好.读拜!


问好秦时明月兄。我们都是来自农村的人,中国大多数几乎都是农村人,都是下乡人,可我们一直在走忘记祖宗的道路,让我们共同为农村多一些思考。
10#
发表于 2008-7-25 20:35 | 只看该作者
海凹朋友的文章一出现在江天,我即看到了亮点,遂加精鼓励。关于农村的话题,因为海凹的文字,又结合着重新读了一些费老的著作。简言之,如今上上下下,关心农民以及土地的政策一再出台,但若以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还要时间或者具体的实践。海凹的文章厚重、理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我们这些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人读后,都非常的感动。感谢最底层的农民兄弟,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农村,关心土地的有关人士,更要感谢呼吁社会重视农村的写作人。一定意义上说,农村问题是国之根本。

推精荐读。
11#
发表于 2008-7-26 11:02 | 只看该作者
深沉的思考,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希望看到更多好文章。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4:1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水 发表
海凹朋友的文章一出现在江天,我即看到了亮点,遂加精鼓励。关于农村的话题,因为海凹的文字,又结合着重新读了一些费老的著作。简言之,如今上上下下,关心农民以及土地的政策一再出台,但若以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



感谢一水版对农村农民的关怀,感谢一水对我的鼓励。
13#
发表于 2008-7-26 14:19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农村问题是国之根本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4:1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荒野游侠 发表
深沉的思考,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希望看到更多好文章。


问好。
15#
发表于 2008-7-26 17: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问题极其深刻。好文,拜读,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12:44 , Processed in 0.0568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