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7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波特定理”,行为科学的精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5 1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波特定理”,行为科学的精华

  美国管理百科全书对“行为科学”的定义是:“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以及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已经确认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其它学科类似的观点和方法。”,因此我们似乎有理由说,英国行为科学家L·W·波特同时具备了一位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资格。其实,他的论断不仅从行为科学的角度,也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人们根深蒂固的劣根性——“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此话一针见血,说得实在太妙了。把它作为“波特定理”纳入现代管理经典定律,让人们常常能够重温和记起,是有着深刻意义的。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是经常会遇到一些下属、晚辈、学生挨上司、长辈、老师的批评,严重的乃至遭受“打屁股”教训。所谓“打屁股”,就是比喻上司对下属的怒斥,像父母对待做错事情的孩子那样,举了竹丝篾条,拉开孩子的屁股就是一阵连骂带打的教训。这种生硬的“打屁股”,教育的往往只是屁股而非脑袋,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严格意义上的批评,应该是由表及里,能够深入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打屁股”不可取,上司批评下属,应该克制火性,要有诲人不倦的态度,通过和蔼的语言来感化下属,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每个负责任的上司,难免要遇到批评下属的事情。于是,问题就来了;恰如“波特定理”所言——“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我们注意到,多数的下属都无一例外的会出现这种自然反应,就像足底反射一样的灵敏无误。批评话音刚落,对方就像足底被针划了一下,踝关节马上翘了一翘,出现本能的足底反射。比如在会议上,领导的批评刚刚出口,会场就会马上紧张起来,仿佛听得见无数颗心在剧烈的跳动,会下的那些被触及痛处软肋的人则会格外的紧张,他们实在是听不下下面领导说什么了,一种犯错的自卑感顿时激活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忙于思索为自己的行为护短或者辩解,以挽回面子。

  这种不愿意别人批评自己的现象,在家庭中、学校里也很常见,犯错的孩子们,当遭到批评时,所表现出来的反感和抗拒也是很强烈的。也许,人的本性决定了那些缺少修养的人,总是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他们往往老虎屁股摸不得,你一摸,他立即就会呲牙咧嘴的回头咬你一口。他们甚至半句不顺耳的话也听不进,你一说他不好,他就反感,就跟你急,甚至跟你斗嘴和吵闹。不过,在面对上司的时候,在会议上的时候,这些人虽然也想发作咬人,但威慑于领导的权威和会场的众目睽睽,则可能暂时克制一下情绪。此时此刻,他们只记住开头的一些批评,再也听不进上司下面继续说了什么。所以,上司领导尽管下面说得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他也可能充耳不闻,而在以后的表现中就根本改不了原来的毛病,错,还是继续错下去。真可惜,他们为什么没能把上司的批评听完呢,为什么一听批评就逆反和抵抗呢。

  鉴于下属这种致命的通病,如果做领导的视而不见,却总盯着下属的失误,动辄就信口不作修辞和遮掩的动怒批评,肆意破口大骂下属,态度之生硬,语言之欠文明,只会适得其反,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引起下属的抵抗和逆反。“肆意批评下属”这是领导者在批评方法上所犯的最大失误。

  如果我们仔细揣摩一番“波特定理”,就不难悟出一些有益的方法来:既然“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下属这么要面子,那么,我们的企业管理或者老板何不改变一下批评的方式?是否可以把批评放到对话的最后?先不批评下属,不说难听的话,更不随便动怒,而是先温文尔雅的和蔼微笑的说出一些事情要注意什么,怎么做才是对的,怎样做则是错的,如果在做事过程中不注意的话,就容易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晓之以理之后,再回过头来,对照下属工作的表现,看看有什么地方做错了。我想,同样是批评,当你先讲了道理,让对方接受,再把错误的事实暴露出来,不用你大声批评,此时下属也会为自己过失的行为而幡然醒悟,并且在内心里感到内疚,产生改正的念头。

  可想而知,如果上司能够先不急于批评下属,而是耐心先说清道理,把“批评”留给下属自己去自醒,去自我批评,那岂不更好?更高明的领导,当发现他的下属具有足够的悟性和聪明,有时甚至连一些批评也省略了,取而代之以促膝谈心的思想交流,或取而代之以行动上的表率和暗示,让下属自己在眼见为实的具体视觉感受中去领略上司的意图或意会。这样的做法,其实算是“无语的间接批评”,其效果却超过了大声的怒斥和翻脸的责骂。

  行为科学,目前还是一门的新兴科学,其理论体系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认识。但作为当今世界的热门科学之一,行为科学在研究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人的行为方面,却已经取得了很多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的成就。所以,行为科学业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支柱之一。 这里我们所学的“波特定理”,就是行为科学的一个精华,它非常的实用,具有立杆见影的功效。如果你是企业领导、学校教师或者孩子的家长,不妨好好深思一番“波特定理”,在你对你的下属、学生、孩子进行批评时改变一下方法。根据“波特定理”的启示,先不批评,先说道理或者拿出行动来示范,启迪对方,尽可能的让对方去自己领悟错在哪里,也可以在谈话的末后再指出一下对方的错误所在。我想,有了“波特定理”做艺术向导,作为领导,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7-25 10:51 | 只看该作者
  行为科学更多是方法论,很少有领导掌握得好。

  在这方面毛泽东是典范。
3#
发表于 2008-7-25 10:56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无语的间接批评
高超的领导艺术
4#
发表于 2008-7-25 11:24 | 只看该作者
阐述很深刻,针对这种现象,上级在批评之前首先先肯定对方,所谓先表扬7分,然后批评三分,或许效果更好
5#
发表于 2008-7-25 11:32 | 只看该作者
我想,有了“波特定理”做艺术向导,作为领导,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批评的艺术就是领导的艺术。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深院梧桐 发表
  行为科学更多是方法论,很少有领导掌握得好。

  在这方面毛泽东是典范。


毛泽东的确是行为科学的表率,言谈举止总是那么的和蔼可亲。
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快乐阳光来了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无语的间接批评
高超的领导艺术


说道要点了。

阳光每天从东边升起。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4:5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风轻拂 发表
阐述很深刻,针对这种现象,上级在批评之前首先先肯定对方,所谓先表扬7分,然后批评三分,或许效果更好


非常赞同你的意见,虽然看似软弱。其实绵里藏针。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5 14:5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我想,有了“波特定理”做艺术向导,作为领导,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批评的艺术就是领导的艺术。


这个“波特定理”非常有实用价值。从细节上方法上教会人们一个重要的知识。
10#
发表于 2008-7-26 08:42 | 只看该作者
行为科学,因为行为本身的多重含义和内涵的不确定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认识,所以去蔽的任务很重,需要建构的方面很多,在实践应用方面的领域也有待继续开拓。许版在文章里阐述了“波特定理”的概况和意义,也在实践应用方面描述了其积极的价值,给人很多启迪。如果我们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把这个波特定理看成是下属对上级的批评,看成是人与人之间横向交流的一种方式,情况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呢?继续欣赏许版的好文章!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23:2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行为科学,因为行为本身的多重含义和内涵的不确定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认识,所以去蔽的任务很重,需要建构的方面很多,在实践应用方面的领域也有待继续开拓。许版在文章里阐述了“波特定理”的概况...




如果换位思考把波特定理看成是下属对上级的批评,情况可能还要糟糕:)
12#
发表于 2008-8-3 20: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微风轻拂 发表
阐述很深刻,针对这种现象,上级在批评之前首先先肯定对方,所谓先表扬7分,然后批评三分,或许效果更好



好文字,新理论,长见识了。问候许版主!
13#
发表于 2008-8-18 1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快乐阳光来了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无语的间接批评
高超的领导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0:09 , Processed in 0.05499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