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0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心仪书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7-24 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读许家树先生的《百研斋记》,其中有云:“安得心远地偏之处筑一室,宽桌拙椅,字壁画素,积书盈架,良砚充橱,焚膏继晷,宵读旦书,其乐融融矣。”我据“安得”一词,就足以断定这位“焚膏继晷”而读书的老先生,由于心仪书房,确实空想得有点烂漫而天真。

  果不其然,他甚至画饼充饥,描绘出了“书房”周围的景致:“推门入院,数步为庭,垣墙周围,青瓦粉壁,卵石砖地。一二片石笋,三四株芭蕉,十来竿修竹,或日光罩影,清风摇曳;或细雨润物,如沏碎玉。”——梦中书斋的情韵俨然如在目前。

  如此看来,可真是难为了作为读书人的许老先生。试想,一生钟情书卷,嗜好文墨,而竟不能拥有一间足以舞文弄墨的小小空间,无论如何,该算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书斋里往往涌动着历史的潮汐波澜。大大小小的书房里,栖息的无疑是文人。但他究竟是什么样的文人,就不好一概而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有多少文人沉浮其中,从书房走向官场,走向仕途,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经天纬地的宏大抱负之中。

  可是,翻开二十四史,我们不难发现,文人做官,十有八九往往做得很不如意,很不顺当,到头来落得满腹的牢骚和怨气,甚至引来杀身之祸。看那些风生水起官运亨通的文人,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他原本就不是什么地道文人,一种是他做了官以后,一早就忘了文人是什么角色。如此文人,自然也就没能留下让我们为之在书房吟哦的篇什。一方面做官,一方面做文人,而又都做得相当出色的,那该算是大天才。但我平素景仰的屈原、陶渊明、范仲淹、郑板桥等等诸君,做得了流芳千古的大文人,却都没有做好各自的官,或者说不愿再做那个屁官了。于是,作为文人的悲剧接连上演:要么自杀,要么辞职,要么被贬。总之,文人做官,难处好象格外的多。

  我之所以把书房和文人做官连接在一起加以探讨,无非是要唠叨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用“虚负凌云万丈才”的李商隐的话说,就是“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啊!如此悲情的东方式的大彻大悟,真是令人寒彻刺骨,倒吸一口冷气。多少年来,代代文人钻不出这个怪圈:从书房走向官场,又不得不从官场回到书房。

  然而凡事常常有例外。近读《宋史》,宋初宰相赵普颇不合“学而优则仕” 之道,倒有些“仕而优则学”的味。赵普不喜读书,一部《论语》才学了一半就不念了。正巧赵匡胤也对“之乎者也”不感兴趣,俩人凑到一起,好得就象亲兄弟。赵普“少习吏事”,专门琢磨怎么当官。“寡学术”的他却先后帮住赵匡胤策划了“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枝”、平定“二李之乱”,于是,连连提升,直登相位。遂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为“百官之长”,突然另有所悟:半部《论语》的家底,实在是少了点。于是,“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读之竟日”,总算把“寡学术”的帽子摘了下来。他临终前没惦记遗产怎么分配,子女怎么安排,只是用手指了指身边那只书箧,“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我猜想,赵普之于“私第”书房读书,恐少文人之雅致,而多政客之老谋。我曾经多次研习李义山的悲情低唱。“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决不是爱情的失落浅唱,而是文人对人生特有的理智把握。赵普的书房,大概永远不会飘出这样意蕴纯厚的声音。

  赵普毕竟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仅仅“习吏事”是远远不够的,能于工作之余“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结果既稳做高官,又浪得文人的虚名,实在是聪明透顶,一箭双雕。

  但自宋代以降而至于明清,文人士子们的书斋里真正刮来了腥风血雨,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有资料表明,文字狱源于宋,而盛行于明清。史籍记载,仅清朝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就达数十起。文字狱所及,文人士子们终日战战兢兢,惟恐大难临头。

  即便如此,在劫难逃的仍是文人们,这不仅是对文人肉体生命的扼杀 ,也是对文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气节的摧残。文人人格的流失,使某些人堕落为无耻的告密之徒,并借此邀功取宠。学者壬锡侯在《康熙字典》基础上剔除错讹,编刻出一部《字贯》,深受文人学士们赞赏。同乡文人王泷海出于嫉妒,编造种种罪名向乾隆告发,乾隆阅后大怒,壬被斩立决,其子孙全被斩监候,并株连诸级官员数十人。

  文字狱的最直接后果,不仅造成清朝后期政治文化“万马齐喑”的萧条局面,也使士风堕落得一塌糊涂。御用文人的趋炎附势,自不必说了,即使正直文人也因“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而不得不消极避世,钻进故纸堆。进出于书房的文人们,周旋于官场的文人们,真可谓“进亦忧,退亦忧”。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元璋时代的文人解缙也好,乾隆时代的大学士纪昀也罢,对他们所事的主子极尽曲意逢迎之能事,想一想他们头上晃动的刀光剑影,就大可不必苛求了。

  历史时常令人不堪回首,但作为文人,书房还是应该要的。张爱玲在她《自己的文章》中曾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略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而拥有书房,也就自然拥有了读书、写作、研墨、品茗的安稳所在。

  正如许家树先生所渴望的那样,让清风细雨和芭蕉修竹相伴,让低徊喁语和壮怀激烈交错,在不大的天地中,对影醉舞剑,和风徐吟哦。如此,即使不会淡去生命中与生俱来的忧伤,亦不妨活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真滋味来。

  因为文坛这个名利场,古往今来,确实窝藏了太多肮脏的勾当。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7-24 2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心仪书房

最初由 七彩燕 发表
  近读许家树先生的《百研斋记》,其中有云:“安得心远地偏之处筑一室,宽桌拙椅,字壁画素,积书盈架,良砚充橱,焚膏继晷,宵读旦书,其乐融融矣。”我据“安得”一词,就足以断定这位“焚膏继晷”而读书的老先...

  因为文坛这个名利场,古往今来,确实窝藏了太多肮脏的勾当。


  不仅仅文坛,只要有坛,就会有阴谋滋生  :))  
3#
发表于 2003-7-24 22:2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4#
发表于 2003-7-24 22:3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忆雪飞 发表
拜读~~~~:)


请才女多加指点!
5#
发表于 2003-7-24 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回复: [原创] 心仪书房

最初由 巴陵 发表
[QUOTE]最初由 七彩燕 发表
  近读许家树先生的《百研斋记》,其中有云:“安得心远地偏之处筑一室,宽桌拙椅,字壁画素,积书盈架,良砚充橱,焚膏继晷,宵读旦书,其乐融融矣。”我据“安得”一词,?..



巴斑高见!我可得注意啦~~
6#
发表于 2003-7-25 00:07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3-7-25 00:15 | 只看该作者

大虾神韵

最初由 圆月弯刀 发表


历久弥新的豪情,恍如昨日啊~~~弯刀费心了 ,谢了!
8#
发表于 2003-7-25 01:4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圆月弯刀 发表


  使用引用,可以贴图~~~~呵呵  郁闷 :))
9#
发表于 2003-7-25 12:04 | 只看该作者

七彩的燕子的书房肯定不错啊,有贴图吗:)

这个“好贴”的贴图是哪出现代京戏里的呀
10#
发表于 2003-7-25 12:0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太阳神 发表
真是书房的品味.很值得学习啊.



太阳神君:实在是不敢当也。我不揣固陋,闯入此处,本应多多学习诸位啊。使我汗颜且不说,让朋友们看了,我无地自容啊~~
11#
发表于 2003-7-25 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彩的燕子的书房肯定不错啊,有贴图吗:)

最初由 落蕊 发表
这个“好贴”的贴图是哪出现代京戏里的呀



我也是刚来,不知圆斑从什么地方搞来的“古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21:44 , Processed in 0.0590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