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青衫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河崖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6:34 | 只看该作者
远牵 发表于 2017-3-29 18:49
写实于眼前而意境深厚,青衫子的此文里可看得到远方,耐读

问好远牵老师。谢谢读评鼓励。请多指点。春安。
47#
发表于 2017-3-31 16:36 | 只看该作者
依旧安静的文字。大安静,是所有真智慧的河床,是吧。老师,这次不说这个。先提读问好。

点评

问好恩和老师。久日不见。春安。  发表于 2017-3-31 18:03
问好恩和老师。久日不见。春安。  发表于 2017-3-31 18:03
48#
发表于 2017-3-31 19:23 | 只看该作者
优美的文字随行踪律动,灵动深刻。学习问好!
49#
发表于 2017-4-1 0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4-1 08:35 编辑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和您交流。好吧?
题目随意的样子。读下来呢,却没找到替代的。很有“一夜北风紧”的开局意。【在河崖】,一种姿势设定了:观思。
物象静止和活动在时间与空间里,人的观和思,也自然有今有昔、动静相间。这也没什么说的。您有最自然精细的笔,描写讲述出的它们,亦没负您。所见如工笔,清晰,静谧。
写千动中仍予人以静感,就完全是写者自有的心质了。这个,一直都知道是最难得的呢。
但最深感受到的,是这一次您把自己完全当做了物象,您在切实而全然的观自己!
【自己】、我、评察两者的叙述者。三者并立交错着,观物象、观物象中的观思者。是吧?
您看,您明显的用了“我”和“自己”这样的分离词,然后旁观自己的不安、疏离感,评述由此生出的种种迷惘,进而您猜度您担忧这种有意的找和看,可能也是一份【我执】。
老师,这种自然、无意中的有意识,令人惊喜!我想我是看见了您的意识趋势,完全向内的,并且自觉的。
记得上次您说人习惯向外寻找安心地,于书、于远方。是这样的。这样的寻觅,千古不绝。然后呢,生命的表层的满,到底是填不了【我】的空有。不能安静于只有一个人的房间的比喻,描述了那种填补的空落吧。同时也描述了生命有一个深度在的事实。
全体生命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必然在每个生命自己那里。故而,不加区隔的、集神贯注的看清时空迁流中无数的‘我’,每个多层的“我”,也就趋向了全体,趋向着那个共在吧。
难得的,就是向内意识的自觉、自然,和全然!我想我知道它是一条多么孤独且艰难的路。所以真心惊喜着的。
然后说您隐隐猜度的,这种寻找,是不是有点【我执】。
不是所有有意,都是我执吧,我觉得要看起意是想走去哪里。是放开自我,意欲看清自己,走向内里,还是向过往、向自己要存在感,着眼于建个体档案,以期与一切表象有别,并因而抓住时光里、作为一个人的那些必然的流逝。
自我总是不安静的。安静中,最少自我。您借“我”以观,用我来寻来看“自己”。反复观思,一无遮蔽。显然起意不在建立,而在回去。
叙述背后的安静气息,已然替您剪除【我执】嫌疑哦。反正我是如此认知的。
喜欢着这样的写。这样的字。
随手写下的,不回头改了。如有不对,您要说与我噢。
为您一喜呢。老师,春好。

点评

恩和上升到形而上的评论了,这番认知牵涉到人的意识与潜意识、佛的内省与外观,很深奥的。  发表于 2017-4-1 09:55
50#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7:19 | 只看该作者
汤如浩 发表于 2017-3-31 19:23
优美的文字随行踪律动,灵动深刻。学习问好!

问好汤老师。谢谢得读鼓励。春安。
51#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7-4-1 17:35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问好恩和老师。
说起题目,我想,那里算是一个与自己的生命记忆有关联的地理位置,一个地方,自己去过,并且引发了自己的发现以及思考。算是一种记录吧。
所谓观思,这个应该好理解。我不只一次说起,作为一个写字者,既需要置身其内的在场,也需要置身其外的思考。二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置身其内,那么你所有的精神指向便缺乏实质的感受根基,让人感觉写的字有些隔,有些疏离;如果没有置身其外的抽离与思考,那么你的置身其内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身在山中,不知所以,那么那种置身其内便不是一种主动的置身,而是成了被动,如您所说,这种被动便极易陷入我执的巢穴。
5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7:41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但最深感受到的,是这一次您把自己完全当做了物象,您在切实而全然的观自己!”
谈起观自己,我想自己在这方面是有所体会的,我想,这或许算是一种视角吧。其实我从前在一篇《在海边》的文章中不只一次写到,我看到自己怎样怎样。我说过,自己对哲学和佛教了解很少,也很担心自己会陷入那些所谓的自我本我真我等等词汇概念中,所以也不太敢涉猎那些知识。在这里,我所谓的看到自己怎样怎样,是看到过去的自己,看到过去自己的影子,当我用这种视角来观察自己时,很容易地就能将自己带入当时的场景。这样的作用是通过这种形式让自己更容易置身其内,这里所谓的内,其实是过去,是过去的某一个时间点,一个地理位置,比如那天下午,比如在河涯。
5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7:47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自己】、我、评察两者的叙述者。三者并立交错着,观物象、观物象中的观思者。是吧?”
是的。我很佩服恩和老师的敏锐,能够在这种普通的叙述中直指文章的精神脉络。对于这种敏锐的感觉和准确的概括,我自愧不如。对此,我在文章中已经有所提示,即对于诗人的敏锐和呈现的羡慕。其实这种羡慕更深源于您,源于您的不仅敏锐,而且准确。否则,您便不会“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或许,您所谓的另有所见,别的读者也能隐隐感觉得到,但是却很难准确的概括出来,给予作者和读者以精确的指引。
54#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7:57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老师,这种自然、无意中的有意识,令人惊喜!我想我是看见了您的意识趋势,完全向内的,并且自觉的。”
您说的非常好。谢谢您的看见,看见一个作者的意识趋势。或许在您这样说之前,自己是有这种趋势的,但是在完全向内并且自觉方面是有着程度差异的。对于这种向内,我很熟悉,我在评论别人文章时,也曾提到过,文章的触角一旦有了内寻的向度,那么文章便与平淡的表面文章有了些许区别,更容易指向宽厚深远的纵深。在这方面,自己是有这种自觉趋向的,即往里走,不要停留于表面。简单地停留于表面,只是一种简单的搭建和呈现,看过了就只是看过了,少了意味。而向里走,像是幽谷,是有着曲折的,有着纵深的,也应该是有着温度湿度的。在这方面,我感觉和用词比较贫乏,可能概括并非准确,但是大体方向是这样的。一句话,我喜欢这种内寻。
55#
 楼主| 发表于 2017-4-1 18: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7-4-2 05:44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然后呢,生命的表层的满,到底是填不了【我】的空有。”其实说起生命的表层的满,这也是极易让人迷失让人矛盾的地方。于佛学里,或许就是一个贪字吧。这个字很形象,拆开来就是今贝。世俗里教人要活在当下,可是对于当下,大多数人是有着极深的误解的,以为当下就是现在呗,工作要做,权要争,钱要挣,所有的物欲都尽量满足,在此引动之下,凭着心智,凭着努力,凭着辛劳,去挣取有钱有闲心灵自由的生活。然而某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过程正是造就了你的心智的因素,你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当然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或许也是在走向悟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有着某种不可逾越性。
5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06:14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全体生命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必然在每个生命自己那里。故而,不加区隔的、集神贯注的看清时空迁流中无数的‘我’,每个多层的“我”,也就趋向了全体,趋向着那个共在吧。”
说得很好。如您所说,全体生命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必然在每个生命自己那里。这种认知是需要一定的经历积累的,有知识方面的,需要悟,更有现实世界中于具体事务的经历的经验积累,二者缺一不可。其实好多时候,我们会忽略了全体生命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而是习惯性地眼睛朝外看,希望借助于外界的镜相来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在这种过程中,人很容易很陷入迷茫,不要说发现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必然在每个生命自己那里,单是全体生命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也容易忽略掉,从而产生迷失困惑。或许这种迷失的过程便是我执的一种吧。
那么有了这种积累,有了这种自觉,才会使“不加区隔的、集神贯注的看清”成为可能。我想,在不加区隔方面,恩和老师说过,无差别心,阅人阅文阅物皆是如此,这个无差别心,端的是一件宝物,有了它,有了这种自觉意识,心态的平和与悲悯才会成为常态,安静自然产生并存在。对外是如此,对内也是如此。有了这种基调,于“我”的无数与多层的观察便迎刃而解,不会产生过多偏颇,从而如您所说趋向了全体,趋向了共在。
对于全体,我还是有些体认不清,请教一下,这里是一种基于自我本我真我意义上的集合吗?或是另有所指。或者说,基调在全字上,是一种剔除了认知杂质的原本纯净?还有共在,是个体认知意义上的与其他个体的基于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全然临在吗?还是其他?一时迷惑,请老师给予指点。
57#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06:33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难得的,就是向内意识的自觉、自然,和全然!我想我知道它是一条多么孤独且艰难的路。所以真心惊喜着的。”对于老师说的向内意识,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懂,也有体会。那么在写字方面,在呈现方面,向内意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否则的话,写者还是停留于基本认知的表面,看到什么说什么,见方说方,见圆说圆,如照相机一般,那就浪费了人的心智储备,当然了,这种心智或许有我执的因素。这种浅层面的呈现只是简单呈现,而少了向内的探寻。当然了,这也不绝对,我知道有种写字方面,近乎白描,尽量不加入个人的主观因素,不给予主观着色,只是简单呈现,看到什么样听到什么样闻到什么样就呈现什么样,让读者自己去认知,这是高手段,其实也并非没有向内,而是一种更高层级的向内,差别之处,在于痕迹的有与无多与少吧。
对于这条路的孤独与艰难,您必然经历过,深知其味。我有位写字的朋友,前段时间告诉我,说忽然感觉很不好,叫了朋友出来吃饭,可是朋友来了,当着朋友,她并没有和朋友诉说什么,甚至于,她把原本想流出的泪也咽了回去,而只是安静地吃饭。她的字写得相当好,我想我能体会她的当时那种感觉,那种心里瞬间产生的强烈的孤独感,更不要说艰难。我想,您也定然会有体会。
对于这种孤独与艰难,我想这或许也是一种必然经历吧。或许这也是我执的一部分?早些时候,我曾思考过人的痛苦来源,一部分归结于知识。之所以这样浅显地认为,是缘于对祖母的观察,我看到她似乎较于识文断字的人更少痛苦,当然了,这种观察是基于我的单纯认知,并非全面客观,她定然有着属于自己的痛苦,我想说的是,或许正是因为不识字,她的对于痛苦的认知和体验可能会少些吧。
在对这种孤独与艰难的体验过程中,人很自然地想要寻找一面镜子。如您所说,其实“全体生命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必然在每个生命自己那里”道理是这样,可是人还是习惯性地外寻,希望借助于镜子,来认知自己的模样,来探寻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
5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06:45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不是所有有意,都是我执吧,我觉得要看起意是想走去哪里”应该是的。人的存在感多是因事,人的对于这种存在感的观察梳理和呈现必然与事有关,对于这种事的记忆认知和呈现,构成了文字呈现的基础,也是极易与我执形成交叉的地方。当然了,这只是我的简单认知,在真正的佛学智者面前是算不得数的,只是一种模糊描述。
关于放开自我,看清自己,我想人是有着本能愿望吧,关于自己的看清会持续一生,在写字者这里更甚。
我想,自己在写字过程中是有着一种模糊倾向的,或者说叫意识趋向,即一种有意地植入,将自己作为基质的一部分,从而达成一种全然共在的自觉自然和全然的精神指向吧。
59#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06:50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4-1 08:32
昨天初读,于依然的安静中,另有所见。一喜。但怕瞬间可能说不确,比方【我执】。
老师,我试着说我的认知 ...

“显然起意不在建立,而在回去。”应该是这样吧。应该不是建立,应该是基于回去的一种重现吧。
“叙述背后的安静气息,已然替您剪除【我执】嫌疑哦。反正我是如此认知的。”如若真是这样,那我该有欣喜的。您的这种认知,正是一面镜子,让我,作为一个写字者,在探寻那个一模一样的过程中,能够适当地体认一下当下的模样和温度,以期作调整,是大有裨益的。
60#
发表于 2017-4-3 09:1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我们先商量个事:我可以叫您老师,您就叫我【恩和】,好吧?我们只序年齿。不然我不知怎么和您说话了。说定喽!O(∩_∩)O哈哈~
这两天都在野外民居玩呢。刚看见,手机不便,稍后和您说话。河甸青草初醒,一弯春水如迎,天蓝得直如恒古一梦哎。送给您了,O(∩_∩)O哈哈~
容后回复。老师,春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03:26 , Processed in 0.05412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