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果小枝荟萃
【短诗鉴赏】《迷失在春天里》/作者:赖杨刚
迷失在春天里
春天的原野
多么像一封家书
野花开着一朵朵
我看不懂的错别字
看不懂,我就找不到
老路,回家
爷爷,急了
从老房子中爬起来
教我读。一袋旱烟之后
他说:咋不是繁体的?!
这首诗歌用“春天的原野”打了个比方像“家书”,然后通过和爷爷“读家书”讲了一个小故事,在表达温馨的亲情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华夏民族文字的价值评判,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赞美和崇拜。
还有比“春天的原野”更美的风景吗?诗歌说这风景像“家书”,还有比“家书”更能调动人的温馨情感的吗?远取譬,比体和喻体都美到了极致。看到“家书”上“野花”开着“错别字”,又是一个远取譬形成的语言移植变形。“花”和“错别字”放在一起是一个不协调的矛盾,所以也是“佯谬(吊诡)”手法的运用。看到后边才能明白,这里“花”一样美的“错别字”,原来是今人认不懂的“繁体”字!
“看不懂,我就找不到/老路,回家”。在“家书”中,这个“家”是自己和亲人们的“家”。看不懂“繁体”字,就“找不到”“老路”,就无法“回家”。“回家”在诗歌中行后坠顿式,体会语感能感到表示“回家”的心情急切。按照“字”体的“老路”要回的“家”,暗示的是我们民族国家的传统书写文字形式所表现的全部传统文化!“繁体”字构成载体的我们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支撑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正是由于这些文化的作用,“五四”新文化革命以来,任何外来文化和主义都没有动摇我们自己民族国家文化深入人心的根,在今天仍是我们这个民族国家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无比重要的支撑!
“迷失在春天里”就是迷失在温暖绚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中,迷失在一个伟大民族国家复兴强大中的自豪和骄傲里!(此诗由于不了解作者的家世情况,为回避忌讳,有些内容不讨论,但是并不太妨碍理解和解读诗歌的主导主题意蕴。这首诗歌发表在清明节的上两天,假如是清明悼念爷爷,第三节就是体现的超现实的荒唐魔幻化手法,在诗歌整体上就体现出完美的“诗美时空建构”的高超技艺,诗歌的意蕴也就在亲情及家庭优良传统教育等方面更加厚重得多。))
【短诗鉴赏】《扬州的桃花》/作者:姝燕
扬州的桃花
我故乡的三月
雪花赛着扬州的桃花使劲的开
我想用这一片片白色的羽毛
剪成一朵朵扬州的桃花
扬州,我便常常会在梦里
把你的名字喊疼
春还在睡着 当鸟儿唱破嘴角
你嫣红的唇轻启
我会预定一枚桃花的红晕
整个阳春三月的扬州
就会在我梦里的每一角落
开成大朵大朵的桃花
江南烟雨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节候和地点。殊燕是东北人,所以诗歌写道:“我故乡的三月/雪花赛着扬州的桃花使劲的开”!貌似平实的语言引来思考。“故乡的雪花”和“扬州的桃花”形成的非同类类比下,作者要说什么?先不说“故乡”,只说“雪花”是寒冷的指代和暗示意象,而“桃花”的花语是温暖幸福的爱情的象征。
作者接着写道,“我想用这一片片白色的羽毛/剪成一朵朵扬州的桃花”。这两句是超现实的想象,非连类比拟中必然突破常规语法,使语言发生变形,形成具有超越性的生成性语言,也就是创造性诗美语言。诗歌不满但容忍了现实表达了自己的想往和希望。“扬州,我便常常会在梦里/把你的名字喊疼”,在梦中对爱和幸福的呼唤。后一句使用了通感,读来绵软温存深情且空灵。
“春还在睡着 当鸟儿唱破嘴皮/你嫣红的唇轻启”。拟人。用典:“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似梦中所见鸟语花香中,爱人轻启红唇。“我会预定一枚桃花的红晕/整个阳春三月的扬州/就会在我梦里的每一角落/开成大朵大朵的桃花”。“梦里的角落”在哪里?“大朵大朵”的“桃花”为谁开放?——家园(故乡)。
如果再深层次开掘诗歌的主题,“雪花的寒冷”和“桃花”的暖艳的对比是不是世俗生活贫穷与富庶的差别?家园的底层的老百姓最贫穷,那么作者的“桃花”梦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故乡乃至天下百姓!所以诗歌寥寥数语,大爱弥漫。在作者,这表现的是怎样的襟怀?在诗歌,又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短诗鉴赏】读《石棉●最阳光(8首)》/作者:赖杨刚 (2012-02-20 03:16:44)[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赖杨刚这一组八首短诗,很明显是他的短诗集《下一站,雅安》的一个近似的缩影。诗歌叙述的是一次“石棉”旅游的全过程。在大致以旅游的时间及线路的贯串下,作者用叙述式和表现式两种蒙太奇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石棉”的诗意感受——“最阳光”!这里就是作者的家乡。作者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最终融入红色历史的思考;在故乡情结的展露里,凝聚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意识。
过去我曾经点评过赖杨刚朋友十几首短诗。在我多年的诗歌阅读过程中,感觉他是一位非常难得一见的诗语言艺术驱遣的高手,他身边的朋友因此都称他为“诗妖”。这一组诗歌的每一个“分镜头”的进一步微处理,都体现着他的语言艺术功底。他的诗歌通常都是将意象呈现与巧妙叙述融合一体,通过精心结构,创造交织在一起形成多种张力,以最少的语言蕴涵最多的意味。所以诗歌空灵、含蓄蕴藉、诗意隐蔽。属于诗歌的阳春白雪。
赖杨刚朋友多年来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对“微诗”“小诗”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是“中国小诗网”的副站长、“中国小诗协会”的秘书长。他在诗歌创作的多元尝试和辛苦耕耘的过程中,从未间断过深入研究诗歌理论,这就在增强自己诗美创造的自主自觉地打造“中国小诗”品牌的同时,带领着一个论坛红红火火地打造着属于自己类型作品的阅读队伍,野鹤便是其中之一。
石棉●最阳光(组诗)
车过栗子坪
爱情,驾着
雨水的跑跑车,从南方
赶过来看我
经过栗子坪的时候
彝家妹妹,映山红的一笑
让春天忍不住急刹车,把阳光
欢欢地停满了,嫩咚咚的
脚基苔
诗歌本来是写,在春天某一天,正恰逢“好雨知时节”的淋过后,“我”驾车来到石棉,经过栗子坪乡的栗子坪村,看见遍地洒满阳光的蕨菜的嫩绿,和美丽的彝族姑娘,真是山美人更美啊,感觉太幸福和欢乐了!
诗歌却首先用了个倒装句式,不是-我来看,却是-来看我。谁来看我呢?诗歌用“爱情”指代了-春天的温暖从南方带来的热烈的欢快和幸福来看“我”;不说我驾车,而说“爱情”驾车来;用雨水修饰跑跑车。这样的叙述方式,常规的日常用语语法、句式、逻辑完全被粉碎、解构、颠倒,语言在这里只被当作某种有意味儿符号元素被任意驱遣,这是诗语言对日常语言的超越,从而创造出了新的陌生的极耐揣摩的诗美语言。接着不说是自己停车,而说“经过栗子坪的时候/彝家妹妹,映山红的一笑/让春天忍不住急刹车,”笑-让春天-刹车,这都是非语法、反现实、超越常情常理的,甚至荒唐。春天这一急刹车,“把阳光/欢欢地停满了,嫩咚咚的/脚基苔”。“跑跑车”“欢欢地”“嫩咚咚的”这样的语言运用也别生一番形象、生动的情趣儿美。
读完之后,闭上眼睛仔细玩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要素俱全,美丽的山村风光仿佛历历在目,人物面目情态及兴奋的心理情状,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应该说,这样的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除了天分外,是需要工夫和功夫的。在现代新诗这样的文本语体已形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的情况下,还有相当多数的读者受制于以往的语言审美定式,并不认同这样的语言创新唯美,反而极其讨厌甚至激烈反对!因为不懂而不承认其美,这就是有人说的诗歌的——“非美之美”的特性之一。
陪村长说话
用雪水
泡老鹰茶,随意
放进一两朵柑子花
在安靖坝,陪村长说话
柴火的热情,大大咧咧地说着
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
这时,他老婆冒了一句:
茶太烫,娃娃的爸
会伤嘴皮子的,要不要
用山风冰一下
组诗上一首《车过栗子坪》描绘的是山村外景春意盎然的镜头,这一首镜头转向屋内,叙述表现的是山村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土人情。同时作者一箭双雕暗示出当地的土特产品和由地域特点带来的待客方式,“用雪水/泡老鹰茶,随意/放进一两朵柑子花/在安靖坝,陪村长说话”。“老鹰茶”“柑橘”是土特产。“雪水”泡茶,却不失栗子坪人好客热情,“柴火的热情,大大咧咧地说着/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大大咧咧的”,怎么会不让游客松快而产生宾至如归的感受呢?说着“左邻右舍的苦乐年华”,表现出村长对百姓冷暖的关怀和村庄上下和谐的社会氛围。在语法上,本来是村长说,诗歌却突破了语法,写成“热情——说着——苦乐年华”。老婆的话,在热情的基础上又凭添了一份俏皮美,“茶太烫,娃娃的爸/会伤嘴皮子的,要不要/用山风冰一下”?语言平中见奇,风土和人情辉映,举止言谈的音容相貌可掬,这是诗歌的“形象美”。作者历来主张:好的诗歌是可以演出的。
在新棉镇吃烧烤
星星
从老熊顶,掉下来
夜色,被吆喝
点燃。那些婶婶
把小镇架在钢炭上
——烤。梦八层熟了
老圃子的姨爹说:
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
麻辣,得,多加
前边《车过栗子坪》《和村长说话》两首写的是白天,这一首写的是栗子坪的一幕夜景。“星星/从老熊顶,掉下来/夜色,被吆喝/点燃。”长短镜头结合,火爆的夜景表现了山村人民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和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星星——掉下来”是用了“荒唐”的描写手法;“吆喝——点燃”是非语法移植变形。接着,“那些婶婶/把小镇架在钢炭上——烤。梦八层熟了”,“ 老圃子的姨爹说:/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麻辣,得,多加”!这几句,读起来是美不胜收的!明明是烤肉,作者却写“小镇”被架在钢碳上“烤”!明明是“肉”熟了,诗歌却说“梦”熟了!这些都是非语法并且超现实的手法运用。包括下一句,多加麻辣“要压住牦牛肉的腥膻”,这些诗句就绝对不是单纯介绍山村小镇旅游景点的风味小吃,而是在介绍风味的同时,强烈地暗示出了“小镇”人民热爱生活,意气风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实现着热火朝天轰轰烈烈奔小康的情景和梦想。多么美好的小镇,多么可亲可敬的人民!
这些非线、面性描写具有物理学上的“场”效应。正如当代语言学心理学者们的跨学科研究所说明了了的,作者这样的创新语言,犹如心理学的“格式塔”效应,整体大于局部相加之和;也如绘画艺术的“西蒙的调色盘”,不同颜色相互浸染,会产生异乎寻常的色彩效果;而在诗歌理论本身,这样的诗歌语言,令读者在字面及字面的延伸意义之外,获得了太多的“领会意”,构成了诗歌的“神韵”!这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作者的真功夫,就是在勤苦耕耘中开发了人的右脑的形象中枢功能的优势,实现了与左脑抽象思维优势的互补、结合、共生,在灵感爆发的时刻,能够轻松地把理性思考付诸形象思维,实现诗歌以直觉的方式,进行“意象的逻辑思维”。
这样的遵循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创新性超越性语言,已经不再是人们的日常用语,这是语言的狂欢,部分的表现着诗歌的另一个特点——“不言之言”。
清洁阿姨,您早
挥动扫帚的样子
是木芽风的
一阵潇洒。忙过之后
环城路,真干净
像月光,等着一群高跟鞋
跳起藏家的锅庄,林业局门口
城北中学的师生遇到你,
眼神飘着朝霞
一声“嬢嬢,早啊”
整个县城,就
香成一朵洁白的黄桷兰
这一首,在时间上,是第二天。上一天镜头特写的人物有村姑“映山红的一笑”;热情好客的村长夫妇;热火朝天烤肉的婶婶和姨爹;这一首有清洁工阿姨、上学上班一族、特色民族舞蹈的姑娘们。后边隔一首《找个地方晒太阳》是写的老年人。
“挥动扫帚的样子/是木芽风的 /一阵潇洒。”借喻“木芽风”动漫,描写清洁阿姨的动作优美。“忙过之后/环城路,真干净/像月光,等着一群高跟鞋”。“月光”的比喻一是干净,二是环路的形象,三也暗示前途和希望。“高跟鞋”指代青春靓丽“跳起藏家的锅庄”舞的姑娘们。“林业局门口”的选材,突出的是绿色意识。“城北中学的师生遇到你/眼神飘着朝霞/一声“嬢嬢,早啊”/整个县城,就/香成一朵洁白的黄桷兰”,结尾这一行是比喻基础上的通感句。
整首诗歌表现的是旅游景点的绿、美、香的怡人环境,以及文明礼貌、蓬勃向上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
大渡河之夏
黄辣丁,多么想
借到鹞子的翅膀
抱着河卵石
飞上蓝天,同太阳
肩并肩。游子啊
如果乡愁添堵,就会让大渡河
不再湍急。失去了落差
几百座水电站,又怎么能献上
黑夜所要的繁华
“景物因人而盛概”!“大渡河”,是石棉人文历史景观优美及现实人们的安居乐业的源头啊!念起红军强渡大渡河,那一段气壮山河的悲壮历史,谁人能不心潮澎湃呢?
一般的写手很可能就会像我这样,如泣如诉而引吭高歌。赖杨刚朋友没有那样去写,起头一个超常夸张到荒诞的语言变形:“黄辣丁,多么想/借到鹞子的翅膀/抱着河卵石/飞上蓝天,同太阳/肩并肩。”大渡河里“黄辣丁”鱼儿,被拟人化,奋发向上,志存高远,想借到鹰的“翅膀”,抱着“河卵石”,飞上蓝天同“太阳”媲美!从而表现了大渡河的一鱼一鸟一石都继承了当年红军战士的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和传统啊,他们都是向上的阳光最美的可爱的啊!超常夸张到荒诞的语言变形,这是失真。然而诗歌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妥帖深入逼真的表达出事物现象和精神的本质内涵,这是诗歌的又一个特点——“失真之真”。
接着,“游子啊/如果乡愁添堵,就会让大渡河/不再湍急。失去了落差/几百座水电站,又怎么能献上/黑夜所要的繁华”。这是又一个“荒诞”的语言夸张变形。是说,在大渡河精神的感召下,作为一个游子还会心中有乡愁,大渡河就不会容忍你!他要停下来不再激流奔涌,让几百座水电站报废,令黑夜所要的光明全无!反过来表达的是,大渡河的精神会激发你乐观向上,汇入滚滚的社会的潮流奔腾不息,像当年的战士一样,给黑夜以黎明,用自己的生命照亮这个世界!多么深厚唯美的意蕴!而这些意蕴是深隐在字表的里边的,需要读者深入开掘才能发现,这就体现了诗歌的第四个特点——“隐意之意”。
诗歌前后用了对比的手法,让人们在一高一低的“落差”中,感念先烈,感悟人生,振作精神。“几百座水电站”,暗示今天的大渡河两岸迅猛发展的能源科技建设,当年阻碍红军前进造就英雄的历史已经成为史诗,现如今已成为了人民温暖光明安康幸福的动力和源泉!
找个地方晒太阳
在石儿山公园
靠着一棵松树晒太阳
绿色就同退休老人咬耳朵:
哥们,看见宁静了吗
她们长着双眼皮
含蓄中有奔放,多么像
岩子村的大幺妹一样
诗歌是生命的律动。这一首让大渡河激越高亢汹涌奔腾的旋律急转直下,声调节奏陡降舒缓了下来,作者是故意让我们在“含蓄中体验奔放”?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一首隔着,直接顺序到下边的“在安顺场小住几天”也是无可厚非的。
文学是人学,是生命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文学艺术不能不表现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理念。这和当年抢渡大渡河的战士的革命理念是一致的——创造一个完美的社会!中国人几千年前的《礼记》当中有一个小指标,也如小康:少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养。
作者“在石儿山公园/靠着一棵松树晒太阳”,“看见”,事实上是看不见的,下边的叙述仍然是超现实的手法,“绿色就同退休老人咬耳朵:/哥们,看见宁静了吗/她们长着双眼皮/含蓄中有奔放,多么像/岩子村的大幺妹一样”。因为老有所养,所以死也瞑目。落叶归根,死亡也成为超验的爱的美的生境!
《道德经*归根*16章》有:“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恬静是人生的最后最高的境界,有了这样的境界,那是先辈的德果善根和你今生善行的福报啊。儒释道马克思及赖杨刚和我们,就这个主题是都可以共赴一个高峰论坛的!
在安顺场小住几天
安顺场,红色小镇
河风吹着将军令
松树、冷杉、青杠
甚至狗尾草、水楂子都象
战士,前进,向着春天
在安顺场,随便找个旅馆
小住几天。店老板的赞扬
每夜都会让你梦见——
蓝天弯下腰,给纪念碑
系上阳光,温暖的红领巾
小住“几天”,在时间上是对初到、游走过程的延续。
“小住几天”,说明这里的风景最好!
看:“安顺场,红色小镇/河(野鹤注:大渡河)风吹着将军令/松树、冷杉、青杠/甚至狗尾草、水楂子都象/战士,前进,向着春天”!
“在安顺场,随便找个旅馆/小住几天。店老板的赞扬/每夜都会让你梦见——/蓝天弯下腰,给纪念碑/系上阳光,温暖的红领巾!”
就是——“感恩”!感恩才懂得敬畏,敬畏才知晓“爱”,爱了你和你的生活才会春风得意!春风得意便会带来满园生机。
生命原来就是这样:生和死的相依偎,不离不弃!
留在石棉,好吗
寂寞了吧
枇杷树看着野猪的跑动
拗不住雪,终于
轰轰烈烈开了花
我就是我,用川剧中的
花鼻子扮鬼脸,当细雨
向贡嘎山要回了一些彩虹的
——甜,一朵微笑
就能把心和梦留在了
阳光石棉
2012-2-15
“留在石棉,好吗”?没有来过石棉的朋友请记住:《下一站,雅安!》。来石棉的朋友如果偶尔“寂寞”了,可以去野外爬山啊,你看,“枇杷树看着野猪的跑动”,春天好不好?但春天“拗不住雪”,山很高的地方,“终于/轰轰烈烈开了花”!石棉的风景是会变幻的,美不美?就像“川剧中的/花鼻子扮鬼脸,”,这是石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特技,你欣赏吗?山下是春天的暖,春暖花儿便开放了,“当细雨/向贡嘎山(野鹤注:雪山)要回了一些彩虹的/——甜,一朵微笑/就能把心和梦留在了/阳光石棉!”石棉,最阳光!
小结:旅游和写作诗歌的相通之处,就是都是把生态审美艺术化的过程,差别在于诗人重又把审美感受物化成文字,供人们再创造。这就要求艺术审美首先要生态化,所以现在“生态写作”流行起来。生态写作有着层递的境界上的差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赖杨刚的诗歌写作的境界是后者——最高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体现着造化之妙,让人们在“天人合一”中,更看重“精神守望”。时代精神是历史的精神的现实表现,更令人要坚守和守望的,是那种真的、善的、美的、爱的灵魂。人类灵魂的高地一旦失守,自然就要天崩地裂。(野鹤没有去过石棉,解读失误就在所难免了。谢谢!)
【短诗鉴赏】读《俺大伯大婶》/作者:赖杨刚 (2012-03-02 07:23:46)[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椿芽
一撮合
腊肉和干盐菜
就成了儿女亲家
一杯小酒之后
大伯大婶的相濡以沫
就是,雪山脚下的
两亩责任田
正当
油菜花
诗歌叙述的是“儿女亲家”的“大伯”和“大婶”在春天里一起喝“小酒”,“相濡以沫”,为的是“两亩责任田”的“油菜花”开,那是他(她)们的命,所以必然是希望和梦。叙述的语言明显是超越日常用语的诗美语言,暗示性极强,启发人联想和想象。
春天的椿树的好吃的“椿芽”提供了条件和契机,被作者拟人化了,说经它“一撮合”,“ 腊肉和干盐菜/就成了儿女亲家”。“椿芽”似乎是红娘。“腊肉”“干盐菜”“成了儿女亲家”,这样的大跨度转换拟喻因为非语法而悖理,但是不悖情!“儿女亲家”暗示出后边“大伯大婶”的亲属关系。“椿芽-腊肉-干盐菜-小酒”,这贫苦百姓的“丰盛”的筵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两个老人及关系的阳光、温存、甜蜜。
“一杯小酒之后”,他(她)们自然要打开话匣子,相互笑逐颜开,赞美对方——你好啊!所以“大伯大婶的相濡以沫”,原因,“就是,雪山脚下的/两亩责任田/正当/油菜花”。过去两个人一定是一起侍弄的,现在开花了,有了希望了,喝的也是庆功酒。古语有“与其相濡以沫莫若放浪江湖”。他(她)们老了,不能“放浪江湖”了,只好“相濡以沫”,其实就是这样等着死!
读到这,我们必然要想:他(她)们的儿女呢?是就在身边不管他(她)们吗?根据“两亩责任田”,可以想象是因为土地太少,不足以活命,“放浪江湖”,自寻生路去了吧?计划生育后,每家只生一个孩,人口老龄化,种种原因放在一起,形成了无以数计的“空巢”单身老人,譬如这“大伯-大婶”,其贫苦挣扎的乐,读来却令人无法欢心,简直欲哭无泪!
诗歌以明朗亲切趣味儿乐观的情调,反映了时下成为时政的热点焦点问题。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条件下,政府在下决心改善保障这些人的生存生活境遇。但是一边是劳苦大众低保贫困线上的挣扎,另一边仍然是“朱门酒肉臭”,全世界的历史都在证明这样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短诗鉴赏】读《短诗10首》/作者:布衣郎子 (2012-03-01 09:25:58)[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早六点》
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
阳光亲吻着有窗户的地方
是鸡声惊起小儿的躁动
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
洗漱昨天
牛羊散开,数声吆喝里
孩子们涌向时间的锋芒
这首诗歌写的是“孩子们”一大早急匆匆起来到山野去放羊。孩子放羊有什么意义呢?这要看诗歌的时代背景,也就是“历史语境”。我们国家20年前就开始普及教育,后来很大的水分报道说取得了很大很大的成绩。现如今,少年的失学辍学率高的已经惊人了,在经济危机的恐慌中,少年失学的问题,似乎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孩子们及其家长为什么不上学而选择放羊呢?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关乎国家未来的国民素质。不读书的原因都有哪些呢?这涉及N多的社会的、家庭的、政治的、经济的、精神观念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作者没有说,做为不言之言,留给读者思考了。诗歌总是要说明什么,但又不直说,故意设置许多障碍,让读者谜语似的挖空心思猜测,这就是诗歌的“先天痼疾”—“隐意之意”。诗歌的读者把玩这隐意之意,感受韵味儿、意味儿、趣味儿,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来读诗歌。“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阳光亲吻着有窗户的地方”,是说“早六点”太阳就出来了,天亮了。“阳光亲吻”的拟人实质上是讽刺,中国特色的“阳光”的光明和温暖难道就是让孩子们都失学,每天到山上去放羊吗?大地在“一支卦象”上醒来,句子拟人又非语法,而且有一种玄乎乎的神秘感。在《易经》64卦中,大地是6个阴爻,现在上六被一阳取代成上九,就成为山上地下的山地“剥”卦了,剥就是削减。认真想想,这是不是也很有意味儿呢?
第二节。“是鸡声惊起小儿的躁动/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洗漱昨天”。鸡叫了,让人想到万恶的旧社会有个“周扒皮”的“半夜鸡叫”。“小儿的躁动”除了要快快起来洗漱,还有没有别的内容呢?“我们在脸盆中看自己”,是不是很浅薄苍白无望的让他们心理充满忧伤啊?青春是瑰丽的梦想的时代啊!“洗漱昨天”,这个非语法句子,既是告别昨天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也有对昨天的不平和对未来的期望吧?
第三节。“牛羊散开,数声吆喝里/孩子们涌向时间的锋芒”。“ 涌向时间的锋芒”,是一个非语法的语言变形。在这里“时间”成了戕害孩子的利刃!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孩子们”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啊!
诗歌不是用说教,而是用现代新诗的一些手法叙述事件事象,诱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思考,审美中被从教育开始的一系列思索所震惊。
《麦田》
泥土醒来的地方
一群麦子静静的吹着风
一句青绿的农谚上
走来农夫
走来镰刀的梦
四月漫过田垅
柔软成一片古老的湖泊
在作者笔下,“麦田”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性的场所,而是诗歌的一个基本意象。这种处理和作者本人的农业背景深刻相关,作者是农民的儿子,迷恋泥土。
“泥土醒来的地方/一群麦子静静的吹着风”,这里“泥土”和“麦子”的拟人化,是体现生命意识和本质的生命载体。
“一句青绿的农谚上”,譬如“一年之计在于春”,“青绿”的非语法修饰,是人们充满希望的阳光心情情思的写照。“农谚上”“走来农夫”,走来“镰刀”的“梦”,表面看上去朴素的诗句,实质上是对日常语言解构后的重新结构出来的诗美语言。
“四月”“漫过田垄”,“ 柔软成一片古老的湖泊”。“柔软”是作者的心境;“古老的湖”,是一个承载历史思考的意象。这时作者和麦田已经融为一体。
作者是在关注几千年来农耕社会人类存在的境遇和意义。但是更主要的,是叩问诗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因为麦田是生养他的土地,是他个人生命的源。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土地。土地麦田,祖祖辈辈以来,承载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即:使人类得以果腹,解除人类因饥饿而消耗死去的困境。然而在另一个方面,还是在同一块“麦田”, 人类的痛苦却无方可解,只能放任自流,作者在另一些诗歌中孤苦地与痛苦对话,把痛苦打磨成诗,在某种大无奈与大超脱中纠结。
《鬼进城》
雪落在长安街上
晚唐的身世这般凄苦
一个王朝席着清冷睡去
枕着漂泊的风
转着身进了今人的灯火
圣诞节的光辉里
卖火柴的女子蹲在街角
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
“鬼进城”,题目就决定了手法的荒诞。一位80后的青年,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或接触了多少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写荒诞、梦境、非理性甚至幻化魔幻化,是在后现代主义时被普遍运用的,被中国的作者吸收进作品,其在诗美时空建构方面的作用,大显了身手。在论坛互动中,我知悉作者曾阅读过大量的武侠、魔幻小说。其实受过武侠、魔幻小说内容荒唐虚拟手法的重度浸染,为了更妥帖更深入的表现自己对现实的认知和思考,作者直接从小说那里信手拈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写“鬼进城”,其实是作者“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晚唐”有些著名的诗人,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尖锐犀利的笔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延续和余响。特别如白居易,以通俗的形式和语言揭露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他们的经历都很坎坷惨凄。还比如有许多人把同姓李的南唐君主李煜误以为也是晚唐的词人。其词道尽了亡国的愁苦和冷清。所以诗歌写道:“雪落在长安街上/晚唐的身世这般凄苦/一个王朝席着清冷睡去/枕着漂泊的风”。幻化的叙述很出彩。“雪”暗示社会环境的寒冷;“晚唐”有作者自身的暗示,结合下一句,实现了人及历史时空的并时并域,这很难得!具深刻宽阔的联想想象的启示性。
“转着身进了今人的灯火/圣诞节的光辉里/卖火柴的女子蹲在街角/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今人”本该幸福欢乐温暖的时刻,看见的还似安徒生童话里被冻僵的如今长大了的“卖火柴”的“女子”。作者用第三人称深入“女子”的心理,让她“想起一条鱼一个渔夫”的故事,这条“鱼”宁肯让“渔夫”网去吧?因为她生不如死啊!诗歌无情的揭露和讽刺了“鬼”的见闻。
《男人的典礼》
一个被命名父亲的男人
躺在随意的一天
分不清生也分不清死
儿女们站满一个星期
像七句承诺、谎言、板凳
他们从别人开始
围观自己、热闹、情人
如一个没有成份的句子
这首诗歌用“去具象”高度“抽象”的方法,讲一个男人来到世上,要娶妻生子,被人感恩不尽,称做父爱如山,有子女们拥戴着。世界上除了男人就是女人。所以孔子穷尽人间的大道,在《周易*系辞》里开篇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阴一阳谓之道。”以言天理而尽人伦,维护社会的秩序。所以这里说的是父亲-男人,实际上也必然是包涵母亲-女人在内的思考。
诗歌写道,“一个被命名父亲的男人/躺在随意的一天/分不清生也分不清死”。其实这个“男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并没有来得及给他的父母发个准生证,就稀里糊涂地出生于世间了,所以他根本“分不清生”是怎么回事。也是孔子说的吧?“不知生,焉知死?”“分不清死”也并不奇怪。
“儿女们站满一个星期/像七句承诺、谎言、板凳”。远取譬的手法。“一个星期”“七句”是多的指代。他生下了一堆子女,他爱他(她)们,但却无法承诺给子女以幸福,假如“承诺”,最终也似“谎言”。子女所能有的只是一个“人”的位子,如“板凳”。
第三节,“他们从别人开始/围观自己、热闹、情人”。叙述主体换位,“他们”围观“别人”,刚好也是别人围观自己,这样写主题被深化了,由个别存在成为普遍存在的情形。“热闹、情人”是列举的男人活着觉得很充实的其它的内容。而这充实“如一个没有成份的句子”,又一个远取譬,表示空空如也。
这首诗歌是作者关于生命繁衍生命的所谓生生不息的认识。这在生命意识上是一种纠结,但确是大自然的本真,无法改变,只能顺其自然!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补充一句应该有:父母不仁,以子女为刍狗啊!
《婚礼》
门被虚掩着
没有我和其他人称
我如别人在自己的洞房里幻想小说
来了一群人
操着大肚子的声音
这一首是写梦境或者是极度追求幸福欢愉的幻想而成的白日梦。写梦境利于表现深刻的思考,在现代主义写作是很被看好的一种方法。
除了“食”就是“色”,人生的大欲,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和需求。爱情要通过婚姻所构成的家庭来保证,“洞房花烛夜”的“婚礼”是普遍的仪式。
诗歌写道:“门被虚掩着”,是对所谓“婚礼”的热闹场面绝对逆反的描写,同时是给后边进来人留的伏笔。“没有我和其他人称”,就别说婚礼中喜庆火爆的气氛了。
为什么这样呢?这是生活在极度困苦中的男孩子所不可求的。20和21世纪之交,是一个历史的非常时期。一些人成为暴发户,国家民族也富强起来,但是暴露出来的民生问题确颇多。我本人生活在一个当时的“全国第一农业大县、畜牧大县”,然而我亲眼目睹,农民一个重病就家破人亡、一个孩子上大学就倾家荡产、家家户户除了温饱以外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谁家给儿子娶一个媳妇来家,轻者负债累累,甚者父母要出逃!这是真实的历史现实,我们应该记录,应该记取!(只是这几年来党和国家确实在下力气,进行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以及惠农政策等,有的卓有成效,正可拭目以待)。
没有办法,诗歌继续写道:“我如别人在自己的洞房里幻想小说”,只能幻想!“我如别人”,扩大了范围,深化了主题。
梦境中也不是绝对没有人来,仿佛“来了一群人/操着大肚子的声音”。他看到了那些大腹便便有钱有势的富人!这些人和“我”自己或如我一样的“别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腐败横行一夜暴富,是不是就是我们劳动人民穷苦的无法生存下去的原因呢?作者显然有着清醒的认识。
《优秀学生》
一个星期有七天
星期三正在第十三级台阶上
校长正在打盹
我仔细去掉芳名
教鞭像亲戚一样
请假条批下来了
我和一个老师结婚
喜帖堆在校长的左手上
这首诗歌是借“优秀学生”,暴露个别学校教育的现状。读诗歌:“一个星期有七天”铺垫体现“平凡化”陌生化的诗歌手法。“星期三正在第十三级台阶上”,这个非语法组合看起来荒唐的句子,要读一段阳阳06的灵异小说《十三阶台阶》的一个片段才能理解。
感觉有必要转载:在一所高中的学校里,“封印这一个让法术界谈之变色的怪物,拥有毁天灭地的法力。”“晚自习过后,大家只有一个想法赶紧回到宿舍,一觉睡到明天早上,子谦婷婷和徐浩慢慢的走下楼梯,突然听到楼下有人惊叫。一片慌乱,三人赶紧冲下楼去,到了一楼,本应该是楼的大门,却消失的无影无踪,在眼前的是一个又一个台阶,突然有人叫道,“通往地狱的十三阶梯”!这些日子大家对这个被禁止的传说越来越恐惧,大家一直往后退。有男生颤抖的声音骂骂咧咧,有女生在哭泣,连下楼的老师们也是铁青的脸一动不动,台阶慢慢消失,一点点的消失了......”。《十三阶台阶》在这里作者是“用典”,我是“互文”。诗歌和小说一样,比如用什么样的写实手法能表达表现出学校的乱象?起用夸张、超现实的“写荒唐荒诞”“非理性”甚至“魔幻化”,来建构诗美时空是被看好的,行之有效!诗歌的第三句“校长正在打盹”,这也是超现实的手法的运用。合起来看,这样的学校还成何体统啊?还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了吗?!
诗歌第二节这两句特精彩(读到这我就忍不住笑)!两句都是佯谬(吊诡)句,第二句这个比方是远取譬!“我仔细去掉芳名/教鞭像亲戚一样”,根本就没想当或者坏事多学习不好根本也当不上榜上有“芳名”的“优秀学生”,结果频繁的挨老师的教鞭打!
第三节是“写幻想”——师生恋。“请假条批下来了”,可以不上学了;“我和一个老师结婚”,瞧作者这想象力!这学生该有多么“优秀”!“喜帖堆在校长的左手上”,右手摊开的无奈尴尬的不可堪言状如在眼前,这喜酒可怎么喝去哪!
这一首为呼唤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强化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实施实现教育方针,达到教育的目标,作者在暴露学校教育的混乱,新诗的手法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不愧为“中国小诗网”的顾问。
《秋收》
雁声、落叶,该是秋的身世
风凉了,飘落每一页瘦
转身,转身
每一双脚印都是出口
庄稼、牛羊,都是农人的秋收
立秋了,赶着把季节背走
对于农民来说,年景是由秋天的收成决定的。岁月轮回中从自然赐予的角度综合年景,也是大致估算农民生存境遇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好的年景是“五谷丰登”牛羊满圈。
诗歌的第一节两句:“雁声、落叶,该是秋的身世/风凉了,飘落每一页瘦”。“身世”有拟人意味,而且具本质的概括性;“雁声”的悲鸣和“落叶”的凄凉,都暗示出“秋”的清苦情状。后面的“凉”与“瘦”,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味儿。
第二节,“转身,转身/每一双脚印都是出口”。具体到每一个农民,春天的梦想都在季节和岁月的转角处-秋里破灭一次,“脚印”无不是他们寻找“出口”的深深刻痕。
第三节的两句,“农人的秋收”,是有“庄稼、牛羊”的,但是只有秋收的内容没有量及其它修饰语表明丰收,而是匆匆寡淡收笔,同诗歌的前两节是一脉的苍凉:“立秋了,赶着把季节背走”。一个“背”字很轻,但是留给人的思考却很重很重。这里有没有唐李绅《悯农》的情形呢:“春种一粒米/秋收万担粮/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呢?
看来丰收也并没有改变农民穷苦的境遇和命运!
《西南小院》
一院梦呓,西南地
飘过,飘过
梦里,思念里
草檐下,数块青石板
绿了,绿了
春过了啊,又是秋
西房睡不熟,老大爷
咳嗽,咳嗽
老槐树下,斜阳红
这首诗具体到对一个生命的关注。在风水学,“小院”“西南”是“西四宅”的“坤”位,在“八卦””八门”里“开休生伤杜景死惊”中主“死”门。
每个人生都梦想生活幸福快乐,“老大爷”当然不会例外!每个人生都充满希望和憧憬,被“梦呓”缭拂裹缠!
“一院梦呓,西南地/飘过,飘过/梦里,思念里”,爱情幸福落空,终没有光顾!
“草檐下,数块青石板/绿了,绿了/春过了啊,又是秋”,四季轮回,寒暑相推中,年已老迈。
“西房睡不熟,老大爷/咳嗽,咳嗽/老槐树下,斜阳红”,鳏寡孤独老病,接下来就是默默老去,生命从兹休矣!“夕阳红”是个反语。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一个农民的生命、生活、生存的全部!诗歌如果不关心人的生活,不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于生命无关,那就不会有多大的意义可言!
诗歌的语言很平实,频繁的隔断加强着情感、突出着节奏,强烈的暗示性,使诗歌的语言明显地区别于日常用语。
《等老的红颜》
我在城头等你
竖琴,如护城的秋水
十月你一直在传说
落叶动身的时候
黄昏带来马蹄声
听说你回首时
已经冬至
雪飘得很白
一个王朝的结局处
那女子已经老去
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女子等待爱情来临的悲剧故事。
“我在城头等你/竖琴,如护城的秋水”,第一句的“城头”是有具体意味的,和后文的“十月”“王朝”呼应着。“竖琴”幽咽,如“护城”的“秋水”,是个通感句。叙述略去了春夏,直接用“秋水”迎合下文的落叶。“秋水”“落叶”都是苍凉凄苦的意象。“十月你一直在传说/落叶动身的时候/黄昏带来马蹄声”。金秋“十月”,一般是并列使用的。“十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曾有东方的巨人站在天门城楼上上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落叶动身”,“黄昏带来了马蹄声”,是说人民在痛苦中等到了希望幸福来临的声音。“落叶”“黄昏”在这里是有着诸多意味的。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这一个人期待的爱情,原来是水深火热中痛苦挣扎的全体人民对摆脱困境获得幸福生活的期待啊!
接下来第二节的叙述转为旁白:“听说你回首时/已经冬至/雪飘得很白”,短暂的历史瞬间,冬天已然来临!承诺落空了!这是为什么呢?很值得深思。但我们必须懂得这不是哪一个伟人的错。历史会证明:伟人毕竟是伟人,他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他改变不了人心的恶,就对历史的悲惨无可如何。
“一个王朝的结局处/那女子已经老去”。表达的是一种绝望情绪,从而呼唤对现实的改造,追寻新的希望。
《我的村妇》
那一年
我常在楼下喊你
说儿女的事
然后安份地
听你
习惯骂人的声音
这首诗歌的内容是虚构的,因为作者现在还单身着。他是在用虚构的叙述要素,重点概括他所有在农村经历的那些家庭的状况。“我”指代所有的男人;“你”指代所有的女人。男人女人构成家庭。家庭的核心就是孩子!人们在琐碎、无奈、一穷二白落后的几近蒙昧又野蛮的境遇中生生不息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都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经过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又经过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又经过新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似乎“相对”有所改变,但过去依附土地以及“绝对”贫困的状态至少在这之前并没有根本的改变。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劳动》中谈到阶级社会中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们的自由程度时,指出在西欧的奴隶社会中,奴隶只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毫无自由可言;农奴长期依附于土地,受农奴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半自由的状态;工人是最自由的,他们可以自由的出卖他们自己的劳动力商品,任意供资本家自由地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我们应该把西欧中世纪的农奴和我们的农民比较一下。
应该就这首诗歌做个小结。这一组8首诗歌是循着“在农村”和“进城打工”两个轨迹进行的。经过《麦田》《秋收》《西南小院》的人们希望落空和生活的困苦,到《婚礼》《等你到红颜老》的绝望,然后开始《鬼进城》,从而展开了“游侠诗歌”系列。这些诗歌中间夹杂着有关人性和生命本真的睿智的考量。
【短诗鉴赏】《沙棘仙子系列》(8首)/作者:文君
《沙棘仙子系列》一组八首。“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仙子”是一种智力不高但却五彩缤纷的小动物。“沙棘”“仙子”合起来,不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品质,都酷似我们人类,所以“沙棘仙子”就是人这个地球上的生命的通体隐喻和象征。作者通过《沙棘仙子系列》,以悲悯的情怀,智性的考量,对人类的历史进行了一番感悟,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穿越。虽然在第六首《沙棘仙子的涅槃》中有这样的叙述“在西藏,在最接近众神的庙宇/磕长头的人,用一生的苦难换取一次佛主的拥抱//……我说的还是建智,那个留着大胡子的诗人/守在纳木错痛哭的时候/着彩衣的格桑静静地守护了三天三夜”等,我觉得与其说是作者只是写的“西藏”,毋宁说作者是在用这个特征典型的地域环境及人文历史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叙述着的是包括中国“西藏”在内的所有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挣扎着的人们吧。
1《沙棘仙子的山坡》,是在追问哪里是这个世界的源头和归宿?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做什么?我在向哪里去?2《沙棘仙子的月光》,是写人类漫漫暗夜中相互杀戮的惨烈和苦难。3《沙棘仙子的高坡》,赞扬了苦难中“沙棘仙子”生命的坚毅隐忍、顽强的品质;表达了人们对于温暖、光明、幸福——和谐的期盼和憧憬!回扣的是第一首的第一节。4《沙棘仙子的陨石雨》,是蠡测人类在天灾人huo双重摧残的严重累积后将会有的悲惨结局。5《沙棘仙子的翻越》是写人类自身通过智慧曾经为摆脱苦难实现幸福的梦想所做过的无果的努力,以及诗人的使命坚守。6《沙棘仙子的涅槃》,写的是人类在无可如何中对宗教神灵的乞求中的归宿的无奈。7《沙棘仙子的月光密语》,写的是迷茫中继续追问以及可能的感(顿)悟。8《逃离现场》,写的是人类逃不脱的苦难的宿命,“依旧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人间的爱恨情仇”!
★ 沙棘仙子的山坡
那时候,山不叫山,坡也不叫坡
我是说我的前身,一片汪洋
穿梭在我胸膛的鱼们,鬃毛向内生长
你不是亚当,我也不是夏娃
每当我飞奔起来的时候,枝叶就开始蔓延
隆起来的土地,高过水面,在八百米
甚至超过三千四百米
我的哭声惊醒了沉睡中的红棕马
驰骋而来,时光急速闪回
那些匍匐前行的人群,不停地分开合拢
不停地撕打纠缠,最终沉睡过去
直到越来越高的山坡上,一派风和日丽
“山坡”是“沙棘仙子”所象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地的象征意象。“山坡”大地也可以引申为世界,最初,洪荒未开。所以诗歌第一句就写道:“那时候,山不叫山,坡也不叫坡”。诗歌接着写道:“我是说我的前身,一片汪洋/穿梭在我胸膛的鱼们,鬃毛向内生长”。这两句,第一强调物我同源;第二强调物我及物物调和。手法上以神话的方式充分发挥想象幻化出“鱼们”在“胸膛”中“穿梭”等景象;“鬃毛”是战马的指代,“向内生长”,暗示和谐,为第二段的“我的哭声惊醒了沉睡中的红棕马”留下伏笔,在这里“马”是“恶”的表征,也旨在说明天地洪荒混沌未开的时候没有善恶之分。所以接下来“你不是亚当,我也不是夏娃”,借用来否定了基督教的原罪说。总起来看,这一节的“创世纪”,还是既有着东方道教又有着西方基督教的影子,二者合一又似是而非。读来饶有兴味!
第二节,“每当我飞奔起来的时候,枝叶就开始蔓延/隆起来的土地,高过水面,在八百米/甚至超过三千四百米”,“山坡”形成,众生芸芸。怎么形成的呢?是因为我“飞奔”。为什么要“飞奔”呢?是被追逐的惊恐?是某种强力的诱惑?我们可以联系下一句的“我的哭声”加以想象。“恶”的源头也就从这里开始——“惊醒了沉睡中的红棕马”。
“驰骋而来”,强跳跃的叙述中,和上节意象衔接的非常好。“时光极速闪回”,叙述迅疾做一个拐点回头看,人类历史的行程中“那些匍匐前行的人群,不停地分开合拢/不停地撕打纠缠,最终沉睡过去”。这,就是历史的概括!“直到越来越高的山坡上,一派风和日丽”,是说凡有人烟的地方,无不是悲惨!“风和日丽”只在无人迹的高坡上,只在人们的幻想中。
★ 沙棘仙子的月光
透过稀疏的枝桠,清辉泼洒一地
映照满山坡银色盔甲
山石、草木,以及彻夜轰鸣的号角
流失的月光,锥心般疼痛
寒,直逼六月,故乡远在千里
马匹陷入沉睡,胡笳声响
帐篷里谁睁大双眼
回到母亲,回到梦中的姑娘
无法后退,命定里,江山一再轮换
终是异乡变故土,身陷其中
唯一轮明月,照我沉睡的山坡
如同照在虚幻的家乡
回首历史,是一个苦难的漫漫长夜。只有“夜”里才有“月光”。漫漫长夜的“月光”下看到听到了什么?诗歌写道,“透过稀疏的枝桠,清辉泼洒一地/映照满山坡银色盔甲/山石、草木,以及彻夜轰鸣的号角”——战争的场面!月光流失的时间过程即为“岁月”,“ 流失的月光,锥心般疼痛”。
第二节写的是即使是炎热的六月,征人的心也是寒冷的。因为战争让他们失去了故乡、失去了亲情和爱情。人们在漫漫的历史长夜中承受的是生离死别之痛,还哪里有幸福可言呢?
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翻开历史就是两个字,吃人!吃人的表现首要的是罪恶的战争杀戮。人类一直奉行着达尔文的生存竞争法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所有的人际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对内的巧取豪夺对外的杀戮一天都没有停止过。尤其“无法后退,命定里,江山一再轮换/终是异乡变故土,身陷其中”,只能是“唯一轮明月,照我沉睡的山坡/如同照在虚幻的家乡”。
★ 沙棘仙子的高坡
还在不停地生长,一寸寸站立起来
站成山,站成树,站成脊梁
可我柔软的内心哦,依旧走不出一腔炽热
在夏日的午后,体验六月的冷
风雪弥漫,着一身素装
花白了千万年的头颅始终高昂
我要怎样攀爬,才能抵达你足下的泥土
抵达,盘根错节的过往
我无限伸出的枝桠,布满尖利的锋芒
是捍卫,抑或是在呐喊
而无人到达的地方,在混沌初始
我所有的高。都未能高过太阳
这一首,高度赞扬了苦难中“沙棘仙子”生命的坚毅隐忍、顽强的品质!“还在不停地生长,一寸寸站立起来/ 站成山,站成树,站成脊梁”——“ 风雪弥漫,着一身素装/花白了千万年的头颅始终高昂”!人民终于还是在苦难的煎熬中走过来了,并且威武不屈傲然挺立着!
诗歌热切表达了人们对于温暖、光明、幸福——和谐的期盼和憧憬!“可我柔软的内心哦,依旧走不出一腔炽热/在夏日的午后,体验六月的冷”——“ 要怎样攀爬,才能抵达你足下的泥土/抵达,盘根错节的过往”。
第三节,“我无限伸出的枝桠,布满尖利的锋芒/是捍卫,抑或是在呐喊/而无人到达的地方,在混沌初始/我所有的高。都未能高过太阳”。“混沌初始”,回扣的是第一首的第一节。
★ 沙棘仙子的陨石雨
我无法述说一场雨,曾穿越千万年光阴
抵达一场盛会,在山坡
在我敞开的怀抱,深陷,并且疼痛
山,恒久耸立。而炽热的内心里
往事汹涌。你不说话,无人知晓深藏的秘密
那些旷世的情愁,那些无望的守侯
在越来越冷漠的世俗里,用坚硬包裹着柔软
直至泪如雨下,直至,闪电般的弧线
把天地,揽入怀中
一切哲学和宗教都在指出并证明生命的苦难。这些苦难有的来自于人们自身的生老病死;有的来自于他人和社会,就如前边所说的战争;有的来自于大自然,如疫疠、旱涝、地震、山崩海啸。随着科技的高度高速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开发所造成的环境危害,已经令人们忧心忡忡,甚至成为国家之间角逐的焦点。还由于人的本性的自私贪婪,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腐败横行、整个社会已经恶贯满盈!很有一些哲学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发现和证明,人的精神和灵魂不但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且可以是能够独立和超越于人的肉体,从而用报应来协调和支撑这个世界的同物质一样强大的力量!所以诗歌写道:“我无法述说一场雨,曾穿越千万年光阴/抵达一场盛会,在山坡/在我敞开的怀抱,深陷,并且疼痛”。“陨石雨”灾害的来临,正是因为“山,恒久耸立。而炽热的内心里/往事汹涌。你不说话,无人知晓深藏的秘密/那些旷世的情愁,那些无望的守侯”!而我们,“在越来越冷漠的世俗里,用坚硬包裹着柔软/直至泪如雨下,直至,闪电般的弧线/把天地,揽入怀中”,苦难更是无以复加的深重。
近年来东西方一些深谋远虑有着良知的人们,正在前人的基础上,把文学和生态学密切结合起来,形成“文学生态学”,并建构起“生态艺术哲学”,从而应用于指导文学艺术学哲学的实践活动,旨在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科学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在诗坛,正活跃着“生态诗歌写作”这样一支流派队伍。
★ 沙棘仙子的翻越
你不会知晓卡若拉冰川的,就和我
不知晓你的花果山一样,它们隐藏在遥远的天边
在某个旅人的内心,坚守一次翻越
当稀薄的空气挤压失血的心肌时,天空俯下了身子
大地尚远,白云很近
而我的沉重,只剩下一声叹息,在空谷回旋,以至消失
我说的是建智,那个留着大胡子的诗人
用一次翻越冰川的经历,助我攀登
或是天,或是地。而我,终是一粒尘埃,无处可依
即使在生命的痛苦到了如此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们也还是没有放弃希望。诗歌写道:“你不会知晓卡若拉冰川的,就和我/不知晓你的花果山一样,它们隐藏在遥远的天边/在某个旅人的内心,坚守一次翻越”!在艰苦卓绝的“翻越”中,“当稀薄的空气挤压失血的心肌时,天空俯下了身子/大地尚远,白云很近/而我的沉重,只剩下一声叹息,在空谷回旋,以至消失”,“翻越”失败了。但是这种“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炼石补天”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震撼人心,令人仰慕。
诗歌接着说明:“我说的是建智,那个留着大胡子的诗人/用一次翻越冰川的经历,助我攀登/或是天,或是地。而我,终是一粒尘埃,无处可依”。亘古及今,诗歌可以“兴、观、群、怨”,诗歌可以揭露世事世态世相的丑陋,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呼唤对现实的改造,但是诗歌毕竟“不能给予”!尽管如此,作者还是用“建智”这个智慧的“留着大胡子的诗人”,告诫诗人们要坚守“翻越”的使命担当,责无旁贷。
★ 沙棘仙子的涅磐
终是会走过去的,在白云飘起的地方
天路蜿蜒,直达圣地
在西藏,在最接近众神的庙宇
磕长头的人,用一生的苦难换取一次佛主的拥抱
我说的还是建智,那个留着大胡子的诗人
守在纳木错痛哭的时候
着彩衣的格桑静静地守护了三天三夜
至此以后,大胡子如鸿雁一般,轻易就穿越了人间寒暑
世界上没有不绝望的人生和生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和神灵。正如这些人,“终是会走过去的,在白云飘起的地方/天路蜿蜒,直达圣地/在西藏,在最接近众神的庙宇/磕长头的人,用一生的苦难换取一次佛主的拥抱”,这就是幸福,这就是永恒!佛教正是无奈中解除人生生命烦忧的产物,那普照的佛光正是一个字“空”两个字“放下”三个字“不着相”。“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而我们自己又没有办法解救我们自己!所以,诗歌写道:“我说的还是建智,那个留着大胡子的诗人/守在纳木错痛哭的时候/着彩衣的格桑静静地守护了三天三夜/至此以后,大胡子如鸿雁一般,轻易就穿越了人间寒暑”,长歌当哭,“涅槃”而永生!
★ 沙棘仙子的月光密语
面对月光,那些从阳光里退避下来的人群
绝对无法破译隐藏在月影里的秘密
远山,目睹过太多疆场的分割
却无从对着世人急呼,在那些沧然回顾里
山是山,水是水,江山恒久
那些千年不语的树,洞悉了其中的奥秘
便轮入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生命长久,却无永生
在所有的春生秋葬里,你如果能静下心去倾听
你就会看见在一抹清辉里
昼夜交替,繁华过尽,只剩下一地月色,清清地冷
“面对月光,那些从阳光里退避下来的人群/ 绝对无法破译隐藏在月影里的秘密”。正是人性的自私和丑恶,导致在“远山,目睹过太多疆场的分割”,譬如现在的美国和欧盟在中东;伊朗核问题;朝鲜六方会谈;美俄军事力量分布对峙;索马里海盗;巴塔和基地组织等等,不可尽数,但“却无从对着世人急呼,在那些沧然回顾里/山是山,水是水,江山恒久”,“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那些千年不语的树,洞悉了其中的奥秘/便轮入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生命长久,却无永生/在所有的春生秋葬里,你如果能静下心去倾听/你就会看见在一抹清辉里/昼夜交替,繁华过尽,只剩下一地月色,清清地冷”。
★ 逃离现场
这次你是真的离开了,在回头的瞬间
我看见满园子瓜熟蒂落,那些深埋在土里的
包括你的转身,就像一次剧终
落幕。情节按预定悄然退场
催人心魂的故事,在褪色的油彩下失声哭泣
折叠的剧本里,谁在黯然神伤
红衣闪过的窗棂,是一季风声在哭
那愈走愈远的你的影子
依旧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人间的爱恨情仇
真的是很无奈和无奈啊!真的可以“跳出三相外不在五行中了”,“逃离现场”吗?“这次你是真的离开了,在回头的瞬间/我看见满园子瓜熟蒂落,那些深埋在土里的/包括你的转身,就像一次剧终”,一切已成定局,世事是一出精彩的戏剧。假使“落幕。情节按预定悄然退场/催人心魂的故事,在褪色的油彩下失声哭泣/折叠的剧本里,谁在黯然神伤”?也还是“我”。“ 红衣闪过的窗棂,是一季风声在哭/那愈走愈远的你的影子/依旧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人间的爱恨情仇”,毕竟“我”和“你”及所有的人们的生命,是永远逃不脱苦难的!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所谓的历史。
全诗作者把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寓于神话般超现实的条理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情节通过直觉呈出象征比喻指代夸张暗示等诸多意象的编联拼缀,实现了诗歌的语言对日常语言的超越以及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意象的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耐人思索玩味,感觉美不胜收。在诗歌的意蕴上,作者不辱使命,穿越历史,关注现实,思考及表现中肯凝重深刻,加之娴熟的诗歌技艺,风格也就显得有些洒脱大气。
【短诗鉴赏】《春之声。系列小诗3首》 文/ 秋日私语 (2011-10-24 15:03:24)[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春之声。系列小诗几首》 文/ 秋日私语
1
春天的画图
总是诱惑着执笔的手
沉醉杨柳依依
三月的桃红芳菲
省去许多赞美之词
寻一处幽静 描春
日暮落成诗
喜欢这样的日子
2
抑或扬 畅想
笛韵声声
撩拨着一冬的向往
笔下徜徉
某种渴望 前倾
柳词做桨
就这样划向远方
生动成 三月的殇
3
三月桃花盛开
眉笑弯弯 一颦一笑
惹情关
琵琶反弹 飞天
素手纤纤 一姿一势
掩画卷
墨里春天 绢绢
唐风宋卷 一平一仄
诗意阑
【这一组三首小诗,在表达上各有特点,这就是一个看点。第一首直抒,传统新诗的表达形式;第二首隐绘,现代新诗意象组装,含蓄蕴藉;第三首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相兼相须,讲求节奏和韵律美。表达方式的不同源于诗歌的构思不同,也就是诗思的变化,从而导致诗歌语体和文体的表现形式的转变。能灵活驾驭不同的文体语体,反映诗歌作者的基本功底。
第1首“春天的画图/总是诱惑着执笔的手 ”,看到“春图画”的美,产生想描写春天的冲动。“沉醉杨柳依依/三月的桃红芳菲 /省去许多赞美之词 ”。“杨柳依依”和“桃红芳菲”是“春心”的意象,就是说“沉醉”于爱情的幸福,欲写春天的美好,简直感到词汇贫乏无法用言语表达形容了!所以转而“寻一处幽静描春 /日暮落成诗 /喜欢这样的日子”,把写春改成画春,全身心融入春天,享受春日中的幸福和欢乐。诗歌通过赏春、写春、画春,极尽春天之美,表达了春天里人的欢欣和陶醉,从而赞美了春天。
第2首, “抑或扬 畅想 /笛韵声声/撩拨着一冬的向往 /笔下徜徉”。“笔下徜徉”是犹疑,欲写不写,这和后边那句“生动成三月的殇”照应着。声调高低错落的“笛韵”,是某种诱惑,所以“撩拨”在寒冷冬天的人儿渴望春天的到来。“某种渴望前倾/柳词做桨/就这样划向远方/生动成三月的殇”。“渴望”的只能是爱情。“柳”词的柳至少有两重含义:象征爱情的花街柳巷杨柳依依的“柳”;和“词”放在一起也让人想到“柳永”的词的缠绵悱恻的伤感等。这首似写的“春情”,和1首的赞春相反,是伤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杜牧)。古来如此,人皆如此。
第3首共三节,分别写春情、春画、春诗。在表达手法上和第1首不同,但意义却是相近相同的。
《春之声》三首,春的意蕴表达不同,这是很符合常情常理,是春的多姿多彩在人的心理反应上所表现得多姿多彩,是很辨证的思维。
【短诗鉴赏】读赖杨刚的《突然想起菜园(外三首)》
突然想起菜园(外三首)/文:赖杨刚
吩咐阳光 吩咐细雨
同时抵达阿妈的菜园
有些东西轻得像花香
却压歪了蜜蜂的
——飞
我说它是思念
你说:露水是季节的鼻尖
微凉的 乖如邻家小孩的
自 言 自 语
小村,有客到!
这里的黄昏
猫在脚边 用姥姥的慈祥
守护民间故事的善变
高跟鞋来过
牛仔裤破了个洞
洞里 米老鼠
叼着月亮谈恋爱
心碎了
雨懂 花伞撑到小村
就是缘
春天的草地,是个隐喻
草绿太拥挤
连花红都没法子插进来
留下一些
呼吸 一些背影
爱情就是早春
幸福已到露水般透明
我 推开门
假装如一头小牛 学会了
珍惜 珍惜你 像空气
想你是一种伤
记忆
凝成骨子里的霜
而风铃 挂在窗前
是 让亲人的笑声
不断跌落的悬崖
我想 该晒太阳了
晒我比菊花更灿烂的
——内伤!
2011-6-24
活脱脱的一组四首小诗。意、象、情、言、韵俱佳,难得的珍品。第一首写对家对妈妈的思念的乡情亲情。第二首写家乡出现的新鲜事,相关于爱情,是把爱情放进时下进行开阔的思索。第三首《春天的草地,是个隐喻》最精彩,表面上是写对家乡纯朴美丽的大自然风光景致的爱,实际上是通过“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对只要有人们集合存在的集体团体的理解,进而可以看做是对生活对生命存在作了一个惊心摄魂动魄的感悟。第四首写对悲怆过往的回忆,表现了作者的忧患意识及高尚的襟胸和德操。
诗歌语言文本表层表现上,似近乎口语,纯朴亲切晓畅自然。但仔细玩味,现代新诗的表达表现技法精彩纷呈,令诗歌张力十足,其给读者存贮设置的空间,足够读者在再创造的过程中纵横驰骋,自在遨游。绝非一般的写手可以企及。于下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当处作者读者见谅。
第一首写思念家中老妈妈,不是直接写诸如回老家进老房子吃饭和叙不完的家常及离愁别绪和苦辣酸甜,而是侧到从家中的“菜园”去楔入,这是一个别致新颖的诗歌叙述角度选择,表现了作者的奇强想象力,这想象力就本质上说,就正是创造力。“菜园”暗示出了妈妈终生辛勤劳苦抚养哺育她的儿女,其德操品质及儿女对妈妈的怜惜爱戴感恩也尽在其中了。这样写,多好。诗歌开头写道:“吩咐阳光吩咐细雨/同时抵达阿妈的菜园”。这两句用来表达对妈妈的疼爱,能抵得住喊多少句“妈妈,我爱你”啊!“阳光”“细雨”是人能随便“吩咐”的吗?这是一种超现实的写法,属于语言的夸张变形,表达出来的感情该有多么深挚炽烈!诗歌接着写道:“有些东西轻得像花香”,极尽“思念”这种情感的甜美纤妙。“却压歪了蜜蜂的/——飞”,形象地表现了归“巢(家)”的另一种情感,就是滞重。要知道蜜蜂是在采集收获了足够承担的花粉负重归巢的,子女回家,你带了什么给那个哺育你的家和你的妈妈?啊?!第二节“我”向“你”的转换,是个体向集体的投射,是讲天下的子女无一例外地都要哪怕是如“露水”的点水来回报妈妈。“我说它是思念”,这句顺乘抖开上面留的那个“有些东西”这个“包袱”。“你说:露水是季节的鼻尖/微凉的乖如邻家小孩的/自言自语”。“鼻尖”“微凉”,把情感表达到极致。“小孩”的“自言自语”是什么?只能是“妈妈”!“露水”在这个具体的语境中和小孩的“自言自语”勾连比拟,有了别一番爱妈妈的微妙的情感感触意味儿的表达。
《小村,有客到》。什么样的“客”人呢?诗歌的第二节写道:“高跟鞋来过/牛仔裤破了个洞”。诗歌用着装俏皮的指代暗示出“客”人是个漂亮时尚的女孩子,应该是城市的或者至少是在城市里生活过的妞妞。可以想象是村子里帅哥去城市里打工领回村子来的。这是时下农村青年人常有常见的一种恋爱的新鲜个案。作者是怎么样看待这样的恋爱的呢?是这样:“米老鼠/叼着月亮谈恋爱”,像童话,幼稚还有点荒唐。为什么这样呢?是村子穷吧?如果家乡富足的不得了,男孩子出去打工干什么呢?诗歌接下来末节写黄汤子了:“心碎了/雨懂花伞撑到小村/就是缘”。这是通过写青年“恋爱”表达作者对家乡农村人们生产生活状况质量的认知,进而是对现实城乡历史上就存在的“剪刀差”差别的思考。是对贫穷落后的家乡及家乡人民的怜悯。由写爱情进入乡情的故园情结。这活泼幽默的笔触后边隐藏的是酸楚。具体写作手法上“以小见大”,由点到线到面的转换的“场”样铺开,转换的方式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兵家之妙!回到这首的第一节:“这里的黄昏/猫在脚边 用姥姥的慈祥/守护民间故事的善变”。“变”了吗?表面上变了,有新鲜的故事,但故事的悲剧色彩说明了什么?说明依然一穷二白?没有“变”吧?!
第三首《春天的草地,是个隐喻》,写作手法开门见山明确的提出来,对一些读者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提醒。诗歌写道:“草绿太拥挤/连花红都没法子插进来/留下一些/呼吸 一些背影”。在春天的大地上,欣欣向荣繁茂的花草,无不用枝叶向上伸展争夺阳光,根须向地下的泥土深入争取养料水分。每一株花草都在为一己的生存挣扎着,相互间却无不是倾轧。争取到生存空间的,在“拥挤”中喘息;争取不到空间的,就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好离去,留下的是“背影”。这就是春天的草地上的无限风光万千气象。这“隐喻”什么呢?文学是人学,隐喻也只能是人所生存的场景现场状态,也就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状态吧!表面的浮华,掩藏着无尽的杀机,优胜劣汰适者生。人的社会生活的核心价值意义的内容是什么?是爱、爱情、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总起来说就是生存地高质量。诗歌接着由写大自然的“草地”,笔触径直延伸到社会,诗歌写道:“爱情就是早春/幸福已到露水般透明”。“隐喻”到社会,就正好是国泰民安,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到无以复加了。再接下来的最后一节,作者说“我 推开门/假装如一头小牛 学会了/珍惜 珍惜你 像空气”。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在达尔文的生物链上,牛是高级生命——食“草”动物,像需要“空气”一样须臾离不开“草地”,它“爱”这个草地。而另一方面,“小牛”在春天里的每一个生龙活虎的四蹄奔翻,都要无情践踏花草的生命。那么这幅可爱的美丽的“草地春牛图”的底蕴,不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苍凉的悲剧吗?“爱”和“幸福”背后,于每一个社会都正是强权下的民主和自由。每个贪官污吏都这样子“爱”他的人民。富起来的人,打着平等的旗号霸占着社会这块“草地”,春风得意,让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为生存而挣扎,同时把一些人沦落到低保线下,而眉飞色舞花天酒地醉生梦死。10天前,英国首相抱怨英国很多家庭竟然拿低保生育五六个同样靠社会救济的孩子!有智慧的民族可以靠政策手段治理到每个民众的生殖器。韩国三天前宣布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美国前天把航母开进地中海,和欧盟一起打着“保护平民”这个“爱”的旗号,今早在利比亚继续一万次以上的新一轮空袭,遇难平民中有数名儿童。卡扎菲这个早先的“牛犊子”已经命悬一线,和萨达姆、拉登这样的一些曾经的“小牛”同样的下场已经指日可待。这就是“草地”这就是社会。诗歌“隐喻”下的人的生存状态就是这样,没有人能够改变它,所有的人都无奈很不情愿,望洋兴叹,这就让人迁想到要对生命的本真进行思考。篇幅的关系,只好就此打住。如果还需要打一个比方,“草地”也可以“隐喻”我们这个论坛!这就是赖杨刚的一首诗歌,这样的诗歌就是艺术!
一组中的最后一首,第四首《想你是一种伤》。这里的“你”是谁?据前面三首推断,这个留白指的是家、家中的妈妈、家乡、家乡的亲人们。我要问:可不可以继续推断?这个“你”可不可以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
诗歌写道:“记忆/凝成骨子里的霜”。想到过往,“伤”痛彻骨!是因为感觉母亲、乡亲,还有自己的同胞骨肉,还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歌继续写道:“而风铃挂在窗前/是让亲人的笑声/不断跌落的悬崖”。现实是痛苦的,甚至可以说是苦难的。昨日“亲人的笑声”,是因为他们在苦难中看到了希望!他们无数次的把期望憧憬梦想想象成了现实:母亲应该风光安享幸福了;家乡立即就可以富庶起来,大家就要携手奔小康啦!可是世界居然可以逃避人类的智慧,肆虐华尔街金融风暴。世界最大的美元债权国也逃脱不了通货膨胀。读书致贫、因病返贫、腐败猖獗、黄黑毒、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迪拜集团破产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大地上高楼空空如也着林立,保障房也没有保障,多少夫妻终其生也付不起房债而零落街头。那些幸福的神话,如今都,破灭了,“跌落”“悬崖”!(这一切都根源于人类自身的善恶分裂的本质本性,这里不能尽述。)全诗的最后一句写道:“我想该晒太阳了/晒我比菊花更灿烂的/——内伤!”是啊,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没有救世主,人类自己正自作自受,“我”一平头百姓,奈何得了这个世界何?“菊花”暗示生命正逼近夕阳。这里作者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痛胜过生命之痛,这是一个人的人格的境界,无疑正是诗歌的境界。
关于这一组四首诗歌,我就说这些。水平有限,我又不是作者肚子里的虫,见仁见智,难免讹解误读。即使别生了耳目也在所难免,因为“作者未必,读者未必不必”。除非作者指责我有意拔高了作品,别人怎么说我都不会心甘情愿去接受的。许许多多的诗歌专家都说:真正的诗人首先是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慈善家,然后才是诗人。长时间以来的观察,我相信赖杨刚。谢谢他的诗歌给了我啰啰嗦嗦的好机会。
附几句论坛回复:
接着再说几句:
赖杨刚的这首好就好在能“雅俗共赏”,就是谁读了都会以为自己读明白了,而且觉得美,其实不然,说一句有自吹之嫌的话:“行家看门道liba看热闹”好的诗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这就是大家常讲的“诗歌的张力”,有思想意蕴上的也有来自手法方面的,联想想象的空间超出寻常的大。我当时早上看了这首诗连饭都忘记吃了,高兴的不得了!这首诗歌妙就在能让读者正面肯定之后,有能力还能让你掉过头深入到反面去思考,这太不易,空谷跫音!这首诗歌第四首是诗眼。好的诗歌特别是朦胧含蓄的诗歌作者要给读者留有“诗眼”,就是真正读懂这首诗歌的“把柄”——千丝万缕中的那一个“线头”,那是解诗的入口也是定论的根据!。如果没有第四首,就绝对不准我们去走到诗歌反面去罗嗦那些东西的,因为那会被认为是硬给作品加上去的。还有第三首《春天的草地,是个隐喻》这个小标题,多么关键重要!所以成熟的诗人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写什么,不需要溢美,需要的是期盼读者能读懂。大多数写手你这样告诉他他都不信,那是你不上档次啊!这就正是你和他的区别所在,所以每一个朋友在大师面前都要虚心一点。而且要有思想准备:他这一首诗歌是你一辈子也写不出来的啊!像这样内涵丰富关注社会人生表达人生理想社会理念的诗歌能没有作者强烈迸发的情感投入吗?肯定有哇!我读的时候眼眶是一阵阵的热啊!这就是“冷抒情”,冷抒情就有这样的效果,表面上看不到的抒情,一些人读了无动于衷,一些人读了可能泣不成声啊!我读的诗歌至少有四分之一控制不住要掉几滴眼泪,也可能是我眼泪窝子浅?不一定的。
【短诗鉴赏】《想你时,人在江湖》/文:布衣郎子
天空是个温柔的陷阱
精卫飞过,杜鹃飞过
我是没有翅膀的叹息
轻落在和衣而睡的梦里
你说你来过,也失望过
在一页小说里泪流满面
江湖的一座空城里
你走得那般遥远
我只是一柄疼痛的刀声
孤独地舞着失眠的血
“想你时”中的这个“你”,仔细阅读感觉可以是与“我”相关的任意对象,比如可以是我的情人、朋友,也可以是我们垂怜的芸芸众生。“江湖”自然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象征。“人在江湖”,两两分离,因为关怀惦念而“想你”。“想你”就是爱甚或是大爱。那么“你”怎么样,“你”还好吗?回答是:不好啊!为什么不好呢?怎么了?来看诗歌。
“天空是个温柔的陷阱”。这个明喻很新颖。“天空”和“江湖”的指意相同。“天空”既然是个“陷阱”,“人在江湖”也就可想而知了。都说“天高任鸟飞”,可是“精卫飞过,杜鹃飞过”。“精卫”徒劳,“杜鹃”泣血,都是神话,都做了典故。“我是没有翅膀的叹息/轻落在和衣而睡的梦里”,失落无奈孤苦伤悲。
“你说你来过,也失望过”。“失望”相对“希望”而言。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情的欢乐、友情的温暖,甚至梦想拯救社会他人以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但是到头来怎么样呢?“在一页小说里泪流满面/江湖的一座空城里/你走得那般遥远”。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太远太远,那些生活的幸福快乐,只是“小说”里虚构的事实!而“你”只好在“江湖”这座社会的“空城”孤苦无边的奔波和流浪!
这首小诗在思想意义上,比庄子的“与其相濡以沫,莫若相忘于江湖”走的远。庄子洒脱。庄子的意思是,与其两人身处困境,相濡以沫,不如大家都开开心心分开来泰然生活,不至于身入困境。而在这里就是“陷阱”,就是无奈和绝望,尽管具诱惑的“温柔”!对存在的否定认知来得彻底,敢比萨特的存在主义。诗歌的结尾两句:“我只是一柄疼痛的刀声/孤独地舞着失眠的血”,这是写梦境中的绝望挣扎。
诗歌写作手法上,“你”的非具指,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天空”“江湖”“空城”等多意象聚焦;“我”“你”他“精卫/杜鹃”“小说”等主体的泛化,决绝的“表现”了对客体存在的否定意识,这些都在形象和意蕴上增强着诗歌的张力。诗歌“蓄意朦胧”,还得力于比喻象征暗示用典及非语法组合的意象逻辑思维被得心应手的运用。
【短诗鉴赏】《乡下,另一种形式的风景线(3首)》/文:赖杨刚 (2011-07-26 22:17:44)[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想起王大妈
没有风言风语
花的香
能传得那么远吗
隔壁的大妈
又在飞短流长了
对男人而言 那是
妇道人家 用妯娌的关系
在种瓜得瓜
山路弯又弯
那些小路 就象
后娘的手指
戳大山的背脊骨
叶子落下来
化着春泥
帮助石头开花
我说 那是温存的手臂
攒足劲抱开山的险
还子女 一 马 平 川
阳光里的村落
阳光
尿布般
包裹着小雀雀
女人解开天空
用爱 吩咐
村庄去飞翔
那飞翔 大男人一样
传宗接代的
善良
2011-7-24
《想起王大妈》,写的是邻里之间的人们如何和谐相处;《山路弯又弯》写的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目标一致努力呵护自己的山乡家园,困难和挫折就都不可怕无所谓,坎坷也能成为坦途;《阳光里的村落》,写的是感受幸福感悟爱和善良的故园情结。这是诗歌的“显意”,仔细阅读还有更深的“隐义”。就是这首诗歌适合于一切人的集合体,比如大到世界国家民族,小到一个政治团体经济集团文化社团等等,乃至我们这个论坛或“中国小诗协会”。这种可以在多层面多侧面多角度做不确定解读的诗歌形式,人们把它称作“空筐式结构”。这种诗歌在立意上表达出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触摸到事物的真实及其内在的本质,表现出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和科学求实严谨的个性精神品格,用“意象的逻辑思维”形象的但却是含蓄地叠映出“形式逻辑”或“辩证逻辑”的智性思考,从而表现出精到娴熟的诗歌艺术造诣,非一般的写手可以企及。
我们来看第一首《想起王大妈》。“没有风言风语/花的香/能传得那么远吗?”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人人前不说人?”这是密集人群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问题是“王大妈”们说你的是好话还是坏话!“花的香”比喻暗示的是好话赞扬的话;而“花的香”靠“风”传播,这里用“风言风语”这个贬义词取代了风,暗示坏话同样可以传做满城风雨。诗歌继续写道:“隔壁的大妈/又在飞短流长了”。这是写的现在进行时,一是“飞短”说人坏话;一是“流长”说你好话。“对男人而言 那是/妇道人家 用妯娌的关系/在种瓜得瓜。”不管男人(有修养的人)怎么看待这样的事,但在“妯娌”间说好说歹确非同小可,人言可畏啊!谁不希望别人说自己的好话呢?那么,你想“王大妈”“飞”你的“短”还是“流”你的长呢?结论是“种瓜得瓜”,留了半句“种豆得豆”,就是说那就全靠你自己的造作了。做好人积善缘那就一定被赞扬,相反只能被说坏话吐唾沫戳脊梁骨。所有的群体的人际关系都是这样的。比如我们在论坛玩耍,谨慎自己的言行积德行善重要,有福报而开心;否则就会出祸患而自寻烦恼。这首诗歌通过成语俗语的恰切选用以及词语的非语法组合和比喻借代暗示等修辞格的运用,在总的手法上突出了矛盾思考和对立选择的设置。
《山路弯又弯》。诗歌开头就打了个比方,“那些小路 就象/后娘的手指/戳大山的背脊骨。”这是对“弯又弯”的“山路”的坎坷艰险的形象但确是刻毒的否定。然而这首诗歌的第三段即尾段作者直截说出来了相反的看法:“我说 那是温存的手臂/攒足劲抱开山的险/还子女 一 马 平 川。”使用了一个和“后娘”对立的隐喻(语)——亲娘。任何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对立体。而且可以相互转换,但是转换是有条件的。诗歌中间一段这样写道:“叶子落下来/化着春泥/帮助石头开花”。就是说,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心中有并用实际行动来呵护保卫建设这个山乡家园,就像落叶归根“化作春泥还护花”,那么“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可以“天堑变通途”!
第一首写的是“从我做起”,第二首写的就是群体共同努力协同奋战的意义。适合于任何一个群体。比如做好“中国小诗”论坛很难,需要从上到下的努力协作。就是除外论坛管理,只就大家都能写出高质量的诗歌,打出“中国小诗”的品牌也是一样。写出好的诗歌多难!要用诗美语言“超越”日常语言;要能使语言“陌生化”;要能建构“诗美时空”;直至实现诗歌的最高使命和最高目标等等。这些简直比“弯又弯”的“山路”还难。但是诗歌是我们的共同兴趣儿崇高的理想,甚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用诗歌体验和创造生命,就成为我们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桥梁,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方式之一。为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的伟大理想梦想,我们不能孤军作战,要在论坛这个大家庭里努力协同奋战到底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阳光里的村落》,是在前两首诗歌的意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以“父母”与子女的亲情的意味儿,从上到下倡导“爱”与“善良”,共同创造可供“飞翔”的“阳光”下的山乡村庄的“蓝天”的靓丽,并唤起对家乡的感恩。这首小诗精彩别致的出奇。“阳光 /尿布般/包裹着小雀雀。”这里的“尿布”是对“阳光”的一个典型的“远取譬”。“女人解开天空/用爱吩咐/村庄去飞翔。”几句都是非语法组合,意味儿隽永意蕴丰富,典型的整体大于局部的“言语的格式塔”,和“西蒙的调色盘”!“那飞翔大男人一样/传宗接代的/善良。”三节放在一起,“雀雀”——“村庄”——“飞翔”的“人”,这是几个意象协同作用的典型的“二度意象创造”。做任何团体组织结构内的整体比拟,譬如上级与下级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上需要更多的对于下的“爱”与“善良”,在事业的辉煌和共同受益中,下对上以及对这个集体的感激感恩,就自然在其中了。譬如我们论坛,道理是一样的。
【短诗鉴赏】读也牛的《佛光(2首)》 (2011-06-18 21:36:57)[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佛光(二首)文/也牛
一
牛羊的哞叫声
已经羝开七点钟
这扇大门 菜地里
庄稼人的影子
像一架架豇豆的藤蔓
爬过了旁边的秧田
一个多么神奇的早晨啊
我驾驶着一辆红色轿车
赶到云栖谷工地去
云栖谷 卧在青城山脚下
五十公里尽收眼底
我不知道天空
是否还在搬动着
昨夜的雨云
而朝阳 漏下的一团
涂亮了青城山顶的余雪
那空寂的白
仿佛 是一声
出行前的轻咳
二
还是那一团婴儿般
微笑的阳光
移步到童山头上
四周诸峰
高出浅粉的颜色
相拥的童山
莲蓬一样结着
数点房舍
一遍鸡啼
我驾驶着轿车
在五月三十一日
清凉的空气里蜿蜒
红鲤一样 游向
那朵熠熠生辉的初莲
2011.6.8.
这一组两首诗歌很类似作者虚拟的一桩“禅宗公案”。人物是“我”。时间在第二首是“五月三十一日”,在第一首当然就是五月三十日。这种刻意明朗的时间设置是有很精到的用意的:就是在体现由“执相思辨”(第一天)到第二天的“明心见性”的顿悟在当下的转换的迅速。地点有四个:第一首有两个,一个是庄稼院的家,另一个是“工地”“青城山”“云栖谷”;在第二首除了没必要再重复的家以外还是两个,一个是“童山”,这个是实地实境,二是由写幻觉通过诗美时空的建构创造出来虚境——“鲤鱼跃莲”的寓意丰盈而优美的画境。“云栖谷”“童山”等这样的地名很明显也都是虚拟的有蕴意的意象,譬如“雪山童子”。全诗从意到象应该说是美不胜收,技法娴熟新巧又不时地呈著高难。事件是“上班”。乘坐的红色轿车,在第二首幻化成了鲤鱼。
第一首“执相思辨”运用的是意象逻辑思维前提下的辩证思维:执相对、写黑暗、示痛苦、作否定;第二首相反,写明艳、享福乐、做肯定、了旨归。
来看第一首的第一节。“牛羊的哞叫声/已经羝开七点钟”。诗歌写第一天的具体时间,开篇便用诗美语言超越日常语言,通过反语法,实现了语言变形,使诗美顿现。接着在这个基础上写具体的场景避开了白描,继续突破语法常规且用比喻的修辞格突出写人的“影子”:“ 这扇大门 菜地里/庄稼人的影子/像一架架豇豆的藤蔓/爬过了旁边的秧田”。为什么写影子呢?因为这貌似恬静的晨景中,太阳照耀中的“庄稼人”架起的“影子”“爬过”“秧田”,想象起来看多么像历史上世代苦难中拖负重累的纤夫们的剪影啊?!佛光阳光普照下的另一面是什么?!是滞重和不幸是黑暗和痛苦啊!诗歌在这里充分运用了语言的暗示效应,明里似是写佛光普照,暗里却是在悖理运思用情,旨在表现佛光无法普照,人民痛苦不堪,对现实生活做了否定的关照。
第二节写“我驾驶着一辆红色轿车”,到“青城山脚下”的“云栖谷”工地上班。这节重在写“我”经过在红尘中的努力,从“庄稼人”中挤出来了。那么“我”在佛光的普照下又是什么样子呢?驾车行驶山路本来就坎坷,就更怕的是再加上泥泞。第三节写道:“我不知道天空/是否还在搬动着/昨夜的雨云”。原来云雨竟可以无视阳光的普照!前路的艰险就自然可知了!第四节:“而朝阳 漏下的一团/涂亮了青城山顶的余雪/那空寂的白/仿佛 是一声/出行前的轻咳”。这里进一步写能够普照的阳光本来是给这个世界以温暖的,可是它竟无奈于高山之上的积雪,“佛光普照”何以来言呢?!总起来诗歌是在用象征手法来说明世事繁复复杂多变,世道艰酸,即使说佛光能普照,也只是徒劳,苦海无涯。(这又是因为什么呢?篇幅的关系,不容赘述——)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究竟该怎么办呢?请看第二首的皈依禅宗的选择(因为篇幅的关系就不把“二”这个由写幻觉通过诗美时空的建构创造出来的虚境——“鲤鱼跃莲”“家归”的这些个寓意丰盈而优美的画境展开来解读了,就以似开头这样的简介文字来点到的为止了!自己展开想象吧,见谅)。还是同一个人,同一具体时间,同是山,同是上班,情况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生活在物我两忘中自由幸福而游乐着!这也全在“佛光”,这佛光乃是“人心自性”:不执相对,任运随缘,超越对立,心量广大,安心无为。这和现代心理学的一些“心理防御”殊途同归,似乎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禅宗是佛家的中国化了的人的非理性的体现了人的自由本质的诗性栖居和审美生存。至于文字学者(家)诗人,就是如福柯所描述的那种把语言艺术和生存艺术密切结合起来的生存美学——语言游戏的生存方式。
【短诗鉴赏】《木鱼》/文:也牛
木鱼
丛林中
有太多的坎坷
今生游到香案上来
终究是淡泊了
花红柳绿
心中空明
老和尚
清朗地一敲
便吐出这
一夜空的星斗
2011.5.15.
点评:
《木鱼》是同一作者《访灵岩寺(二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歌,突出的手法同样是隐喻象征和暗示。
“丛林中”的“丛林”,是芸芸众生的象征或隐喻。草木“丛林”和尘世的芸芸众生一样,都遵循着达尔文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的无情的生存斗争法则,所以诗歌接下来不无感慨的写道:“有太多的坎坷”!“木鱼”是“丛林中”的优质树木被砍伐,剧断,再经过工匠用锐利的铁刃,镂雕而成,才被摆到香案上来用于击打出空灵的乐音,多么像佛教中人的经过几世的生死轮回,终于“今生游到香案上来”,“ 终究是淡泊了/花红柳绿”,摆脱了俗世的名利欲的烦恼啊!
“木鱼”如今如出家的僧人“心中空明”了。“老和尚/清朗地一敲”,“ 便吐出这/一夜空的星斗”。这后一句,有听觉有视觉,是一个经过语言变形而成的通感句。读来空寂寥旷而又充满神秘色彩。
唯那隐着的一个“空”字最为传神,于下文附一个注脚,以备参酌。
注:(转引自拙作《读随风漂流的诗<空>》)
一切皆“空”是佛家的一个基本命题。准确地把握这个命题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佛教对“空”的理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中国禅宗阐发“空”观,目的在于扫除虚伪枉相,故而,悟“空”唯恐不透,显真唯恐不实,结果慧能禅法围绕解脱论展开,运用了不落二边的“空观”的遮诠方法,最后成功的融摄了“空”“有”两家。《心经》开门见山的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种圆融互通的义理论证方式,原则上说也还是“诡辩”!
印度佛教阐“空”最彻底的首推龙树。大乘“空”和小乘“空”由他而有了分别。小乘空谈人生无定聚散无常。大乘空则否定一切相对之物,承认一切万有都无法确指,都是不生不灭的,并进而否定修行,归结为玄想无执的精神境界上去。然而,又正因为佛家阐“空”论争频繁,新论迭出,才使得佛教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短诗鉴赏】《访灵岩寺》/文:也牛 (2011-05-23 07:28:39)[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短诗鉴赏(10行以内)【4册1】
访灵岩寺
暴雨过后
进山的苔绿一尘不染
洪水 把一座独木桥
锁在了山腰
头顶上的灵岩寺
门开着 远远望去
一只白蝴蝶
正飞出来
我知道 禅房前
一池经年的睡莲已经醒了
点评:
《访灵岩寺(二首)》,另一首题目《木鱼》。我觉得要真正领悟好这两首小诗,需要有一些(点)关于佛教以及禅宗的艺术思维方面的知识。譬如佛教的“四谛八苦”;譬如禅的静观与艺术直觉——凝神冥思,穷观极照,能脱尽尘滓物我相通;禅的活参与艺术想象——拈花微笑,迁想妙得,可得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此读来便可“青青翠竹,总是法身;灿灿黄花,无非般若”,山水万物,都成佛光禅影。否则停留在诗歌的字词表面来读,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自然是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但其中诸多意蕴,恐怕会挂一漏万,难得诗歌的真诠。
诗歌的描述顺序是由近及远,这一远一近,由中间的“洪水 把一座独木桥/锁在了山腰”隔开。我们可不可以认为作者是在用了隐喻象征及暗示的新诗手法?“洪水”是不是就是佛教的“苦海”?“独木桥”是不是就是“泅渡”人生出苦海的“船”?佛教的“四谛”中有“苦谛”,“苦谛”中有“八苦”,“八苦”中有的是人生本身的,有的是来自自然的,有的根源于社会的名利欲。人生苦海无边。“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但是深陷苦海中挣扎的人们,究竟有几人能自拔和被泅渡呢?尽管“独木桥”那边的“门”是开着的。这应该是作者的思考,也引起我们的深思。
近处:“暴雨过后/ 进山的苔绿一尘不染”。我们知道,真正的“暴雨”过后,人们要收拾灾害现场,很难有什么闲情逸致,进山赏玩寺庙的风景吧?那么这里的自然的“暴雨”可不可以是人生中社会灾害的某种象征?比如一场经济政治的利害导致的人际间的倾轧,完全可以让一个人死去活来啊!痛定思痛,觉悟中人“进山的苔绿”那才会是更加“一尘不染”啊!
远处:“头顶上的灵岩寺”遗世独立天堂般逍遥自在。“ 门开着 远远望去/ 一只白蝴蝶/正飞出来”。这里有意味儿的“门开着”,如果有僧人进出,看得见在情理之中。“蝴蝶”在门口飞进飞出被看得见,就不大符合情理,“蝴蝶”那么小,是很难看得见的。感觉这里是那种写幻觉的手法被作者运用,是作者进而从“庄周蝶梦”的角度在深度的审视着人生。
诗歌的最后一节就是在直截了当的写“想象”了。“我知道 禅房前/一池经年的睡莲已经醒了”。小诗结尾的“一池经年的睡莲已经醒了”觉得多做一点解释,才能更深入的触摸到诗歌的最高意蕴。高雅清秀与“自然纯朴”融合在一起的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处,傲然独立。特别是在印度人那里,更非一般草木,而是圣花,是印度人思想的象征:在静默的沉思冥想中获得人生的真谛。你看,那端坐在莲花座上的莲花雕像,宁静安详,似乎在说:让一切都静谧下来吧!诗中对莲花的凝神沉思,是那种内心的反观即穷观极照,也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对恬淡之美的赞誉和向往,渴望摆脱尘世的烦扰,跨进超凡脱俗清心寡欲与世无争的禅意的梵我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吧?
【短诗鉴赏】《传说(外二首)》/文:赖杨刚
传说
青石板 绯闻般
散着
几瓣桃花
高跟鞋
被春天
崴了一下
灯,在小镇
用光
包扎夜的伤
2011-10-24
停下来
鸟在蓝天 突然
停了一会儿
雪融化到一半
突然
停下来
都想看——
爱情要送给谁
红手绢
2011-10-24
面对土墙
她踩上他的肩膀
刷标语
楷体字的信仰
人们经过,嘟咙一句:
危险啊
更多的 在瞅小广告
——招工 租赁
交友
2011-10-24
赖杨刚朋友把这三首小诗冠以【幻灯片式的小诗】,就是指出这三首小诗是“镜头”画面诗。这样的诗歌落实在语言表达是纯粹描写式的。每首诗歌三段,每段(之间)特别是前两首,没有连接过渡,这样的总体表达就是电影的蒙太奇剪辑,是蒙太奇在诗歌中的运用。《传说》《停下来》两首是叙述蒙太奇中的平行蒙太奇;《面对土墙》是叙述蒙太奇中的连续蒙太奇。就诗歌文本特点,读者重在对诗歌的内在意义意蕴的领会,是不能停留在诗歌的字面表面的理解上的,审美要在自然的唯美基础上升华为人生、社会、生活的认知美,也还就是意义美。就诗歌蒙太奇表达,读者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字面然后在脑子里幻化出画面,就算完成阅读,而是要连贯起那些续断的画面,体味出画面以外的精神意味儿的啊!《传说》《面对土墙》是社会画面;《停下来》是自然画面。自然画面在阅读时也会升华到社会画面。而不论自然画面还是社会画面,最后都会浓缩或升华为人的思想和精神灵魂,而这“自然——社会——人的精神”三位一体,再进一步突出精神层面,正是文化文学的“精神守望”所要求的“文学的生态学”的体现吧?从这个意义上看,三首又都具表现蒙太奇的特征。“蒙太奇”在诗歌中的运用,在“语言超常搭配”的基础上的“画面搭配”,既是“语言超越”本身,也是“超越语言”的跨界证明!
《传说》的平行画面,有时间的连贯意味。第一节是过去,后两节是现在。表面写的是爱情的“伤”,难道不能反映表现人们生活的从过去到现在的一贯的总体的黑“夜”中的“伤”吗?!我看能,而且必须这样理解,否则赖杨刚的诗歌就什么都不是,他在这里要比别人高出一筹才算“妖”,否则算什么啊?这是作者对广大巷子里的人民群众生活的认识理解和关照,是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怀,是对人的生活不幸的同情怜悯。不这样写不这样理解,诗歌的创造和再创造的使命在哪里?你到底还算是个什么诗人和读者?论坛上普遍看,作者和读者提高的任务很迫切很艰巨!简直令人担忧!
《停下来》中的鸟停下来是犹疑大地和春天;“雪融”停下来是说自然气候乍冷还寒。第三节是要看春天到底属于谁?这是表现社会出现了不公平,春天的到来并不是所有人的幸福,对于社会最低层的穷人来说,痛苦并不会因为自然的春天的到来和社会呼唤及表白而真正到来,贫富激化极化已经是全球问题!全球经济危机,美欧发达国家近日的大罢工和游行示威甚至频发暴力说明什么?诗歌语言的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结合蒙太奇手法把各个画面贯通起来理解领会,就生成的这样的精神意味儿,诗歌就是在这里集中表现体现出美来的!否则还是艺术吗?
《面对土墙》中的“土墙”,是新生活中阻碍社会历史及个人前进脚步的象征物。但是当你无法推倒铲除它时你就还要利用它,体现了“土墙”的两面性。“标语”是社会群体的呼唤;“小广告”是个体人的现实生活追寻;突出“交友”,是对生活幸福快乐和谐的追求。这是一幅具有时代生活气息的生活画面。
从艺术到思想很精彩的三首小诗,感谢赖杨刚朋友赐予读者这样高质量高品位的精神食粮。高兴做为前几天的“诗歌蒙太奇”征文,收藏了。谢谢!
超强联想到变形及幻化处理
《贡嘎雪山》/文:赖杨刚
藏女
耸起雪白的
丰满
给蓝天
喂奶
偶尔
一滴鹰飞
乳汁般
让锅庄边的黑狗
咂了很多年
赖阳刚朋友的家乡在四川,贡嘎山位于四川康定以南。赖阳刚朋友写“山”水田园的诗歌有许多,都各具特色,所以精彩纷呈。就我所能见到过的“山水田园诗”,赖阳刚朋友的诗歌应该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单是写“山”的诗歌,都能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思意蕴的需要,做出独到的处理,所以首首诗歌都能表现为一枝独秀。
诗歌的第一节,其实如果不分行就是一句话。而这样一分行顿挫,读来在字面上就形成那种“山”的巍峨挺拔耸入云端的气势。人们称这为诗歌文字的“建筑美”。好的诗歌都能幻化出可视的画面,就叫诗歌的“形象美”。情感借助形象表现意蕴,所以诗歌首先把“山”比喻成“臧女”,继而运用“二度意象创造”,“ 耸起雪白的/丰满”,“丰满”形容用作乳房的避讳非常妥帖,接着又做了超现实联想,夸张拟喻到“荒诞化”的构建诗美时空,“给蓝天 /喂奶”,表达的是对家乡这个母亲挺起蓝天的伟岸的赞颂敬仰和爱戴。
诗歌第二节的“乳汁”,对第一节的“藏女”、“丰满”来说,实际上构成了“三度意象创造”,这很了不起!是诗人深厚的思想经激情的驱动和飘逸精美的形象整合在瞬间的灵感的爆发和直觉迸射,体现出非凡的创造力!这里的“乳汁”“鹰飞”相比拟,形象精准细腻到无以复加,叹为观止!“鹰飞”是什么?“鹰飞”寄寓的是家乡母亲用以哺育家园的强健、高远、坚韧、威武不屈所向披靡的形象精神意志和力量啊!“锅庄”的“锅”,暗示烟火山村聚居的世代流转的久远;当地有独具特色的舞蹈——“锅庄舞”。那“黑狗”不是忠实于山村,在母亲的甜蜜的乳汁及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哺育下的人民吗?!狗蛋、狗子、狗剩子、狗不理等等曾是一些落后农村亲昵盛行的人的名字,作者在这里显然是在暗中借取着这个。当然,相对绝大多数山村后代要“飞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有所作为而后报答家乡父老的要求,作者在情感上也不无“不争气”的遗憾的复杂。
《贡嘎雪山》标题在内才39个字,从艺术到思想上如此给力,在文字的简洁精炼方面,也很难找到同类诗歌的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