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蝉衣c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说创作浅见——简述小说虚构级次的不同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16:03 | 只看该作者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4-10 15:59
我跟朋友们都说,你这个人不可爱,评论生硬,也就是我这类的人能接受。

喜欢你的实话实说!诤友的底子!
92#
发表于 2017-4-10 16:08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4-10 16:02
没有战胜妖魔鬼怪的欲望,而鬼怪横行着,其中几只能有螃蟹的利爪?慢慢看。

不过是些牛鬼蛇神而已,你吹口气就能把他们灭了你们的世界我不懂,走了
93#
发表于 2017-4-10 16:31 | 只看该作者
沉思在舞蹈 发表于 2017-4-10 16:26
那可能是你没有当过论坛版主。版主和很多文友都有联系,比如,哪个版主写了东西,想得个好评,就会给某个 ...

这个我相信,也听说过。
94#
发表于 2017-4-10 19:57 | 只看该作者
来读。个人见解,亦能理解。洋洋洒洒,辛苦!
95#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22:50 | 只看该作者
逐鹿江南 发表于 2017-4-10 19:57
来读。个人见解,亦能理解。洋洋洒洒,辛苦!

文中借用多,个人见解少。欢迎批评
96#
发表于 2017-4-10 23:39 | 只看该作者
再次细品,赏析的确点明了小说的软肋,这对作者是一个阵痛的过程,当然,阵痛过后,冷静之后,这种批评的声音将会是潜移默化的提高,很受益。紫竹支持推荐作品。
97#
发表于 2017-4-11 07:11 | 只看该作者
再次拜读,继续受益。真希望,我的每一篇拙作能得到你的指点,哪怕是狠狠地批评。
98#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07:44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7-4-10 23:39
再次细品,赏析的确点明了小说的软肋,这对作者是一个阵痛的过程,当然,阵痛过后,冷静之后,这种批评的声 ...

与紫竹版主的交流,一直让蝉衣看清一颗聪慧的心!交流愉快!多谢来读!
99#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07:45 | 只看该作者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4-11 07:11
再次拜读,继续受益。真希望,我的每一篇拙作能得到你的指点,哪怕是狠狠地批评。

对于成名的作家,蝉衣忐忑。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07:59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7-4-10 23:39
再次细品,赏析的确点明了小说的软肋,这对作者是一个阵痛的过程,当然,阵痛过后,冷静之后,这种批评的声 ...

对于身体里积攒毒性比较多的人,必须加大附子的剂量。虽然乌头的泥附子有毒。
101#
发表于 2017-4-12 07:17 | 只看该作者
加精理由:对太虚几篇精华作品的解析相当精准到位,并给原作提出了合理合情有章有法的写作意见和建议。这对作者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评论者不仅仅是解惑的高手,他本身就具备着对文学对世界的深度的认识。可以说这篇作品对写作者是一篇修正文本误区的指南针,作者是有人文情怀和责任心的人,他抛开了物质的薄凉,把目光投入在提高太虚作者群体小说上一个台阶去的。这是作者写下此文的初衷,也是当初,我和他的约定。针对太虚大批小说作者的涌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如蝉衣一样同大家坐下来,交流,学习。所以,向蝉衣老师道一声:辛苦了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蝉衣cy 于 2017-4-13 14:46 编辑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4-12 07:17
加精理由:对太虚几篇精华作品的解析相当精准到位,并给原作提出了合理合情有章有法的写作意见和建议。这对 ...

朋友之间的相知与互信,是以大范围的“朋”做为基础的,彼此允许小部分的不同,关键部分还是为“友”。认识一年余,彼此这样的知与信,是常规的也是能够长久的,如此,也是令人欣慰的。类似小说评论员与小说作者的关系,而文学爱好者里小说作者的知与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刚到中财文学论坛的时候,“江山重复争供眼”,内容很多很炫彩,直至今日,对论坛依然不甚了解,可能因为视线太集中于梦游太虚的缘故。第一次看到“太虚”二字,想起“太虚片云,寒塘雁迹;雪涤凡响,棣通太音”,终是境界不逮,几至“风雨纵横乱入楼”时,自己依然懵懂,大约每个人靠近和进入一个陌生的村庄,都会首先听到这样响亮的声音,就像张继在姑苏漕运上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一样清晰。还有一种声音,如春夜微雨般,窃窃私语地交流,其中流动着的就是这种知与信的暗合。
  事实上,对于小说创作,想象一种语言并呈现的网络作品,往往形象里的形式与内容粘合度不高,特别是空间意识与典型精神,在作者的理性里不是很清明,不能排除急于发表而少了沉淀的时间,也许是不少作者阅读西方作品比较多又受翻译体影响的缘故,使用了一些模仿的非中国的思想的艺术再现方法,以致我的小说评论可能是无的放矢的。
  以赏为鼓励的文章,在很多文学论坛比较常见,也是小说作者比较喜欢的,因为心里有被捧着的舒服。事实上这类文赏也不容易经营,需要发现原作的很多优点并合理串接,当然,也容易把小说的不足美化为特长,让作者快乐地固化下来,成为一种写作惯性。如此情况下,一旦遇到以评为肌理、以论为骨架的理性审视,就会令小说作者拐不过来弯儿,无法接受指摘。
  而文学评论的内容,不能停留在仰视小说的赏与析的界面,必须是完成冷峻甄别的过程后,抽出论的点和线,给出一个俯瞰的评的面。所以文学批评必须是严谨冷静的,不能迎合作品之外的因素,否则就会害了作者和读者,也会消弭评论者的文学良知。所以阅读文学评论,不同于小说赏析,阅读小说赏析会给人“我以为”“我感到”“我觉得”“我认为”等感觉,而小说评论没有“我以为”“我感到”,只有静思成果的冷冷呈现,所以会给人一种“刺”的体悟。
  正是指出小说优点的冷和面对瑕疵的“刺”,降低了小说作者沸腾的血液温度,让小说作者静坐下来,回望来路的曲线与沟堑,并因此抬头展望前路从而继续新的征程,才能给予小说作者提升的空间,让其作品产生质的飞跃。这是文学批评对小说作者的佑护和鞭策,是文学评论重要的职责所在。小说作者能够这样看待文学评论吗?
  小说评论与小说赏析的不同,也体现在阅读原作的方法上。小说评论员阅读小说的一般程序是:第一遍求的是故事结构,第二遍注意人物的描写,第三遍注视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之后开始对创作状态、人生态度、社会背景、对话与修辞等逐次研求,并在写作文学评论时一次次回看小说的局部与整体。写作小说赏析时大约不是这样的阅读方式,所以二者对小说原作的知与信也是不同情态的。
  从文学评论是为了让作品更好的目的看,文学评论者与小说作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二者在学养储备上有很多重合的区域。比如知与信。知的薄,在于求得多方的广泛而显得博;信的厚,在于引领实践的信仰而显得笃,这里的信是知的提升。知因博而显得薄,信因笃而显得厚。
  知的博,多是兴趣阅读的结果,可以赋予人不凡的思维和胸怀。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必须先博学而后守约。从这样的角度说,知的博是必经之路,而因为不能约不能专,知的博又是比较薄的。为了消除这种泛滥而无所归宿的薄,进行经院式的系统训练是必需的,至少可以避免出现畸形的发展。而对于某方面知识的重视,必然带来对有些方面知识的懵懂,这是正常的。
  小说作者和小说评论员都会阅读与小说创作直接相关的《小说理论》之类的著作,特别是能够给予具体指导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那些书籍。而能够让我们把握规律的著述,也会故意去涉猎,比如文艺美学和历史书等,能够从根本上给予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哲学,是基础性的必然阅读,哲学不仅给我们反思、逻辑、辩证等思考方法,关键是可以树立三观。不夸张地说,对不同哲学的关注可以左右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决定写作的能力与水平,至少能够笃定小说作者对自己小说的信——信仰。
  经过这样的阅读过程和体验经历,小说作者会自觉结合自己在“世”所“界”的“观”来建立独具个性特色的知与信。小说评论员除了文学批评方法之外,其余的与小说作者在知与信上是相似的。
  有如此大的知与信的空间做基础,加强对各人独特知与信的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彼此,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是看到版主枫叶飘飘老师的留帖后所想到的,欢迎指谬和争鸣。枫叶飘飘老师的原帖在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9:24 , Processed in 0.04718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