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7-4-17 09:37 编辑
将近十年没有正儿八经地看过电视剧了,没想到这段时间却跟风看起了《人民的名义》。
我知道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已经放到了十六集。网络以及微信漫天的好评促动了我的好奇心,就用手机看了起来。谁知道仅仅第一第二两集就吊足了我的胃口,一发不可收,用两天的时间,一下子追到了十六集,依然不忍,便苦巴巴地每晚守到七点三十分,在反反复复的广告和间隙中,期待着的故事的延续,至今依然。
同样是得益于网络的迅速,现在对于整个故事的情节应该是知道的,通俗意义上讲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也了然于胸,那么剩下来的时间不过是看那样的结果是以什么样的形式铺展开的,当然还有那些老辣的演员们精彩的表演。
尽管如此,我依然不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神级”的电视剧,还不到的。因为,支撑那样的结果因素并不多,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这个电视剧都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内容上来讲,就是反腐,反腐的模式依然是指望一两个忠肝义胆的斗士,未能从制度层面等作深入挖掘,旧瓶装的还是旧酒。曾经就有过很多这样的影视作品,比如《大雪无痕》、《绝对权力》、《忠诚》、《大法官》等等,反响也是很好的,只不过忽然十几年之内这类题材销声匿迹了;再从形式上来讲,虽然一堆资深演员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有的堪称是教科书式的演绎,在所谓小鲜肉们只要露一下脸就算是表演的年代,能看到这样扎实的演绎确实眼前一亮,然而也不至于如一些言论所言当真就成了一堆老戏骨,就完美无瑕了。
表演本无止境,就看你是把他当作是艺术还是当成圈钱露脸的渠道,真要是当艺术的话,我倒是想起了李雪健老师某一次的演讲。他说自己在演《横空出世》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到困难条件下,角色没有理由可以那么胖,而他没有减肥,这被视为是一生的耻辱。在这样的一种自觉下,李雪健老师哪怕是背影都是戏,这才是戏骨。反观《人民的名义》当中,吴刚、张志坚、侯勇等等入戏较深,而许亚军、张丰毅乃至于陆毅本人的表演偶尔也会有剥离之感,不见得时时处处出彩的。
当然,过分苛责于演员的表演,多少有些吹毛求疵了,况且每个人还都有各自的视角。一部那么大的电视剧所有的演员片酬还不到当下一线明星的一半,却依然呈现出那样的精彩,足以让人感动。再说,作为普通观众,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故事本身,电视剧的火爆最大的原因依然是故事的魅力。
这个故事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次近乎全面地掀开了从上到下官场的全景,上至中央,下至县区,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瞬间满足了所有圈外人的好奇心。中国从来都是官本位的,官场集中了中国最大面积的精英,这群精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封闭世界,外人无从知晓。尽管我们也不大相信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也不大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两袖清风铁面无私,但不知道究竟坏到了什么程度。毕竟没有几个人当真能有幸在官场尤其是高层的官场上击节戏水。而且,可贵的是作者揭盖头揭得很彻底,没有多少忌讳,正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尺度很大。
我们简单历数一下,中央的腐败分子有副国级领导人赵立春,省里的有副省级书记高育良,正厅级有公安厅长祁同伟,副厅级的有副市长丁义珍,县处级的还有法院副院长陈清泉,公安分局的局长程度。一言以蔽之,我们的一些干部可谓奋战在各个级别各个层面的各条战线上,竭尽所能地腐败着,连个大学里的基建处长都戴起了三十万的手表。此外,围绕着这些干部的或配偶或子女或情人也都是大显身手。高干子女赵瑞龙利用父亲的权势巧取豪夺,一个美食城愣是八年拆不掉;美女老板高小琴可以生吞大风厂的的巨额股份,她的山水庄园有能力让省公安厅长捞人;在一个民主法制国家,特权阶层把法律仅仅当作一个摆设,把权力奉为绝对因素,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权力来填充着自己欲壑。至于下岗的工人,内退的职工,则滞留于社会的最底层,卑弱地抗争着,渺茫地希望着。
我喜欢咀嚼这个电视剧的名字《人民的名义》。“人民”这个词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真正赋予现代意义大约不过一百来年,但概念上还是比较模糊。大体上从范围上来讲,和“公民”“国民”意思差不多,也可以认定为社会上的绝大多数;在价值判断上,与“敌人”相对;在政治概念里,应该是政权的基石,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里面的“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民”。
我们这拨人接触“人民”这个词语也是很早的,背着书包走进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知道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稍大一点知道了“人民”是可以当家做主的,是主人!还颇有些自豪感,这个词在我们心目中多少又多了一层神圣和庄严之感。
这自然不是我独有的认识,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常识性判断。包括这个电视剧的名字,人民的名义串接在一起,是很庄重乃至于很神圣的。一如我们通常在影视文化作品当中出现的画面,西方的动辄是以上帝的名义,以基督的名义,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等等;东方的是以如来佛祖,当朝皇上抑或是祖宗八代的名义,都是捡大的说。从语法上来讲,这只是一个副词的词组,是用来修饰的,实质性内容在后面,而后面的句式也应该是呼之欲出的。比如,结婚的好时候,我以基督的名义怎样?无非是绝对的忠于爱情呗!打仗的时候,我以当朝皇上的名义怎样?绝不后退呗!同样,在今天,我们以人民的名义该如何呢?后面有话的。
本来是很简单的一个答案,既然是以人民的名义,那么只能是忠诚!可是在这部电视剧里,编者和演员们展示了这个答案的多样性。
既然是人民公仆,那么所有的官场中人都是可以以人民为名义的。小官巨贪赵德汉把持着最为肥缺的部门,在案发之前,他排山倒海般地表白,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党和人民赋予了这么重要的岗位,自己怎样地严于律已,吃炸酱面,骑自行车,住房改房,没日没夜地干活,清正廉明,始终把党性和良心放在第一位,貌似是一个亘古未见的好干部,直到证据确凿的时候,才瞬间被击溃。外逃副市长丁义珍以他肥硕的身躯,优雅地端着红酒,迎来送往,说起来也是滔滔不绝,诸如自己是人民的干部,是李达康书记的化身,是在殚精竭虑地为着京州市的改革开放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生命,直到苗头不对的时候,他明明是为了金蝉脱壳,却扔一千块钱给驾驶员秀一下自己是怎样的公私分明。公安厅长祁同伟官迷心窍,以“往上爬”为不二的追求,可是在说起话来也是一口一个“党性”和“人民”的。包括大老虎高育良和隐身的副国级干部赵立春只要一开口,也都是“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法律”的,无人例外。倒是李达康就事论事的时候比较多,反倒不像是个好人。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些人就是双面人,他们并不需要那样近乎肉麻地表白自己。之所以那样,是因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教育在他们内心契得很深。他们当然知道当官就是为民做主的,更知道自己是在违法乱纪,故而心虚,需要掩饰,洗白,自我美化,希望侥幸逃脱。
在这些时候,“人民”说起来是个名义还不如说是个借口,是他们当做贪赃枉法的利用工具,是母体,是源泉。至于“人民”本身还是暂且隔离吧,需要的时候再用。
既然是反腐的斗争,腐败分子利用人民的名义捞实惠,反腐斗士也只能用人民的名义来惩处他们。剧中以沙瑞金、侯亮平为代表的一些领导干部和公检法战士就是这样的正面人物。空降的沙瑞金书记明确地表态,只要涉嫌贪腐,下无底线,上不封顶,一锤定音。他高看陈岩石、易学习、侯亮平,而并没有听从手下人劝告和北京的赵立春通话,明确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省的最高领导人完全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坚决态度。而侯亮平虽然是个年轻的干部,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不管欧阳菁的特殊身份直接到机场抓人并不代表他没有顾忌,而是在公权和私利面前选择什么的问题。他的胆略和自信源于他身后的人民。以人民的名义扬善惩恶,何以拒之?老检察长季昌明看起来唯唯诺诺,实际上老成持重,原则性很强,风尖浪口也是能看出英雄本色。公安局长赵东来虽然相对要滑头一些,比如达康书记问他如果把侯亮平换成赵东来,他会不会拦截车辆,赵局长最后说可能会等人上了飞机才去抓的。没那么高大上,但很真实,不失可爱,尤其是一个演过打虎武松的人在这个剧里不时地还要秀两下文艺,烂追一个老姑娘,对于他这样一个演员来讲确实有些逗趣,丁海峰的表演也是个亮点。
回到剧情本身,赵局长算是有些瑕疵的,大节无亏,主流很好。再说在真实的世界里谁都有瑕疵。人见人爱的李达康书记问题老多了,独断专横,六亲不认,没有趣味,爱惜羽毛等等,连老婆都不待见他,该有多惨。可这个人不贪不占,不谋私利,就想着工作,作为干部来讲,这就是好干部。在人民的面前,他的标签就是干部,他能把干部做好就理应受到爱戴。祁厅长高端、励志、重感情、懂浪漫、有贵族气质等等,还是个好情人,优点也不少啊!但是对不起,说他好的只能是他的情人高小琴,他俩爱咋样咋样,老百姓不会买他这个帐!
易学习也是杰出的一个案例,为了支持李达康给全县修路脱贫,主动舍弃政治前途;为了治理月牙湖,还就敢和巨大的老虎对着干!住着小房子,守着农村户口的老婆,心怀坦荡,吃得饱,睡得香,还受人爱戴。我们真不要以为这些人是梁山上的草莽,也不要以为作者完全在美化这个人。只要一细想,这何尝不是一种高级的政治智慧?是,在物质上他是不咋样!不就是没钱吗?不就是升不了官吗?高育良说,这当官当到多大才叫个头啊?高算是位高权重了,他和他那个横竖不自在的学生祁同伟当真比易学习的幸福指数高?巨贪赵德发那过的叫个什么日子?丁义珍在外无处藏身的丧家犬日子好过吗?如果可以选择的话,真的没准他们会选择易学习和侯亮平的生活方式。现实生活中,多少人锒铛入狱之后,一把鼻子一把泪,何必当初?
人民的名义,可以让你威风八面,如临泰山;人民的名义,也可以让你万劫不复,如临深渊。
或许很多人认为“人民”或许只是个不大好表达的词汇而已,那就大错特错了。人民岂止只是个名义?人民是无形的,可人民又是有力的。人民可以是数以万计的呐喊,是声动苍穹的呼号,是排空的巨浪,是翻滚的怒涛,是可以吞噬一切阴霾和罪恶的。
这也可以认为是这部电视剧火爆的原因,因为人民喜欢这部电视剧。人民喜欢的是惩恶扬善的力度,喜欢的是把人民真心真意放在心口的人!不要以为老百姓只喜欢看小伙子小丫头的脸,是这些“文艺工作者”自己的审美走到了死胡同,以自己的无知来怀疑观众的无知,结果请什么“小鲜肉”请不起,在媒体上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的,从来没想到是问题其实出在自己身上的。这个电视剧花了多少?演员需要多少?全中国只有这一个剧本是好剧本吗?连在电视剧的选择上,人民给投资方和编导人员又活生生地上了一课。
把人民当回事,人民自然会回馈你;以人民为旗号钻营逐利,结果只能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那个词组——自绝于人民。
尔等当敬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