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非首发] 天堂有约 (分享 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28 1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欲晓 于 2017-4-28 14:30 编辑

      西山雄二今天准备早早地出门,他要去办一件事。73岁的雄二在5年前的一次流行性感冒大肆虐的时候,失去了妻子,膝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和5个孙子外孙,生活不算差。因为各项福利尚可,但也不富裕,但是想要过上富人的生活,那可不单单是福利的问题。

  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格局是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生活在不等的福利之中,政府拿去你创造的所有价值,然后再回馈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加上点“社会福利”,就可以维持你的生活了。

  雄二一直以来被一种内疚困扰着,总觉得自己一生没干出什么名堂,是自己没有本事,没法让下一代有个转折的机会,而一直沿袭着父辈的老路,是自己的罪过。自己也越来越老了,看看周围的老邻居街坊,有的已经驾鹤西去,有的常年躺在病榻上,还得要小辈们团团转的服侍着,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他今天是要去板城医院注册一个叫“森一”的病史,以前曾经查出过间隙初期症状,没有当回事,更没有注册,昨天在电视上看到“天堂有约”会所的入会手册,必须有几种慢性病,其中一种就是“森一”。雄二原来是体力劳动者,虽然73岁了,可是还没有什么明显的疾病,就是前几年查出的这个“森一”症,是“帕金森”综合症的前期,发展到后来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生不如死。

  雄二今天去板城医院注册“森一”病史是为什么呢?昨天那个“天堂有约”吸引了他。如今这类会所还是不少的,有什么“单程之旅”、“临终关怀”、“最后的晚餐”和“后会无期”什么的。

  上世纪初,日本国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更偏僻的小树林里,有探险者发现了多具尸体的残骸。经有关部门鉴定和考察,惊人地发现更多的尸体残骸,都是些70—80岁的老人,这是什么现象?他们是集体自杀还是他杀?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有没有联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没有相关资料和记载。

  有一种说法,当时连续几年的灾荒,食物十分匮乏,很多孩子饿死,为了保住种族的根,老人们纷纷跑到荒山僻野去自杀了。更远古的记载有,食物匮乏到不能养活种根的时候,出现过食人的现象,也是先从老人开始,首先是老年妇女,然后是老年男子,为了种族的繁衍做出最后的贡献,都是自觉自愿的。

  随着社会的前进,时代的步伐总是令一些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向前发展。到了今天从非理性的“孝道”延伸的关怀老人,到理性地探讨老人和孩子谁更重要的问题上来。诸如许多的媒体做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节目:父亲和儿子落水后,你先救谁?有一个面包,只能救活一个人,你是给父亲还是儿子?你辛苦忙碌了一天,晚上仅有的两个小时休息,你是陪父母看看电视聊聊天,还是去给儿子的作业辅导,一旦他需要你?

  不言而喻,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和时代的希望。在美国的校训上就有说道:你们中间有可能出现今后的总统……他们的校车里没准就有未来的总统,所以当校车和重型载重车相撞的时候,载重车粉碎,而校车却完好无损,因为他们知道世界的未来是孩子们的而不再是老人们的。

  雄二的思考也是基于这些深度探究的结果,而那么多的“未来之路”,也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产物,雄二单单选了“天堂之约”,就是因为它的入会条件自己尚且还符合。这些会所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安乐死。

  安乐死的理论和实践都有很长久的历史。斯巴达人为了保持健康与活力,处死生来就存在病态的儿童,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中表示支持这种做法,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赞成把自杀作为解除无法医治的病痛的办法,毕达哥拉斯等许多哲人、学者、政治家都认为在道德上对老人与虚弱者,实施自愿的安乐死是合理的,其他社会也有些安乐死的报道。

  1935年,在英国成立第一个自愿安乐死合法化委员会,3年后,在美国也成立了同样的委员会,1976年后法国、丹麦、挪威、瑞典、比利时、日本,甚至在天主教信徒很多的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也都出现了自愿实行安乐死协会,这些民间组织的宗旨在于使安乐死合法化,英、美的安乐死协会还曾起草过能妥善防止发生谋杀、欺骗、操之过急的提案,他们的提案均被国家和地方立法机构一一否决。1987年荷兰通过一些有严格限制的法律条文允许医生为患有绝症的病人实行安乐死,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天堂之约”这一类的会所,就是在安乐死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将它人性化、社会化和合法化。

  它也许是一首小型油轮,在它的涡轮上有致命的缺陷,注定在行程中要沉没;也许是一架客机,而它的油箱只注了不到行程一半的油量;也许它就是一部空中缆车,那螺栓早就锈蚀,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脱落……当然这一切都在预期的时间和空间发生了意外,官方和媒体就会视同为不可抗拒的灾难来处理,给予尚存的家人一笔赔偿金。而这些“自愿者”也许融入了蓝天,也许溶进了大海,亦或葬身在风景美丽的大峡谷。许多人说,下辈子做一颗树吧。有人表示,政府买下了他们剩余的生存价值,留下了空间和时间,也许极不人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雄二穿上了那件正装。所谓正装也就是多年未穿的一套质地比较考究的西服,并且打上了一条浅蓝碎花领带。在镜子里照了下,精神的外表之下掠过一丝哀忧,因为他所选择的是一条不归路。这不仅仅是理性的选择,更需要的是一种大无畏的勇气。

  这勇气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几年前,他的哥哥西山雄一去世前的景象还历历在目,说耸人听闻一点不过。雄一是心脑血管病,半身瘫痪在床上15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孝顺,大儿子把公司转手出去,不用养活50多个员工了。小儿子是从城里辞职换到这个小镇上,两个人轮流照顾父亲,还带上两个儿媳妇,一直照顾到雄一去世,身上都没有褥疮,也不感冒。

  然而,这种躺在床上生不如死的日子,雄二是再也不想过的,有时只能拿面镜子看看窗外的景色,和蓝天上白鸽飞过屋檐的生气。

  雄二也曾帮他洗个脚、洗个头什么的,慢慢地,觉得那脚像个动物的爪子。而头就更不像了,渐渐地变得很小,耳朵尖而长,眼睛圆,人中深,那张脸竟然变成了猞猁的样子。

  传说很多年以前,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不时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有人上山去摘榛子,就回不来了,再也找不到了。有个女孩,那天上山去捡栗子,两天没有回来,家人就动员了族里一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去找。后来找到一个山洞里,看见女孩躺在乱草褥子上,神情有点怪异,旁边有一只硕大的猞猁,雄性的,死了不久。一个叫尾田的小伙子大着胆子第一个进洞的,女孩一看到他,立即就扑上去抱着尾田不放,显得很无助的样子。

  回来后,这个叫尾田的年轻人就娶了当时才16岁的姑娘惠子,并将猞猁的皮做成一张椅垫。惠子很快就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叫雄一,就是这个雄二的哥哥,这样的故事还不是唯一。不少人都怀疑自己的前身,生怕在临死前显出原形,于是在还有一张正常人皮的时候,一旦发觉不行,就趁早地结束自己。

  “我决不会走到那一步。”雄二沉淀了自己的思绪,意志坚定地出门,上了一辆的士,径直到了板城医院,在那里,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休息厅里,雄二的旁边坐着一个60岁左右的拄拐男子,神情极度沮丧不安,雄二和他聊了起来,他一直说着:“作孽呀,真是作孽呀,这么好的儿子却先走了。”

  原来,他所在的村子那一年不知怎么,上面规定所有的农作物不准使用一种农药,于是导致一种外来的“马虐蚊”袭击整个小村。这种“马虐蚊”只是在晚上才出来吸血,而且集中在上半夜。只要你一躺下,安静不动,一会儿就有“马虐蚊”来吸你的血,不少老人和孩子因此致病死去。

  儿子淳一郎已经将近四十岁的人了,还没有娶妻,就是因为父亲的腿有小儿麻痹症,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大出血去世了,父子相依为命,淳一郎长大后也一直照顾着父亲。那年“马虐蚊”肆虐的时候,闹得人晚上没法睡,儿子淳一郎就自己先睡在父亲的床上,到了半夜后,才让父亲上床,并且还给父亲盖上一床薄单子。真没想到,纯一郎连续发了几天的高烧,人就没了。

  这父亲一下子就孑然一身了,想想活着没有盼头,儿子死了没有希望,都是为了自己,这样的孝顺是难得的,可是结果却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想到后来也就来到板城医院,想弄一张鉴定书去报名入会,也是“天堂之约”。

  有一天,晚报上登出一条关于交通事故的报道,看似非常普通的事故,可是却引起了不小的热议:这样的孝顺为哪般?

  说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因为自己的父亲突发哮喘旧病,妻子在去年就离婚了,他独自用架子车载着父亲准备去医院,12岁的儿子闹着也要陪着去照顾爷爷,于是就挤坐在爷爷的后面。

  车子轰地一声就开了出去,在一个路口抢红灯的时候,因为突然加速,孩子没反应过来,一下子就掉了下去。他老父亲叫了好几声,这个男子才听到,可是,飞快地摩托车已经冲出去200多米。这个男子想:返回去不太可能了,什么都发生了,也来不及了,还是先将父亲送到医院再说,相信路上有警察和好人会帮助的。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父亲经过一路的颠簸和惊吓,到了医院的时候已经不行了,抢救无效,不治身亡。而他的孩子也因为突然的掉落,后面的车辆来不及反应就撞了上去,导致脾脏破裂,当场死亡。

  许多人看了报道后都唏嘘不已,不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孝道为哪般?如今这个男人一下子失去两个亲人,有好事之人又开始讨论:如果只能让一个人活下来,你愿意让父亲还是儿子活下来?

  看来对上辈的不理性孝顺和对下辈的关怀成长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之下,我们确实很难在短时间里做出正确的选择。

  据说,这个陷入极度痛苦和绝望中的男子也报了一个叫做“最后的晚餐”的会所,然而,这些会所的入会条件,是必须年逾70岁的老人,而且身患不可逆转的慢性疾病,暂时还有行动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等,而他只有40岁,还达不到要求。

  这种疑似解决人口问题的会所,都是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影响之下的社会实践的产物,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地要超过物质财富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当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以2、4、8、16的数学级速度时,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是惊人的2、4、16、256几何级,所以人口膨胀的问题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他的结论是,只有以下几种形式方可解决:天灾、瘟疫、战争。

  前两种是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中世纪曾出现过,16世纪的佛罗伦萨瘟疫大逃亡就是最严重的一次,而战争则是人为制造的手段,二次世界大战就急剧的减少了世界人口,尤其是男性,二战期间全世界只有16天停火,显然战争这是极不人道的手段。

  二战以后的和平时期,急剧增长的人口过剩,又成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丧失了劳动力和自理的老人,便成了控制人口的目标之一,一方面是控制出生,一方面是制造死亡。当然,要人道的、经济的,并且有尊严地迈出这最后的一步,自觉地走向人生的最后一站,也是不容易的,经历了许多年的思想意识及教化,和传统观念的决裂,才走到了这一天。

  雄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与其像他的哥哥雄一那样,或者像其他人那样躺在病床上十几年,耗尽了精力和经济,最后形同枯蒿,或露出不是人形的原形,很多人鼻饲着维持苟延的生命,最后都已经完全不成人形地离开这个世界,还不如在能走能动的时候,选择一种既经济又不失尊严的方式离开,而且还能有一笔保险偿金留给后人。毕竟,自己在临终的日子没有给家人当成包袱;毕竟,是自己选择的一条无怨无悔的路。

  雄二想到这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志和当初的想法、选择,义务反顾地拿着“森一”的病史报告去“天堂有约”报了名,入了会,等待着活动通知。

2#
发表于 2017-4-28 15:09 | 只看该作者
我沙发。
3#
发表于 2017-4-28 19:5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赐稿!
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11:28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7-4-28 19:58
感谢老师赐稿!

感谢光顾拙作,分享交流,想听到拍砖的声音。
5#
发表于 2017-4-29 21:05 |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了,有夹叙夹议的感觉,貌似以小说的体裁展示给读者,须继续斟酌改头换面。浅见妄言,不求谅解但求海涵!
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21:36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4-29 21:05
仔细读了,有夹叙夹议的感觉,貌似以小说的体裁展示给读者,须继续斟酌改头换面。浅见妄言,不求谅解但求海 ...

感谢关注,所言即是,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是想急切表达想法,结果写的不像小说了。九版一针见血的指出,就是我的改进方向,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8:39 , Processed in 0.04680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