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文友倚篱花下对《无脚鸟之死》的评论:
《无脚鸟之死》总评:
《无脚鸟之死》以一种特殊的格体‘从前’、‘当前’这两种表现方式描写,给看官一种新的视觉享受,将以往与现在进行的场景一分而开,不会混淆更是思路清晰,这是感观上的一大特点。
本书可以定义为悲剧,一开头便是将男主杨过的死呈现于眼前,让人一下便觉得沉重,情绪一下便能随着文章的起伏而起伏,将心情陷入其中,跟着文字而欢而泣,往下读,男主的死是主线,引申出了背后的故事,他的母亲杨丽珍、父亲杨子轩的感情经历,杨过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的刚要开始便被母亲杨丽珍扼杀的恋情,还有爱他至深的女友陈合。
以故事情结来说,杨过的死归结于四个方面:
一、他的父母亲造成了他的性格,软弱、感情细腻、富有热烈的爱,同时,他的性格上缺少了男人气,少了责任心与承担的能力,他是用死来逃避着他不想看见的、不愿感受的、不肯生活的一切,直白点说,杨过不爷们儿。若是,他换了一种性格,相信这一切便不会发生。
二、杨过的家庭。单亲家庭,母亲又是刚强的一塌糊涂的人,不管别人的感受,一味的主张,两代人无法勾通,最终造成了他的死。
三、杨过的母亲。杨丽珍是个处处要强的女人,而女子强则刚,女子强不是坏事,却也并非是件好事,要看强在何处,刚在哪里。杨丽珍作为妻子,她有些过分要求丈夫杨子轩,杨子轩是性格温雅的男人,这种男人同样也喜欢温柔的女人,若杨丽珍能很好的处理、把撑夫妻之间的感情,该松的时候松,该紧的时候紧,相信杨子轩也不会有外心,这是她作为人妻的失败之处。她作为一个母亲,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不懂自己的儿子,是啊,两代人沟通不是件易事,但用心去发现,用情去体会,自己的孩子难道还能感觉不到吗?!自她与杨子轩离异后,便是破罐子破摔、动嘴开骂,如泼妇一般的形象,这让性情温软、感情细腻、又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美好的杨过难以接受,可她是母亲,杨过不会去怪自己的母亲,这种杨丽珍就未发现,多么失败啊!失败到让人心疼!而她与老李的再次结合,这是件正常不过的事,杨过也没什么意见,可她要求杨过叫老李‘爹’这有些过分了,对于杨过他是无法、也不能接受的,男孩子有男孩子的思想与天地,他就认为,父亲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杨子轩,男孩子都是以父亲为骄傲、为英雄形象的,这个是不可以去打击的。
四、杨丽珍更不该的是将杨过与陈合拆散,哪有棒打鸳鸯的道理,何况陈合是个好女子,而杨丽珍却以她母亲工作不好为由拆散了他们,还跑去了陈合家里要求她们搬家,说真的,你杨丽珍凭什么要人家搬家,说难听点,你算什么东西。这是我看了比较生气的地方。其实,杨丽珍看到他们恋爱,便觉得陈合将杨过抢走了,陈合在挑衅她,杨丽珍的独霸欲太强了,作为母亲,可能会多少有一些失落感,但她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错,儿子是她含辛茹苦带大的,这种付出是作子女的无以为报的,可是,当儿子大了自是要有自己心爱的女子、要结婚生子的,这是人之常情,可杨丽珍却觉得就要失去杨过了,原因就是陈合抢走了杨过。
我归结的就是这几点促成了杨过的死,母亲对他的不理解,将他刚刚萌芽的爱情强取豪夺的毁灭了,对于他闭门写小说的不认同、不鼓励、不断的打击他,我觉得再自信满满的人,天天被自己的亲人打击,肯定是承受不来的。而他的父亲杨子轩又帮不上忙,只能看着儿子难受干着急。
书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就是老李,老李是个不错的人,杨丽珍跟着他是可以过一辈子的,老李对杨丽珍的理解与忍让、尊重,都是可见的,可以说老李跟杨丽珍是同等起跑线上的人,素质相同吧。
女主陈合,一个极富血肉、灵魂的女子,这个人物塑造的相当成功,她对杨过的爱是大爱,是一般女子所无法做到的,让人感佩!杨丽珍要求陈合断了与杨过的恋爱,她断了,要求她们母女搬家,她搬了,她忍让并不代表她怯懦,她付出并不代表她害怕。陈合的母亲是一位好母亲,理解自己的女儿,她更深的爱都付出于女儿身上,与杨丽珍是个反比,虽然她的出现很少,而且死了,但她的母亲形象与杨丽珍相比绝对是可以让杨丽珍自惭形秽的。陈合能在杨过死后还能更深的爱着这个男人,并没有鄙视他的逃避、他的不负责任,反正相当努力的去帮他出书,为他讨公道,这是何等之举啊。
在《终》这一章里,陈合将杨过的骨灰撒入了江水中,相信她的内心是最痛的,她亲手撒骨灰,这正是与杨过最后一次接触,以后再也不能去摸去看,只能留在记忆里,这是最痛的。这一章,我看哭了,感动了,伤心了。这一章杨丽珍默许了陈合将杨过的骨灰撒入江中,她是否该醒悟了,如果当初她不打击杨过,给予他更多的是鼓励、支持,能够多了解了解自己的儿子,那么,杨过就不会去死,杨丽珍是否意识到这点了呢!
感悟:与人的相处中,希望我们拿出的是真诚而不是虚假的惺惺作态,与亲人的相处中,我们要付出,不能总以自我为主张,去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只管自己如何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要倾注于百分百的感情,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思想动态,多多的沟通,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哪怕写一封信放于孩子的枕边,这种小动作的温暖也会让彼此心间无芥蒂,相信,用爱、用理解可以温暖我们的孩子,温暖他们的内心。孩子,多么可爱呀,但需要我们用爱滋润,以心暖心,这世间无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