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雪 于 2017-5-8 21:02 编辑
自说自话(十七)
最近一些时日,我是很喜欢走出去的。所谓的走出去,就是到外面的世界里去看看自然景观,尝尝人情冷暖。远的近的皆有,当然是大饱眼福的了。走出窄小的屋子,走出喧闹的小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呼吸到了异样的新鲜空气。我曾在巍巍太行深处胆颤心惊过;我也曾在清清三峡缓流里开怀大笑过;目睹的皆是更为广阔、更为纯洁的大自然,泰然自若之后愉悦的自然是我的身心。
有时候我在想,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一人一碗一筷一床一被足矣。可实际上,我们的欲望又远远不止这些,什么房子车子票子,什么学业事业家业……还有那些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足已让我们的思绪紊乱和步履维艰。于是,有好多个不明白之处,我总是找不到倾诉的突破口。许多时候,我也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来舒缓一下倦怠的身体与沉重的脚步,字里行间渗透一点,包容一点,化解一点。其目的就是让烦躁的心灵放飞于纸面,铺展于路上,沉淀于琐碎的世事之外。无论你理解与否,我只告诉自己容纳我们的天地毕竟是很小很小的,身体不远行,心灵不远行,无疑是在周身内外悄悄地筑起一道无形的篱笆墙。
于是,我常常又在提醒自己,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走出一个心旷神怡的日子来,那种平静是你意想不到的惬意;甩开家长里短的纠缠,走出一个自信乐观的日子来,在那静谧的五彩生活里捕捉一些鲜活的情趣。
最有感触的当然还是我自己了。离开了工作岗位,我的日子时常在不自不觉间被安稳的时空所麻痹:酒足饭饱,日无所思。时间久了,我便开始厌倦。倘若再不走出去看看,无疑又是亲手给自己的手脚与心灵勒上一个牢固的套子。
楼后的小花园,是我早晚必去的地方,哪怕再累再困再烦,我都要去那里瞧一瞧,仅一人。瞧那花朵的争艳,瞧那枝叶的凋零。有时候也会用手去摸摸晨曦里的露珠,捡捡夕阳下的枯叶。心里比谁都清楚,越是凄凉的地方更需要撒播绿意。先生有时候说我有点莫名其妙,望着一棵小草也能发呆半天。我说他不懂,那些令人震惊的背后,本就是无数个“发呆”而来的杰作,对陌生产生兴趣的原本都是些令人心动的诱惑,就如我对文字的喜爱。
朋友说,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我们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该自足了!每每听到这句话,我却不免会产生一种不满足的思绪来。其实,被满足所说服的往往来自于懒惰,不出去了解这个世界,不看看这个社会,正如作家佚名所说,“那我们其实是在用曾经来之不易的资本为自己打造一具只会享受的温柔之床。”你说不是吗?
每晚,躺在床上,想着慢慢的长夜,可等长夜过去了,你又不出来拥抱灿烂的阳光;偶尔,当你深陷一片沼泽地的时候,你又难得抬脚,这又怎能排除困境,最终快步地去迎接远方的曙光?
我们有时候被磨难和困惑板着面孔阻挡,倘若不走出去,那我们的日子会更苦并且会更加毫无亮色。
早春三月,去三峡人家游玩,望着滔滔东去的江水,我顿生感慨:时光的流逝不也如此吗?一去不再复返了。那天,在绵绵细雨中,我就在想,即使这里的景色再迷人,如果一个人的脚步始终在原地打转,这种停滞不前的个中滋味,恐怕也实难品尝。
话说回来,走出去不光是我们的身体要走出去,与那些不切实际的自我清高、孤芳自赏挥手告别,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灵要走出去,要勇于向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去追寻,要勇于向着一个未知的高度去攀登。
也许,你会对我说,我本就喜欢宅在屋子里。这并不要紧,但我们的目光应该穿透那些陈腐的隔膜而有独到的见识;也许,你不曾离开过自己的故乡,但我们的心胸应该如头顶上的蓝天那般跨越山河的重重阻隔而有更为深远的境界。
身体不一定要远行,只要放飞了梦想也同样美丽;领略不出一道别样的风景来,跌倒爬起也会有不凡的收获;这一生没有走出撼人的传奇来,内心珍藏多个感人的故事也会一样隽永。
不知道出自谁的杰作:生命只有在行走中才会有更高的高度。我觉得这句话很富有哲理。
余光中说,假如我有九条命,我愿意用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因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的。是呀,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也可以认识自己。在旅途中,我经常看到有人背负着沉重的行囊,翻山越岭;也有人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开心而行。这些都令我为之感动与羡慕,我佩服他们的勇气。
因此,我想大家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走出去,看看花开花谢,瞧瞧人往人来。并不特意要去追寻些什么,也不被所谓的“条件”所逼迫,从从容容地看待生命,过好每一天,今生今世感到无憾也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