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4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追肥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10 1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7-5-10 18:06 编辑

                                     追肥记                                    
                                       季大相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若谈论追肥经,乡村的种田“老把式”都能念出个一二三的道道来。


    要想庄稼长得好,追施肥料免不了。大集体年代,肥料以人畜粪便、猪脚泥、草皮与河泥沤制的有机肥等为主,这些肥料主要以铺盖的方式下田。比如,冬天在小麦地里铺盖上一层河泥浆,既增肥力,又防冻害,一举两得。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化学肥料开始普遍使用,出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追肥方法。那时,每到冬春季节,生产队的男女老少齐上阵,给小麦追肥,田野里人头攒动,真是一派热闹非凡的劳动场景。追肥作业一般为三人一组,一人手持追肥锥(这是一种木制的农具,由一根长约1米左右的成人手腕粗细的木棒,底端削尖,离底端约20公分处凿眼安装一个踩拐,上端安装一个横棍,便于双手抓握使力),锥尖抵在麦苗与麦苗之间的空隙处,抬腿伸脚用力踩踏踩拐,在土壤里打出洞眼。紧跟着一个手提盛装着化肥或尿素篮子的点肥人,弯腰曲背伸手抓点肥料放进洞眼里,后面的第三人用脚拨动浮土将洞眼封盖住。这种追肥的优点在于因苗施肥,苗情长势旺的可少追点肥,弱苗适当的加点肥量。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民所有,劳动效率随之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时,追麦田肥料大多是夫妻、母子、母女或婆媳、姑嫂等两人作业,一人追洞眼,另一人负责点肥,并顺带封盖洞眼。如果两人拉开空档过大的话,追洞眼的人便会放下点肥锥帮忙。点肥锥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尖端安装上铁质锥体,入土的力道足,踩出的洞眼既深又圆溜,更便捷于点肥。


    追肥是项耐力活,反复干同一动作的活,人很容易滋生疲劳感。一次,我和父母下地追肥。我一会儿拿追肥锥打洞眼,一会儿点肥,再过一会儿又去拨土盖洞,反反复复,抓耳挠腮,趁父母不注意,大把地抓化肥往洞眼里塞,心想早点将肥料点完了,也就解放了,小保他们正在不远处招手,等着我去玩“抓特务”的游戏呢。也许是心慌,或操之过急的缘故吧,当我又一次将化肥灌进洞眼,因为肥量太大,冒出个大大的尖。不容多想,我伸手抹平,并用浮土将多出的化肥盖住,未承想,这一幕被父亲瞧个正着,他抬腿踢我屁股一脚,吼道:“你就是这么追肥的?拿钱作对……”巴掌又向我挥过来,在母亲的阻拦下,他怒吼一声:“滚。”我真的是连滚带爬的跑回家,玩耍的兴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累则思变。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大多是农民在生产劳动中不断总结和创造出来的,所以,“农民是土地的主人”,这句话是蕴含着丰富哲理的,主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是要创造和有所作为的,总在想方设法的降低自己的劳动强度。一九八0年代中期,邻村一位青年农民随父母下地追麦肥,感觉既累且劳动效率低,便琢磨起一种既省力又高效的方法来。经过反复试验,他发明出点肥器,铁制的点肥锥,安装着盛放肥料的容器,用力打洞眼时,容器好似漏斗,肥料由容器漏入洞眼里,点肥器提上来时,松动的周边泥土恰好将洞眼封盖住。此项革新,一个人完成三个人的追肥工作量。他申报了发明专利,绘成图纸交由厂家批量生产,大发了一笔。


    进入一九九0年代初期,不知道是谁的创新,但绝对称得上是新时期的一次农业技术革命,就是给小麦、油菜等旱播作物追肥,不再使用点肥器点肥,而是直接将肥料撒到地里。撒肥的肥料是尿素和复合肥,化肥不宜使用,因为它容易粘落到作物叶片上面,出现烧苗现象。一场雨雪过后,趁着麦地里潮湿的时机,农人们肩负小笆斗,来回穿梭地撒施肥料,苗弱的地方多撒两把,倒也达到因苗施肥的效果。有的人为免去田间滑烂的羁绊,习惯抢在雨雪来临之前将肥料撒下地,但有时会出现天气状况急转的现象,突然雨住天晴,眼睁睁地看着肥料在空气里风化掉。也有的人习惯冒着雨雪撒肥,倒是一种省力的最佳方法,不过,人要经得住雨淋雪打。


    一个新技术成果的诞生,往往取决于一念之间的灵光闪现。像水稻田一样给小麦撒施肥料,观念一变,效率提高数倍。所以,来自于实践的创新创造,才是打开幸福生活大门的金钥匙。


2#
发表于 2017-5-10 14:23 | 只看该作者
像放了部老电影,让人回到过往,见识那些曾经点滴。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7-5-10 15:2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亲自见过追肥的过程,开眼长知识了
4#
发表于 2017-5-10 16:05 | 只看该作者
乍看标题,还暗想:现在的人都在减肥呢,这还有追肥的。进来一读才知,是自己想错了。
长见识,原来种庄稼是这样的追肥的。特别是文中所写的因追肥而有的发明,真是很赞。可见什么都应该源于生活。文章写得自然,再现了当年的劳动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发明创造的赞扬。欣赏!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7:30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10 14:23
像放了部老电影,让人回到过往,见识那些曾经点滴。欣赏问好。

感谢老友来读。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7:30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7-5-10 15:27
没有亲自见过追肥的过程,开眼长知识了

问好朋友,谢谢指正!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17:31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5-10 16:05
乍看标题,还暗想:现在的人都在减肥呢,这还有追肥的。进来一读才知,是自己想错了。
长见识,原来种庄稼 ...

感谢版主的悉心点评和热情的鼓励。远握,问好!
8#
发表于 2017-5-10 18:05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5-10 16:05
乍看标题,还暗想:现在的人都在减肥呢,这还有追肥的。进来一读才知,是自己想错了。
长见识,原来种庄稼 ...

天,我也是。
9#
发表于 2017-5-10 18:10 | 只看该作者
追肥记,是庄稼肥料更新换代的历史记录,尤其是第一代肥料如何追肥,没有赶上那时候,在作者文字里看到了,很详细。欣赏问好,老农民!
10#
发表于 2017-5-11 08:57 | 只看该作者
大相对这农事活动也很熟悉啊,积累深厚。
传统耕种已经淘汰,化学肥料的使用虽然增产了,但带来的却是农产品质量下降,农药残留成不不争的实事,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科学带来的伤害。
11#
发表于 2017-5-11 09:53 | 只看该作者
农人生产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技术的革新,有叙有议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有季老师对农事活动的丰富经验。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0:39 | 只看该作者

天啊!我惊呆了,原来还有这回事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0:40 | 只看该作者
素离歌 发表于 2017-5-10 18:10
追肥记,是庄稼肥料更新换代的历史记录,尤其是第一代肥料如何追肥,没有赶上那时候,在作者文字里看到了, ...

谢谢朋友白悉心点评,土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农民在劳动中推进生产力发展,也是可敬的。感谢朋友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0:41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5-11 08:57
大相对这农事活动也很熟悉啊,积累深厚。
传统耕种已经淘汰,化学肥料的使用虽然增产了,但带来的却是农产 ...

柯老师分析的精辟,看来,也不是农事白外行。谢谢点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5-11 10:44 | 只看该作者
李金英 发表于 2017-5-11 09:53
农人生产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技术的革新,有叙有议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有季老师对农事活动的丰富经 ...

    感谢管理美女的精致、悉心的点评,文字来源生活,记录点滴的过往生活,也是一种回味的乐趣。十分感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20:35 , Processed in 0.3737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