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荆轲刺秦王》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很有幸读到这样一篇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文言佳作,虽然刺秦之事功亏一篑,但我心中的荆轲依旧是那个慷慨悲歌的侠士。所谓“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我想借此事谈谈那个时代的中的荆轲。 天下大势者,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经过长达五百年的战乱之后,中原大地再次迎来了一股清流的曙光,这对秦王来说,是幸运的也是令人骄傲的,但对东方六国来说这一定是个灾难,对太子丹而言更是如此。燕本是小国,与秦本无过节,但却次受其欺凌,太子丹作为人质必然会受到不公的待遇,此时尚武的精神在他的身体复苏,他开始寻找刺秦的勇士,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荆轲。太子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人物从此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彪炳史册。 在我看来,事件前后有两处关于荆轲的描写足以令人潸然,其一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短短几字掩盖不住一个侠士视死如归的心境,尽管翻越千山万水,前路漫漫,尽管不知自己的命运如何,尽管受到太子的误解,他仍是他,矢志不渝。风萧萧易水寒,唉!后人读此,想必也会为他的忠诚而感慨吧!其二是“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悲哉!壮哉!荆轲的心中是无奈?绝望?还是遗憾?这我们不得而知,临死前他再次看到了秦王那惶恐而带有一丝嘲弄的眼神。 他笑了。 他也笑了。 “你后悔吗?” “我不后悔。” 足矣。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偌大的咸阳宫早已沉入地下,而他-----荆轲仍久驻与你我的记忆之中,永远,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