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tbeijun 于 2017-6-3 19:57 编辑
闲来,我在粤东某媒体翻读到一篇名为《汉字遐思》的文章。文章的观点独特,于制高点抒发了作者对“纯粹”汉文字的挚爱之情,以及在生活、工作中运用汉字“做游戏”之乐。类似“中国人爱祖国的文字,乃天经地义……”的文字,在文章中比比皆是,令人鼓舞。同时,文章中对“钱玄同、瞿秋白之流”仇恨汉字行为,以及“一些无知的人”随声附和行为的批判,也是入木三分,令人敬畏。 作为同样热爱汉语言文字的老学生,我喜欢搜集有关汉字研究的不同观点,并且在比较它们之间差异的过程中受益。所以,拜读了《汉字遐思》之后,我除了对作者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表示敬意之外,还想对《汉》文中所凸现出的一些汉字“沙文主义”情绪,不自量地续一点“画外‘貂’”。
汉字的基本功能及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对受惠于义务教育的中国同胞来说,已经是常识。我现在强调的是:汉字有今天的地位,其实是在交流过程中发展壮大的!概括地说,它既传承着中华文明的薪火,同时也抒发着中华文明的胸怀。 对外,中华民族之于地球各大陆板块的不同民族,是“地球村”村民之间的关系。中华文明的传承,从来就是呈纵横交错状态的。几千年来,除了推动纵状的本民族历史发展之外,瑰丽无比的汉语言文字作为媒介,一直都滋润着横状的中华民族与亚欧大陆各民族之间文明的融合。远眺历史,“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莫不如是。回眸当代,汉语言文字更没有理由与经济逐渐一体化的世界文明相脱节。微软的“WINGDOWS”(窗口)风靡全球,但是照样预设简体中文汉化程序。如果“微软”等等外来文化对汉语言文字的这种亲昵行为被视为“西风东渐”、而使用微软的软件或者将“fans”(歌迷、影迷)谐音读成“粉丝”等等就涉嫌“崇洋媚外”,那么汉语言文字再纯粹,也会因此显得太小家子气且缺乏自信心了;当然,其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字了。 对内,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语言文字只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汉字遐思》文中“真正爱汉字的还是中国人”这句话如果是“文字游戏”的预设程序,那就有待修改。因为我们不能把中国人的概念,狭隘地圈定为汉族人。否则延伸出去的话,中华民族就萎缩成为汉民族了。其实,中国自从统一疆土以后,各朝代的统治者在弘扬汉语言文字的同时,都积极地和谐与各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回忆一下“昭君出塞”、“文成入藏”等发人深省的故事,汉语言与中华其他民族语言的融合可见一斑。我国现行的《宪法》也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其实,我国各少数民族同胞也在积极学习汉语,以增进与中华各民族间的互相了解。可见,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不是汉语言文字的本来面目。 所以,与《汉字遐思》作者一文的观点有些不同,我觉得汉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所衍生的与非汉语言文字的融合性,才是汉语言文字千百年来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本质。过去或现在,个别国人仇恨汉语言文字行为固然要批判,但是如果一如《汉》文因为从“纯粹”方面的考虑就要将汉字当作古董般“珍藏”起来,或者因为“做文字游戏”带来的高境界而鸟瞰非汉语言文字,那就会不幸地成为另一种“井蛙”。 因而我还是相信,如果汉文化的精华——汉语言文字能够保持传统,同时批判地吸收国内、外其他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华而发扬光大,那才是汉语言文字的胸襟、才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胸襟! 我祈望这个观点能够得到《汉字遐思》的作者及其他文化大家的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