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青衫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遥远的放逐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7-6-7 07:06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6 21:02
我坐等恩和评论,拿个小板凳,再拿个记录本,托腮准备……

红姐姐,看到您可爱的样子了。真如青衫说的,好形象哦。好吧,您给恩和数着时间和字数,我临屏随意说喽。O(∩_∩)O哈哈~
姐姐,夏安。一天快乐。

点评

喜欢读小仙女的评析,老粉丝一枚,收下啊  发表于 2017-6-7 21:13
62#
发表于 2017-6-7 07:08 | 只看该作者
青衫,您先原谅恩和,临屏随写,如有错,不回头改了。O(∩_∩)O哈哈~

63#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7:13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6-7 07:08
青衫,您先原谅恩和,临屏随写,如有错,不回头改了。O(∩_∩)O哈哈~

恩和谦虚。恩和说的全部都漂亮。:)
64#
发表于 2017-6-7 07: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6-7 12:51 编辑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旧城在如今海林市长汀镇,新城在宁安市。
  宁安就是古渤海国故土、上京龙泉府所在地。
  厘清这些躺在文献中的历史,在几百年后,尤其电子时代,其意义因人而异吧。西方有个认为,人类正进入宝瓶座世纪。特征呢,就是人类正从外部的物质的追求走到了对内心的深度探索。于此背景最形象的说辞是: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秘园。
  而所有的外部,包括物证的和书籍的历史,也只是内在世界的镜像而已。

   青衫,不知您是否也认同这个哎。但恩和读过的您的每一篇字,都能感觉得到,您在践行于焉,且几乎少有它顾。您的字,对语者第一是您自己,第二还是您自己。少有的专注,因而文字是气质上的安静,最少有与人谈论的喧声。
   于书写的人,读者,首先就意味着是质疑者哦。所以呢,即便最自负的写作者,对面也还是很难没有他人的。争辩,就不自觉出现在字里行间了。最轻微最隐蔽的争辩呢,就是表现主义的吧。
   其实每一个写作,都是关注内心的。但显然,我们的内心有很多层哎。基本的事实和安慰,是每个人都会随着对自己的挖掘和洗练,而走到伊始没看到的那些个自己那里去。写作,也因而对每一个人自己,有绝对价值。

   走去表达内心,还相对容易;真旁若无人,不容易吧。
   就像所有的真。它必是剪除所有杂乱方向的唯一方向。于向内在走呢,就是最少判断,最少用概念思考,最多用直觉关照,不下结论。只是把一时所见所感,连同正在进行时的观者自己,都掠来一张白纸上,然后把纸上事物,白描。
   因倾诉向自己,自然坦白于深。
   这个方向的书写,如写得好,常常都不会是一事一理的清晰,一情一意的记忆,一得一失的思考。它会更接近心和意识的本来样子:越模糊,越靠近事物的真实和磅礴;越清晰,越悲喜难分立。
   一个人的纯粹心灵记事,也因而竟仿佛讲了很多人的细节和今昔曾经。共鸣者众,就是每个人都从中感觉到了一些自己呗。真旁若无人,其实呢,就是明白和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呗。
   人类爱恨情仇的全本故事,几千年过去后,早已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吧。而未被触及的仿佛碎片的内心存在,其磅礴其不为自己所知,才例证着:心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田地。
   故而,人人都有长长的故事,却越来越少人听,而碎片和碎片的背景,已被看见是书写的腹地。当世界不再强烈推崇托尔斯泰们,而是卡佛、温特森的时候,是不是正说,越是真正的时代书写者,越清楚看到了,心灵的完整性唯在碎片中才更丰满也更真实呢?
   这不是什么写作手法和功力,是视角和认知的问题吧。
   宝瓶座时代这个提法的认知背景,是认为民族、地域等等不同背后,甚至不分古今,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
   心灵的涵容,我们知道东西方很不同的。取其重合意,就是那句话呗:我们有个地方,一模一样。

    读了书,听了万千讲述,就看到,只要是书写,其实都是基于这种相信的。相信这世上,总有人会倾听到自己的告诉声。如此的相信,才有千百年无数人孜孜不绝的书写,而我们,也得以在隔世的文字中,相认着与自己契合的古人,竟如同亲眷友朋那样谙熟亲昵。那是文字最温情的地方哦。每每的,都让人有泪欲泫,无言温软。          而对此相信至深的,其实是各种宗教吧。不分东方西方。
   落到书写上呢,我感觉越是信赖这个深,文字越会靠近宗教的原生意——宗教性:
   温暖。宽容。天真。干净。无分别心。无所求取。自然,无伤于人。有抚慰他人的能量。
   红姐姐、青衫,是不是我又写了很多了?不回头看了,O(∩_∩)O哈哈~不管了了。

   青衫,说您这篇字。您说看图写字,嗯,我觉得您仍然走的是直觉走心的路哎。
   宁古塔,这个名词所调动的内心图景、情感记忆,反复对照着几张和宁古塔有关的图片给您的直觉。于是,反差和相融来了,模糊和清晰来了,所见和认知来了。
   在那些图片后,就像图片给您的直感,宁古塔只如实的是它自己。观者的您,把所观和观感,以近于旁观的视角写出来,它们就呈现出了宁古塔如今的常态样子:被祭奠着遗忘;虚无地真实着;存在于被偶然想到和看见的瞬间,而其实早已如烟。
   就像历史本身哎。
   如此,怅惘油然,淡伤无诉,自说自慰如祝如祈。
   想想,对必将消弭于光阴、终将湮没于历史的人事物,我们还能怎么样呢。是吧?

   仅就读过的您的字,恩和还没看到您有给文字一个光明的尾巴的故意。这篇也一样。我感觉到那幅小图带给您的温暖感了。因而,这个结尾的简单联想、直白表意,和淡淡祝福,喜欢。
   虽然图片拍的真不怎么样。O(∩_∩)O哈哈~
   青衫夏安。



点评

我拿笔记本都记下了,琢磨着,有时间需要从头看你给青衫写的评论,太难翻了,这么多篇,需要大块时间  发表于 2017-6-7 21:20
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长篇的评论不单独贴出来,让大家跟你说想说的话,却偏偏要放这里?我得无数遍的回眸才能看见。不能尽兴的跟丫头侃,总是有一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发表于 2017-6-7 19:26
等了两天,恩和终于来了。先占位,到办公室再细看。:)  发表于 2017-6-7 07:39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65#
发表于 2017-6-7 07:32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吃惊一下下。O(∩_∩)O哈哈~
没时间改了。您只看您觉得还有点意思的吧。其余呢,就当恩和打字快,自己跑出来的。O(∩_∩)O哈哈~
青衫清安。

点评

恩和谦虚了。  发表于 2017-6-7 18:01
66#
发表于 2017-6-7 09:34 | 只看该作者
    从地名与图片产生联想,冷峻而感性,催人思考,使人有所启迪。
67#
发表于 2017-6-7 12:07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6-7 07:30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旧城在如今海林市长汀镇,新城在宁安市。
  宁安就是古渤海国故土、上京龙泉府所在地 ...

恩和的文字,我看两三遍都是不行的,即便句句揣摩,也只在知与不知中飘忽不定,但哪怕入心一分,也有一分的收获不是吗,我是笨中最笨的那一个。

点评

与灯芯草一样。我也看了好几遍了,大约明白一些了。:)  发表于 2017-6-7 12:14
68#
发表于 2017-6-7 12:54 | 只看该作者
灯芯草 发表于 2017-6-7 12:07
恩和的文字,我看两三遍都是不行的,即便句句揣摩,也只在知与不知中飘忽不定,但哪怕入心一分,也有一分 ...

亲爱的们,你们真是都太宽容恩和了,连临屏任意而写的,你们都不责怪我。O(∩_∩)O哈哈~恩和都当礼物收下了。所有书写着的你们,恩和都敬爱着。
灯芯、昙昙,午安。抱抱,抱抱吧。O(∩_∩)O哈哈~

点评

赞同草的说法,便于我们找到,还能记录一下,笔记本伺候  发表于 2017-6-7 21:14
强烈建议发主贴,这样大家就可以更好的交流,说自己想说的话,跟抢楼一样,放肆一下,何乐而不为。  发表于 2017-6-7 19:30
69#
发表于 2017-6-7 13:10 | 只看该作者
恩和 发表于 2017-6-7 12:54
亲爱的们,你们真是都太宽容恩和了,连临屏任意而写的,你们都不责怪我。O(∩_∩)O哈哈~恩和都当礼物收下 ...

弱弱的问一句,我责怪。行吗?

点评

行的。O(∩_∩)O哈哈~  发表于 2017-6-7 18:43
70#
发表于 2017-6-7 14: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6-8 11:14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7-6-7 07:30
宁古塔有新旧两城。旧城在如今海林市长汀镇,新城在宁安市。
  宁安就是古渤海国故土、上京龙泉府所在地 ...

恩和:无论是青衫的文章还是恩和的点评,我在意的,不是宁古塔本身。写这个地方的文章或许不少吧,就我知道的,便有余秋雨的《流放者的土地》。
我去过牡丹江,夏天去的镜泊湖,冬天去的雪乡,两次都没有去宁古塔。如果去了,或许我也会写一篇宁古塔。但要怎样来写呢?或许就是写写它人人可见的景色,并把百度上随便一搜便大把大把出来的历史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以自己的感悟结语。往大了写,会有人类以及社会的种种思考,往细处写,会有个人情感的波动。
读青衫的文章时,只是佩服他思维的纤细,以及笔墨的把握。先看到文字,隔天才看到图片,于是自叹,因为凭那些图片,我是无法成文的。
读恩和的点评,这才更多地明白了一些。一个古迹,它四季的景色,只要抵达的人总能亲见,它的历史和背景,仅凭网络上的资料,出一本书都可以。但要怎样写出专属于自己的那一篇文章,则要关乎心灵,与百度无关,甚至与亲临也无关,要的,只是刹那的触动,或者从图片中,或者从他人的言谈中。这就是我对恩和所说的“碎片”的理解。这样的触动太零碎,零碎到不留神,瞬间就无踪。如果有意识地去感知,或许能够渐渐用文字把它捕捉,并清晰化。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不一样。不说重复的话,并无法被复制,或许就是这一类的书写。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青衫的文字,不得不佩服他的敏锐,以及文字的把控力。
这样的书写,我向往,但做不到。因为长久以来,在沉醉于景色和文字时,自己的内心却成了最被忽略的部分。要去了解它,于我而言,还来日方长。不过,恩和这番话,至少让我看到了一个方向。
那当我们被文字感动时,是不是正是因为看到了文字所呈现出来的那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地方呢?
不知对不对,如若不对或有偏颇的,恩和一定要告诉我。

一如爱着恩和所有的文字一样,爱着这一篇评论。另一方面,又因恩和说得太好太好,好到担心没有读明白,遗漏了哪一个部分,那是自己的损失。

恩和午安。抱抱。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71#
发表于 2017-6-7 18:21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7 14:39
恩和:无论是青衫的文章还是恩和的点评,我在意的,不是宁古塔本身。写这个地方的文章或许不少吧,就我知 ...

我不会说,也算谢昙花帮我说了。

点评

灯芯草,抱抱:)  发表于 2017-6-7 21:42
嗯,听到了。抱抱。O(∩_∩)O哈哈~  发表于 2017-6-7 18:44
72#
发表于 2017-6-7 1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6-7 19:23 编辑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7 14:39
恩和:无论是青衫的文章还是恩和的点评,我在意的,不是宁古塔本身。写这个地方的文章或许不少吧,就我知 ...

昙昙,不是恩和有偏私才赞你!我保证,O(∩_∩)O哈哈~
那天在文后,我说跟着你读书,是最可靠的,是同样缘由。就是:你总用你诚朴的直觉力,读出或看到那些你熟悉或并不熟悉的讲述背后的东西。样子呢,和青衫那种细微敏锐有不同。嗯,很像一个小孩子的眼睛,自有一种奇异的令人不明其理的清觉。
结果呢,这些懂,最靠近那些表达的内核,有真看见的原有的清晰哎。
比如你这个回复吧。
非常抱歉临屏而写,像自己读书的眉批了,无收束的散漫,和某种程度的抽象。青衫与恩和,是相近的思维类型,可能还不会觉得怎样陌生。我这次没照顾到你的阅读习惯。可是亲爱的,你理解得真是又准又有见地,尤其表达得简约而清晰!
关于人文地理历史的写作,关于碎片。你的解读,真是好哎。
恩和最为你高兴的,还不是这些理解。因为一直知道,你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懂,都早在你自己那里,只是没被你看见和收集。昙昙,恩和看得到的哎。更看得到,当一个懂得,被你从你自己心里认领出去,你的纯直不疑,会使它们在你的意识里,即刻生效。杆影亭直。
懂和循行,只在初心那里,才是无隔的一回事哦!而很多人呢,以聪明为达地,最经常地用质疑犹疑,戕害了初心那个生命的伊甸。想想是不是?
所以,比起你懂得了什么,及将会写出怎样的字,恩和更高兴看见并由衷爱敬你心地里,那么大面积的纯如样子。你懂的。

昙昙,感动呢,嗯,其实你细看一下自己,就知道被打动,一直是有层次的。
这个层次呢,不是高低的意思哎,只是我们心里不同的地方。就像真的形而上问题只有一个一样,彻骨的悲伤或感动,也可以叫爱吧,那是任什么也不能替代的、和时间和对象无关,与欣喜与安和无别的那种存在哎。
一种永恒性。这才是那个一模一样的地方的能所哦。
亲爱的,先说这些。时间集中,再来闲说。好吧咧。O(∩_∩)O哈哈~
安。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0:56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6-7 09:34
从地名与图片产生联想,冷峻而感性,催人思考,使人有所启迪。

问好于版。谢谢鼓励。夏安。:)
74#
发表于 2017-6-7 21:02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6-6 20:28
问好MLMC,不要叫老师吧。我们同好而已。
至于字号,习惯了5号字,一直沿续下来,给老师阅读带来不便, ...


问好!安康!

不客气!
75#
发表于 2017-6-7 21:02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6-6 20:29
过奖。夏安。:)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0:18 , Processed in 0.08800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