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6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的语言与中庸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22 06: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散文的语言与中庸之道
  
  1
  
  语言,属于文学范畴。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二者之间似乎毫不相干,怎么会扯到一起呢?
  
  所谓“中庸之道”,有解释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通俗一点来说“中”是“中正”,不偏不倚;“庸”是普通,平平常常。不偏不倚而又平平常常,是说人生行事,应该把握一个“度”。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平常人平常心。还有另一种解释,“中”指“中和”,“庸”即“用”,“中庸”就是“中和之为用”,不偏激,不走极端,不浮躁冒进,以中为贵,以和为美,用之社会人生。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其实就是一种处世之道。为人处事,不偏不倚、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不激烈,不消沉;“中庸之道”也是一种为文之道。不生硬、不晦涩、不高谈阔论、不装腔作势、不剑拔弩张、不无病呻吟。做人,刚刚好;为文,恰恰好。
  
  2
  
  这就是我想借儒家学说来阐述散文语言的目的。
  
  从为人处世之道来看,“中庸”其实就是追求一种“恰当”的状态。“恰当”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发乎情,止乎礼。”是适中,适度。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将“中庸”视为至高的品德,君子应当努力去追求的境界。散文的语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用最恰当的语言,把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就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从事散文创作的人,努力追求的境界。
  
  散文语言的“恰当”,应该就具有“中庸”的味道。
  
  我是比较喜欢那种具有“中庸”味道的散文语言的。所谓“中庸”的味道,就是一种圆熟的语言叙述或描写方式。那是一种语言风格与文章内容完美结合的方式。一种不疾不徐的娓娓道来的表述。像是天空的云卷云舒,像是山峦的烟消雾散,像是山谷的潺潺流水,自然、圆润、流畅,直抵心底。
  
  3
  
  又有人将“中庸之道”概括为“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至诚”、“至善”。“诚”表现在一个“真”上。表现在我们的作品上,就是抒发真挚的情感;“善”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好”。美的语言创造出美的意境,进而表达出美的意蕴。
  
  这样看来,做人与作文是一样的道理,都应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合一”又不仅仅是语言技巧的问题了,是语言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还是那个“恰当”的问题。什么样的语言才是“恰当”的语言呢?
  
  《礼记•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自然禀赋是天性。“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顺着自然本性行事是道,“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天性”可看作内容;“道”可看作我们的语言;“教”可看成是我们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根据文章的内容来选择我们的语言风格。这样,我们就达到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目的。
  
  根据文章的内容来选择我们的语言风格,这就是“恰当”。
  
  4
  
  “中庸之道”是我们传统文化中至高的仁德或人生智慧,是一种理想境界。所以孔子才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道”,具有哲学意蕴和美学意蕴。我们或者可以称之为“中庸之美”。如果我们按照“中庸”的美学原则来指导我们的散文创作,来规范我们散文语言的使用,我们散文语言是否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呢?
  
  有人在评价周作人散文时说:他在散文用笔上从容不迫,流转自如,似名士清谈,娓娓道来无所拘羁。读他的散文,不觉拘谨,不感到版滞,好像是与老朋友在一起毫无拘束而又极有兴味的清谈。在不知不觉间或即触到某种妙理,使你反复去咀嚼体味,甚至会长留在记忆之中。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很符合我们所谓的“中庸”的美学审美。
  
  民国时期的散文,是比较成熟的。那些个名字,如灿烂星辰映照天空。周作人,郁达夫,沈从文,张爱玲,梁实秋和林语堂……
  
  也许是与环境,或者文化底蕴有关,民国时期那些散文家的语言相比而言是很圆熟的,让我们至今难以企及。
  
  语言的“中庸之美”应该是宁静悠远。我们在抒写情怀的时候,总能经过一种艺术的淡化处理,从而将蕴蓄于中的激情舒缓、有节制的、隐而不显、含而不露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宁静、悠远、质朴的美感。唯有宁静才能悠远。所谓“宁静致远”就是这个道理。
  
  宁静中要有悠远,要善于把简单平凡的事情叙述得俊逸而有韵味。
  
  语言的“中庸之美”应该是冲淡平和。散文的语言应该是从容不迫信笔而出,无一字一句吃力,无任何刻意求工的痕迹。在那些率意写出的文字中,却有一种耐人寻味的风采与韵味。就像一杯龙井,看上去全无颜色,喝到口里,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言境界,淡而有味,平中见奇。
  
  5
  
  选择几段文字,细细揣摩。
  
  周作人的《鸟声》:“古人有言:以鸟鸣春。现在已过了春分,正是鸟声的时节了,但我觉得不大能够听到,虽然京城的西北隅已经近于乡村。这所谓鸟当然是指那飞鸣自在的东西,不必说鸡鸣咿咿鸭鸣呷呷的家奴,便是熟番似的鸽子之类也算不得数,因为他们都是忘记了四时八节的了。我所听见的鸟鸣只有檐头麻雀的啾啁,以及槐树上每天早来的啄木的干笑──这似乎都不能报春,麻雀的太琐碎了,而啄木又不免多一点干枯的气味。”宁静的叙写,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韵味。
  
  张爱玲的《秋雨》:“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简直就是一幅工笔白描,平淡中蕴含功力。
  
  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是“中正”,不偏不倚;“庸”是普通,平平淡淡。语言之道就是不偏不倚,平平淡淡。什么时候我们的散文语言做到平淡而悠远了,我们的散文语言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句云:“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作诗是这样,散文也是如此。
  
  

2#
发表于 2017-6-22 06:58 | 只看该作者
华丽的语言固然好,令人赏心悦目,但是我更喜欢朴素自然的文字。
3#
发表于 2017-6-22 08:59 | 只看该作者
版主的这篇文章,把脉散文弊病,尤其对散文的语言的体认和“中庸之道”的把握,不仅见解独到,而且分析入情入理,举例精准典型,读后颇感受益。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07:10 | 只看该作者
靳军 发表于 2017-6-22 06:58
华丽的语言固然好,令人赏心悦目,但是我更喜欢朴素自然的文字。

就散文而言,朴素自然的语言,才是有魅力的。
谢谢来读,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7-6-23 07:10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7-6-22 08:59
版主的这篇文章,把脉散文弊病,尤其对散文的语言的体认和“中庸之道”的把握,不仅见解独到,而且分析入情 ...

谢谢彦林的肯定,问好。
6#
发表于 2017-6-27 06:4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散文的特点,有独到的认识,更加深理解。问好版主。
7#
发表于 2017-6-27 14:25 | 只看该作者
平淡写文实在是为文为人的一个境界。学习问好。
8#
发表于 2017-7-29 0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實 于 2017-7-29 14:01 编辑

语言朴实,生动准确;脉络清晰,论述充分,是一篇很专业的文学论文。欣赏学习,创作辛苦。
9#
发表于 2017-7-31 11:35 | 只看该作者
读老师美文,醍醐灌顶一般!
10#
发表于 2017-7-31 11:40 | 只看该作者
张爱玲把雨中的房子,写成老僧。是她自己先有了佛性,才会如此。散文写作者,有了深厚的底蕴,心里装着中庸之道,时间长了,自会天人合一。
——取决于一个人修行
11#
发表于 2017-11-22 11:42 | 只看该作者
靳军 发表于 2017-6-22 06:58
华丽的语言固然好,令人赏心悦目,但是我更喜欢朴素自然的文字。

我也喜欢朴素自然的文字。
12#
发表于 2017-11-22 11:43 | 只看该作者
从容 发表于 2017-6-27 14:25
平淡写文实在是为文为人的一个境界。学习问好。

从容老师好,好久没有见了,幽兰认为,平淡并 不等于不浓烈,而是另一种特殊的浓烈......



13#
发表于 2017-12-23 16:33 | 只看该作者
北宋诗人梅尧臣有句云:“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作诗是这样,散文也是如此。
                                                              ——再读此句,感到意味深长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02:08 , Processed in 0.17476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