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非子若云 于 2017-7-8 21:28 编辑
《路边醉汉》赏析 费自平 原文: 【双调•步步娇】路边醉汉 孙爱珍 醉眼迷蒙难寻路,撇腿学猫步。不用扶,脚踩棉花嘴咕噜。只三壶,咋就腾云雾。 赏析: 此曲牌为《步步娇》,又名《潘妃曲》。 散曲,与诗词在语言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用语通俗。《路边醉汉》一曲就彰显了散曲这一本色特点。 我们来看一、二句“醉眼迷蒙难寻路,撇腿学猫步”。围绕“醉汉”落笔,从神态和形态两方面为其画像。先用“迷蒙”状其“醉眼”,可谓神态毕现。“难寻路”,则是写其醉的程度。再用“撇腿学猫步”绘其醉走之形态。“撇腿”,取之于俗语,即分开腿。“猫步”,取之于时装表演的一专业术语,是表演者所使用的一种程式化的步子。“撇腿学猫步”一句,可以说是形神兼备,将一个醉汉行走时的样子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两句精准的文字描画,有如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个眼睛似开又睁,若闭还开的醉醺醺的汉子踉跄着行走在回家的路上。 “不用扶,脚踩棉花嘴咕噜”,是进一步对醉汉的形象进行描写刻画。“脚踩棉花”形容走路时的步态,双脚轻飘飘的,就如踩在软绵绵的棉花上,这是在前面“学猫步”动作的进一步描写。醉汉行走时会有不同的步态,作者选取了“学猫步”、“脚踩棉花”两种形态,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诙谐风趣,用语朴实无华却又通俗亦懂。如果有过酒醉体验的人,对此一定最有感受。“嘴咕噜”,是摹其声。这个醉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说着什么,其描写真是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禁。 “只三壶,咋就腾云雾”,篇末两句是在前面绘形、绘神、绘声的基础上对醉汉作心理描写。作者揣摩醉汉当时的心理:自己才喝了三壶酒,怎么就腾云驾雾起来了。把醉汉当时的感受真实地表现了出来,显得亲切,自然,可信。 全篇要刻画的是一个醉汉的形象,到这里,作者已通过不同方面的描写将这个人物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这个醉汉写得如此现实,生动,真切,除了写作手法上的技巧外,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语言的运用在“俗”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点已在前面作了分析,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清李渔《闲情偶寄》说:“诗文之词彩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周德清在《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论《作词十法》时说道,造语可作“天下通语”,“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路边醉汉》源于生活,度词用语确实如“街谈巷议”,但又“俗而不俗”。制曲者诚当效之。 由上寄言,大众的语言,朴实无华的字句,是曲之主导,是曲作成功的基础。但愿学曲之人能从《路边醉汉》一曲里有所感悟,在学习他人的作品中对于自己的创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