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才浪子 于 2017-7-25 15:51 编辑
哎!队长让我们“青年突击队”全体队员,晚饭后听哨声带着“茅镰”(镰刀)到南边稻场去集合!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年的那个夏季——割麦、插秧“农忙双枪战斗”刚刚打响的一个傍晚的撒黑时分。我正端着碗在门前的大树下,吃妈妈为我们特制的“米面南瓜糊糊”,生产队按照惯例,组成的“农忙双抢青年突击队”队长彭阿亮,风风火火地跑来通知我。
那天天气特别热,热得让人难受。听到通知,我的心里猛地一惊,难道……不由得想起发生在两年前的两件事。
因为缺水,每年插秧的时候,都要从公社兴修的一号水库放水过来。水渠要经过一大队和二大队两个“辖区”,才能到达我们生产队。天旱时,都缺水。因而途中常有“偷水事件”发生。那年流向我们生产队的水经过一大队杨家湾的时候,杨家湾的人趁黑夜,悄悄地将渠道挖开一个口子,让一半的流量流进了他们生产队的池塘里。这事被生产队派去“照水”的聂五发现后告诉了队长。队长气得当场大骂,狗日的杨华(杨家湾生产队队长),竟敢偷到老子头上来了……接着,他迅速通知“青年突击队”28名男队员,带好“家伙(锄头、铁锹、铁耙一类劳动工具)”,直奔杨家湾。还没进湾子队长就大声骂道,杨华,你王八羔子,想咋样儿咧!敢偷老子的水?
尽管杨家湾整个湾子的人听见骂声都出来了,有的人手里也拿着家伙,可一见那阵势,都吓得直打哆嗦,没有一个敢开口接茬的。杨华只好走上前来点头哈腰的陪着笑脸,彭队长,真是对不起!我本打算吃两口就过去跟你商量商量。我们那渠道下面的几块“塝田(依山边的田)”,已经割了、犁了,想先向你们借点水把秧栽上,等轮到我们放水时,再还给你。这不,碗还端着你就来了。这事是我们不对,你彭大队长就多多担待一点,别搞得像我们有血海深仇似的,让别人笑话,是不是啊,啊!
你个小王八羔子,总算聪明!不然,老子捏死你!听杨华这样一说,队长又假意发狠到道。
是是是,你是长辈,我是小王八羔子(杨华是年轻的队长)!我错了!要不,你打我这个小王八羔子两下出出气?嘿嘿,我知道,你大人有大量,伸手不打笑脸人,是吧!杨华听出了队长那狠话的弦外之音,又嬉皮笑脸道。
啪!队长在杨华的背上拍了一掌:你个小王八羔子,我绕你一回!说完,转身向突击队员们一挥右手:走!
难道今年又有人……不对呀,今年还没有轮到我们生产队放水咧!联想那年的放水,我想到了……不对!就是放水有事,也不应该让我们只带“茅镰”啦!于是,我又想起了发生在去年“青黄不接(大米吃完了,小麦又没有成熟,口粮衔接不上)”时的一件事。
由于前年大旱,粮食大弧度减产,口粮严重缺口,就是有政府的“救济粮”和村民的千方百计节约和“瓜菜代”,也难以挨到麦黄。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利用八成,甚至是六成七成,成熟的大麦“撩青”割下,用这些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大麦”煮成“大麦米饭”,或者磨浆做“大麦糊糊”接替。可去年生产队一则为了产量高一点;二则为了能够提前插秧,缩短“双抢时间”,尝试着把大麦都种在了畈上大田里,结果因为畈上大田比山边“塝田”肥沃、湿润,导致大麦成熟期延长,至“青黄不接”时五成成熟都没有。全村三百多人眼见就要断炊了,队长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杨家湾的杨华队长趁黑悄悄找到队长,跟他说,我知道你正在为“青黄不接”发愁,我帮你想了个法子……说着,说着,他就和队长耳语起来。“啪!”队长听后一掌拍在杨华的背上说,算你个小王八羔子还有点良心!好!就按你说的办,下半夜我就带人去!
送走了杨华队长之后,队长急忙叫副队长挨门挨户通知全体男性青壮劳动力,磨快“茅镰”,找好“纤担”,半夜听见钟声去仓库里挑上葽子(方言,指用稻草拧成的一种用来捆绑东西的短草索),到北边稻场集合!
那天夜里全村近百名男性青壮劳动力,在队长的带领下,将杨家湾北冲“塝上”五亩多地里的八成熟大麦全“偷”了回来。让全村人顺利的度过了“青黄不接”,有力气打赢“农忙双抢”这一仗。
事后,队长才透露,由于“青黄不接”的人太多,杨家湾虽然所有“塝田”都种上了大麦,也绝对救不了所有需要之人之“急”,为了避免“亲疏有别”之难,他只好让我们队长组织人去“偷!”
今天,队长又让我们去……可今年的“青黄”我们能够“接上”啊!我百思不得其解。
嘘嘘……嘘嘘!没等我想明白,就听见集合的哨声响了起来。我急忙带上“茅镰”,匆匆地赶到了南边稻场。
等突击队长彭阿亮按男女排好队,清点了40人一个不少时,队长压低声音却很是清楚有力的对大家说,你们都知道,我们大队的王关、李关和岗上湾三个生产队的田地,都是“塝田”和“冲田”,又小又远又分散,收割都困难。而这三个湾子里的老弱病残人多,健壮劳力少,每年的“农忙双抢”,我们大队都是因为他们慢,拖住了整体进度,受到批评。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今天,我想带着你们去做一件不留名的好事,帮帮他们,不知你们愿意不愿意……
愿意!队长你就吩咐吧!队员们一听是不留名的做好事,都高兴地举起手,压低声音说。
那好!走!帮王关割麦子去!队长大手一挥,带头奔向王关方向——尽管他已年近六旬,不再年轻。
那一年,我们整个大队的“农忙双抢战斗”,无论是时间,还是数量和质量,始终排在全公社第一位,就连县上的“农忙双抢”现场会也是在我们大队组织召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