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8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嫩江镇印象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7 2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在嫩江县工作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嫩江古称墨尔根,曾经是黑龙江的省城,但在嫩江县政府所在的同名小镇中,找不到象样的房屋,居民全是住简陋的平房,门都用白亮的铁皮包着,街道也只有一条柏油路,其余都是土路。至于标志性的建筑,更是没有,想玩也找不到去处,每次我从乡下进县城,唯一可去的地方,也只有录像厅了。

  进入了新世纪,一次发行福利彩票,我又有机会到了嫩江县,彩票的发行地点,选择在嫩江江畔,那里耸立着一座雄伟的县标雕塑“玉带金珠”,雕塑广场占地一公顷,是嫩江人运动休闲,外地人参观留念的好去处。我早晨到那里,听许多老人正在议论从电视上看到的国际国内新闻并发表似是而非的意见,有些东西经他们一学就很可笑,张冠李带,鲁鱼亥豕,其实也不必去纠正他们的认识误区和常识偏差,只要他们喜欢说,愿意听,说者开心,听者开心,就足够了,所谓“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县标建筑由十一根圆柱组成的围廊衬托着,主体是两股巨大的向上旋转体围绕着六根主柱。主体寓意是嫩江的山山水水养育了地方、驻嫩江部队、农垦的六十万军民,他们紧密团结在县委、县政府周围共建美好的嫩江。围绕中心形体旋转上升的两股旋转体,寓意嫩江县两个文明建设飞速发展,旋转体蕴含着向心力和凝聚,寓意嫩江县党政核心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作用的默契关系。整个雕塑静中生动,富有很强的生命力。雕塑上方的圆珠体在形体上表示成功、圆满、内涵既寓意大豆深加工的“金珠工程”给嫩江带来的希望,又寓意嫩江是“矿产摇篮”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县标座高三点一三米,寓意嫩江建城三百一十三年。基座四周的浮雕为建筑增添了内涵,丰富了主题。南面浮雕“玉带金珠-发展中的嫩江”,东面“悠悠历史-古老的墨尔根城”,西面“边陲宝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北面的碑刻,将此雕塑落成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捐资单位存以碑记,告示后人。雕塑的前侧由两组群雕,“春-希望的季节”、“秋-丰收的喜悦”,组成雕塑主体高度为十九点九九米,寓意一九九九年落成。

  我花很长时间,仔细辨认由书法家书写镌刻着介绍嫩江历史、地理和现状的《嫩江赋》,这篇文字是我们读懂嫩江最好的东西,但却要费力去猜究竟是写些什么字,用书法这种文化传播嫩江,难免遭遇不懂书法文化者不识字的遗憾:

  “千里嫩江,万年流淌,源出伊勒呼里,汇入松花江浪。南携四河百溪,北列一岭千嶂。古称那河、难水,又曰脑温、诺尼,清冽澄碧,青春洋溢,后人名以嫩江。送肃慎楛矢石砮朝觐,伴鲜卑神鹰宝马出山。江上时闻达斡尔渔歌,桦林常听鄂伦春猎曲,仙人柱飘出鄂温克小唱,献珍珠玛瑙,贡哲罗紫貂。

  然而沙俄火枪,打乱渔歌猎曲,奏捷之驿又传雅克萨捷报。筑城永戍,始于康熙二十五年。城以河名,意为“精能善射”,墨尔根城“背负群山,南临沃野,江河襟带,上下要枢”。边外七镇之一,曾为诸城都会。首任黑龙江将军移驻九年之久,萨布素实边兴业,文治武功显赫。两度设墨尔根副都统,前后历二百零三载。所辖极边绝域,面积七万平方公里之多。满汉八旗,同心巡疆守土。城设五门。神威重炮环列,前立官屯。耕牛播种稷麦,北路驿道,快马日夜穿梭。每当盛暑七月,江上大张旗鼓,将军操练水师,战船破浪迎波。龙江建学兴教,始自墨城两翼,中原文化传播,缘自流人渐多。

  迁奴日众,不堪压迫。开黑龙江人民起义先河,鄂丁骁勇,难以拢络,建兴安城收抚不利裁撤。黄金之路,直抵漠河。开启龙江兴办实业曙光。历史长河,流到民国。弃府立县又遭日寇侵略。抗联战士出生入死,英雄可歌可泣,翻身解放。踊跃支前,人民重整山河。
  
  转业官兵,唤醒荒原,陆海空军,大办农业,知识青年,奉献青春,北疆沃土,麦海豆浪涌起连天绿波。冲破高寒,架桥铺轨。嫩林铁路贯通天南地北,碧野牧歌,水面鱼跃,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行列。
  
  山林起舞,嫩水欢唱。一万五千七百平方公里大地展开博大的胸怀和臂膀;冬雪飞花,春酒飘香,八街六镇十三乡欢迎每一位朋友前来嫩江。”
       
  县标旁有一株苍劲古朴,状如虬龙的春榆,树龄在三百年以上,此树虽列为黑龙江省名古树,但这树原本是棵无名之树,当地人没有附会它不着边际的传说,树高三十二米,冠幅围长五十米,树干四周有二十四个分杈,树阴遮地面积三百平方米左右。而最早规划的县标地址,是在春榆的位置,古城的建筑物本已荡然无存,如果再砍掉古树,当地人们的心理会有创痍的,所以虽然已经开始施工,但县领导还是决定“保留古榆,县标让位”。为此用水泥筑围,竖立一块黑色页岩石,题着爱新觉罗.毓华罗的一首《古榆雄风》的诗:“披风斗雨三百年,霞飞血火立边关,城毁城灭墨尔根,独历沧桑绿蓬然。”

  该园入口处的“世纪龙门”与“玉带金珠”遥相呼应,是县标落成的次年,为了迎接国庆五十一周年而建。“世纪龙门”为六柱五门式全石结构,由一千一百八十块隼卵石组装而成,总重量一百五十吨,边柱间距二十米,总高度为十点八米。石柱表面和门顶雕有龙凤吉祥图案二百个,寓意着富贵、祥和、腾飞向上,六柱两侧石狮守门,寓意着稳定与威严。
  
  我当年在嫩江工作时,也经常来江畔,那时滔滔江水泛滥,大小洪灾不断,给嫩江沿岸的百姓带来不少的痛苦,造成财产损失乃至丧失性命,当时小镇只有拦截洪水的简易大坝。我离开嫩江几年后,在一九九八年爆发了暴雨和连续降雨,各大支流的水量相继注入干流,形成干流惊心动魄的大洪水,超过百年来历史上最高水位。这场洪水过后,政府决心投资加固了江堤,给沿岸人民提供安全保障,不仅要把江堤建成预防洪水灾害的工程,也同时成为享受水之乐趣的幸福工程。
       
  于是园内沿江堤铺设彩色人行步道板,栽种有各样花草,花丛中安装有石质雕塑及园林灯及草坪灯,在江畔的北侧,有碧绿的嫩江蜿蜒伸向远方,流淌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一架浮桥横贯南北,是黑龙江省嫩江县连接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重要水上通道。站在江畔的任何一角,都可以看到内蒙古自治区辽阔的大草原。“莫力达瓦”是达斡尔族语言,汉语的意思是“只有骑马才能翻越的山岭”,“嫩江”则是蒙古语,意思是“碧绿的江”,白云、蓝天,碧绿的江和骑马才能翻越的山岭,鲜艳的蒙古包,悠然的牛羊,简直就是画中才会有的情景呢。
       
  嫩江是松花江的最大支流,流长一千三百七十公里,这么长的流域以江名做地名的,唯有这里,光绪三十四年裁撤墨尔根副都统(副省级),设立嫩江府,一九一三年,在中国民国成立的第二年,改名嫩江县,县城为嫩江,直至今日。
       
  所以到嫩江县,一定要到嫩江江畔看看。
       
  中午,热情的嫩江朋友邀请我们去了江那边内蒙古的腹地,吃一顿正宗的烤全羊,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温馨气氛的蒙古包内,有盛装的蒙古族乐师,拉起马头琴,美丽的姑娘用牛角捧起斟满的好酒,主人敬酒,必须连干三杯,如果不喝,姑娘就站在你旁边一直唱歌劝酒,直到你三杯下肚,再为你献上纯洁的哈达。很多不能喝酒的人也豪气地喝了三杯,不好意思破入乡随俗的例,尤其是不好意思让漂亮的姑娘站在身边唱歌,小瞧了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嫩江县在黑河市所辖各县中,以能喝著称,不知是否有受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9-7 20:48 | 只看该作者
阁下是个不错的导游,融景色与历史于一炉,写出了嫩江的内涵,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7 21:2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堂珂 发表
阁下是个不错的导游,融景色与历史于一炉,写出了嫩江的内涵,学习!

那是我工作过的地方,很热爱的
4#
发表于 2008-9-7 21:44 | 只看该作者
不屈的民族,源源的流水可以佐证.
问好
5#
发表于 2008-9-8 08:31 | 只看该作者
写游记是运涛的文字特点。每次拜读,不仅被你描述的景致所叹服,而且文章的记事风格很有特点,虽然也在沿袭一种传统的游记笔法,但,作者却能更为翔实更为开阔地地呈现一地山水风貌、风土人情。这也是游记散文的渊妙之处。这篇《嫩江镇印象之二》便是佐证。好文,精华鼓励!
6#
发表于 2008-9-8 08:35 | 只看该作者
松嫩平原,美丽富饶的地方
7#
发表于 2008-9-8 08:50 | 只看该作者
从容写来,视野宏阔,表达翔实。祝贺精华。
8#
发表于 2008-9-8 09:20 | 只看该作者
笔触细腻流畅,不错。欣赏并问好朋友!
9#
发表于 2008-9-8 14:53 | 只看该作者
跟着你的文章游历了一番,对嫩江镇有了些感觉。问好!
10#
发表于 2008-9-8 23:03 | 只看该作者
中午,热情的嫩江朋友邀请我们去了江那边内蒙古的腹地,吃一顿正宗的烤全羊,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温馨气氛的蒙古包内,有盛装的蒙古族乐师,拉起马头琴,美丽的姑娘用牛角捧起斟满的好酒,主人敬酒,必须连干三杯,如果不喝,姑娘就站在你旁边一直唱歌劝酒,直到你三杯下肚,再为你献上纯洁的哈达。很多不能喝酒的人也豪气地喝了三杯,不好意思破入乡随俗的例,尤其是不好意思让漂亮的姑娘站在身边唱歌,小瞧了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嫩江县在黑河市所辖各县中,以能喝著称,不知是否有受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


令人回味无穷的文字。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4 14:27 , Processed in 0.28323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