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118|回复: 8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沁人心脾的《森林中的一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8 0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风抖落了夜色的帷幔。灿烂怒放在太阳下的野花,闭上了美丽的眼睛,与远处田畦里不再翻滚金色波浪的稻穗一起,进入了梦乡。幽蓝的夜空下,黑乎乎的树林挤成一簇,甜蜜私语。斑驳的月光影子,与林地里憋不住寂寞发出轻轻爆裂的一荚残留的野草种子,没有睡着还在翻身嘀咕的虫子,以及混合在泥土味中的那股来路不明的甜丝丝的气息,依旧不愿意被海绵般的黑暗吸收,像久违的老朋友,向人们讲述它们的故事。绵密的情愫,逶迤的景象,就是一个个音符,被班得瑞(Bandari)这个梦幻的抒情演奏乐团采集之后,经过温情的酝酿和雕塑,获得了饱满的张力,栩栩如生地编织出《森林中的一晚》这幅柔美曼妙的音乐画卷,溪水一样,一层一层将所有的感动与骄傲,压缩到我的心里,令我在淬炼之中,产生无尽的共鸣。

  班得瑞乐团不喜欢媒体追捧,不愿意让自己的音乐走向宫廷或者城市,一旦开始策划新的音乐,便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直到母带成品完成。这样,班得瑞的音乐,就有了自然的气息、味道、风格和灵魂,即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树叶滑落与空气擦出来的音痕,抑或一只夜鸟被什么惊下之后发出的叫声,甚至柔曼如薄纱的潺潺流水传递出来的每一个音符,在班得瑞的音乐里,都成了他们构建天籁之音的细胞。用声音来还原自然,还原人性的中庸秉性,并用比森林中的夜晚还要静谧的眼睛来潜心观察,不放过自然界里任何声音的蛛丝马迹,让班得瑞的音乐没有了金戈铁马的狂纵,有的,是比达到激情的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的轻柔元素。这样的艺术处理手法,留下了人们对自然的想象空间,也为音符里孕育的理想的触角,提供了舒展到最悠远的远处、最深刻的深处的机会。如是的特征,在班得瑞的《仙境》,《春野》,《蓝色天际》和《琉璃湖畔》里都获得了幼苗吐绿般的展示,而在《日光海岸》里的第一支曲子《森林中的一晚》中,表现更甚。

  悉心倾听音乐,就是让从天而降的音符叩敲自己的心灵之门,就是让自己的灵魂,沿循韵律铺设的一座没有隔阂的桥梁,走进音乐人的心里,一起和谐共鸣。我就是这样访问过贝多芬,访问过柴可夫斯基,也访问过舒伯特和肖邦。贝多芬在《命运》里,把眼光投在了人必定会征服自然的红色冲动中。柴可夫斯基在《天鹅湖》里,把感情放在了自然泽惠于人的单向性的柠檬黄色享受里。舒伯特和肖邦,则倾其所有的精力,把感受的重心,全部安置在了自然对人造成不利的深蓝色忧郁内。只有班得瑞,选择了主动亲近自然,把自己的脉搏和血液,与自然的脉搏和血液,完美结合在一起,与自然的名义进行思考,体现出了自然原本的黑色,这种黑色,是高贵的,哲学的,人性的。对自然的诚恳,让班得瑞与别的音乐人比较,多了内敛和恬淡的气息,在《森林中的一晚》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温馨和感恩的总体意味。如是意味,从班得瑞对演奏乐器的选用上,就可以清晰反映出来。钢琴、双簧管、笛子、小提琴和其他一些辅助性的乐器,因为都具有音线柔和圆润的特点,能够惟妙惟肖地刻画夜色里的静谧氛围,也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空灵曼妙的逶迤思绪,自然就成为了《森林中的一晚》的演奏乐器,肩负起了秉承班得瑞传统认识的责任。

  我没有亲身的经历,自然就不知道,班得瑞是通过怎样的思考,才找到了他们的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我只是听见了他们的表达结果,也就是经典的《森林中的一晚》。说这支曲子经典,一点都不过分。舒缓而又逶迤的乐器,生动鲜活地勾勒出了夜风轻啸的森林夜晚的空灵出尘氛围,略带颤抖拖音的双簧管和笛子,就是夜色在弥漫,就是轻风从枝叶和野草间柔缓划过的记号。收敛了激情的钢琴声,叮叮咚咚,是夜空闪烁的星斗,是月光穿过树林撒在地上的班驳影子的写照。更令人叫绝的是,其间穿插的轻柔的女声咏叹般的唱音,委婉抒情,恰似山脚下远处城市映照而出的灯光,隐隐浸润在夜空的那种水乳交融的空旷情形。这种用音乐来还原自然的举动,以及他们在《森林中的一晚》中的音乐描述意图,让我很难找到确切的文字,来准确表达班得瑞在这首曲子里的真正含义,但至少他们试图用音乐的方式,说明和诠释自然与生活,让我们在忘我的境地里,抛弃我们曾经一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的目的,却是非常醒目和突出的。《森林中的一晚》之所以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得瑞借助了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手法,把熟悉的一切,转换成陌生的表达方式,重新唤起了我们对自然的激情和理性。

  实际而言,《森林中的一晚》所传递出来的理想,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来说,也许有点遥远无关的味道。但是,它们都是真实的,我们应该相信它,相信它是我们的福分,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比如班得瑞乐团团长奥利弗•史瓦兹曾与亚历士•克里斯坦森合作为莎拉•布莱曼制作“Time to Say Goodbye”的所有情愫,都是能够在《森林中的一晚》中找到的,双簧管和笛子刻画出来的夜色弥漫,还有钢琴勾勒月光穿过树林撒在地上的班驳影子的情形,也都能够从我们的记忆里,找到踪迹。在现实生活里,可能有伪饰的成分,有艰涩深奥的技巧炫耀,有沉重与忧郁,也有喧嚣与不和谐的烦躁,但绝不会出现在班得瑞的《森林中的一晚》里。

  班得瑞的音乐,从头到尾只强调一种轻柔的绝对性,没有艰涩难懂的曲风,没有生硬的个人风格,不只是悦耳好听,同时也是最纯净、最一尘不染的新世纪音乐典范!我这样的感悟,没有夸张的意思,因为我总是在聆听《森林中的一晚》的时候,联想到自己的散文写作过程。《森林中的一晚》就是一篇很优秀的散文。对自然的所有真挚情愫,对自然的一切理解和认识,还有对自然引发而出的更为深邃的真理,生命的遐想以及与我们命运攸关的生活细节,都被班得瑞不动声色地隐喻在了音符里,质感而又辽阔,丝毫也不透露出一点主观臆断的片面与霸道。面向自然,无论是高贵者还是最卑微的人,都要在这里登场,都要在这里接受真实与否的丈量。换句话说,我们的一切行为和意识,都是在接受真实与否的丈量之前的准备,或者徘徊。《森林中的一晚》,是班得瑞正在接受丈量的一个过程。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写散文,其实也是在一次次接受自然的检验与丈量的过程。直到今天,我认为我的散文还是没有得到自然的丈量认可,原因很简单,我无法找到比音乐更直接、更形象、更鲜活、更具包容性和更精准的文字,唯一能够补救的办法,就只好一次次聆听大师们的音乐作品,从中吸取营养。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09:09 | 只看该作者
一走就赢 该用户已被删除
3#
发表于 2008-9-18 09:2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09:3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一走就赢 发表
第一沙发,欣赏

谢谢你第一时间阅读,问好!
5#
发表于 2008-9-18 09:39 | 只看该作者
  一部优美的音乐作品,必须由能听懂它的人才能深刻领会其内含的韵味和美。无疑,敬老师的此篇文章在具象描述的同时,用多个角度诠释了大师班德瑞作品的特点和与自然相贴后散发出的魅力。就如同文中所说,“只有班得瑞,选择了主动亲近自然,把自己的脉搏和血液,与自然的脉搏和血液,完美结合在一起,与自然的名义进行思考,体现出了自然原本的黑色,这种黑色,是高贵的,哲学的,人性的。对自然的诚恳,让班得瑞与别的音乐人比较,多了内敛和恬淡的气息,在《森林中的一晚》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温馨和感恩的总体意味。”文章采用纵横交错地写法,用生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音乐中所表达的意象和含义。并用专业的目光,诠释了乐曲的演奏的特质。并结合自己的文学写作,最终表达了这样的宗旨:不论何种艺术作品,都要接受自然的、真实地丈量。
  好文章,深刻学习。并以精华支持!
6#
发表于 2008-9-18 16:33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总是在聆听《森林中的一晚》的时候,便由此而促使你去完成一篇散文的写作。而正是有了这样深厚的饱满的情愫,再经过温情的酝酿和雕塑,获得了语言的饱满和向上的张力。大师班德瑞作品的深刻内涵以及所具备的那种琼林玉质的魅力,被你精妙精美的文字全然释放开来。我想,这本身就是在对于音乐,这一高雅艺术的一种心灵倾注。“用声音来还原自然,还原人性的中庸秉性,并用比森林中的夜晚还要静谧的眼睛来潜心观察,不放过自然界里任何声音的蛛丝马迹,让班得瑞的音乐没有了金戈铁马的狂纵,有的,是比达到激情的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的轻柔元素。”这段感慨是发自肺腑的,是灼见真知的。“只有班得瑞,选择了主动亲近自然,把自己的脉搏和血液,与自然的脉搏和血液,完美结合在一起,与自然的名义进行思考,体现出了自然原本的黑色,这种黑色,是高贵的,哲学的,人性的。”这里有暗示的意味,那是生活中的感叹而取决于对音乐的情感释放。在表现方式上重视理性与智性的“悟”字,文字灵动,像呼吸一样自然,像情绪一样起伏,像站在你面前一样真实。同时,由此也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文字是以最大限度逼近体验,因此,独特、别样是必然要求,个性是自觉追求。问好!
7#
发表于 2008-9-18 17:38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我都要站着听啦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20: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娴情逸致 发表
  一部优美的音乐作品,必须由能听懂它的人才能深刻领会其内含的韵味和美。无疑,敬老师的此篇文章在具象描述的同时,用多个角度诠释了大师班德瑞作品的特点和与自然相贴后散发出的魅力。就如同文中所说,“只有班...

十分感谢娴情逸致斑斑的悉心评点和热情鼓励,这样的点评令我感动,握手致意!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20:0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因为总是在聆听《森林中的一晚》的时候,便由此而促使你去完成一篇散文的写作。而正是有了这样深厚的饱满的情愫,再经过温情的酝酿和雕塑,获得了语言的饱满和向上的张力。大师班德瑞作品的深刻内涵以及所具备的那种...

非常感谢杜版的细致和睿智的点评,你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不得不佩服。你总是鼓励我,我总是汗颜,除了握手,还是握手!另外,天籁版因为有了娴情逸致版主和你的认真点评,相信这个版面慢慢会变热的,我们需要你们!
10#
发表于 2008-9-18 21:2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对音乐大多时候我还是停留在享受的水平,距欣赏还有一段距离,但一次次通过学习敬版对音乐的解读,自感自己的欣赏水平有所得到提高。问好,期盼着再次学习。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快乐阳光来了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我都要站着听啦

别光是站着听,还要坐着说呢,呵呵。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08:3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邓荣河 发表
虽然对音乐大多时候我还是停留在享受的水平,距欣赏还有一段距离,但一次次通过学习敬版对音乐的解读,自感自己的欣赏水平有所得到提高。问好,期盼着再次学习。

愿我们在这里一起提高,一起进步。谢谢回帖!
13#
发表于 2008-9-19 09:01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娴情逸致 发表
  一部优美的音乐作品,必须由能听懂它的人才能深刻领会其内含的韵味和美。无疑,敬老师的此篇文章在具象描述的同时,用多个角度诠释了大师班德瑞作品的特点和与自然相贴后散发出的魅力。就如同文中所说,“只有班...



学习 ,这类 体裁我陌生 。


问好先生 !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洪水河畔 发表
[QUOTE]最初由 娴情逸致 发表
  一部优美的音乐作品,必须由能听懂它的人才能深刻领会其内含的韵味和美。无疑,敬老师的此篇文章在具象描述的同时,用多个角度诠释了大师班德瑞作品的特点和与自然相贴?..

越是陌生的,才越是有刺激的魅力呀,希望在天籁版看见你的大作!
一走就赢 该用户已被删除
15#
发表于 2008-9-19 10:2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7:40 , Processed in 0.05452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