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696|回复: 1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娇娆全在欲开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4 1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娇娆全在欲开时



  金秋来临,瓜果满市。素日里采购任务,全凭妻一人操劳。是日清晨,她从市场购回葡萄、鸭梨,顺便捎了两盘海棠果儿。金黄色的椭圆果端上书桌,浓裂的香味顿时溢满房间。

  妻的娘家,离县城不远。以盛产鸭梨远近闻名,也出产少量的海棠果儿。春天我去拍摄梨花时,也顺便欣赏了盛开的海棠花。香味浓郁的海棠果儿,吃起来却涩口。于是,村里人便沿习在室内摆上盘,只闻它的香味。妻从嫁给我,便把这习俗也带了来。与小学文化的妻交流过,她不知道海棠原产我国,自古便是中国有名的观赏花卉。我告诉她,有一株千年海棠,至今生长在广水市海拔高千米的大贵山大雄宝殿旁,海棠形状酷似佛影,所以人们叫它佛影海棠。江苏宜兴宋代进士邵民瞻故居中,有一株高5米,围达3米的蜀本铁干垂丝海棠,为苏轼谪居常州时由四川带来亲手所植,历900余年,依然年年绿叶紫蕾,繁花满枝,见证着苏、邵之间的真挚友谊。世间还有千年海棠,妻听了似乎不太相信。唐代贾元靖在《百花谱》中,赞誉海棠为“花中神仙”。宋代曾端伯在《词话》中,把海棠列入花中十友,称它为“名友”。海棠花,重葩叠萼,艳似绮霞,雨洗千花更显仪态万方。所以诗人郑谷说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细品海棠甘霖匀颜、丽醉流霞之美,的确让人回肠荡气。

  海棠为蔷薇科,苹果属,落叶乔木。花色蕾时艳红,花时粉红,落时淡粉。常见栽培品种为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西府海棠亦名海红,晋时出皖地西府而得名。垂丝海棠俗称睡美人,因为垂英向下,若有子莲而得名。世间的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虽然同为木本,亦称海棠,但却为木瓜属。《群芳谱》将其与苹果属海棠混为一谈,实为廖误矣。

  海棠为名贵观赏花卉,初放时幽姿脂红,怒放时淑态淡绯,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众多动人心弦的诗词歌赋。而我认为对海棠最痴情的,莫过于苏轼和陆游。元丰三年,苏轼被贬谪鄂地黄州,寓居定惠院时,发现东面小山上有一株海棠,当地竟无人识,不由感触万端,喟然命笔长诗一首。诗首自注:“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苏轼老家为四川眉山,蜀地古来盛产海棠,尤以香海棠最为名贵,而苏轼家乡恰有“香海棠国”之称谓。所以在诗中,苏轼怀疑有好事者从四川移栽来此,转念又寻思蜀地距鄂地千里之遥实非易事,进而推断,一定是鸿鹄把海棠种从远方衔来。诗的前半首,着力写海棠独处空谷,让人联想到诗人遭际。后半首诗人自况海棠,抒发天涯流落俱可念之情怀,尤具映照绾合之妙。全诗因物寄慨,借花抒怀,寓其神理而化其畦畛,斯为千古绝作矣。

  此株海棠,因独处荒野而触动了苏轼,故对其情有独钟。据其《记游定惠院》云:此海棠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沉醉于树下。另据苏轼《海棠》诗作,知他不只是白天去看此海棠,也乘月色手持银烛去花下徜徉:“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此情此景,不由让人怦然心动!《王直方诗话》载,苏轼平生喜为人写寓寄着自己情感的海棠诗作。以至民间苏轼海棠诗石刻,竟有五六种之多。

  《诗话总龟》记述:被贬黄州的苏轼心中郁闷,常游戏笔墨,以诗寄怀。因苏轼墨宝如游龙,故求者若鹜。齐安郡歌女李宜,姿色出众,久慕苏轼诗书而未敢求。直至元丰七年四月,苏轼奉调将离黄州时,李宜才鼓起勇气,在饯行宴上恳请苏轼留诗。苏轼笑而不语,俄而振笔疾书:“东坡五岁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语惊四座,传为佳话。诗中杜工部即被世人奉为“诗圣”的杜甫。他因曾授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得此尊称。杜甫在以海棠著称于世的蜀地居住十年,作诗千首,独无一首海棠诗。后人甚感迷惑,引来种种猜度。苏轼顺手拈来,可谓运笔神来,一语双关。苏轼书法,擅长行、楷。用笔丰腴跌宕,意趣真率,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由此可知,其墨宝之珍贵了。海棠由于苏轼的深爱,因而使民间海棠顿时身价百倍。

  陆游为我国古代罕见的高产作家,今存诗九千余首。他中年居蜀中近十载,期间写了许多首笔底生花的海棠诗。比如:“燕子归来新社雨,海棠开后却春寒”;“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阳护海棠”,“贪看不辞持夜烛,倚狂直欲擅春风”;“若使海棠根可移,杨州芍药应羞死”等等。从其声情并茂的诗作中,足见陆游对海棠爱之深了。传说,陆游之所以如此爱海棠,与唐琬有关。当年陆游被迫与唐琬离异时,唐琬特意送给陆游一盆秋海棠。陆游问是什么花?唐琬答曰断肠红。陆游感慨万端,思忖之后忧戚道:当称之相思红。海棠与秋海棠,一为木本,一为草本,虽一字之差,却必然让陆游浮想联翩,想到与唐琬的牵手之情。如此看来,他乞借春阴护海棠,他持夜烛探望海棠、他以杨州芍药衬托海棠,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闻着海棠果儿的清香,回望苏轼与陆游深爱海棠花的故事,心中不由感慨:一株海棠,能够得到上下千年众多文人墨客的赏识,能够积淀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足以证见中华文明之博大精深了。海棠,正因为有了苏轼、陆游等人的诗词歌赋,才得以独擅其美,留芳于世,才得以心言互辉,出神入化。

  古人云:风花之潇洒,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独闲者识其真。言说迎风怒放的鲜花显得潇洒,只有内心宁静之人才能感受得到。水涨潮落、树木荣衰,只有悠闲出世之人才能感受得到。现在,人们为生活所累,形为物役,身为形役,内心浮躁,所以难以体味到植物生命中的平淡、清淡之美了。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心愿人们在深春新雨时,去欣赏盛开的海棠花。相信会见到,树上雨霁红满枝,轻盈娇欲语;相信会见到,树下径铺落花绣,青苔伴绎英,定会让你陶醉在自然美景里。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9-24 17:05 | 只看该作者
好散文!真正精华之作!
3#
发表于 2008-9-24 17:16 | 只看该作者
爱人从市场购回葡萄、鸭梨,顺便捎了两盘海棠果儿。正因如此,才又有写此文的动因。海棠果,光闻其香,就足使人满心满意。现在正是海棠果上市的时节,不妨去买点,不为吃,也要海棠飘香。原来海棠原产于我国。闻着海棠果儿的清香,回望苏轼与陆游深爱海棠花的故事,这不仅只是一种感慨,而是对一种植物的感恻之情,衷臆之怀。每次欣赏你的文章,不仅领略了文字的魅力,也确实懂得了许多知识。正如作者感言:现在,人们为生活所累,形为物役,身为形役,内心浮躁,所以难以体味到植物生命中的平淡、清淡之美了。
好文,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08-9-24 17:27 | 只看该作者
心愿人们在深春新雨时,去欣赏盛开的海棠花。相信会见到,树上雨霁红满枝,轻盈娇欲语;相信会见到,树下径铺落花绣,青苔伴绎英,定会让你陶醉在自然美景里。
陶醉在文章里.由平常的生活引出的厚实文字.
5#
发表于 2008-9-24 18:06 | 只看该作者
高版的植物散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我很欣赏,确实是一篇好文章,支持精华!
6#
发表于 2008-9-24 18:20 | 只看该作者
  好精美的文章。眼过美闻裳花香,口食灵感瓜果甜。
7#
发表于 2008-9-24 18:41 | 只看该作者
精美的散文,学习了。高版主的文章,读着既是一种享受,又深深受益!问好高版主!
8#
发表于 2008-9-24 20:3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好文,学习,学习,再学习。
9#
发表于 2008-9-24 21:13 | 只看该作者
  高版写花卉植物真的写出了不同植物的灵性,慢慢读,细细嚼,连起来看是属于优美的系列散文,细细读可以增加许多知识。文学与科普相结合,难度不小,但高版妙趣天成。
  问好高版
  好好学习了
10#
发表于 2008-9-24 21:43 | 只看该作者
边吃海棠果边品读高版的植物美文,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继续欣赏!
11#
发表于 2008-9-24 21:44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风花之潇洒,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独闲者识其真。言说迎风怒放的鲜花显得潇洒,只有内心宁静之人才能感受得到。水涨潮落、树木荣衰,只有悠闲出世之人才能感受得到。现在,人们为生活所累,形为物役,身为形役,内心浮躁,所以难以体味到植物生命中的平淡、清淡之美了。

精彩文字,美好情愫,欣赏,问好高版!
12#
发表于 2008-9-24 22:04 | 只看该作者
花语心声,自在情理。
13#
发表于 2008-9-24 23:01 | 只看该作者
从容自如、身形兼备。
欣赏。问好高版。
14#
发表于 2008-9-25 08:47 | 只看该作者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心愿人们在深春新雨时,去欣赏盛开的海棠花。相信会见到,树上雨霁红满枝,轻盈娇欲语;相信会见到,树下径铺落花绣,青苔伴绎英,定会让你陶醉在自然美景里。

学习高版美文,如工笔图画,也如百科全书。问好高版!
15#
发表于 2008-9-25 09:19 | 只看该作者
技巧略高一筹,文字朴实,情感真挚,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23:35 , Processed in 0.1396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