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林遍平原是绿杨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1 08:48
标题: [原创] 林遍平原是绿杨
         林遍平原是绿杨



  杨树, 是鲁北平原最常见的树。近年来绿化造林,人们也大多选择的是杨树。公路两旁,村庄四周,到处都有茂密的杨树林。树木多了,喜鹊等各种鸟儿自然也多了。让我想到清代诗人陈学洙在《行次滕县》中诗句的意境:林禽上下飞,绿杨绕村舍。

  小时候,爱去姥姥家。一里地之外,就能看见姥姥家北枣林里那两棵高大的白杨树了。高高的树桠上,有一个喜鹊窝。每从树下走过,都能听到喜鹊喳喳的叫声。象是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我。扇儿般的杨叶在风中摇摆,我怀疑杨树的别名“独摇”,就是依据杨叶摇摆姿态而得的呢。秋天里,杨树叶儿纷纷飘落,姥姥就派我和弟弟拿个粗铁丝去穿杨叶,取回家来喂羊。树叶吃在羊嘴里,极象在吃一张薄饼,这联想使我不得不咽掉不争气的口水。小时候,玉米和地瓜是主食,白面饼是稀罕食物呢。

     杨树为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树种。“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汉代古诗十九首中,就对白杨有了这般描述。杨树叶柄较长,风吹叶翻,飒飒作声。听来如诉如泣。古人常在墓地栽植杨、柳、松、柏等树,既寄托对亡者怀念,又作坟墓之标志。因而许多祠墓诗中有白杨的影子。例如宋代的沈辽说“墓下寂寥无角鼓,秋风独向白杨悲”;明代的屈大均说“遗墓东安县,萧萧遍白杨”;清代的陈维崧说:“千秋定论归青史,一夜悲风起白杨”;清代的高孝本说:“白杨风急祠前树,犹作金戈铁马声”;清代的董元恺说:“年年是、白杨衰草,断送英豪”。墓地中,风吹杨叶,天赖音响,寄托了古人无尽的哀思。

  “望中酒旆闪闪,一族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宋代的柳永,在《夜半乐》词中,用残日、败荷、衰杨描述秋景,似乎和他人在旅途、身心疲惫、心情不佳有关吧?尽管他把杨树写做衰杨,可耸立在水岸边的那行杨树,却从此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绿杨城郭是扬州”是清代诗坛盟主王士祯所填《浣溪沙》中的名句。康熙四十三年前后,翰林院孔目张杞园在去扬州之前,拜见时为邢部尚书的王士祯,话语投机,王士祯挥笔赋诗为张杞园送行,再次将当年的成句嵌入诗中:“茱萸湾上夕阳楼,梦里时时访旧游,少日题诗无恙否?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初入仕,便在扬州任推官,历时五年。诗中表达对扬州的思念后,顺势一问一述,表现出一位诗坛领袖的叮嘱与自得心境。诗意流转,圆润洒脱,着修饰于无痕间,不愧为诗坛高手。而同一句诗,被王士祯两次使用,只能说被绿杨拱卫的扬州城郭对他印象太深了。扬州,古来便是繁华之地,人皆争向。南朝梁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当初莫非就是因为绿杨环绕而得此名的么?

  春天里,杨树总是先发一树杨花。紫红色的毛毛穗,在春风里满树摇摆。村里的孩子都管杨花叫“杨叭狗”。放学时,去杨树下争拾“杨叭狗”,毛茸茸的杨花穗,便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一边玩一边唱:杨叭狗,你看家,我去南洼种西瓜。种西瓜,瓤儿甜,抱回家来解解馋。你一块,我一块,撑得肚儿溜溜圆。儿歌唱出童真们的期盼,毛茸茸的“杨叭狗”仿佛真的变做了机灵的看家狗儿。

  《本草纲目》里说杨树:枝插入泥土即可生根,因此很容易繁殖。杨树易活速生,古代先民很早便发现了杨树的这一特性。战国时,田需为魏王所重视,惠子便以杨树虽易生却不及人损,来奉劝田需善事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者众,则子必危矣。”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以“树杨”这一典故,来比喻培养人材难,摧毁人材易。

  杨树是杨柳属的泛称,属内又分胡杨、清杨、白杨、黑杨和大叶杨五种。自然种类约110种,我国有50余种。《本草纲目》里对其中的白杨有记述:叶圆像梨树叶肥大有尖,叶面青而有光泽,叶背白,有锯齿。木质细白,性坚直,用来作梁拱,始终不会弯曲。古人十分重视杨树,原因就是杨木坚硬而强韧,是制作箭杆的最佳用材。“影随流水急,光带落星飞”的弓箭,其出现可上溯到数万年以前,从金文、甲骨文中的“弓”字可知,我国三千年以前,便发明了发射威力更大的返曲弓。弓箭,自古便是兵家、猎户手中显要的武器。唐太宗时,薛仁贵三箭定天山,这其中必有杨木之功。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十万支,古代战争对杨木消耗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据《本草纲目》记载,杨树嫩叶可以用来救饥荒,老叶可以作为制酒的曲料。可见杨树叶是可食用的。杨树木皮是一味中药,用酒浸泡后服用,能够治疗毒风脚肢气肿。煎制成药膏,可以接续折断的筋骨。煎汤喝,可以治愈孕妇腹泻。煎醋后含漱,可以治愈牙痛。民谚说杨树“五年成橼,十年成檩,十五年成柁”。故杨木是修房盖屋,制作家什的好材料。利用现代科技将杨木纤维溶解,可制成玻璃纸、香肠衣、照像软片、唱片、电木、眼镜框等各种工业品,将杨木纤维水解糖化,还可获得单糖和家畜饲料,杨木用途可谓广泛矣。

  假日里,携了妻子和孙女,去看望远居德州郊区的姐姐,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给我的感觉就是林遍平原是绿杨。进得姐家门来,只见影壁处鸢尾花成丛,甬路旁鸡冠花成行。一架丝瓜,黄花纷繁,绿瓜下垂。北屋门右,一株石榴朱实星悬,冰齿笑露。东墙外,一行高大的杨树,阵风吹过,白杨鸣曲,如泻碎玉。环顾小院,花果满院,绿杨絮语。乡村小院,充满机趣,真真是绿杨绕屋舍,闲听天籁声呢。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8-10-11 08:51
没想到倔强伟岸的白杨还有药用,高版主的文字让我再次开了眼界,沙发欣赏!
作者: 雪亭    时间: 2008-10-11 08:55
雪亭问候高老师。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8-10-11 09:05
欣赏这样的文字,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知识。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0-11 09:11
  春天里,杨树总是先发一树杨花。紫红色的毛毛穗,在春风里满树摇摆。村里的孩子都管杨花叫“杨叭狗”。放学时,去杨树下争拾“杨叭狗”,毛茸茸的杨花穗,便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一边玩一边唱:杨叭狗,你看家,我去南洼种西瓜。种西瓜,瓤儿甜,抱回家来解解馋。你一块,我一块,撑得肚儿溜溜圆。儿歌唱出童真们的期盼,毛茸茸的“杨叭狗”仿佛真的变做了机灵的看家狗儿。

   
  喜欢这段音乐文字,生动清新,充满了童趣,欣赏!问好迎春版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0-11 09:11
具象与回忆交织,叙述与抒情结合,情趣与历史逶迤,整篇文章的风采和意境,都在彼此映衬和互为依托的穿插中展开,很有味道,彰显了作者的行文风格,很是漂亮,当以精华支持!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8-10-11 09:59
好文章,欣赏了!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08-10-11 10:30
欣赏高版主融知识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美文。读高版主的文章,不仅获得审美体验,更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问好!
作者: 山野闲人    时间: 2008-10-11 10:49
高版敏锐的笔触悄悄伸入到杨树的灵魂了.优美的笔调将杨树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特长见识,眼福亦是一饱.
问好高版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10-11 12:50
寻常见惯的白杨树在高版主的笔下也这么富有文化气息,可见高版驾驭文字的功夫和广博的知识,继续学习高版系列文字,问好!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08-10-11 13:21
高版,今年5 月你回鹰城参加义卖了?!
作者: 风铃草    时间: 2008-10-11 13:22
高版的文字我总是复制下来好好读。
作者: 李智红    时间: 2008-10-11 14:53
云南边陲的杨柳,比起北方的,又多一份婀娜,一份娇气,一如我窗外的堤岸上四时依依的那种。
作者: 火焰山    时间: 2008-10-11 16:08
高版的文章透着学者气息,很喜欢,欣赏美文的同时还有知识的获取!问好
作者: 向启兰    时间: 2008-10-11 16:11
  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文章好气派呀。问候高版主!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8-10-11 16: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8-10-11 16:21
东墙外,一行高大的杨树,阵风吹过,白杨鸣曲,如泻碎玉。环顾小院,花果满院,绿杨絮语。乡村小院,充满机趣,真真是绿杨绕屋舍,闲听天籁声呢。
十分美好的感觉。
文章写得很博,而又不乏诗情,好文章,支持精华!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8-10-11 18:16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东墙外,一行高大的杨树,阵风吹过,白杨鸣曲,如泻碎玉。环顾小院,花果满院,绿杨絮语。乡村小院,充满机趣,真真是绿杨绕屋舍,闲听天籁声呢。
十分美好的感觉。
文章写得很博,而又不乏诗情,好文章,支持精华...

继续欣赏高老师的美文!问好!
作者: 刘梅花    时间: 2008-10-11 19:53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具象与回忆交织,叙述与抒情结合,情趣与历史逶迤,整篇文章的风采和意境,都在彼此映衬和互为依托的穿插中展开,很有味道,彰显了作者的行文风格,很是漂亮,当以精华支持!

敬版点评的极是,支持!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8-10-11 21:40
每次读高版主的花草树木,都可以读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读出许多的典籍故事。非常欣赏!
作者: 高广永    时间: 2008-10-11 21:57
敬佩高老师广博的学识和潇洒的文笔!问好!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08-10-11 22:12
又见高老师的植物系列-------杨树,应该是平原的经典风景了吧.学习,问好!
作者: 南子    时间: 2008-10-11 22:18
读好文章,看见了杨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原来平凡普通的杨树默默藏起了自己可骄傲处,我也愿为它唱歌。学习了!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10-12 07:08
高版的文章有知有识,读来得益匪浅。
作者: 刘敬胜    时间: 2008-10-12 09:41
看了本文  真是大看眼界 又学到了不少知识  佩服高老师的好文笔!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08-10-12 09:54
迎春版主的文章别有特点。历史与现实,史料与乡俗,知识与文化融为一体,涉笔广泛,学习了。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10-12 10:03
     假日里,携了妻子和孙女,去看望远居德州郊区的姐姐,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给我的感觉就是林遍平原是绿杨。进得姐家门来,只见影壁处鸢尾花成丛,甬路旁鸡冠花成行。一架丝瓜,黄花纷繁,绿瓜下垂。北屋门右,一株石榴朱实星悬,冰齿笑露。东墙外,一行高大的杨树,阵风吹过,白杨鸣曲,如泻碎玉。环顾小院,花果满院,绿杨絮语。乡村小院,充满机趣,真真是绿杨绕屋舍,闲听天籁声呢。
    迎春先生的文章总是这样引经据典,知识渊博,仿佛在听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在讲课一样,每每读来受益匪浅,感觉颇丰!学习,加入收藏夹慢慢咀嚼呀!
作者: 高广永    时间: 2008-10-12 10:15
从高老师挥洒自如的文字里,学到了许多关于杨树的学问!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16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没想到倔强伟岸的白杨还有药用,高版主的文字让我再次开了眼界,沙发欣赏!
谢谢永红首先阅读。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17
最初由 雪亭 发表
雪亭问候高老师。
谢谢问候。好久不见你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17
最初由 梁星钧 发表
欣赏这样的文字,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知识。问好!
谢谢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19
最初由 琴若雨 发表
  春天里,杨树总是先发一树杨花。紫红色的毛毛穗,在春风里满树摇摆。村里的孩子都管杨花叫“杨叭狗”。放学时,去杨树下争拾“杨叭狗”,毛茸茸的杨花穗,便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一边玩一边唱:杨叭狗,你看家...
谢谢若琴给发的图片,真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0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具象与回忆交织,叙述与抒情结合,情趣与历史逶迤,整篇文章的风采和意境,都在彼此映衬和互为依托的穿插中展开,很有味道,彰显了作者的行文风格,很是漂亮,当以精华支持!
谢谢敬版历来的支持和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0
最初由 邱天 发表
好文章,欣赏了!
谢谢先生光临。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1
最初由 杨纯柱 发表
欣赏高版主融知识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美文。读高版主的文章,不仅获得审美体验,更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问好!
谢谢光临阅读留言。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1
最初由 山野闲人 发表
高版敏锐的笔触悄悄伸入到杨树的灵魂了.优美的笔调将杨树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特长见识,眼福亦是一饱.
问好高版
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2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寻常见惯的白杨树在高版主的笔下也这么富有文化气息,可见高版驾驭文字的功夫和广博的知识,继续学习高版系列文字,问好!
谢谢如浩的抬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3
最初由 风铃草 发表
高版,今年5 月你回鹰城参加义卖了?!
没有啊。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3
最初由 风铃草 发表
高版的文字我总是复制下来好好读。
谢谢如此鼓励我。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8-10-12 10:24
据《本草纲目》记载,杨树嫩叶可以用来救饥荒,老叶可以作为制酒的曲料。可见杨树叶是可食用的.
小时候只老人们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有人吃过杨树叶,我尝过,苦!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4
最初由 李智红 发表
云南边陲的杨柳,比起北方的,又多一份婀娜,一份娇气,一如我窗外的堤岸上四时依依的那种。
谢谢光临。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5
最初由 火焰山 发表
高版的文章透着学者气息,很喜欢,欣赏美文的同时还有知识的获取!问好
谢谢问候,迎春喜欢你的文笔。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5
最初由 向启兰 发表
  引经据典,博古通今,文章好气派呀。问候高版主!
谢谢阅读和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6
标题: 回复: 读高迎春散文《林遍平原是绿杨》
最初由 霍名夏 发表
  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清新,充满童趣”,受益匪浅。
谢谢你的支持。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7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东墙外,一行高大的杨树,阵风吹过,白杨鸣曲,如泻碎玉。环顾小院,花果满院,绿杨絮语。乡村小院,充满机趣,真真是绿杨绕屋舍,闲听天籁声呢。
十分美好的感觉。
文章写得很博,而又不乏诗情,好文章,支持精华...
谢谢昙花鼓励。迎春继续努力。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7
最初由 范廷伟 发表
[QUOTE]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东墙外,一行高大的杨树,阵风吹过,白杨鸣曲,如泻碎玉。环顾小院,花果满院,绿杨絮语。乡村小院,充满机趣,真真是绿杨绕屋舍,闲听天籁声呢。
十分美好的感觉。
文章?..
谢谢廷伟。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8
最初由 刘梅花 发表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具象与回忆交织,叙述与抒情结合,情趣与历史逶迤,整篇文章的风采和意境,都在彼此映衬和互为依托的穿插中展开,很有味道,彰显了作者的行文风格,很是漂亮,当以精华支持! ...
谢谢你的支持。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9
最初由 落梅 发表
每次读高版主的花草树木,都可以读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读出许多的典籍故事。非常欣赏!
谢谢你,迎春也欣赏你的系列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0:29
最初由 高广永 发表
敬佩高老师广博的学识和潇洒的文笔!问好!
谢谢本家支持。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0-12 11:21
我们这里杨树很多,在乡下住的时候,杨树花往纱窗上落,很难清理。
体会高版从平常事物入手的写法。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12 11:25
问好!下午来欣赏。做饭去了哦。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6:38
最初由 宋长征 发表
又见高老师的植物系列-------杨树,应该是平原的经典风景了吧.学习,问好!
平原上的杨树,已经多过柳树。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6:39
最初由 南子 发表
读好文章,看见了杨树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原来平凡普通的杨树默默藏起了自己可骄傲处,我也愿为它唱歌。学习了!
谢谢南子阅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6:40
最初由 若荷 发表
高版的文章有知有识,读来得益匪浅。
谢谢若荷支持。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6:41
最初由 刘敬胜 发表
看了本文  真是大看眼界 又学到了不少知识  佩服高老师的好文笔!
身边的植物,也值得关注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6:42
最初由 西夏楼兰 发表
迎春版主的文章别有特点。历史与现实,史料与乡俗,知识与文化融为一体,涉笔广泛,学习了。
这就是散点对准一点的好处吧?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8-10-12 16:43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寻常见惯的白杨树在高版主的笔下也这么富有文化气息,可见高版驾驭文字的功夫和广博的知识,继续学习高版系列文字,问好!


学习高版的美文,问好高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6:43
最初由 于文华 发表
     假日里,携了妻子和孙女,去看望远居德州郊区的姐姐,车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给我的感觉就是林遍平原是绿杨。进得姐家门来,只见影壁处鸢尾花成丛,甬路旁鸡冠花成行。一架丝瓜,黄花纷繁,绿瓜下垂。北屋门右...
谢谢文华的赏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2 16:44
最初由 高广永 发表
从高老师挥洒自如的文字里,学到了许多关于杨树的学问!
谢谢永广再读光临。
作者: 瘦棠寒蝉    时间: 2008-10-12 17:00
高兄花事写的出彩,树也佳呀,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3 08:15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我们这里杨树很多,在乡下住的时候,杨树花往纱窗上落,很难清理。
体会高版从平常事物入手的写法。
谢谢龙女光临。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8-10-13 09:52
老老实实地拜读学习高版的美文.问好!
作者: 紫丁香260    时间: 2008-10-13 10:16
高版主的文章总是让人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很多东西,很多道理。想象着如果高版主若当一名教师的话,一定很出色。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13 11:40
杨树,这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树,然而,就是因为普通却有着不凡的内质.作者用大量丰富语词去赞美,去颂扬,并引经据典把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悉数铺陈开来.这样,我们在欣赏的不仅仅只是文字的魅力,更多的了解或掌握了杨树的真实内涵.行文大气,刚健有力、凝练感性的惟美语言,熔铸为作者的风格。支持精华!
作者: 快乐阳光    时间: 2008-10-13 15:23
标题: 快乐阳光来了
欣赏高版主融知识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美文。读高版主的文章,不仅获得审美体验,更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的确不知杨树还有这么多用途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4 08:32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问好!下午来欣赏。做饭去了哦。
呵呵,近来也忙啊。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4 08:32
最初由 娴情逸致 发表
学习高版的美文,问好高版!
谢谢你的问候。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14 08:34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呵呵,近来也忙啊。


上午一般事情比较多。下午就好点。不过快到年底了,土地还是在加紧拍卖,不然,那来收益呢?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8-10-14 08:35
最初由 梁星钧 发表
欣赏这样的文字,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知识。问好!


既提高了文学修为,又增长多方见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4 10:30
最初由 娴情逸致 发表
学习高版的美文,问好高版!
谢谢你的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5 08:25
最初由 瘦棠寒蝉 发表
高兄花事写的出彩,树也佳呀,问好。
依然写的是植物。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5 09:44
最初由 秦时明月 发表
老老实实地拜读学习高版的美文.问好!
谢谢你的阅读。问好。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0-15 12:01
高兄文章一如既往的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5 15:30
最初由 紫丁香260 发表
高版主的文章总是让人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很多东西,很多道理。想象着如果高版主若当一名教师的话,一定很出色。问好!
我的姐夫和姐姐,都是民办教师。可惜我当不了老师了。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8-10-15 15:48
学习平淡之美的意境和语言,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功力的考验。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8-10-15 18:31
依然是渊博,纵横的风格。
杨树在你的笔下有了更多的古韵。
问好高斑斑!
作者: 刘梅花    时间: 2008-10-15 19:52
最初由 山野闲人 发表
高版敏锐的笔触悄悄伸入到杨树的灵魂了.优美的笔调将杨树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特长见识,眼福亦是一饱.
问好高版

学习好文,问候老师!
作者: 闲云呵呵    时间: 2008-10-15 19:59
高版的植物系列,总是在给人美好享受的同时又增加了知识,学习了。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09:48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杨树,这是一种极为普通的树,然而,就是因为普通却有着不凡的内质.作者用大量丰富语词去赞美,去颂扬,并引经据典把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悉数铺陈开来.这样,我们在欣赏的不仅仅只是文字的魅力,更多的了解或掌...
谢谢永生鼓励支持。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09:49
标题: 回复: 快乐阳光来了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欣赏高版主融知识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美文。读高版主的文章,不仅获得审美体验,更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的确不知杨树还有这么多用途
谢谢赏识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09:50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上午一般事情比较多。下午就好点。不过快到年底了,土地还是在加紧拍卖,不然,那来收益呢?
看来都有收费任务啊。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09:51
最初由 邓荣河 发表
既提高了文学修为,又增长多方见识。
谢谢荣河。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09:52
最初由 韩开春 发表
高兄文章一如既往的好.
呵呵,夸奖了。希望你长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09:54
最初由 川媚 发表
学习平淡之美的意境和语言,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功力的考验。
写作就是一场马拉松呢,不仅比速度,还要比耐力。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10:08
最初由 何也 发表
依然是渊博,纵横的风格。
杨树在你的笔下有了更多的古韵。
问好高斑斑!
谢谢问候。你的白杨写的也很好。
作者: 浇洁    时间: 2008-10-16 10:24
高老师的文章一直以知识见长。对杨柳“独摇”的说法很新。我喜欢。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08-10-16 14:40
白杨,太熟悉了。今天走过小区的路口时,还对着一棵白杨树静默了一会儿呢。
它的叶子已经金黄了。
学习高版好文。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16:28
最初由 刘梅花 发表
学习好文,问候老师!
谢谢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6 16:28
最初由 闲云呵呵 发表
高版的植物系列,总是在给人美好享受的同时又增加了知识,学习了。问好:)
谢谢光临。你好!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08-10-16 20:00
欣赏高版的文化散文,受益,开悟!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08-10-17 20:13
我们这边也有杨树,但数量不多,不是主要树种。通过学习高版的文章,增长了不少见识。继续欣赏!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8 15:17
最初由 浇洁 发表
高老师的文章一直以知识见长。对杨柳“独摇”的说法很新。我喜欢。
谢谢你的喜欢。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10-18 21:10
高版的杨树,承载着历史,寄托着美好的记忆,引经据典,层层深化,白杨便在读者面前更加挺拔俊朗起来。问候高版,学习你的写作风格!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9 09:55
最初由 清风拂面 发表
白杨,太熟悉了。今天走过小区的路口时,还对着一棵白杨树静默了一会儿呢。
它的叶子已经金黄了。
学习高版好文。
谢谢清风光临。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19 09:56
最初由 微风轻拂 发表
欣赏高版的文化散文,受益,开悟!
谢谢光临。问好!
作者: 旱天云    时间: 2008-10-19 10:37
树叶吃在羊嘴里,极象在吃一张薄饼,这联想使我不得不咽掉不争气的口水。小时候,玉米和地瓜是主食,白面饼是稀罕食物呢。
东墙外,一行高大的杨树,阵风吹过,白杨鸣曲,如泻碎玉。环顾小院,花果满院,绿杨絮语。乡村小院,充满机趣,真真是绿杨绕屋舍,闲听天籁声呢。
描写细腻传神!欣赏!学习!
作者: 恋尘叶子    时间: 2008-10-19 11:16
标题: 问候高斑!
清新自然的铺叙,让文字里的杨树从各方面展开,让人全方面的了解了杨树,受益莫匪浅!
作者: 赵晓梅    时间: 2008-10-19 12:58
东墙外,一行高大的杨树,阵风吹过,白杨鸣曲,如泻碎玉。环顾小院,花果满院,绿杨絮语。乡村小院,充满机趣,真真是绿杨绕屋舍,闲听天籁声呢。
问好迎春老师!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8-10-19 16:44
平平常常的杨树,在你的笔下也是别有一番韵味,博古通今,好!问好高版主!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