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80|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白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5 1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黑故堆的云,赵万顺家的门”。在小城的方言土语里,这两句话指的是“深”。深厚,深广。用的是比兴手法,显的是民间智慧。黑故堆在县城东南,海拔高,常年阴云笼罩。赵万顺则是解放前县城有名的富庶人家,深宅大院,广延数里。可惜到我出生的时候已经拆毁的差不多了,只能从故纸堆和口碑中去寻觅。但黑故堆的云我却是见识过的。秋雨过后,山峭雾浓。低沉的天空下,云翳绵延舒卷,翻滚成堆,似乎伸手可触,间或还会炸开几声响雷,不由能生出许多敬畏来。比云印象更深的,是大雾之中的树。白杨树。它们屹立在高深的山头之间,萧萧疏疏,无风自动,像一面面旗帜。高扬,醒目。

  在北方,白杨是很普通的一种树木。《古诗十九首•驱车去东门》中说,“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古诗里的白杨大多生长在墟墓之间,“广路”之旁,和不远处的松柏相比照相映衬,至今已越千年。一个礼宗繁琐的上古国度,坟墓里栽什么都是有一规之定的。比如《礼系》记载,“天子坟树松,诸侯树柏,卿大夫树杨,士树榆,尊卑差也。”如此看来,白杨所护之墓,应该是中上阶层的大夫们。《古诗十九首》东汉时期就流传在街坊邻里间,百姓的疾苦和时代的哀愁,让不少篇幅沾染了忧伤伤感的情调。所以,墓间的白杨就有了更多的象征意味。悲风萧萧,愁杀愁苦,与死亡、悼叹相契合。

  《唐书》记载,“梁修仁新作大明宫,植白杨于庭,示何力曰,此木易成,不数年可芘。何力不答,但诵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之句。修仁惊悟,更植以桐。”杨树遇风簌簌有声,更多让人产生不祥之意。因此,古时的人大都不很喜欢,尤其是文人们往往拿它们来吟诵悲伤之情。但周作人却说,“夏秋有客来宅夜话时,忽闻淅沥声,多疑是雨,推户出现,这是别种树所没有的佳处”。身处凄情冷落中的苦雨斋还能作如此冲和平淡之想之思,实在是令人钦佩的。

                   二

  墓地之外的杨树,因其挺拔高大的身姿和鸟雀缠绕的景象而生动了许多。

  乡间的夜晚,白杨树上往往会呼啦啦落下一群群乌鸦(尽管这不是一种吉祥的鸟)。遮天盖地,宛如地狱映像。早晨,地下的乌鸦粪一堆堆,一片片,冻僵了似的。鸟雀的视野因为心境的聒噪而不很开阔,就像它们的本质一样,摇摇晃晃。这和婀娜多姿的白杨相去甚远。更不用说小筑在树顶的鸟巢,高越清澈的嘹叫所营造的另一种氛围。

  寻常人家的白杨多种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庇荫遮阳。那是一种透着清新自然的高度,是榆树柳树所无法比拟的。坟墓之间,则往往栽种松柏,取其郁郁葱葱、四季常青之意。这虽然甄越了古时的礼宗,可也亲近随意了许多。黎明时分,万物都沉浸在异常柔和的昏暗中,沉浸在死寂般的夜色里。宁静,朴实而贫弱。唯有一棵棵白杨树,虽然光秃秃的尚未枯干,一片萧瑟,而它们的梦境却是温馨的,不时还会闪耀着蓝盈盈的亮光。这时的杨树就像那些即将开始的琐碎时日一样。静谧,祥和。

                   三

  八十年代的北京,就像飞驰而过的火车,常常给人留下一种若有所失的眩晕感。秋风爽爽,校园里的杨树更加簌簌有声。它们散落在道路两旁,操场教室的四周,和急促的脚步焦虑的心灵一起成长。那是自由不羁的声音,在出发与抵达间,告别与重逢间缓缓回响,仿佛那个繁纷变迁的时代。所以,在《白杨礼赞》之后,杨树就更多的被赋予了政治意义。

  “校园的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迎着朝阳,傍晚你含着夕阳。啊!年轻的白杨,我们在成长。”这是我们的校歌《年轻的白杨》。叶延滨作词,刘士礼作曲。叶是学院文艺系的第一届学生,高我好几级。我进校的时候,他已经去《星星》诗刊了。刘是学校的音乐教师,擅长吉它。歌词在气势上取的是向上的氛围,曲子则是轻快流畅的基调。和那个时代一样,跌荡起浮,很适宜于大合唱。后来,在北京高校的合唱比赛上,还果真拿了大奖。

  秋天没过多久,《年轻的白杨》就在新生间传唱的滚瓜烂熟。其实,校园里的白杨远没有公路两边的好看。它们总是被一些好事者磕碰得痕迹斑斑,有时甚至会成为约会、发泄的“留言板”。所以,多数杨树,都坑坑洼洼。尤其它们凸现的结疤,触目惊心,仿佛阴暗之中异化了的人的内心裂痕。

  美化之后的白杨,在今天看来虽然有点矫情,但在当时,就像喧腾的世界一样,令人激动。1989年7月,当我们离开校园的时候,回望白杨映衬的天空,那已经是和暗绿的叶子一样狭窄的世界了,它们永远隐藏在歌词的背后,成为一个时代的戳记。那一年,柏林墙倒塌了,给人一种分裂的感觉。我知道,白杨将注定成为一种真实的隐喻,被淡忘。或回忆。

                  四

  白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是在九十年代之后。仿佛一夜间,街上就长起了梧桐、合欢、榛树、冬青,或塔松。它们虽然雅致,清新,甚至于雍容华贵,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种伟岸和挺拔。

  在西方的传说中,耶稣受难用的十字架是白杨木做的。所以,白杨就永远发抖,陷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似的,罪孽深重。这倒与它根植于墓间的心境相吻合,可也违背了当初醒目或提示的意义。而纪念,祭奠或者说颂吟还会继续。

  当所有的影子都消失的时候,杨树就和死亡连接在一起了。那是无可奈何的坠落。失落的黑洞一般。它们将和死者一起,饱经悲怆,隐入泥土。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此刻,但此刻却在不停的变幻着。即使微不足道,也会让人下沉,或者沉沦,一直退回到出发的地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0-15 11:36 | 只看该作者
我先占了沙发,欣赏后再回复,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08-10-15 11:5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文.
4#
发表于 2008-10-15 14:32 | 只看该作者
出去办事.回来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08-10-15 15:19 | 只看该作者
秋天没过多久,《年轻的白杨》就在新生间传唱的滚瓜烂熟。其实,校园里的白杨远没有公路两边的好看。它们总是被一些好事者磕碰得痕迹斑斑,有时甚至会成为约会、发泄的“留言板”。所以,多数杨树,都坑坑洼洼。尤其它们凸现的结疤,触目惊心,仿佛阴暗之中异化了的人的内心裂痕。

内容厚实,文笔质感,读之让人感怀!精华支持。
6#
发表于 2008-10-15 15:52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的,思辨的,好文章欣赏了。
7#
发表于 2008-10-15 15:57 | 只看该作者
仿佛一夜间,街上就长起了梧桐、合欢、榛树、冬青,或塔松。它们虽然雅致,清新,甚至于雍容华贵,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种伟岸和挺拔。
别样风味白杨叹!这个视角好!问好!
8#
发表于 2008-10-15 15:57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的好文,学习,欣赏,问好朋友!
9#
发表于 2008-10-15 16:31 | 只看该作者
深厚,质感的文字,支持精华!
10#
发表于 2008-10-15 16:44 | 只看该作者
“白杨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是在九十年代之后。仿佛一夜间,街上就长起了梧桐、合欢、榛树、冬青,或塔松。它们虽然雅致,清新,甚至于雍容华贵,但总觉得缺少了一种伟岸和挺拔。”这确实是现实。如今想真正看到伟岸又挺拔的白杨树是很难的。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轻易地感知到作者对于白杨树的深厚情愫,并辨认出他昔日生活的印迹。对这种植物知识的熟稔,畴昔生活的回望,经过时间过滤,通过文字的变形和组合,有了比真实生活更纷繁复杂的情绪和更具冲击的力量。支持精华!
11#
发表于 2008-10-15 18:1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视觉别致,质感厚实,颇耐咀嚼,很有味道,支持精华。我最近也在构思通过植物来描述许多意象的文章。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8: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琴若雨 发表
我先占了沙发,欣赏后再回复,问好朋友。


也问好若雨!
多谢你的光临。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8: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韩开春 发表
欣赏,好文.


问好开春兄!多谢你的阅评。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8:3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秋天没过多久,《年轻的白杨》就在新生间传唱的滚瓜烂熟。其实,校园里的白杨远没有公路两边的好看。它们总是被一些好事者磕碰得痕迹斑斑,有时甚至会成为约会、发泄的“留言板”。所以,多数杨树,都坑坑洼洼。尤其...


多谢高斑斑的精华支持!
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8:3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川媚 发表
文化的,思辨的,好文章欣赏了。


川媚好!多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21:38 , Processed in 0.11504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