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17|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记得你从前的美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6 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记得你从前的美丽                 
                       若荷

  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有这样一个女子,据说,她长的很漂亮,会说话,又能干,人善良,于是,给她找婆家的人不计其数。又因为,她上过学,有文化,认得字,不甘心找个乡下人做丈夫,婚事很是耽搁了些年月。在五十年代的乡下,女孩大都十八九岁就结婚了,惟有高小毕业的她,被这个愿望吸引着,等啊等啊,从春天等到秋天,就是不嫁。因了她的心高气傲,不知拒绝过多少媒人的提亲,挨了多少村人的挖苦,终于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毅然辞掉妇女干部工作,嫁给远在北方服役的一个军人。

  她嫁去时,还没有我,当我出生,终于能够记得一些简单的事情,分得清七姑八姨的时候,却再也看不到那个女子的美丽了。对她的了解,是从我母亲那里得来的,美丽加军人的妻子,曾在母亲的眼睛里燃起骄傲的火花,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滋长着对她的崇拜。然而,这份崇拜并没有坚持多久,母亲眼睛里的火花,就在一声叹息里噗地灭去,一下沉到心底。我以为,那只不过是母亲的习惯而已。经常是这样,当母亲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高兴了,她会眉飞色舞,不开心时,愉快的神采一闪而逝,声音也喑哑下来。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和那位女子一样,有着同样美丽的面庞和善良的心。

  小时候,我经常会用胖胖的小手打开一本相册,那是一本由母亲珍藏在柜子里、自有照片以来就保存着的一本珍贵的相册,那里面有长发辫结的母亲,有短发齐肩的姑姑,有高大帅气的父亲,有婴儿时期的我以及我的姊妹。当然,母亲的师长、旧友、朋友也在其中。我喜欢用胖胖的小手点来划去,寻找我所熟悉的面容,指着这张那张微笑的脸庞,用稚嫩的声音叫出他们的名字或称呼。

  最愿意亲近的,便是那个年轻美丽的、与一位上尉军人合影的女子,照片彩色,有二寸大小,铰着波浪的花边,在相册的所有小照里,出众而不凡。我对那个女子的认识,也便从那天开始。接下来,母亲告诉我这个女子的身份,我得叫她四姨——天啊,竟然有这样漂亮的一个四姨啊!突如其来的美事,打动着年幼的心,就连稚儿懵懂的我,都有点心花怒放了。那一刻,四姨的脸庞在我脑海里定格下来,仿佛永远就这样美丽下去,不会满脸皱纹,满头白发,容颜衰老。多少次向小朋友们炫耀,我不漂亮,我家里人也没有多么漂亮,可是我有一个四姨,她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无数次炫耀之后,一种渴望从心底升起,渴望见到四姨,渴望来自她的抚摸和拥抱,渴望一个母性的微笑,阳光灿烂地绽放在眼前,就像照片上的她一样,展现生活与青春的美好。

  然而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接下来的消息,是四姨跟随姨夫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把家安到山区的老家,虽然与我们相隔二百多里路,但苦于交通不便,加之母亲又晕车,所以两家很少走动。就当我对四姨的崇拜一天天日益深时,一个突然的消息传到我读书的教室。那天我正在上课,小妹进来,说四姨来我们家了,还带着她的小孩子。我下了课,就连忙往家跑,一进门,原本空荡荡的屋子坐满了人,除了人,屋子里也挤满了朗朗的笑声。

  看到我进去,屋里的人站了起来,向我投来所有的目光。母亲把我拉到一个粗门大嗓的人的面前,介绍说,这个人,就是我的四姨。我默立了好几分钟,好几分钟里,我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沉到了底。这哪里是我心目当中美丽可爱的四姨啊,分明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农妇,她的脸上除了满布的皱纹,还有没有洗净的灰尘……

  在一屋子人的笑声中,我勉强地让四姨拥了一拥,算是我日夜想念的拥抱了。四姨的头发很零乱,眼睛深深地凹在眼框当中,相片里那位女子的清丽以及短发,也许根本就是我的一个幻觉——四姨一点都不漂亮。我疑惑了,我努力地寻找着相片中的四姨与现实中的四姨的相同之处,然而最终给我的是宵壤一般的迥异,在四姨身上,我没有发现照片上的女子的半点痕迹,

  四姨来我家的目的,不说也很了然,家里穷,穷得年头年尾吃不上一顿细白面,生活实在无着的时候,就想起到我们家走亲戚。乡下人走亲戚,手里是不忘捎礼的,然而四姨却拿不出,便来时,带一个白手巾来。在乡下,四姨给人接生,是乡里四方有名的接生婆,她懂卫生,会消毒,四里八乡的人生孩子都找她。按乡下的风俗,接生孩子时,要给接生婆送一条毛巾的,那些杂色的毛巾,就是一次次接生时得来的。

  每次四姨来,都要住上一些日子,长时几个月,短时也有半个月,四姨住在我们家里,人却从来不曾闲着,来了就帮母亲拆洗棉衣被褥,完了再一针一线缝起来。当所有的衣物都整理好,四姨才开口回家去。走时,母亲要给她带上米面,带上二十或四十元钱,这在那个年代,是母亲一个月的工资,如果节约着花,是四姨一家半年的油盐钱。这是我从四姨那里听来的。四姨为什么这么穷啊,遗憾的同时,我问母亲,长叹许久,母亲这才一点点倾倒出四姨的苦衷。

  四姨生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我比她的小儿子大着一岁。四姨嫁给姨夫时,日子过得也很好,在部队,姨夫是连长,有一份津贴,四姨随军在军需厂做被服,也有一定的收入,小日子过得很不错。令人不愉快的是,因为四姨长得太漂亮,在她的周围总有一些追求她的人,正好那些年闹离婚的例子颇多,四姨夫长得矮,人挫几分,在四姨面前便有了些许的自卑。思来想去,还是申请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当了大队书记,这样天天守着老婆孩子,四姨夫的心踏实了,穷日子也适时来了。

  在村里,四姨没有了工作,姨夫当大队书记,不知响应什么号召,把一千元的安家费全部拿出来,买了一群羊归了队里,让人放养,由于村里粮草稀少,加上管理不善,一群羊由多到少,最后非死亦伤,一只不剩。一千块钱的安家费,就当做请全村老少喝了几顿羊肉汤。四姨节衣缩食,勤劳持家,但一切从零,四壁空空,一穷再穷,不久又于劳顿之中得了饿痨,每到冬天,必须用药物维持,花钱吃药,打针看医,生活上如雪上加霜。从此照片上一个如花的女子,变成了干瘦苍老、满面沧桑的老人。

  母亲曾经和我说,四姨夫不会做活,人很懒惰。当年那群羊养死后,他就一蹶不振,后来因他工作不得力,大队书记也不让他当了。再后来,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田地分到家里,才发现他不但不会当官,还不会种地,他调的田垅不平,刨的地不深,甚至不会撒种施肥,庄稼长势不好,影响了收成。他种菜,舍不得花力气整理土地,菜畦两头低中间高,或者坑凹不平,结果天旱时浇不进水去,他又不勤快,应该浇水时不浇,应该撒种时迟了,总之,所有作物,都被他侍弄得一塌糊涂。

  日子没有起色,两位老人却是越来越老了,他们却在这时,又受到更大的打击。大儿子好不容易娶了媳妇,不过几年,儿媳妇却因病亡去,小儿子不争气,整天游手好闲,穿着却和人比,手里没钱,对两位老人动辄相逼。四姨为给长子再次续妻,欠下一屁股的债,只好到城里揽些活,给布鞋厂加工半成品,粘鞋边,一天能挣到两元多,为了这两元钱,四姨没日没夜的熬,因为这两元钱,四姨一直很骄傲。她用这两元钱养大了长孙,用这两元钱苦把苦累,给小儿子盖房娶媳,她又用这两元钱打点人情,含着悲痛送走了老伴。这几年,她正想用这两元钱,为自己攒下养老的私房,等她爬不起时请人给她买吃送喝。一生贫困的四姨,对命运从来没有过怨言。

  然而她没有等到自己爬不起来的那一天,就在去年,她七十八岁的冬天,倒在充满浓浓的煤气味的小屋里,她为了取暖,把屋子关的太紧太严,导致煤气中毒,再也没有醒来。

  我母亲每年都要给老家里的亲人寄些钱去,聊表寸心。但去年的冬天,这份钱让我给握在手里,终于没有寄去出。当时母亲正在病中,便委托了我将那一份份钱寄走。母亲寄钱有个要求,就是对方在收到钱后必得给她一个电话报信,我始终不知道,大方的母亲为什么要那个报信的电话,我不知道那个冬天母亲为什么变得那么固执起来。当我得知四姨去世的消息,母亲这个要求让我胆颤心惊了许久。

  所有的钱都一一寄走,唯有四姨的那份,我留在手中,给母亲说时间太忙了,没有来得及寄,最后说寄了,大概那钱在路上走的太久……母亲半信半疑地等着,我这时才明白,母亲等的不是报信的电话,而是等待一份来自家乡的亲情。

  终于到了正月初六,我才把那份钱寄回给四姨,面对母亲期盼的眼神,我终于不得不如实相告,四姨由于煤气中毒,已经魂归九天。那个晚上,母亲呆呆地坐了许久,年的气氛还没有消散,我们的心,已经变成苍白的冷,不再怀有新年的喜色了。

  四姨去世后,我就想写一篇关于她的文字,但我无法不去想母亲那本珍藏的相册,相册里的四姨,是所有母亲的写照么?当然不能。但是,读张晓风的《母亲的羽衣》,四姨又何尝不是当年那个珍藏了美丽的羽衣的女子?前几天看电视,一部《丑娘》在观众当中产生许多的讨论,我却无法不去叹息去联想,丑娘本不丑啊,是她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以至榨干了自己的心血。我在追问自己身为女性,在“母亲”这一角色当中投入了多少之外,也对那些默默献身着的母亲由衷的敬佩。

  春天的时候,帮母亲整理东西,我很想再看一眼相片里的四姨,找遍母亲的柜子,却发现那本珍藏的相册,早已不知丢失到哪里去了,我不敢问母亲,但我知道,自从父亲去世,母亲对那些相片之类的东西,早已不再珍藏。那就是母亲的羽衣啊,年青的时候,由母亲收藏在箱底,而到了母亲的老年,母亲已经,彻底地放弃了自己的所爱,把身心投入进这个家,把心血全部倾洒给了自己的儿女。母亲的青春,丢失到了何处?那美丽的羽衣,到底珍藏在了谁的心底?年迈的母亲啊,无论您现在多大年纪,无论您还有没有青春的容貌,我都记得您从前的美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0-16 16:03 | 只看该作者
清晰的具象,难忘的回忆,细腻的刻画,无不烘托出了那份真挚可贵的情愫,无不映衬出那份沉甸甸的母爱,婉约的文笔,阴柔的美感,让文章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氛围,好文精华支持!
3#
发表于 2008-10-16 16: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清晰的具象,难忘的回忆,细腻的刻画,无不烘托出了那份真挚可贵的情愫,无不映衬出那份沉甸甸的母爱,婉约的文笔,阴柔的美感,让文章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氛围,好文精华支持!


欣赏若荷的沉稳、婉约的美文和敬版的精彩阅评。问好!
4#
发表于 2008-10-16 16:26 | 只看该作者
春天的时候,帮母亲整理东西,我很想再看一看相片里的四姨,找遍母亲的柜子,却发现那本珍藏的相册,早已经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我不敢问母亲,但我知道,自从父亲去世,母亲对那些相片之类的东西,早已不再珍藏。那就是母亲的羽衣啊,母亲为我们倾尽了一生,那美丽的羽衣,已经珍藏在了我们的心底。年迈的母亲啊,无论您现在多大年纪,无论您还有没有生活的能力,母亲,我都记得您从前的美丽。
 
描述四姨的年轻美丽到意外故去,文字里充满浓浓亲情。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8-10-16 16:31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一张照片引出了一个美丽的四姨,可是美丽的四姨在日子里失去了光泽,就像无数个女人一样,脱去美丽的羽衣,走进现实的日子,美丽只留在了梦里。
若荷写的细腻真挚,充满了对母亲四姨一代女性生活经历的感慨
6#
发表于 2008-10-16 19:58 | 只看该作者
母亲在女儿的心里永远美丽年轻,四姨则永远活在记忆里,深情的文字!
7#
发表于 2008-10-16 20:51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容颜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流动,生活的变化一再不以人的意志去实现。只有浓浓的亲情可以刻画在心底,什么时候翻出来都是新的,读起来不能不让人动容共鸣。
好好学习了。
问好
8#
发表于 2008-10-16 21:30 | 只看该作者
是生活将我们每一个人悄悄的改变着,也许永远不变的只有亲情,只有善良的美丽。欣赏并问好若荷!
9#
发表于 2008-10-16 21:39 | 只看该作者
温暖的亲情,娓娓的叙述,很喜欢。学习问好!
10#
发表于 2008-10-16 21:53 | 只看该作者
年迈的母亲啊,无论您现在多大年纪,无论您还有没有青春的容貌,我都记得您从前的美丽。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妈妈最美丽,现在,仍然是:)
11#
发表于 2008-10-16 22:04 | 只看该作者
美丽背后的沧桑,尤其让人动容。
12#
发表于 2008-10-17 09:53 | 只看该作者
到了母亲的老年,母亲已经,彻底地放弃了自己的所爱,把身心投入进这个家,把心血全部倾洒自己的儿女,那美丽的羽衣,到底珍藏在了谁的心底?
  年迈的母亲啊,无论您现在多大年纪,无论您还有没有青春的容貌,我都记得您从前的美丽。

由四姨的命运,引发出了对所有母亲的感叹。写得深厚,实在,情意浓郁。好文章,支持精华! 
13#
发表于 2008-10-17 10:02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母亲在孩子眼里永远都是美丽的
14#
发表于 2008-10-17 10:06 | 只看该作者
年迈的母亲啊,无论您现在多大年纪,无论您还有没有青春的容貌,我都记得您从前的美丽。这是最真切的话,也是最富情感的。我们都会这样去想。因为,岁月的打磨,怎么能留得住青春的容颜呢?文章叙事条理清晰,特别是从稚嫩的好奇的年龄一直写到现今,从四姨的照片到与四姨的零距离接触。这些变化着的场景也是作者的思想不断变化着。当然,这种变化是必然的。因为一个稚嫩到成熟的思想就是这个过程。支持精华!


手里没钱,对两位老人动轧(动辄)相逼。。。
15#
发表于 2008-10-17 10:59 | 只看该作者
所有的钱都寄走,唯有四姨的那份,我不敢寄了,我给母亲说时间太忙了,没有来得及寄,最后我说寄了,大概那钱在路上走的太久……母亲半信半疑地等着,我这时才明白,母亲等的不是报信的电话,而是等待一份来自老家的亲情。
   浓浓的亲情,婉约的风格,学习,拜读,问好姐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2 21:52 , Processed in 0.1997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