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2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天水的古树 张掖的芦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30 1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水的古树  张掖的芦苇 
                           
                文/门晓峰
    
  天水多古树名木,这是游历过这个地方后人们的普遍共识,于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们便会连篇累牍的写有关天水古树的文章,藏于深闺中的天水古树一下子走向了满世界,有人考证过,天水古树的数量仅次于烟花三月的扬州,名列全国第二,地处西北的天水能因为树木得到这样一个惊人的名次,实属不易,我们理应为天水的古树祈福,为天水人祈祷,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兴盛于斯,多少有着幸运和福气,什么叫洞天福地,有千年古树相伴,有深厚历史文化相随,就是洞天福地,这一点从天水的房价直逼省会城市可见一斑。

  
  天水现存有千年以上的古树达230多株,多以古柏、古槐为主,南郭寺的春秋古柏有2500多年的历史,比曲阜孔庙孔子手植柏略逊,即便如此,此树的年龄堪比佛祖释迦牟尼的岁数,你说长不长。仅就一棵古柏就使得我们去崇敬和仰望。天水的古树多存于道观寺庙,除南郭寺外,玉泉观、伏羲庙,卦台山等处均有参天古柏挺拔于秦州大地,行走于天水的大街小巷,千年古槐也时时从眼前而过,天水人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宁肯绕道拓建也不破坏古木的生长环境。谁说过没有大树的城市,是没有文化的城市。这句话说的实在太好了,在天水走走看看古树,就得出一个结论,天水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考证一个城市的年代有时不需要

  太多的历史依据,去数数这个城市古树的年轮,就知道这个城市的过往岁月了。古树是天水的活历史、活档案,也是有生命的遗产。古今多少人从古树上阅读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俗话说,千年松,万年柏,意在说明柏树生长缓慢,需倍加珍爱,千年古柏历经多少朝朝代代,风风雨雨而没有倒下,应当归功于爱树护绿的天水人,他们视古树为神灵,视古树为荣耀,才使得古树生生不息,春天永驻。只有深深热爱大地的人们才会爱护附着在大地上的草木,因为这些草木是大地母亲身上的毛发,谁都没有理由损坏它。


  天水因古树盛名天下,张掖芦苇以其茂盛名传丝路。实际上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不论大江南北都有它的踪迹,然而在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能见到大片生长的芦苇却显得稀罕,芦苇性喜水,而张掖是全球典型
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喜水的芦苇偏偏钟情于此地,并繁衍不止,也算是一个奇迹,来过张掖的学者专家惊叹:在北方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唯有张掖有芦苇。这一结论使张掖芦苇身价倍增,了解张掖的人都知道,不当张掖城郊有芦苇,城市里也有芦苇。这恐怕在江南河网密布的地方也不多见吧。芦苇凭空为张掖增添了无限春色和勃勃生机。芦苇虽没有古树的年轮去印证它的岁数,但一株芦苇只要有适合它的生存环境都可以使它的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纵横交错的根须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注入了必需的养分,芦苇才能一派蓬勃。有大树的城市是有文化的城市,有芦苇的城市是有生命力的城市。张掖郁郁葱葱的芦苇对这一论断做了最好的注释。

  芦苇是一种有宿根的水生 植物,它春发秋枯,绵延不绝,张掖因为黑河和祁连山冰雪溶水的滋润,形成了大片的湿地,千百年来为芦苇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芦苇装点了张掖人的生活,也装点着河西大地,也使这片干旱少雨的地方多了些绿色,据《张掖市志》记载,这块地方芦苇最多的时候达到2万多亩。想想看大片大片的芦苇连在一起是何等壮观,诗人兴起写下了塞上江南的赞誉,其实江南有江南的秀色,塞上有塞上的雄奇。各有千秋,风格迥异。

  如同古树为天水增添了灵气,芦苇同样为张掖增添了秀色。张掖芦苇堪比天水古树,尽管物种不一,但都是大地养育的生命,尤其在甘肃这个缺少植被的地方,不论古树还是芦苇都显得弥足珍贵。然而上苍赋予了张掖很多,却没有很好的珍惜它,可惜的是张掖没能像天水保护古树一样保护芦苇,张掖的芦苇在减少,过去这个千年古城有南大池、北大池的地方,那个地方都是芦苇生活的乐园,而今天却满足了人们过高的欲望,变成了钢筋混凝土,住宅小区建成了,芦苇也消失了。享受的是现代生活,失去的是原生态的绿色,按照经济学的换算一亩芦苇远比不上几幢住宅楼的价值。但是生态环境又是无价的。建设与环保永远是一对怨家。

  经济的发展也会有时代的烙印。牺牲环境发展经济也有它的道理,但是人们认识的高度在不断攀升,今天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已占强势。良好的环境也是生产力,已经被人们所认知,张掖的决策者们已经充分的看到了张掖湿地潜在的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鲜明的提出了建设“生态张掖”的目标,保护张掖湿地,保护张掖芦苇已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张掖芦苇的春天已经来临,长远的规划描绘了美好的前景。芦苇这个张掖的特色文化符号已经深深印在了张掖人的心中。“半城芦苇,半城杨柳”是这个城市的色调。绿色的背景徐徐展开,全国城市芦苇最多的是张掖,人们会相约说秋天到张掖看芦苇,这一愿景将成为期不远。


[ 本帖最后由 田园人家 于 2008-10-31 11:08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0-30 10:09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朋友光临散文版!发帖时请注意段首空两格,段落间空一行。
3#
发表于 2008-10-30 10:1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
段间请空一行,段首空两格,若是原创首发,文尾请加声明。

[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08-10-30 10:14 编辑 ]
4#
发表于 2008-10-30 10:16 | 只看该作者
我帮你编辑下。字号忒大了。欢迎你!
5#
发表于 2008-10-30 10:24 | 只看该作者
古树是天水的活历史、活档案,也是有生命的遗产。如同古树为天水增添了灵气,芦苇同样为张掖增添了秀色。尤其在甘肃这个缺少植被的地方,不论古树还是芦苇都显得弥足珍贵。作者用瓷实的笔墨,对天水、张掖这两座城市的过去,现在都有了极为精确的描写。可谓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文章也使我们对这两座城市有了比较深刻地了解。记住天水的古树、张掖的芦苇。问好!
6#
发表于 2008-10-30 10:28 | 只看该作者
文笔不错。欣赏!
7#
发表于 2008-10-30 13:5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笔,题目即已让人新鲜,很羡慕甘肃有这样的好地名。
文笔着实清新,令人感慕。
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18: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支持!
9#
发表于 2008-10-30 20:19 | 只看该作者
张掖又添一才子!
10#
发表于 2008-10-30 20:2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欢迎!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0:46 | 只看该作者
再次谢谢田老师和如浩兄弟,初来乍到,不懂网内规矩,.还望多多指教.
12#
发表于 2008-10-31 15:17 | 只看该作者
:loveliness:
13#
发表于 2008-10-31 15:23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到过天水,田园人家带我去了天水,拜谒了天水古木,长了见识了。问好文友!
14#
发表于 2008-10-31 18:41 | 只看该作者
天水,因那许多的古树而充满历史感,充满厚重的人文气息。
15#
发表于 2008-11-2 10: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天水的古树是越来越古,张掖的芦苇是越来越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20:32 , Processed in 0.05316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