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818|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6 1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嘈嘈切切错杂弹
         ——30年散文文本的流变

                  刘学刚

  在中国,散文是最有受众群体的文学形式。1978年以来,散文文本不断求新求变,使得散文写作的文体空间无限拓展,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荣态势。在表面的繁华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当代散文满眼丘陵,鲜见高山;旗帜飞扬,未能成就强劲的文本力量。

  在创作群体上,小说家、诗人和非职业写作者作为散文的异军,改良了散文的土壤,也混淆了散文文体的边界。解构、虚构、意识流等创作手法的运用,使得散文跳荡飞扬、恣意瑰丽,扩大了散文的格局,也让散文逐渐失去自己的立场。网络散文、副刊散文的充斥与泛滥,使得散文写作终于陷入快餐化和集体无意识的尴尬境地。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存在,我觉得,关键是坚持真性情真体验真襟怀的创作姿势。我一向讨厌在散文里粉饰自己编织崇高,如果这样,散文就成为小说的附属品了,“如果散文一旦可以像小说那样随心所欲地编织故事,来去自由地塑造人物,那么,它便不仅解除了自身底线性的叙事规约,而且完全破坏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和接受前提”(古耜《散文到底能不能虚构》)。1978年,巴金的《怀念萧珊》是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至情至性的散文,是新时期散文的发轫之作。《怀念萧珊》以散文的方式,对十年动乱作了揭露、批判和声讨,巴金祭奠亡妻,更是祭奠历史,修复着人们真实的感情和记忆。“有一个时期我和她每晚临睡前要服两粒眠尔通才能够闭眼,可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我唤她,她也唤我。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怀念萧珊》)《怀念萧珊》的发表,使得新时期的散文得到了回归和延伸,它承接了五四散文探索真理和自由的传统,又使散文复原到本真、本色、本性的写作层面,它的“修辞立其诚”的写作姿态,张扬着文学的良心和社会的道义,有助于新时期散文精神的构建。余华说:“作家必须保持始终如一的诚实,必须在写作过程里集中他所有的美德。”在作品里粉饰生活,它导致的是文本的枯竭和创作主体的流失。从非常岁月走出来的巴金,始终保持着写作上的仪表和风度,从他的散文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诚的灵魂。“我一再声明,反复解释,我不是文学家,也不懂艺术。有人嫌我啰嗦,其实我不过在讲真话。”(巴金《怀念二叔》)他的写作姿势激动却又内敛,内心激愤却又胸怀悲悯,是作者的“在场”,情感的“在场”。

  《怀念萧珊》,有着作家个人的本位体验和自觉的文体意识,体现着散文的社会关怀和文化承担。之后出现的“大散文”,有不少篇章是通过“间接性体验”或者鸿篇巨制来达成文学的担当,看似向外喷发雄浑壮美,实则偏离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内心真实。“大散文”注重的是散文境界和现代情怀。

  当别人热衷于“民族”“大河”“千年”的大书写大制作的时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存在,给“大散文”的写作提供了最好的文本:以个体的生命体验为情感起点,超越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呈现为对人类整体存在的担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地坛的永恒与瞬间、沉静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给一个濒临绝望的人开蒙揭翳,使他对于生与死有了新的看法。这是一篇带有自传、自省、自述的大散文,质朴,浑厚,峻拔,富于人性的深度和生命的热度。时下的一些散文,喜欢堆砌华词丽句(借以掩盖内蕴的空虚),嗜好肉麻甜腻的抒情(给人无端歌哭的空洞之感),唯独不见生命的个体体验。《我与地坛》是我每年必读的散文。在我们被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所裹挟、所淹没的今天,《我与地坛》有着自我救赎的意义:审视自身,珍爱生命,心灵复归安静。“地坛”是迷乱浮躁的现代人得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与地坛》)。

  这是没有疑义的,独抒性灵是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展现的是创作主体的内心风度和现代人格。散文写作是一种内心生活,出发点是写作者的自省和向内探寻,推己及人,勇敢地敏锐地去探索人的无限广阔的可能性,表达对人类基本关系的思考。新散文作家的写作活动愈加内心化,在内容上更加注重表达个性,挑战写作的难度,延伸了散文的写作领域。除韵文之外的一切文学作品都是散文,这是对古代散文的定义。新散文作家在反叛传统散文的时候,实则在用写作实践验证着这个定义。其实,散文没有新旧,很多的新散文只是写作时间上的新,所谓的新散文其实是个无稽之谈,在这个无序写作的个体年代,散文之新已经越走越远,远离了文本本身应有的意义。很多新散文不是个体的文学行为,而是集体经验的挪移与复制。散文,只有优劣。像《史记》,宏大的叙事,诗性的话语,将一个个人物叙述得鲜活丰盈,又充溢着人性的辉光。

  与周晓枫的《合唱》《桃花烧》等散文相比,我个人更喜欢她的《斑纹》,我读到了一个高贵的语词:温存。温存是热爱的开始,也是对生命存在的高度认同。“在她的笔下,人与动物们的劳动、爱情、壮丽的生和寂静的死,都浸透着绚丽、壮观与诗意的内容。”(周蓬桦《绚丽的版图》)她对卑微生命的体察和关怀,是一个散文作家根本性的精神向度。“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拟态的核心词汇是使自己‘消失’”(《斑纹》),读着这样的句子,能够激起我们对于凡俗生活的诗意注视和周边世界的探究兴趣。“斑纹”的终极意义在于人类内心的精神生活,带有哲学意味的一切存在。她“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融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的、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冯牧文学奖”授奖辞)。格致的《转身》是打通文体界限的散文,她从小说转入散文创作,她的现代叙事追求使得文体获得了伸展的自由空间,她对外部世界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她这样表述着,“那根伸出的树枝像是老树的一条手臂,它在同窗子里的人打招呼。如果砍掉这个亲近人类的手臂,大树就会像一个伤残的巨人,随时都可能摔倒”(《告诉》)。这些有温度的文字来自作家的内心深处,凸现出作家内在的风范和品质。格致用文字告诉我们:沉默、弱小的生命体也有着自己的存活权利。周晓枫、格致等女性作家,她们以纤细的文思和沉静的心思,梳理体味着她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用一种平民化的视角缓缓打开她们的陈述,以自我观照为圆点,将个人的思考无限可能地向底层生命的精神处境和生存状态拓展,使得她们的作品有了一些内在的重量和品质。

  散文是一种私人化和个性化极强的文体,过于偏执个人经验,倚重一己的道德自信,也会导致排斥公众生活的私人写作。江少宾的散文作品沉静,内敛,充溢着内心的自省,闪烁着底层的粗砾的生命光芒,有着一种自由的温情和抚慰。他在平常的生活里发现生活的哲学,发现生活的内质和核心。他的《地母•征婚》(2007年度人民文学奖优秀散文奖)以一个新闻记者的目光,注视发人深省的生活真实,叙述中有思考、隐忍的疼痛和不安。《乡村的肾 母亲的肾》,写的是母亲的肾病,最终道出的是乡村生命群体的苦难:“乡村的肾,就是母亲的肾。母亲在疼,就是乡村在疼。”他这样坚定地表达他的写作立场:“一篇好的散文,它既应该是作者的观察史,更应该是自己的心灵史。它对作者灵魂的拷问和自省应该大于它的终极意义。”用文字介入现实,坚持心灵的在场,说出潜藏着的温热和疼痛,保持对社会底层的深入体察和终极关怀,这样的文字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怀着这样的阅读期待,我读到了陈启文的《叫一声老乡很沉重》(《散文》2007年第六期)。“老乡”走投无路之后找到了“我”,希望“我”的笔杆子支撑起他羸弱的身躯,当然,掌握着话语权的“老板”不会发给 “老乡”任何的工伤补助,“老乡”得到的是两个响亮的耳光。“在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身处的生存现实中,每一件事的荒诞、变态和变形,都要远胜于最有想象力的虚构作品”,“老乡”爬上了高炉,“警车开来了,消防车来了,救护车开来了,一座城市终于为一个农民工卑微的生命拉响了警报”,最后这位“老乡”以死亡的形式震惊了高层,那家工厂不久就宣告破产。不得不承认,这是有勇气有血性的写作,有着直面现实和拷问灵魂的勇气,呈现着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深度的现实观照,它有刑天舞干戚的激烈,有鲁迅般的金刚怒目,显示出汉语写作难得一见的“铁肩担道义”的文化情怀。作家的心肠是热的,他远离着大众的刻意迎合,选择了人文立场的批判,具备真诚、宽阔的气象和质地,作品淳厚稳妥,生成了强劲的视觉刷新和思想冲力。

  写作就是精神还乡,寻找最初的栖息地。肖洛霍夫有顿河,沈从文有湘西边城,几乎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不仅仅是一个浸润着乡土意义的地理概念,更是一个作家有着儿时印记的、心理认同的经验世界和心灵家园。福建东南沿海,面对着很多东西,也更具有聚敛性和敞开性。舒婷的散文集《真水无香》(作家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是写“我的生命之源——鼓浪屿”的,她以真的心地写真的景象,直抵真的极致,把自己对生活的记录化成翔舞的蝴蝶,剪破清空,让日常生活散发出诗意的光芒。作为朦胧诗人的标志作家,她“有意识把散文视为手工棉纺,亲切的,坦率的,调侃的和细节的。看上去仿佛信手拈来,实际上经过深思熟虑”(舒婷),日常生活的幽微细节就这样成了一个可以触摸的审美空间,轻盈的时间片断,像清丽的花朵一样在她的笔下灼灼盛开。“在陌生的土地上他们想必孤单,因为在熟悉的土地上我还孤单着。我们多年苦苦寻觅的,难道就是这个吗?不禁悲从中来。”《多情还数中年》,单是散文的题目,就体现着一种生命的温情和可贵的心境。这样的文字具备了真实、冷静、飘逸、灵秀的品质,我们看到的是她的自身,因而,她的文本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与诗歌相比较,我写散文最大的享受是语言得到了松绑。它们立刻自行其是,大有离经叛道,另立门户的意思”(舒婷,2007年“年度散文家奖”获奖演讲词),她以散文的方式,坚定地书写着她的“鼓浪屿”。 流水围庄,是新锐作家黎晗住宅的雅号,也是他第一本散文集的名字。围庄是黎晗的故乡。离开熟悉的故乡和讲台,差异和混杂像寒流一样,即刻袭击了他。从围庄来到外面的世界,他保持着一种敏锐的离散感,他的散文也表达和完成了自己的围庄风景和内心精神的书写。“我把母亲永远留在了围庄,在新涵大街这条我可能将一辈子生活的街道上,我从来没有看到我母亲瘦小孱弱的身影。哪怕是在一个个斑驳错乱的深夜,在梦里,我也从未与亡母在这条街上相遇。”(黎晗《我生活在一条大街上》)一种离散或者漂流,使得他动用流水围庄和斑驳城市两种叙述资源,用文字呈现着时间的纵深和空间的开阔。普遍认为,迁徙作家多有文学成就。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被称为“世界公民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多个国家的文化和背景。慌乱、焦虑、敏锐、冷静,使得迁徙作家在异质和斑驳的撞击下,保持着对人类生活的敏感度和好奇心,抓住蛛丝马迹,探索着深邃的人性。

  回顾30年散文,似乎走过了这样的道路:回归散文的求真——大散文的崇高——新散文的出新。今天,散文似乎拥有最多的创作人群和阅读群体,看似有着盛唐的诗歌气象,其实,打动人心的好散文却如凤毛麟角,好的散文是“熬至滴水成珠”(借用池莉的散文题目),是用真诚用生命在书写。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时代一定会产生新的散文文本。正如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所说:

  “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仰望或者倾听 于 2008-11-26 19:39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1-26 19:50 | 只看该作者
先抢沙发,一定是一篇劲道的好文,西溪慢慢读——
3#
发表于 2008-11-26 20:1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也很好呀,有好文字相伴,就会心生惬意的。
与楼主一起,感受了三十年间的散文名家及名作。
问候。
4#
发表于 2008-11-26 20: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您的作品,让我梳理下这三十年的散文发展的脉络了。
5#
发表于 2008-11-26 21: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这样的厚重而大气的好文字!问好!
6#
发表于 2008-11-26 21:30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承认,这是有勇气有血性的写作,有着直面现实和拷问灵魂的勇气,呈现着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深度的现实观照,它有刑天舞干戚的激烈,有鲁迅般的金刚怒目,显示出汉语写作难得一见的“铁肩担道义”的文化情怀。作家的心肠是热的,他远离着大众的刻意迎合,选择了人文立场的批判,具备真诚、宽阔的气象和质地,作品淳厚稳妥,生成了强劲的视觉刷新和思想冲力。
这是样的散文才是真散文。所以有人说,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是一个战士!
7#
发表于 2008-11-26 22:17 | 只看该作者
随刘老师笔触,再回味这些美文。学习,问好!
8#
发表于 2008-11-27 08:04 | 只看该作者
写作就是精神还乡,寻找最初的栖息地。散文写作就是如此,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作者概述了30年散文文本的流变,笔触质感,见解颇有个性的色彩,率真的阐述令我感动,虽然有一些见解,因了认识的不同而有差异或可以再商榷,但深刻的笔触依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借鉴参考。很久不见你了,还好吧?
9#
发表于 2008-11-27 08:2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作者精心写就的一篇对散文文本发展、探究的趋势以及设想等比较剀切的文章。我认为,散文写作的语言要生活化,毕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也需要生动鲜活,富有感性,努力营造陌生化的审美效果;要讲究辞采,注重诗意,潜心追求叙述的流畅性和韵律感;要清新自然,返璞归真,远离雕琢与斧凿,等等。问好!
10#
发表于 2008-11-27 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顾30年散文,似乎走过了这样的道路:回归散文的求真——大散文的崇高——新散文的出新。今天,散文似乎拥有最多的创作人群和阅读群体,看似有着盛唐的诗歌气象,其实,打动人心的好散文却如凤毛麟角,好的散文是“熬至滴水成珠”(借用池莉的散文题目),是用真诚用生命在书写。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时代一定会产生新的散文文本。正如法国文学批评家泰纳所说:

  “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


读之受益的理论探索。推荐阅读!
11#
发表于 2008-11-27 10:11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个体体验才是散文的精髓!随你的文字回顾、追溯、品味、领悟!散文重在情和魂。即使事假情也必须真,真实能打动人能引起共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问好!
12#
发表于 2008-11-27 10:58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承认,这是有勇气有血性的写作,有着直面现实和拷问灵魂的勇气,呈现着独特的社会意义和深度的现实观照,它有刑天舞干戚的激烈,有鲁迅般的金刚怒目,显示出汉语写作难得一见的“铁肩担道义”的文化情怀。作家的心肠是热的,他远离着大众的刻意迎合,选择了人文立场的批判,具备真诚、宽阔的气象和质地,作品淳厚稳妥,生成了强劲的视觉刷新和思想冲力。
《叫一声老乡很沉重》这一篇,看后久久陷于那种伤痛之中,无望无助的伤痛。周晓枫的散文,我更喜欢的,是她以女性的角度来诠释许多东西,特别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她给予了一种全新(或说更深)的思考角度,而又一直保持一种冷静。
基于文章纵横大气并简略地对三十年散文进行了梳理,虽然着力点在三十年后期,但基于作者的对散文的关注和探索,予精华鼓励!
13#
发表于 2008-11-27 11:27 | 只看该作者
 
  很欣赏朋友的散文综述评论文章,见解独到,例举资料翔实,也赞同要以真的心地写真的景象,直抵真的极致,把自己对生活的记录化成翔舞的蝴蝶,剪破清空,让日常生活散发出诗意的光芒。我的体会是散文创作中贵在反映生活的集中,语言的精确,表意的透彻,体现出文字的、清新、流动、精炼,要有真情实感,要有作者的思想和感悟。散文文体不同于小说,切忌在散文里虚构。所有这些,都要靠自已平时去积累,去观察,去组织,去思考,去从中提炼精华,才能通过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写出自已的独特风格。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8-11-27 14:27 编辑 ]
14#
发表于 2008-11-27 12:33 | 只看该作者
      很久没见学刚兄的文章了,这是一篇很棒的文论,篇中的很多观点我很认同,从这篇文章中也窥见学刚兄的散文创作立场。
      我认为,作为一个散文写作者,坚持高姿态的写作和个性化的写作是很重要的。一篇好的散文,即是个人心灵的抒写,也是民族精神、世界观、价值观、社会责任等精神因素的扬弃。
      谢谢学刚兄的分享,文章下载收藏了。
15#
发表于 2008-11-27 12:3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一篇文论,详实,深入,独到的见解,质地的语言!收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7:30 , Processed in 0.0503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