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又一位作家走了 [打印本页]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1-29 20:56
标题: 又一位作家走了
25日午后1时40分左右,重庆《红岩》杂志社总编室主任、知名女作家王英(笔名越儿),在四川参加笔会后,回到重庆的家里,从14楼纵身跳下,结束了她38岁的年轻生命。
又一位作家走了,38岁,年轻的魂魄上得了奈何桥吗?清白是什么?清白就是从十四层楼上一跃而下吗?王英,我不知道怎样去面对着一切,你让我们措手不及,让我们痴痴的流泪;
记得屈原吗?那个跳汨罗江的诗人,他是理想与抱负得不到实现,同时又受到亡国的耻辱,他才想到的死,他是真正的诗人。有些有肉。
你这是为何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样的真理,你就是看不清楚;让那些嘲笑你的人窃喜,你走的不值得。
顾城走了,骆一酥走了,海子走了,余地走了,梧桐树走了,如花的你也走了,为何我们的写作,创造精神食粮的人都走得那么急呢?那么不顾一切,那么毫无准备!
文字的悲哀还是文学的悲哀,我怎么也被不断的噩耗所震惊?生命的意义就是究竟是为了什么?
活着的人,看不到自己的路有多远,看不到自己的生命有多长,可是我们活着,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而死去的人呢?他们走到了路的尽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往往是自己造成的;即使别人的污言秽语,清白用什么才能说得清楚?那绝不是死亡,绝不是拿生命去解释的。
又一位作家走了,38岁,三十八级台阶的断裂,留下深深的痕迹,永远填不满文字的伤痛,永远抹不平文字的伤疤;王英,走好,既然已逝,如花的你就用人间的文字与阎罗写一写心中的不平。。。。。。。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8-11-29 22:13 编辑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1-29 21:01
重庆《红岩》杂志社总编室主任、知名女作家王英(笔名越儿)
王英到成都参加散文家论坛,23日在锦里留影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8-11-29 21:18 编辑 ]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8-11-29 21:03
在诗歌版看了朋友转的相关新闻,可以看出自杀和文字关联不大。
但就作家和诗人自杀,我曾谈过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活着是需要开解的。抵御个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遭遇到的围困和深刻的创伤。而当作家和诗人自杀了,那种生命本体的自我选择至少是一种个体解放自己的精神自由。由于自杀的诗人和作家很多是因为抑郁造成。他们在自己创造的精神世界里,漫游世界,常常因此和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矛盾。而现实和精神不可调和时,压力常常就导致个体精神世界的巨大创伤,死亡就会轻而易举。
在很多时候选择有效的方式逃开个体的孤独,适度参与群体当中,这是一种自救方式。
有人这样分析:“因为作家的作品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会对我们有指导意义,所以作家思想丰富、深邃,特别是诗人,有时候会处于分裂的状态,只有这种非现实感比较强的时候才会写出好的作品和诗歌,而这个时候人更容易进入精神的深层,在精神层面停留得太久,人会孤芳自赏,慢慢远离世界,变得孤僻,虽然看起来个性独立,其实是孤立,陷入自我的状态。”
总结说: 作家主体需要和社会的逆差有一个适当的距离,同时文化需要支撑作家和诗人的精神信仰。作家和诗人大都是因为思想而孤独,这样的孤独达到极至,死亡就成了出路。
自杀的深度释义。
阎安:“自杀,从个体生命来说,是值得哀叹的,要我们去哀悼,但对真正用生命追求思想的文化人来说,并不存在自杀,自杀只是我们作为旁观者得出的结论,比如海子、顾城的这种自杀,他们的死对文明生态整体来说,是除旧布新非常必要的手段。因为他们的死对世界有一种警醒,人们开始去关注他们的思想,思考他们的精神,王国维自杀后,人们才会去反思他的思想,在过程中,在这个意义上,自杀是另外一种生的觉醒,预示着他们思想的重生。当文化人用死来表决的时候,他代表了文化的另外一种生机,这不仅是文化现象,还是一个时代现象,也是社会历史现象。”
[ 本帖最后由 房子 于 2008-11-29 21:10 编辑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1-29 21:21
越儿,一路走好........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11-29 22:20
我总觉得,这样的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亲人,都是不负责任的,余地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死,顾城为生活中的不堪而死,那如此看来,老百姓的日子应该怎么过?如此,诗人作家们,倒不如不写文章罢,他们的亲人,丈夫,有一天生命再与他们相遇时候,还是找个不懂文学的老百姓罢。
[ 本帖最后由 若荷 于 2008-11-29 22:21 编辑 ]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11-29 22:29
我相信活着是需要开解的。抵御个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遭遇到的围困和深刻的创伤。而当作家和诗人自杀了,那种生命本体的自我选择至少是一种个体解放自己的精神自由。由于自杀的诗人和作家很多是因为抑郁造成。他们在自己创造的精神世界里,漫游世界,常常因此和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矛盾。而现实和精神不可调和时,压力常常就导致个体精神世界的巨大创伤,死亡就会轻而易举。
唉。
作者: 碧天 时间: 2008-11-29 23:14
看了琴版的报导,偶没有吃惊也没有惋惜,因为这是王英自己选择的。无论她过去多么优秀,多么可爱,她的自杀行为是对自己的生命、对家庭和亲友、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是一种弱者可悲的逃避。她身后留下的除了她的作品,还有单位的损失,亲人的灾难,朋友的痛苦和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也许她患了抑郁症,也许她受了天大的委屈,也许她的婚姻或事业有诸多不顺。她那如薄冰一样易碎的精神支柱在这一次冲击中彻底地垮了。于是她选择了在飞翔中结束一切。正如一朵鲜艳芳香的玫瑰花,在一阵冷风凄雨中凋谢了。
可是,我们是有很高智商的人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的社会中坚,是亲友的希望和骄傲,是子女的依靠,是国家的指望。怎么可以自杀来回报他们?!这是一个有良知有良心的人能做的事吗?!哦!偶不说了,因为逝者已无知觉,让她安息吧。
偶曾经比这严重得多地痛骂过这里一位极其有才华的年轻姑娘,因为当夜想结束24岁的生命。值得庆幸的是偶的当头棒喝总算让她冷静了下来。偶和偶的家族经历过难以想象的苦难,但现在我们家族兴旺而快乐地生活着。因为我们是生命的强者!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1-29 23:18
是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发乎于父母,属于亲人.社会,怎能轻易地结束,我也不理解,也为她难过.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8-12-1 09:22
还这么年轻又有才华,很是遗憾。坛子里的每个用笔书写人生的人,都要好好活着!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8-12-1 09:38
哀悼!
我们这里刚走了一名作家——诗人沈河啊!
对于自杀,邱天不赞成,真的。如果受点气,就自杀,那邱天要死几回了。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 09:52
俺同意若荷的。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8-12-1 09:57
38个春秋,太让人痛惜了!!!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8-12-1 13:12
无言 默哀 …… 第一次是在诗歌版得知此消息的。 看到几位朋友对此事的评论,忽然从心底明白了我爱人不愿让我写作的原因。深爱文字的人总是太过敏感,太过脆弱。文学的悲哀,文人的悲哀……?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8-12-1 13:25
我总觉得,这样的死,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亲人,都是不负责任的,余地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死,顾城为生活中的不堪而死,那如此看来,老百姓的日子应该怎么过?如此,诗人作家们,倒不如不写文章罢,他们的亲人,丈夫,有一天生命再与他们相遇时候,还是找个不懂文学的老百姓罢。
说得对!
作者: 刘梅花 时间: 2008-12-2 10:55
唯有沉默!
作者: 海怡 时间: 2008-12-2 11:07
无言,默哀。死都不怕,还怕啥呢?!迷茫~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08-12-12 17:51
很可惜。bu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08-12-12 17:52
很可惜啊。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8-12-12 17:55
万分痛惜!沉痛悼念!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08-12-12 22:45
笑容美得令人心更疼
作者: 李艳 时间: 2008-12-16 16:22
这样的死太不值得,写文章的人更要增强心理素质,可承受能力,像奥运冠军学习。这种做法岂不是让人觉得作家太可怜,写几个字倒也罢了,还把命赔上,亏大了。
作者: 上海中财 时间: 2008-12-16 16:34
无语!选择的方式太极端了,如此的心理素质,如何育人!
请善待生命!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08-12-16 17:17
忧郁症啊!现代病,文人更敏感!
作者: 碧天 时间: 2008-12-16 18:13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8-12-16 17:17 发表
忧郁症啊!现代病,文人更敏感!
也许被你说中了。
作者: 碧天 时间: 2008-12-16 18:15
原帖由 上海中财 于 2008-12-16 16:34 发表
无语!选择的方式太极端了,如此的心理素质,如何育人!
请善待生命!
同感。
作者: 碧天 时间: 2008-12-16 18:28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08-12-15 21:59 发表
不希望大家用什么责任加在死者的头上,没有天大冤屈,一个名作家会选择自杀吗?别再说些不痛不痒的阐释!!!
对太阳神的观点投反对票!没有谁要给死者加责任,而是死者放弃了应有的责任。再有天大的冤屈也不可以走极端!只有心理极其脆弱的人,或者患有严重忧郁症的人才会做出这种无法补救的傻事。
[ 本帖最后由 碧天 于 2008-12-16 18:31 编辑 ]
作者: 上海中财 时间: 2008-12-16 20:54
人在世上,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为家人,为朋友,为单位,为同事等。想想国家的培养,只能说选择的方式对不起社会!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