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狗牙街上的住户 [打印本页]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4 17:03
标题: 狗牙街上的住户


  原来在乡下住的时候,房子座落在乡直属小区南二街。一般按照土地部门的规划,一趟街的房子都该盖成一条直线的,整齐够局势。但是南二街家家的房子都与邻居错开,或者朝前,或者错后半米到几米的距离不等,取其参差不齐之意,被村中百姓呼为“狗牙街”,活色生香,有趣又形象。


  对于“狗牙”的比喻,我是不以为然的。住户中家家有人在乡里各单位上班。多数孩子读书比较上进,狗牙街偶尔也被叫成“学府路”,只是没广为流传而已。生活的悲喜,令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1、史家


  史家是我东面的邻居,年近半百的女主人是小学教师,男主人有着驾驶技术。但近几年,他在家操持家务,是典型的“家庭妇男”。每当看见他戴着白帽子,穿着蓝大褂儿,屋里屋外收拾,一趟一趟地抱着柴禾,心内都要替他妻子幸福着。


  他家的院子收拾得干净,被延伸到门前的甬路分成两部分,东边靠墙的角落垛着枯树枝,这是街道树绿化剪枝后废弃的,或是风雨之后,村边树带枯折的,都被他有心地收拾回来,冬天是好烧柴,用来引炉子极佳。仓房里,各式常用家什齐全,耙子、镐、铁铣等应有尽有。我家用的时候,随时来拿,免得跑路,挨着一个好邻居,真是惬意的事。


  西边种着各种小菜,菠菜、香菜,韭菜、葱等齐全。尤其是一垄生菜,绿中泛着紫,长的新鲜可人,饭前,主人端着菜盆出来劈叶子,配桌上的一碗大酱,来蘸食佐餐的。恬淡生活的意蕴,在日常琐事之间,玲珑剔透。


  史家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长年在外上学,没有见过几次,印象里他是个身材偏瘦的学子,高中毕业后考上军校。军校是国家负担的体制,家里花费不多。几个几年过去了,男孩子读研、又读博,立业一路顺风,仿佛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没用父母操一点心。这样的状态着实令不少家长羡慕,狗牙街有个“学府路”的别名,史家博士的成绩,倒占了大部分。


  女儿也争气,初中毕业考取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在当地小学。在农村,教师是女孩子理想的职业。人也长的清秀,终身大事自然需要慎重再慎重的。自己的追求与老辈人的设计往往冲突。为了追求爱情自由,与父母发生点纠纷龌龊,也是正常的事。可史家女子不是这样,她温婉地接受了父母安排的相亲。


  当地市里驻有一只空军部队,军官们多是大学生,本人的外在条件自不必说,超过1.80米的大个,五官端正,有军衔、带工资。自然是不少女孩追求的对象。而他们择偶的条件,在当地来说也很高端。要求女方有正式工作,家里能解决房子。史家最终在市里给女儿买楼房陪嫁,与一位军官组织了家庭。自然,史家女子成了听话的典型,被人津津乐道。老人们说,谁能给自己孩子亏儿吃呢?可是年轻人往往想不明白呢?


  史家的和谐,大家有目共睹。可是哪里有万事如意呢?女主人的腰疼病加重,有段日子几乎瘫痪了,只能提前退休,千方百计地求医问药……现在史家已经搬离了狗牙街,去城里陪女儿住,帮助带孩子。女婿被轮岗调到了外省,随军还得等几年。


  待到寒暑假,看着史家女儿带着孩子去丈夫处团聚,那幸福的表情,是生活在一处、结婚多年的夫妻不常见的,如此说来,两地分居在某种程度上也不是坏事呢!


  啥事情是绝对的?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结论自然各异了。生活教给我这样的智慧。


  2、刘家


  刘家的男主人在供销社上班,过段风光日子。可十几年前,终于也随着供销部们的大趋势而下了岗。妻子是农民,有责任田。粮食打下来,多的吃不完,卖还不值钱,搞养殖吧?于是,家里买了几头奶牛,依托当地的乳品企业,送奶的收入也不错。当地多数农村家庭的副业便是这样的思路。


  无论晴天、雨天,男主人早晚两遍送奶是雷打不动的事。牛舍盖在房前的园子里,每天,天不亮便听到阵阵牛鸣,哞……哞……让苏醒成为一件生动的事,这是从精神层面理解。实际情况是,牛舍离主人的房间不过几米,牛粪味令人深恶痛绝。自家有收入跟着,还不那么难以忍受,邻居就显得无辜了。可是客观条件摆在那里,谁能提意见呢?以当前的条件又如何能解决呢?能做到的就是不开前面的窗户,再炎热的天也不开,别提享受“穿堂风”了。


  牛粪是谈不到处理的,多数被倾倒进房前的沟里,任其自然发酵、风化,堆的时间一久便孳生出一种当地叫“硬盖虫”的虫子,一跳一跳的到处乱蹦,有时候爬到窗玻璃上,有时候附到柴禾上,走路常常是跟它撞个满怀,像蚊子一样讨厌的。


  刘家跟我家隔了几家,环境的污染对于我家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他的邻居曾悄悄地说,挨着这样的人家,估计我的房子都要贬值了……这种现实与境界的脱节,也让不少人的乡村情结消失殆尽了。


  刘家也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子读书,就业留在外地,不及史家孩子优秀,可也让父母脸上有光的。女儿与史家女儿同学,都是教师。她的择偶也是听从了家长的安排。


  老刘是从单位下岗的,中年之后才自谋生路,更能体会其中的艰辛。于是,产生让女儿找个手艺人的想法,理由也充分:有工作还可以下岗呢?什么是可靠呢?唯有自己的双手。女儿经过一番挑选、恋爱,终于和一个搞装修的油工组成了家庭。


  油工的技术,在装修时候很关键,也很吃香。但前几年,没兴起装修热,他就在家里养了几千只鸡,鸡房离住屋近,家里飘着鸡粪味。这种在旁人眼里,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一度让她很苦恼。可日子是用来熬的,山不转,水在转。这几年,楼市上升,装修风未艾,她家的收入也节节攀升。


  现在刘家只有老两口住在狗牙街,还在养牛,而女儿已经在城里买楼了,他的油工丈夫,辛勤奔波在各个装修工地。


  3、陈家


  陈家的男主人是教师,女主人在家养鸡。这种半公半农的家庭分工,着实令人羡慕,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类型。每月有固定工资保生活,养鸡又解决了副食,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有一个儿子,受到读书邻居的影响,家里自然舍得投入,希望他将来谋个职业。


  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并且学习兴趣也有折扣,他还是花高价给孩子择了校,选一所重点高中就读。可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他们的想法为转移。熬到高二,他的儿子还是辍学了,家里用尽了说服手段,从前途,从生活出路等等方面讲明利害,依然不能让他改变主意。这个孩子自己张罗着把堆放杂物的仓房收拾出来,自己抓来鸡雏,买来专业书籍研读,科学养鸡进行得有声有色。


  勤劳肯干,精于计算让他的收入颇丰,他家门前隔几日就停着一辆上门收购鸡蛋的三轮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看他满身沾着米糠忙里忙外,倒也充实滋润。


  但南二街的路况实在糟糕,地势低洼。住户冬天燃煤取暖之后的煤灰,多数都在院墙外攒成堆儿,待雨季路面积水的时候,用来救急。经过几年经营,各户门前的路面状况有所改善,尽管各家地势凸凹,但终究打成了煤灰底子,雨天少了烂泥。


  可从南二街拐向公路的地段,还是土质路面,这里没有住户,公共路面自然没人上心。遇见连雨天,无论有多迫切的理由,比如,大件商品的送货上门?或者拉粮食?车是进不来的,近在咫尺,人提肩抗,总是不甘心的。鞋上沾的烂泥越来越沉,出去的人都用手拽着裤腿,造型真像米老鼠。我母亲笑话我家的位置,称为“憋死牛”。


  待雨过天晴,路上的烂泥风干需要一段时间,加上地势洼,往往未彻底干透,下一场就雨来了,路面走人走车又被掏开了花。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没办法,谁也不能抗着双脚走路啊!


  街上的住户里,有家主人是学校的校长。学校有建筑施工,拆迁和建筑的垃圾,用来垫道还是好材料。征得多数住户同意,便雇车、雇人,把那些废料拉回来,垫在路上,经过平整,路况确实好了不少。可在挨户集资的时候,在陈家碰了钉子。他振振有词地说着理由,我家门前都自己垫高了,不存水的。垫别的地方,我为啥要花钱呢?可是,那段公共地段的路,谁家不走呢?来你家拉鸡蛋的车能飞过来吗?


  钱尽管不多,可事情没有这么办的。这样的话无人跟他挑明的,毕竟邻居们低头不见抬头见,以他的聪明,这样的道理何尝不懂呢?他家的份额被平均分成几份,被其余的住户买单了。


  几年过去了,他娶了媳妇,一个秀美、贤惠的农家女子跟他一起养鸡,夫唱妇随,二人同心,养鸡的规模越来越大,家里的房子已经不够用了,又在别处买了一所鸡舍。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满地跑了。


  可见,年轻一代的人生真是不可复制。读书谋生不是每个人千篇一律的人生,只要适合自己,努力付出,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厚爱的,这种体会,就要靠心境去领悟了吧?


  4、王家


  王家是1996年搬到狗牙街的,夫妇二人都是学校毕业生,搭上了国家毕业分配的班车,没费什么劲儿,就有了一份稳定工作。在双方即没背景,也无经济实力做后盾的情况下,实属难得,二人很满意。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随着孩子的出生,家务的繁多,彼此的棱角被渐渐磨去了。在日常琐事的碰撞中,调整心理定位,适应婚姻的平淡。日子水波不兴,安稳中有着一潭死水的宁静。从意气风发到对平庸的习以为常。这种落差,是成熟也好,是平淡也罢,都像顺流而下的石块和浪花,是身不由己的。生活锻造了人,把教训与经验,留给后来者。觉悟是痛苦的,往往不能回头与重来。多数为旁观者在指点人生,却没有听众,更无人按照其认识去实践,如果这样算是一点儿智慧,那么智者多是寂寞的。


  二人少钻营,又向往无拘束的生活。吃不透职场的某些潜规则,产生了无力感。或者是洞明人生的短暂,想找到自己的活法,不觉淡泊起来,抑或是与世无争?孩子渐渐长大,优异的学习成绩,令人安慰。仿佛火炬手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便更多关注起圣火的最终路线。持有的经历,则是永远的回忆。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年近不惑,心境更平淡了。


  丈夫是教师,多年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教初中历史。在新时代的补课大军中,未能分一杯羹。试想,哪个家长能给孩子补习历史呢?数理化、语文、外语都补不过来呢!收入自然少了许多,有时候不免遗憾。但二人能自得其乐,钱多少是多呢?维持温饱之后,其他收入就类似弹簧一般,存在着很大的伸缩性。多有多花,少有少花,消费总能不自觉地量体裁衣。


  妻子自从上网之后,就像变了个人,感觉以前的日子都是虚掷,明了学习的重要。生活有了新追求,或者看书、写字。为自己的心情、对生活的感悟。仿佛连锁反应般,生活逐渐有了一个抓手,像搅在一起的乱线,抖一抖,便找到了一个新头绪,待被理顺,缠在一个针线板上,竟有了深沉的依附与最坚定的主见。其他的附加值,或多或少影响心境,却已经不重要了。


  王家在2006年搬离了狗牙街。也许朋友们读出来了。我就是王家的妻子。今天,忆起这些住户,觉得温暖而遥远,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萦绕不去,毕竟多数人家已经搬离那里了,恐怕再无共聚的日子。以后,我们会遇见更多的人,但他们是唯一的。狗牙街的生活,是生命中浓重的一笔,令人怀念与珍惜。


[copyright]版权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8-12-15 01:32 编辑 ]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8-12-14 17:17
先坐龙女的沙发,饭后来赏!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8-12-14 18:07
几个小家庭,一个大世界.
龙女这篇房前屋后的故事,讲得富有生气,遣词造句也格外讲究,简洁明快,从容不迫.
欣赏!
作者: 平原之子    时间: 2008-12-14 18:48
恬淡生活的意蕴,在日常琐事之间,玲珑剔透。
问好龙女斑斑啊,嘿嘿!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12-14 19:43
一家一户生活,折射着社会,折射着人生。龙女斑竹不紧不慢的描述和观察,给读者打开一个透视社会的窗口。问候龙女斑竹!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8-12-14 20:02
小窗口,折射大社会。以小见大的好文。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12-14 21:24
几个小家庭,一个大世界。风铃的这句话高度概括。学习,问好龙斑斑!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2-14 21:48
文笔质朴的这篇文章,通过几家住户的描述,展示了真实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小见大的特征明晰,从而烘托出了草芥气息和大向度的意味。有鉴于本文具有沉静、质感和人文关怀的情愫特点,精华支持!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5 01:53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8-12-14 17:17 发表
先坐龙女的沙发,饭后来赏!

感谢草的关注,期待您的指点。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2-15 02:00
这么晚还没休息啊。请注意查收邮件哦。问好。一会欣赏文章。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5 19:58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8-12-14 18:07 发表
几个小家庭,一个大世界.
龙女这篇房前屋后的故事,讲得富有生气,遣词造句也格外讲究,简洁明快,从容不迫.
欣赏!

谢谢姐姐的鼓励。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5 20:25
原帖由 平原之子 于 2008-12-14 18:48 发表
恬淡生活的意蕴,在日常琐事之间,玲珑剔透。
问好龙女斑斑啊,嘿嘿!

谢谢平原之子的阅读。问候。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8-12-15 2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12-15 21:47
细腻的文笔,亲切,熟悉如我的邻居。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08-12-15 22:03
本文具有沉静、质感和人文关怀的情愫特点——一兵版主说得是!学习美文!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12-15 22:10
为自己的心情、对生活的感悟。仿佛连锁反应般,生活逐渐有了一个抓手,像搅在一起的乱线,抖一抖,便找到了一个新头绪,待被理顺,缠在一个针线板上,竟有了深沉的依附与最坚定的主见。其他的附加值,或多或少影响心境,却已经不重要了。
     通过原先几位邻居各自的生活变迁,揭示出生活的变化与人情冷暖。学习,加入收藏夹慢慢评读!问好!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8-12-16 07:31
生活的变迁让人感慨唏嘘,很扎实的文字,学习问好龙女!
作者: 暖玉    时间: 2008-12-16 13:44
史家、刘家、陈家、王家,是形而下的家,又是形而上的家,谁也走不进别家,别人也不可能真正走进自家,但家家的难念之经,虽千别万差,但滋味却相差无几。
本常人,平常事,在龙女笔下就是一篇耐嚼的文字,暖玉学习了!祝龙女一切安好!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08-12-16 13:48
小世界,大人生,天底下的地都是一样的地,地上面的天都是一样的天,或喜或悲都是人间的真滋味!这章读来尤其精彩,欣赏,问好龙女!
作者: 湘江往北    时间: 2008-12-16 13:55
几个片断映射出世态万千,几个家庭蕴含苦辣酸甜!给生命的浓重添上一笔,厚重!
问候:)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2-16 14:24
不论是史家,刘家,陈家或是王家,都是平凡人家。其文章的重点也是叙述这些平常事。这样的文字不仅折射出平凡人家的生活光焰,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一种最为真实的生活场景。文章写的平实而素朴,当然,不管是作者或是读者,只要以一颗体察生活的俗心,浸泡于生活之中,就能蘸满生活的五味酱汁。支持精华!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8-12-16 15:54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2-15 21:47 发表
细腻的文笔,亲切,熟悉如我的邻居。


欣赏小龙女细腻的文章,问好龙女!
作者: 曹红    时间: 2008-12-16 16:13
几家的故事,也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故事。学习斑斑的简洁,沉稳叙述。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6 20:38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8-12-14 19:43 发表
一家一户生活,折射着社会,折射着人生。龙女斑竹不紧不慢的描述和观察,给读者打开一个透视社会的窗口。问候龙女斑竹!

谢谢美女来看。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8-12-16 20:39
小龙女这篇文章写得很有特色,选题很新颖,只是寻常的住户,却写得有滋有味。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8-12-16 21:10
再赏好文!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6 21:26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8-12-14 20:02 发表
小窗口,折射大社会。以小见大的好文。

谢谢您来看。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6 21:27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8-12-14 21:24 发表
几个小家庭,一个大世界。风铃的这句话高度概括。学习,问好龙斑斑!

也问候汤老师。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8-12-16 21:41
今天,忆起这些住户,觉得温暖而遥远,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萦绕不去,毕竟多数人家已经搬离那里了,恐怕再无共聚的日子。以后,我们会遇见更多的人,但他们是唯一的。狗牙街的生活,是生命中浓重的一笔,令人怀念与珍惜。
很有感悟的文字。支持龙版好文章!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2-16 22:14
  小龙女的此文正如一兵老师所说评"展示了真实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小见大的特征明晰,从而烘托出了草芥气息和大向度的意味。"欣赏,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8-12-16 23:01
白描的手法,写得有板有眼。不错。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08-12-17 09:23
娓娓道来,鲜活恬静的一条街显现在眼前。生活便是如此让人留恋。
作者: 何永飞    时间: 2008-12-17 09:27
狗牙街,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问好小龙女!!!
作者: LWLAG2006    时间: 2008-12-17 10:33
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拜读!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8-12-17 16:33
学习小龙女的佳作.看上去漫不经心,实际上意味无穷.这是我的弱项.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8 09:55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2-14 21:48 发表
文笔质朴的这篇文章,通过几家住户的描述,展示了真实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小见大的特征明晰,从而烘托出了草芥气息和大向度的意味。有鉴于本文具有沉静、质感和人文关怀的情愫特点,精华支持!

感谢敬老师的鼓励,支持。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8 09:55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2-15 02:00 发表
这么晚还没休息啊。请注意查收邮件哦。问好。一会欣赏文章。

彼此:))
谢谢斑斑。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8 09:56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2-15 21:34 发表
  很喜欢读这些乡间家常里短的故事。尤其是东北的乡镇小街,亲切。

感谢老师来读!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8 09:57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2-15 21:47 发表
细腻的文笔,亲切,熟悉如我的邻居。

谢谢姐姐鼓励。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8 09:58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08-12-15 22:03 发表
本文具有沉静、质感和人文关怀的情愫特点——一兵版主说得是!学习美文!问好!

问候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2-18 09:59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8-12-18 09:55 发表

彼此:))
谢谢斑斑。


还没收到?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8 10:09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2-18 09:59 发表


还没收到?

周一没看见。
最近单位没有通讯员,我有点担心来往信件的管理……
下周一去看看。
谢谢斑斑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2-18 10:30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8-12-14 20:02 发表
小窗口,折射大社会。以小见大的好文。


  嗯,荣河阅评的是,有同感,欣赏质朴中蕴含喻意的文字,问好小龙女,抱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2-18 16:01
小窗口,折射大社会。以小见大的好文。
这样写也很好!问候并支持精华。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08-12-18 18:35
娓娓道来,如唠家常,特别亲切。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8-12-18 19:17
精雕细刻的“点”的描写,组合成一幅千姿百态的人间世像。很好的构思,很秒的创意。学习了!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9 08:39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8-12-15 22:10 发表
为自己的心情、对生活的感悟。仿佛连锁反应般,生活逐渐有了一个抓手,像搅在一起的乱线,抖一抖,便找到了一个新头绪,待被理顺,缠在一个针线板上,竟有了深沉的依附与最坚定的主见。其他的附加值,或多或少影响心 ...

谢谢于老师的鼓励。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9 08:40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8-12-16 07:31 发表
生活的变迁让人感慨唏嘘,很扎实的文字,学习问好龙女!

问候永红。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