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对灾难的想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3 1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灾难的想象

                                  ——电影《日本沉没》的启示



  《日本沉没》诱使人们从思想上对待它,尽管这包含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或想法。如果说灾难也是一种思想的话,那么,无论通口真嗣的电影,还是小松左京的小说,《日本沉没》都是关于思想的,或者说是关于忧患的艺术作品。因为对灾难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想象。这与国家无关。

  “电影仍然是一种图像的艺术。通过其中介,使自己的意识形态获得一种实在事实的力量”。科克托的这段话,将电影或者说艺术作品的力量穷尽于思想之中。科幻片也好,灾难片也罢,不管作为哪一种样式,《日本沉没》关切的都是毁灭的美学,也就是在毁灭的创造和混乱的制造中发现一种独特的震撼心灵的美。

  一座七十多米高的日本小岛一夜间沉入了海底。负责调查的深海潜水员在七千米的海沟发现了大规模的地质板块异常现象。与此同时,日本列岛上火山频繁出现,高速公路、大桥跨塌,地震此起彼伏。在政府秘密召开专题会议上,地质科学家发出了日本在未来338.54天内沉默的警报。随着秘密调查的深入和京都、东京大地震的发生以及首相的遇难,日本政府不得不向民众公布日本岛即将沉没的消息。国民开始大规模地向海外疏散,国际社会的救援活动也有序展开。一时间,全岛上下人心惶惶。“日本就要沉没了”,这仿佛谶语一般的预言,考量着每一位公民的良知,责任和道义。

  现代的历史现实极大的扩大了人们对灾难的想象力。在灾难面前,社会伦理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人的拯救上,也就是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潜水员结城君一家被迫背井离乡,凝视着家里空空如也的燕窝,母亲死活不肯离家,她要和故去的父亲相守在一起。在她看来,“有些事情比生命更重要,就像爱一个人”。空寂的燕窝是一个隐喻。它既是大自然异常的征兆,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客观呈现。它的意义在于告诫世人,灾难面前的俗世生活依然值得留恋,或者说,这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感动于母亲的执著,结城君留下来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来。在这个简朴的故事背后,导演的兴趣或思想在于,灾难面前积极的救援是国民精神的一种展示,一种显现,更是一种对生活之实质、生活之冗余的探讨的检验。

  作为毁灭的美学或悲剧的美学,对悲情的营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疯狂的海啸,惨烈的地震,喷涌的火山,惊骇的倒塌陷裂,还有那神秘的蓝光、腥红的星空……到处是悲凉、凄惨的景象,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一般。危机关头,谁来担当拯救日本沉没的重任呢?当然,本片也没能摆脱一般灾难片的窠臼,那就是创造性的科学家——或者说平民成了英雄。小野四君夫也是一个深海潜水员,灾难面前,他想去英国工作。但心爱的人为了救援不愿与他同行,导师也不愿离开故土。面对满目疮痍的废墟,知识分子的良知在他身上慢慢恢复,他的使命感,或者说责任感让他的人格得到了锤炼与升华。他毅然决然驾驶着老旧的潜水艇去深海点火。板块移动被终止了,日本沉没的危机解决了。虽然影片也赋予他以灾难性的结局,但知识改变了命运、知识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这点始终没有改变。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新的语境,一种对科学家的崇拜。当然,这种影响是全球的,也是宇宙的,但更主要的却是思想的。

  《日本沉没》原本是畅销的预言小说,获得过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和日本科幻文学星云奖,并于1973年被搬上了银幕。和老版电影相比,2006版的《日本沉没》似乎是日本宏大叙事动漫在真人影视的豪华再现,虽然也充满了自我毁灭和自我牺牲的戏剧元素。与《后天》、《诺舟》等灾难片相比,该片的诱惑力在于,在全球化的时代,面临灾难,人类该如何处议?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域空间狭小,自然资源匮乏,各种地质灾害频繁,曾经也经历过大地震、原子弹和被占领的历史,他们的民族心理时常怀有一种强烈的生存危机感。相传日本人每年欣赏樱花都在花谢前的两天,而樱花的花期只有短短一周。这种生命短暂的象征意义也进一步凸显了他们的一种忧患意识。导演通口真嗣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经历一次地震和战争灾难,特别是大灾大难,日本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从而就大踏步的前进一步。”从这点看,对灾难的想象,一方面强化了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心理承受灾难的能力增强了。在这种双重作用下,世界越来越显得中立化了。


  《日本沉没》的全部意义,在于它不解释任何事情。它拒绝一种因果性。或者说,它不分析,不证实。一切都作了较为人性化的、平和的处理。所以,在灾难过后,我们看到燕子又回窝了,被火山灰埋没的人苏醒了,久违的太阳露出来了,日本大地在板块重新组合后又恢复了正常。一切仿佛从没有发生过一样。毫无疑问,忧患意识,正是影片在视觉冲击之外所提供给我们的另一启示。对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挪用,恰好突出了这点。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死亡,不管是平民,首相,还是潜水员,他们似乎完全具有受难或殉道的性质。这是日本影片惯常的倾向和深度。不过有一点,对灾难的想象与拯救,没有一点说教色彩。





[copyright][/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08-12-25 09:2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2-23 11:21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沉没》的全部意义,在于它不解释任何事情。它拒绝一种因果性。或者说,它不分析,不证实。一切都作了较为人性化的、平和的处理。所以,在灾难过后,我们看到燕子又回窝了,被火山灰埋没的人苏醒了,久违的太阳露出来了,日本大地在板块重新组合后又恢复了正常。一切仿佛从没有发生过一样。毫无疑问,忧患意识,正是影片在视觉冲击之外所提供给我们的另一启示。对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挪用,恰好突出了这点。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死亡,不管是平民,首相,还是潜水员,他们似乎完全具有受难或殉道的性质。这是日本影片惯常的倾向和深度。不过有一点,对灾难的想象与拯救,没有一点说教色彩。这篇影评文章写得质感厚实,笔触非常缜密细腻,对电影情节的描述与观感的议论结合妥帖,水乳交融,观点有见地,评论有质量,诠释有深度,应该说,这篇文章是我看见的作者同类文章中的力作了,漂亮,当以精华支持!
3#
发表于 2008-12-23 12:5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学习好文章。 :victory: :victory: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2-23 11:21 发表
日本沉没》的全部意义,在于它不解释任何事情。它拒绝一种因果性。或者说,它不分析,不证实。一切都作了较为人性化的、平和的处理。所以,在灾难过后,我们看到燕子又回窝了,被火山灰埋没的人苏醒了,久违的太阳露 ...


多谢敬斑斑的精华支持!
电影评论也是偶尔为之,写的不太多。还望多提意见!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3 1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月草原 于 2008-12-23 12:50 发表
支持,学习好文章。 :victory: :victory:


感谢五月草原的阅评!
也问候你!
6#
发表于 2008-12-24 09:19 | 只看该作者
《日本沉没》的全部意义,在于它不解释任何事情。它拒绝一种因果性。或者说,它不分析,不证实。一切都作了较为人性化的、平和的处理。所以,在灾难过后,我们看到燕子又回窝了,被火山灰埋没的人苏醒了,久违的太阳露出来了,日本大地在板块重新组合后又恢复了正常。一切仿佛从没有发生过一样。毫无疑问,忧患意识,正是影片在视觉冲击之外所提供给我们的另一启示。对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挪用,恰好突出了这点。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死亡,不管是平民,首相,还是潜水员,他们似乎完全具有受难或殉道的性质。这是日本影片惯常的倾向和深度。不过有一点,对灾难的想象与拯救,没有一点说教色彩。

如果说此部电影没有一点教色色彩,那么何也的这篇评论文章也在具有质感、深度的文字,没有任何说教的色彩,而把我们自然而然地带入到了对电影所突出的主题的感觉和体会之中。确实是漂亮的文章,欣赏、学习,问好何也!支持精华!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10:1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娴情斑斑的支持!
严冬了,祝安!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22:49 | 只看该作者
祝各位圣诞快乐!
:lol :lol
9#
发表于 2009-1-2 09:3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何兄在《日本沉没》一片中寻觅到的启示,行文流畅,叙议结合得当,问候新年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9:33 , Processed in 0.0866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