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师徒父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5 1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徒父子

  老婆是个很不错的教师。她们学校领导可以证明,她教过的学生也可以证明,但我儿子不一定这么认为。

  我在外屋里看电视,老婆辅导儿子在里屋做作业。平均不到三分钟,就能听到她的一声愤吼尖叫。不是在说儿子的坐姿不正,就是说他拿笔姿势不对,要不就是“说过一百遍的错误犯了又犯!”

  我不能再坐视不管,等儿子上厕所,我批评她这位教师,“你对孩子的态度太粗暴了!这样只会伤害儿子的学习积极性。――都说你是个蛮不错的好老师,怎么到这家里,显得这么低水平……”

  瘫软在床上的老婆这次不做任何辩驳,只是很干脆的说了一声,“你来!”然后,她就去外面呼吸新鲜空气。

  儿子从厕所回来,我信心百倍,“儿子,来,我们好好做作业。”

  不到二分钟,我就发现了他的诸多问题:好好的凳子不坐,屁股总要扭来扭去。拿笔姿势的确不对,还把笔夹在两指头间晃来晃去。做题对错先不说,却总是丢三落四。明明是加法,偏偏按减法算。草纸上算对了得数,抄作业本上却又错了……

  我耐了性子,使出浑身解数,帮儿子矫正。但发现效果并非理想。于是很自然的一巴掌打了下去。看表的话,从接手儿子的辅导岗位差不多也就十五分钟的时间。这里需要声明的是,我也是一位很不错的现职教师。学校领导可以作证,我的学生也可以作证,但,只是我的儿子不一定这样认为。

  事后,我也想起一些其他事情。

  我跟一位太极拳师父学拳。他功夫很好,甚至可以说已近妙手化境。当然,他这一身功夫也很是来之不易。从小学艺,多处拜师,几乎可以说历尽苦楚,倾尽家产,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才成此艺业。
我和这位老师本不认识,听人介绍,就想见识一下他的功夫。那时,我愣头愣脑向他推过去。不知道他使了什么手法,自己就仰面摔倒,当场折服。

  后来,我就多次拜望这位老师,希望能拜在他的门下。中间也是多有曲折,后来终于如愿。老师离我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到那里通车又是太方便。每到星期天,我要先骑摩托,再坐长途车,倒换公交去一个公园找他。差不多两个星期去一次,到现在将近三年。自己也觉得有些长进。

  我们一起学拳的还有师兄弟十来个,跟着老师学习的学员更是不计其数。大家见了面多数说拳,也不觉说些别的事。

  我曾经问过师兄,“师父的两个儿子怎么不学拳?他俩个要是学的话,肯定比咱们进步快。”

  师兄说,他两个儿子都不学。听说是小时候师父逼他们练拳太苦,打怕了。师母也心疼就不练了。现在一个去当兵,一个做买卖。都不练。话又说回来,若是他两个儿子练拳,老师不会这么早就收外姓弟子。他这一身功夫来之不易,轻易不肯传人。那几年,我求了他多少次,他就是不收。这是看他儿子怎么也不练。再不收外姓他的功夫传不下来了,才收的我们。

  师兄说的有道理。据说,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蝉,艺业惊人,闯荡京城,曾号称杨无敌。逼迫他的儿子练功异常严酷,几令其子要上吊自杀。儿子艺成之后,又是名震天下。但,他们对自己的儿子却姑息迁就了。后来,杨式拳由刚柔并济,技击致胜的搏击拳术,慢慢演化成了一种养生之道。这是杨家对于天下的巨大贡献,但也是一大损失了。更令人玩味的是,当今号称杨式正宗的拳师,多不姓杨。

  父子、师徒一言敝之“爱之深,责之切”!教学生觉得学生做不好是应当的,不然的话,要老师做什么?教自己的儿子却不一样,他做不好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教师的儿子没有不优秀的理由。其实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教师本身所有的,好多时候,有外人强加的因素。他们也认为,教师的儿子学的好是正常,学不好倒是奇怪。

  于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了:“责之切”,并不一定能够被理解为“爱之深”,也就不好达到“责爱”的目的了。

  师徒如父子倒容易,父子如师徒却难。
2#
发表于 2009-1-5 18:44 | 只看该作者
描述细腻生动,有感有悟,又不乏诙谐的成分。之外,文字有寓意的效果,内涵比较深厚,给人启迪和思考的意味较浓,不错。欣赏并问好朋友!
3#
发表于 2009-1-6 10:13 | 只看该作者
父子、师徒一言敝之“爱之深,责之切”!教学生觉得学生做不好是应当的,不然的话,要老师做什么?教自己的儿子却不一样,他做不好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教师的儿子没有不优秀的理由。其实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教师本身所有的,好多时候,有外人强加的因素。他们也认为,教师的儿子学的好是正常,学不好倒是奇怪。

  于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了:“责之切”,并不一定能够被理解为“爱之深”,也就不好达到“责爱”的目的了。
有感有悟好文笔。问好!
4#
发表于 2009-1-6 10:50 | 只看该作者
以事叙事,以事直面生活。有些事确实不可强求,但有时候不强求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就像练功,要有循序渐进,吃苦耐劳的精神,那么,教书益人呢?同样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叫“欲速则不达”。问好!
5#
发表于 2009-1-6 10:53 | 只看该作者
好人好人生,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03:11 , Processed in 0.15447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