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第八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6 1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2 编辑 <br /><br />本篇为《鲁肃篇》。本篇的材料多取自《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与《三国演义》多有不同。对鲁肃的定位主要有两点,一是他的战略眼光,二是他的君子风度。特别是对人们所熟知的“单刀会”的故事,这里不取《三国演义》而取《三国志》,意在还历史原貌,给鲁肃一个公正。
                   

               
                                 三国故事新编系列

     
第八篇:话鲁肃:战略眼光与君子风度(一)

鲁肃,字子敬,安徽定远人。年幼时父亲即去世,跟随祖母一起生活。他家是当地富户,广有田产。鲁肃长得高大魁梧,从小就喜欢结交朋友,为人慷慨豪爽,只要有人向他开口,他就会毫不吝惜地答应对方的要求,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他又不喜欢管理家产、处理家务,而是一心学习击剑、骑射。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他常常思考该如何应对。他有意识地召集当地的青少年,在一起学习骑马、射箭,给他们讲授兵法、战阵,用军队的方式进行操练。为了去除这些人的后顾之忧,他免费给这些人提供衣食,甚至不惜变卖土地、家产。他还经常救济当地穷困人家,给他们送钱送米、送医送药。因此,他在东城一带很得人心。可是,鲁家的长辈们却不理解他,说他是个败家子,常常感叹说:“鲁氏家族生出这么一个痴狂的家伙,唉,鲁家免不了要衰落下去啊!”
其实,鲁肃在长大成人之后,行事作风与年少时有很大的不同。他为人端庄严肃,从不喜欢玩乐,生活上也很节俭,不追求物质的享受。治军严谨,军纪整肃,令行禁止。他又喜欢读书,即使是行军作战,只要稍有空隙,也要抓紧时间读书。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善于言谈,文章也写得不错,思考问题也很有远见,可以说具有超出常人的智慧。
周瑜当时在居巢做地方长官。他早就听说鲁肃为人很豪爽,因为灾荒,粮食严重短缺,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带着几百号人去拜访鲁肃。顺便开口向鲁肃借粮。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仓稻谷,每仓三千斛。周瑜跟他开口借粮,他连眉头也未皱一下,非常干脆地将手一指,就把一仓稻谷送给了周瑜。见鲁肃如此大方,周瑜深受感动,觉得乱世中这样的人太难找了,于是就提出要与鲁肃结拜为兄弟。鲁肃一听,高兴得一拍大腿,说:“好!好!你我以后就是兄弟了!”于是俩人歃血为盟,正式结为异姓兄弟。鲁肃大周瑜两岁,周瑜称之为兄。
那时,孙策和周瑜都还是袁术的部下。袁术从孙策、周瑜嘴里得知鲁肃的这些事情后,也觉得这是个少见的人物,于是就任命鲁肃做了东城地方的长官。可鲁肃并不喜欢袁术,他觉得袁术这个人目无礼法,野心勃勃,但又志大才疏,认为这样的人难成大业,于是毅然而然地率领他的族人和经他一手训练的一支队伍离开了东城,前往居巢去投奔周瑜。正好周瑜也要渡江到曲阿去见孙策,于是俩人一同出发。到曲阿后,受到孙策的热忱欢迎,鲁肃也就把家安在了曲阿。
过了不久,他的祖母病逝。鲁肃本就是个孝子,又由祖母一手带大,因而对祖母特别孝顺。对于祖母之死,他悲痛难抑,大哭了几场,然后按照传统习俗将祖母的灵柩运回东城安葬。
黄巾起义爆发后,中原大地一片混乱,豪强势力纷纷起来。鲁肃意识到这场祸乱迟早都要波及到淮南,于是他对手下人说:“朝廷已对中原一带失去控制,黄巾军四处横行,淮南一带也将遭受祸害。我早就听说长江以东土地肥沃,人民富庶,是一个躲避战乱的好地方。各位是否愿意跟随我到江东去躲避这场战乱,观察时局的变化呢?”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愿意!”于是鲁肃把鲁氏家族和他的手下编成队伍,总共有三百多人。他让老弱病残走在前面,身体强壮者走在后面。当地官府听说鲁肃带着一帮人要跑,觉得有损他们的颜面,就派出骑兵追赶。鲁肃见追兵来了,并不着急,仍旧不紧不慢地往前走。不过,他也作好了随时交战的准备,让那些精壮的男子或手持盾牌,或拉满弓弦。他对那些追兵说:“你们也是些男子汉,应该了解天下大势。现在国家乱成这个样子,有功的得不到奖赏,有罪的得不到惩罚,我们如果不走,那不是等死吗?你们又何必苦苦相逼呢?”说完,鲁肃又把盾牌竖在地下,然后拉满弓用力射过去,就见弓箭把盾牌也射穿了。追赶的人既觉得鲁肃说的有道理,又觉得鲁肃的武功太好,凭他们也对付不了,于是也不赶了,掉头回去了。
鲁肃终于率领这三百多人,渡过了长江,来到了曲阿,然后去见孙策。孙策听了鲁肃的叙述,也深感鲁肃这个人了不得。
鲁肃在淮南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刘子扬,他很钦佩鲁肃的才能,很想给鲁肃找个好主子以施展抱负,于是就派人给鲁肃送来一封信。信中说:“现在天下正处于大乱之时,英雄豪杰都趁势而起。老兄是一个具有军政大才的人,特别适合于当今的乱局。希望你尽快把母亲接出来,不要再呆在东城无所事事了。我打听到巢湖有一个郑宝的人,他手下有好几万人,那一带土地肥沃,是个鱼米之乡,因此庐江人都纷纷投奔他。根据我的观察,这个人前途未可限量。机不可失,老兄快快决断吧。”看了刘子扬的信,鲁肃也觉得老朋友说的不错,就答应下来。他把祖母的丧事处理完毕之后,就回到曲阿,准备带着母亲北上,去投靠郑宝。
在这之前,孙策突然亡故,他的弟弟孙权接替哥哥掌管江东基业。孙权按照哥哥的遗嘱,重用周瑜与张昭。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周瑜觉得孙权比孙策更为看重人才,因而在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如何把鲁肃也拉到孙权的旗下来。
鲁肃尽管心里已作出决定要去投靠郑宝,但觉得事关自己的前途、命运,还是应该同盟弟周瑜打个招呼,听听他的意见。当鲁肃来到曲阿时,周瑜已将鲁肃的母亲带到了吴郡,鲁肃也就跟着到了吴郡,见面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瑜。
周瑜对他说:“从前,马援曾对汉光武帝刘秀说过:‘在当今世上,不仅仅是君王选择臣子,臣子照样也可以选择君王。’我现在的主人孙权亲近贤才,尊重士人,想方设法招揽奇才异能之士,是个好主子啊。我还告诉你一个秘密,我曾经听先辈哲人说过,能够继承国运、代替刘氏的,一定是从东南方起事。你可以掰着指头算一算,在现在的江东所有势力中,又有谁比得过孙权呢?我想能够应天顺命,成就帝王之业的,不是孙权,还能是谁呢?老兄,这正是我们这样的人寻找好主子,大展才华的时候啊。我也是刚刚悟出这番道理,希望老兄与我心意相通,你大可不必把刘子扬的话放在心上了。”
鲁肃一听,觉得周瑜的话讲得太好了,于是听从周瑜的劝告,改变了主意,决心与周瑜一道去投奔孙权。
周瑜为使孙权得到鲁肃,立即去见孙权.他对孙权说:“鲁肃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熟读兵书,对兵法、战阵非常精通,智慧过人,计谋出众。为人至孝,注重友情,慷慨好施。眼下他正准备应朋友之荐去投奔巢湖郑宝,主公如果动作稍慢,他就将远走高飞了。”
孙权一听,兴奋不已,立即命令周瑜去礼请鲁肃,周瑜也立即动身前往鲁肃住处。周瑜对鲁肃说:“孙权听了我对你的介绍,对你非常器重,无论如何要我来请你。老兄呀,你千万不可错过机会哟!”
话说到这个份上,鲁肃再也不好推辞,于是跟着周瑜一同去见孙权。俩人相见,就如老友重逢一般,立即就有一种相知相契之感。孙权对鲁肃极为尊重,感情上也很亲近。俩人坐下交谈,非常投机,往往一谈就是一整天,但一点都不觉得疲倦。
有一天,孙权与文武官员们一起议事,议完后大家都散了,可孙权却把鲁肃单独留下,一起喝酒用餐,晚上又同榻而卧。睡到半夜,孙权突然爬起来坐着。他似乎有很多话要对鲁肃说,于是也不顾鲁肃正在鼾睡,而是把他摇醒。
鲁肃揉了揉眼睛,对孙权说:“主公啊,您哪有那么好的精神,连觉也不睡了。您是否有话要说?”
孙权说:“啊呀,正是这样,我有一肚子话要同你说呢。最近我总在想,现在的东汉王室已是风雨飘摇,全国到处都是一片乱象。我继承父亲、哥哥打下的基业,也想象当年的齐桓公、晋文公一样,成就一番霸业,可我还未想明白到底该如何做,不知道你有什么好主意可以教教我?”
其实鲁肃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只是孙权不问,他也不好主动去说。现在既然主人发话,他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于是胸有成竹地谈起了他的一番战略构想:“从前汉高祖也想尊奉义帝,但未能成功,是因为项羽在掣肘。现在的曹操就是项羽似的人物,您想做齐桓公、晋文公,谈何容易!据我看来,东汉王室想再复兴太难了,而依曹操的实力想除掉他也不可能。对于您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立足于江东,冷静观察天下局势的发展。现在乘着北方战乱不停,您完全可以起兵剿灭黄祖,再顺势讨伐刘表。沿着长江,从东往西发展,把整个长江流域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旦时机成熟,您就建立国号,登上九五之尊,再进而统一天下。也许您就可以成就汉高祖的统一大业。”
孙权听了鲁肃的这番战略构想,兴奋得一下子跳起来,双手一合,向鲁肃深深地鞠了一躬,口里连连说:“谢谢,谢谢!真是高论!”孙权觉得鲁肃的这番榻上对策就象是一盏明灯,把他的心头照得通明透亮,从此他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天,为了感谢鲁肃,孙权给了鲁肃优厚的赏赐,又派人给鲁肃母亲送去衣服、帷帐等物品。
过了些日子,鲁肃突然想起一人,于是他又去见孙权。他对孙权说:“有一个复姓诸葛的人,叫诸葛瑾,字子瑾。原是山东琅琊人,因战乱来到南方,现隐居在南阳隆中。这个人很注重孝行,又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主公可以将他请来,协助您干一番大事业。”
此时的孙权对鲁肃可谓是言无不听,计无不从,听了鲁肃的推荐,当即就表态说:“好!我相信你的眼力,你就代我请他来吧!”
当时的鲁肃只有二十七、八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加上他身上本有一股剑侠之气,因而有的人对他看不惯,这当中就有张昭。张昭是个典型的文人,为人持重,说话、办事中规中矩,因此天性就不喜欢性格外露,行事张扬的人。他对孙权说:“主公啊,鲁肃还是个毛头小伙子,象个楞头青似的,说话、办事一点规矩都不懂,大大列列,一点也不谦虚。这种人还是不用为好。”可孙权相信自己的眼力,决不会看错人。他觉得对于鲁肃这样的大才,没有必要吹毛求疵。于是他对张昭笑笑说:“张师傅,对年青人多担待点吧,不要过分苛求。”
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三年,鲁肃有时在孙权身边为他出谋画策,有时则协助周瑜处理军务,过了几年相对平稳的生活。
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不久荆州剌史刘表病死,由于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关系不好,而长子刘琦又身居外任,荆州的实权都掌握在继母蔡氏和舅舅蔡瑁的手里。刘表虽曾向刘备托以后事,但蔡氏姐弟对刘表之死严密封锁消息,直到蔡氏姐弟胁迫刘琮投降曹操,刘备才得知刘表病故的消息。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刘备寡不敌众,只好往后撤退。当阳一战,刘备更是大败亏损,连家小也丢了。后来一直退到江夏,方才立住脚跟。此时的刘备可说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曹操见刘备退往江夏,又有刘琦在夏口,心中多少有些忧虑。他与众人商议说:“现在刘备已逃往江夏,我担心他与东吴孙权结成联盟,那样势力就会扩大,到时只怕难以收拾。你们看看该用什么办法来破解?”荀攸说:“我想这个事好办。现在正是我方兵威强盛的时候,我们可以派使者将檄文传谕江东,假意请孙权到江夏来打猎,一起活捉刘备,并承诺把荆州的土地分给他,双方建立盟友关系。孙权看了檄文,迫于我们强大的军事压力,就会因为害怕而投降。那样一来,江南的大局不就搞定了吗?”
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议,一面派遣使者传檄东吴,一面率领八十三万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
这时,孙权正屯兵柴桑,听说曹操大军已进至襄阳,刘琮在其母亲、舅舅的挟持下已经投降曹操,因而曹军进展神速,兵锋已直逼江陵,于是赶忙召集文武官员商议如何防守的问题。
鲁肃向孙权建议说:“从地势上看,荆州与东吴接壤,长江靠北而流,外面有长江、汉水,里面有荆山阻隔,可以说就象铁打一般稳固。加上这里土地肥沃,人民富裕。如果我们可以占有它,那就可以成为成就帝王基业的基础。现在,刘表刚刚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历来不和睦,军中的将领也分成两派。刘备本是枭雄人物,为曹操所逼,寄住在刘表那里。刘表因为耽心刘备的能力太强而不敢重用他。假如刘备能够与刘表的两个儿子同心协力,上下齐心,那我们就应加以安抚,与他们结成盟友关系;如果他们内部有矛盾,那我们就另择时机吃掉他们,从而完成我们的大业。请求主公让我代表您到夏口,向刘表的两个儿子表示悼念和慰问,也趁机向荆州方面军中的实力派人物表示友好;同时也游说刘备好好地安抚刘表的部众,大家同心一意,共同来对付曹操。我想刘备是会欢迎我们的做法,并予以接受的。如果我这一想法可以实现的话,天下大事就可好办了。如果我们行动稍许迟缓的话,只怕曹操就会走到我们前面。”
孙权肯定了鲁肃的这一想法,并立即派遣鲁肃前往荆州。
等到鲁肃到达夏口时,曹操的大军已经抵达荆州,并日夜兼程向前挺进。当鲁肃到达南郡时,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而刘备则是一路仓皇南逃,打算渡过长江,逃往江南。鲁肃打听到刘备的行军方向,直接迎向刘备,双方终于在当阳县的长坂坡相遇。
这时,刘备与诸葛亮、刘琦三人也正紧急磋商对策。诸葛亮提出:“曹操的势力太强大了,单靠我们是抵挡不住的,我们不如去投靠孙权,以江东作为我们的后援。让孙权与曹操去对峙,我们则看准备机会,谋求对我方有利的情势。我想这样做是万无一失的。”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建议,也认为是好办法,但又不无耽心,说:“江东方面能人极多,必定有他们的长远打算,只怕难以容纳我们呢?”
诸葛亮笑笑说:“主公,这倒不用担心。现在曹操率领百万大军雄踞江汉一带,对江南虎视眈眈。江东方面也一定明了这一局势。如果江东正好派人来到这里,我与来人一起乘坐一条小船前往江东,凭着我的雄辩口才,一定可以让南军与北军相互对峙。如果南军赢了,我们就与他们共同对付曹操,再设法得到荆州这块好地方;如果北军赢了,我们就乘势过江。夺取江南。”
刘备一听,觉得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于是说:“军师刚才的这番话的确是高论。只是不知江东会派谁来这里?”
正说着,下面的人就来报告说,东吴已派鲁肃来到江夏。刘备赶忙派人迎接,见面后鲁肃直截了当地说明了孙权希望两家联合共同抗曹的意思,又分析了当前局势,表明东吴方面是真心寻求联合,别无他意。鲁肃又问刘备:“您现在想到哪里去呢?”刘备则假意说:“我同苍梧太守有交情,想去投靠他。”
鲁肃听了,摇摇头说:“那只怕不是一条好路子。在我看来,讨虏将军孙权聪明仁惠,敬重贤人,礼遇人才,江南的英雄豪杰之士,都纷纷归向于他。现在已经拥有江东六郡,军队精锐,粮草充足,足够用来干一番大事业。我替您打算,还不如派遣心腹人士到江东去搞好关系,以便共同谋求发展。您说要去投靠吴巨,吴巨是个平平常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地方,早晚将要被人吞并,这种人是不值得您去投靠的。”刘备听了非常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周瑜的朋友,想必您也不陌生吧!”于是双方初步达成盟友关系。刘备又按照鲁肃的意思,进驻到鄂县的樊口。诸葛亮也同鲁肃一起渡江来到柴桑。
就在鲁肃回到柴桑时,曹操正好派人送来一封书信。信中说:“前些时候我奉朝廷的诏命率军南下,讨伐有罪之人。荆州的刘琮一看形势不对,赶忙投降了。现在我手下已有水军八十万,想与将军在吴地飞鹰走马,猎杀狐兔,不知将军有没有兴趣?”看着看着,孙权拿 信的手都发抖了。当他把信给文武官员看时,一个个都变了脸色。
张昭作为文臣之首第一个表态说:“曹操嘛,本就是一只豺虎,又挟有天子名义来征讨四方,动不动就说这是朝廷的意思。因此,如果我们现在去对抗他,那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何况在我看来,将军能够拿来对抗曹操的,无非是长江这一道天然屏障。如今曹操已经占有了荆州,同我们一样拥有了长江的地势。刘表辖下的水军,大小船只数以千计,曹操接管以后,沿江摆布水军,岸边还有强大的陆军,可谓水陆并进。这么一来,长江这一天险曹军与我们已是共享,而双方实力的大小又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我看来我们还是投降为上。”孙权听了也不说话。张昭又接着说:“主公不必有什么疑虑了。如果投降的话,则江东的老百姓就可平安无事,您也可以保住江南六郡。”孙权还是低头不语。
过了一阵,孙权起身更衣,鲁肃紧紧跟在后面。孙权看见鲁肃的举动,知道他有话要说,于是就握着鲁肃的手说:“鲁肃,你想说什么?”
鲁肃这才开口说话:“主公啊,刚才大家说的对您是大大不利呀。以我看,文武官员谁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只有您不能投降曹操。”
孙权觉得这话有点奇怪,就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呀?”
鲁肃说:“主公,您好好想想:象我鲁肃这样的人投降曹操,他少不了让我回到地方上,做个州郡长官。如果您投降曹操,您能到哪里去呢?论地位,最多给您封个侯,给您一辆马车,一匹乘马,跟随数人。您还能南面称孤吗?刚才大家说的,实际上都是为自己打算。您千万不能听呀!因此您该早点拿定主意。”
听了鲁肃的这席话,孙权深有感触,不由得叹道:“刚才大家的的议论,实在让我太失望了。你的话说中了要害,与我的想法正好相同。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呀!不过,曹操前不久收编了袁绍的部队,最近又得到了荆州刘表的部下,他的势力确实太强大了,只怕我们抵挡不住啊!”
鲁肃说:“早两天您派我到江夏,我已经把诸葛瑾的弟弟诸葛亮带过来了。对于曹操的实力到底如何,您不妨去问问他。”孙权问:“卧龙先生真的在这里吗?”鲁肃回答说:“就在宾馆中休息呢。”孙权说:“那好。只是今天天色已晚,今天去见不大方便。等到明天我把文武官员都召集在大厅上,也好让他见识见识我江东的人才,然后大家一起议事。”
既然孙权这样说,鲁肃也不好勉强,于是只好一个人去向诸葛亮打招呼。
第二天一大早,鲁肃就来到了诸葛亮住宿的宾馆。他一见孔明就叮嘱说:“等下你去见我的主人,千万不能说曹操的兵如何多啊!”诸葛亮笑着点头说:“你放心,我不会乱说的,我会见机而行,决不会说错话。”
见孔明这样说,鲁肃也就放心了,于是带着孔明来到议事大厅。孔明初来乍到,觉得还是应该以礼相见,于是就一个个询问、致意。可江东的人却不那么客气,他们见诸葛亮年青,觉得再聪明,但学识决强不到那里去。为了刹刹诸葛亮的威风,使他无从开口当说客,刚刚叙礼完毕,他们就摆起了龙门阵,打起了车轮战。前后有张昭、虞翻、步骘、薛琮、陆绩、严峻、程秉等人依次发难,想给诸葛亮难堪,可最后的结果却一个个败下阵来。后来黄盖出面,这场唇枪舌剑才算收场。
黄盖、鲁肃都是主战派,本就瞧不起那些主张投降的人,因而觉得刚才的争论都是徒费口舌,毫无意义,于是赶忙带着诸葛亮离开议事大厅,去见孙权。
虽然诸葛亮事先已向鲁肃表明态度,但鲁肃仍旧不大放心,于是又一次叮嘱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刚才同你说的,可千万不能忘记啊!”孔明点了点头,也未说话。
过了一阵,三人一起来到孙权议事的内堂。孙权也很客气,亲自走下阶梯来迎接孔明,说话、举动都显得有礼有节。双方行完主客之礼,孙权请孔明坐下。其他的文武官员分两排站着,鲁肃则站在孔明身边,要看他怎样讲话。
这是孔明第一次见到孙权,免不了仔细打量一番。就见孙权蓝色的眼珠,紫色的须髯,的确是一副奇特的相貌,孔明心想,这种人往往性情高傲,一般的游说难起作用,只有用激将法激发他的意志与信心,于是故意夸大曹操的实力,要孙权审时度势,及早投降,把孙权气得脸色大变,结果是拂袖而入。
鲁肃见孔明根本不守信诺,讲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意思,心里不免也动了气,于是责怪孔明说:“先生为什么讲出这么一番话来?还好在我的主人宽宏大度,不当面指责你。你刚才说的简直就是藐视我的主人!”直到孔明说明他并非有心要气孙权,只是要试试孙权的气量而已,又向鲁肃表明他自有办法对付曹操时,鲁肃才改变态度,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并转身进入后堂再去见孙权。
鲁肃对孙权说:“主公,孔明并非有心要气您,只不过要看看您的气量如何。从他的话里可以看出,他是有办法对付曹操的,只是要您放下身段向他请教。”
孙权一听,心想原来如此啊,为了对付曹操,我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于是也转怒为喜,又同鲁肃一同出来见孔明。先是向孔明表示嫌意,继而又邀请孔明进入后堂,设宴款待。正是在鲁肃的斡旋之下,孙权与刘备之间的合作才有了转机。孔明向孙权分析了曹军的实际情况,指出曹军的弱点所在,认为孙、刘联手打败曹操是完全可能的。孙权听了孔明的这番议论,不觉信心大增,当面向孔明表示,他已下定决心,要与刘备联手,共商破曹大计,并要鲁肃向文武群臣宣示他的抗曹态度,又让鲁肃护送孔明回旅馆休息。
可孙权手下的文臣武将与他的想法并不一致,面对曹操的百万大军,绝大多数人都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个时候去与曹操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因而都一力主张投降,其中又以文臣之首张昭最为突出。

                   第八篇:话鲁肃:战略眼光与君子风度(二)


张昭听说孙权因孔明的一席话而主张武力抗曹,不由得发急了。孙权一出来,他就迎上去说:“主公,您上了孔明的当了!孔明鼓动您武力抗曹,完全是为了刘备。您想想,此时的刘备被曹操逼得一退再退,连立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孔明要您与刘备联手,可刘备那点力量能干什么!还不是要您为刘备火中取栗,为他赢得喘息机会!主公,您再想想,就算我们两家联手,那结果又能怎样?袁绍那样强大,不是照样被曹操吃掉了吗?当初袁、曹对峙时,袁强而曹弱,谁都认为曹操必败无疑,可结果却是袁绍输了个干干净净。现在的曹操同当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他拥有百万之众,又是水陆并进。就凭江东这点人马,还想去救刘备,那就象抱着干柴去救火呢!”
孙权听了张昭的一席话,也觉得无从反驳,只好沉默不语。
张昭刚说完,顾雍又接着说:“主公啊,您千万不能上孔明的当!孔明的目的无非是要借我们江东这点兵力去对抗曹操,您干吗要为他人去火中取栗呢?您还是听听张子布的话吧。”
孙权仍旧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张昭等人见孙权无言以对,觉得他们的话起了作用,也就不再说什么,过了一阵,也就纷纷退出。
鲁肃当时也在场,见孙权不讲话,他也觉得不便说什么,但又实在不放心,于是等张昭等人一走,他也就跟着孙权进入后堂。见当时没有别的人在场,他便直截了当地对孙权说:“刚才张子布又劝您不要动兵,一力主张投降。他们的动机无非是为了保全妻子、小孩,不过是为自己打算罢了。您千万听不得!”。孙权一边听着,一边沉思,并未开口说话。
鲁肃见孙权态度暧昧,心里实在担心孙权会产生动摇,于是直率地说:“主公啊,您千万不能犹豫;否则,您就会被张昭等人害了!”
孙权见鲁肃老逼着他表态,只好说:“子敬啊,您别急,您还是让我考虑考虑吧!”
此时的孙权实在不容易下决心。回到家里以后,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老是在房里走来走去。母亲吴国太见孙权这个样子,免不了问孙权:“什么事情让你心事重重,竟然寝食难安?”孙权见母亲发问,只好实话实说:“现在曹操的大军驻扎在江汉一带,随时都可能挥兵南下。我与文官武将们商议如何应对,结果是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武力对抗,两种意见针锋相对。面对这一情况,我也实在犯难:要打嘛,又耽心寡不敌众;要投降嘛,又怕曹操容不下我。因而实在拿不定主意。”
听了儿子的这番话,吴国太也不多说,只是提醒他说:“你难道忘了我姐姐临终时的嘱托吗?她当初转述你大哥临终时的话是:如果内部的事情决断不了,你可以询问张昭;如果对外的大事决断不了,你可以请教周瑜。既然如此,你何不把周瑜请来,问问他的意见?”
就是这番话让孙权如梦初醒。他一拍额头,说:“啊呀,您提醒得太好了,我一时糊涂,竟然忘了周瑜。真该死!”于是立即派人去鄱阳湖请周瑜来议事。
自讨伐黄祖之后,因周瑜担心刘表会随时来替黄祖报仇,作为东吴的大都督,他知道双方的优势均在于水军,水军的战斗力如何将直接决定双方的胜负,因此他亲自前往鄱阳湖,对东吴水军进行严格而系统的训练。不过,他一边训练水军,一边也时刻关注着大局。听说曹操率大军南下,大有吞并江南之意,他估计东吴的文武官员面对这一局势必然会有意见分歧,于是他将训练水军的事稍作交待就立即动身回柴桑。因此孙权派出的使者尚未出发,他已经先到了。
因为他与鲁肃的交情最深,因而他首先去见鲁肃。俩人一见面,鲁肃立即将这边的情况向周瑜作了详细的叙述,并表示了他的焦虑心情。周瑜安慰他说:“子敬兄,您不用担心,是降是战,我心里早有主张。现在请您把诸葛亮请来,我要听听他的意见。”
听说周瑜回来了,东吴的文武官员都来拜会他,对于和战的问题也各陈己见。周瑜也不急着表态,只是含糊应对。
接着鲁肃携同诸葛亮来见周瑜。周瑜考虑到诸葛亮是客人,接待方面还是很客气。可俩人毕竟都是智谋之士,都有点下意识地斗斗智慧,而不愿意一下子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直到诸葛亮故意说只要江东方面舍得将二乔送出,即可化解这场战争,一下子把周瑜激得七窍生烟,周瑜这才表明自己武力抗曹的想法。然后三人商量着如何第二天说服孙权。
在第二天的议事会议上,周瑜驳斥了张昭等人的投降意见,又向孙权详细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态势,特别是指出曹操这次的用兵江南犯了兵家四忌,坚定地表明了打败曹操的信心,从而使孙权对武力抗曹有了足够的信心。
接着,孙权便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征调三万大军,会同刘备,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
由于周瑜采用反间计除掉了北军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又以苦肉计骗得曹操的信任,使黄盖得以诈降,从而接近曹操的水军,然后借助冬季少有的东南风,火烧曹军,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打破了曹操平定江南的如意算盘,稳定了江东局势。
赤壁之战,周瑜是东吴主帅,组织、指挥全由周瑜负责,但鲁肃作为赞军校尉在筹划方略、协助周瑜处理军务方面也出力不小。因此孙权特别看重鲁肃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和功绩。大战一结束,周瑜命鲁肃第一个回南柴桑向孙权报捷。孙权听说鲁肃将回,特意安排文官武将列队欢迎。当鲁肃前往内阁拜见孙权时,孙权竟然亲自骑马到外面来迎接鲁肃,一见到鲁肃便赶忙下马,向鲁肃施礼,并对鲁肃说:“子敬啊,我特地下马迎接你,对你也算够尊重了,你是否感到荣耀呢?”鲁肃听后,快步上前说:“主公啊,那还不够啊!”在场的文武官员一听,都大感错愕。等到大家都坐好了,鲁肃这才慢慢地举起鞭子说:“主公,我刚才的话还未讲完,我并非要主公给予我个人多大的荣耀。我的心愿是希望有一天主公能登上至尊之位,您的威德能够遍布四海,整个九州大地都在您的掌握之中,成就帝王之业,那时再用安车蒲轮来征聘我,我才会感到心满意足!”孙权听了又一次为鲁肃目光的远大而深感欣慰,禁不住鼓掌大笑。
在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周瑜鉴于诸葛亮的杰出智谋,深深感到诸葛亮的存在对东吴是个潜在的巨大威胁,因而先是想通过诸葛瑾的关系把诸葛亮争取过来;争取不成,便想干脆除掉诸葛亮。鲁肃的想法与周瑜不同,他从大局出发,觉得刘备的存在对曹操至少可以起到牵制的作用;同时,他还认为孙、刘联手,共同抗曹总比东吴方面单独对抗曹操好得多,因此他坚决反对不顾大局、只图一时痛快,用不光彩的手段除掉诸葛亮、刘备的短视行为。
例如当周瑜派诸葛瑾前去说服诸葛亮归顺东吴而未获成功时,周瑜竟不住恼羞成怒,当即对鲁肃说:“诸葛亮既然不知趣,不愿为我所用,干脆把他杀了算了。”鲁肃立即反对说:“那可不行!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也是我方与刘备达成联合抗曹的时候,如果杀了诸葛亮,不仅曹操方面会看笑话,而且孙、刘联盟马上就会解体。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们决不能干!”
赤壁之战后,刘备向朝廷上表,请求策封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对此多少心存感激,因而在刘琦去世后,他也立即上表朝廷,请求授刘备以荆州牧。在周瑜夺得南郡以后,他又命令周瑜将汉水以南的土地分给刘备。这个时候的孙、刘关系称得上是蜜月时期。连曹操在见到孙权送达给朝廷的表章后都免不了心惊胆跳,连手上拿的笔都掉到了地上,足见孙、刘联合对曹操的震动。
后来曹操也来了个反制行动,在周瑜夺得南郡后,他以朝廷名义实授周瑜为南郡太守。这一招果然管用,周瑜在得到南郡太守的印信后,立即就与刘备翻脸,要求刘备将汉水以南的土地还给他。刘备不干,又诉诸于孙权,孙权为了维持两家关系,写信给周瑜,制止了这一不理智的举动。
刘备虽得朝廷授于荆州牧,但却是个空架子,荆襄九郡大都控制在周瑜手里。后来刘备写信给孙权,要求总督荆州事务,周瑜是坚决反对的,可鲁肃却从大局出发,力劝孙权将荆州暂借给刘备。他对孙权说:“主公,我们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必然对我们感恩戴德,这样一来,两家的联盟也就更加巩固了;何况有刘备在前面挡着,曹操如果要南下用兵,我们也就多了一重屏障。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做呢?”为了促成此事,鲁肃还甘冒风险,作为中人在借约上签字。
后来,刘备的甘夫人去世,内室无人。孙权为进一步巩固联盟关系,主动向刘备示好,邀请刘备前来东吴结亲。可周瑜却不那样想,在他看来,刘备的存在对东吴始终是个威胁,何况刘备手下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熊虎之将、诸葛亮这样的智慧精英,时间一长,一旦刘备羽翼丰满,就将与东吴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于是他上书孙权,要求趁着刘备来吴的机会,将刘备扣留在东吴,把他与关、张、孔明分开,这样就可免除后患。谋臣吕范也建议孙权将刘备留在南徐。但鲁肃却一力反对这样做,他对孙权说:“首先,两家结亲本是好事,一旦将刘备扣留在南徐,那么亲家就会变成仇家;其次,曹操随时都在准备报仇雪耻,如果刘备不回荆州,荆州人心无主,实力必然受到损伤,一旦曹操南下,局面可就危险了;再者,这样做既有背礼仪,也不合道德。主公啊,您千万不能把刘备扣留在南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本就出于好心,经鲁肃这么一说,更觉得扣留刘备的事于情于理都做不得,于是还是按照礼节将刘备与妹妹孙尚香送回荆州。
建安十五年,周瑜又与甘宁联名上书孙权,要求越过刘备向西进兵,攻取巴蜀。此事虽也得到孙权的同意,但孙权并不知道周瑜的内心想法。实际上,周瑜表面上是说代刘备攻取西川,并以此为嫁妆,将西川送给刘备,以此换取荆州,而骨子里是要来个假虞灭虢,在路经荆州时,乘着刘备出城犒军时没有防备,一举将他拿下,然后乘势夺取荆州。出于对鲁肃的信任,周瑜也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鲁肃,鲁肃虽未明确反对,但心里总觉得这样做有背道 义。因此,后来周瑜因病死于巴丘,鲁肃接替他做了东吴的大都督,驻兵陆口,他也想尽早从刘备手里拿回荆州,但他是明讨明要,有理有节,而不象周瑜那样耍阴谋、施诡计。
建安十五年,周瑜在领兵进军西川途中病逝于巴丘。他在写给孙权的遗书中郑重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大都督之职。信中说:“鲁肃为人忠诚,一片丹心。遇到大事有主意,完全可以代替我。”孙权遵循周瑜遗命,授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之职,统领东吴水陆大军。孙权又把周瑜手下四千多人,四个县的封地,一并给了鲁肃。
鲁肃虽不象周瑜那样才华横溢,英气逼人,但他为人持重、严谨,又有一种礼仪彬彬的君子风度,因而特别受人尊重。他接替周瑜统兵后,先是驻扎在江陵,后改驻陆口。由于他在辖区风恩威并施,颇得人心。他手下的士卒很快就增加到一万多人。
孙权对鲁肃的干才本来多少有点疑虑,现在见鲁肃治军有方,治民有序,是个不可多得的干才,不久即任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职衔同于周瑜。建安十九年,鲁肃随从孙权出征皖城,大败曹将朱光。因鲁肃随征有功,孙权授他为横江将军。
鲁肃很有识人的眼光。他因与风雏先生庞统相识,深知庞统有军政大才,认为人才难得,便将他推荐给孙权。但因庞统其貌不扬,加上说话不够谦谨,因而不惹孙权喜欢,而庞统也不屑于为孙权所用。鲁肃一方面为孙权失去这一杰出人才而遗憾,另一方面又继续为庞统寻找出路。在刘备攻取零陵郡后,鲁肃把庞统推荐给了刘备。但庞统本就生性高傲,他不愿意凭借熟人关系而得到重用,与刘备初次相见时,并未把鲁肃的推荐信拿出来,而是故伎重演,再次在刘备面前显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这么一来,庞统给刘备的第一印象就与当初留给孙权的第一印象完全一样,同样惹得刘备不高兴,于是打发庞统到零陵郡的耒阳县做了县令。庞统心里有气,也懒得去处理县务,而是天天喝酒、睡觉。刘备听到反映后,一气之下,就把庞统的县令给撤了。可事情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刘备得知庞统是个大才,于是把他请到荆州,亲自向他赔礼道嫌。这时庞统才把鲁肃的推荐信拿出来。刘备一看,鲁肃在信中竭力称赞庞统的才能,说:“庞士元绝非管理一个小县的小才,您应该把他留在您的身边,做个治中、别驾什么的,才可让他施展才华。”诸葛亮也一再向刘备说明庞统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刘备这才任命庞统为治中,与诸葛亮同时担任军师中郎将。
又如江东四杰之一的吕蒙,原来生性粗豪,不喜欢读书,后来经孙权的教诲,吕蒙一改以往的习惯,勤奋读书,大有长进。鲁肃原来也认为吕蒙是个大老粗,有点瞧不起他,不愿意与他多来往。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治所浔阳,两人相见,相互交谈。鲁肃一听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说:“您现在的才识、智略,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也不无自豪地说:“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老兄您理解这句话的含意未免太晚了点!”鲁肃不仅当即向吕蒙表示了嫌意,还亲自到吕蒙家里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俩人从此结为朋友。
自鲁肃代周瑜领兵后,驻兵陆口,刘备方面关羽总督荆州,双方的疆土犬牙交错,免不了闹些磨擦。而关羽又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对东吴的人更不放在眼里,开口闭口骂东吴人为“吴狗”。唯独对鲁肃还算尊重,不敢过分放肆,因而俩人虽然隔江相持,气氛有点紧张,但因鲁肃处理事情总能从孙、刘联盟的大局出发,当忍则忍,当让则让,因而双方的关系大体还算稳定。
当然东吴的退让也是有限度的。当初刘备请求东吴借荆州时,东吴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刘备一旦取得西川就得将荆州归还给东吴。可后来刘备却以西川的刘璋乃是同宗,兵进西川不合道义为由拒绝征蜀;而当东吴体谅刘备的难处,希望由东吴代取西川,只是兵进西川时要借道刘备的地盘,但刘备又坚决不干。可当孙瑜率兵退回江东时,刘备却又突然改变主意,举兵入川,孙权自然大为生气。特别是当刘备业已取得益州,东吴方面如约讨要荆州时,刘备又自食其言,说什么要等他取得凉州后方可归还荆州。孙权大怒之下,就派人前往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接管这三郡的治理,但关羽又强行将东吴派出的人驱逐。孙权忍无可忍,才调集吕蒙部协助鲁肃军事对抗刘备。
借荆州给刘备本是鲁肃的主张,如今刘备却自食其言,出尔反尔,一拖再拖,鲁肃的脸上实在挂不住了,于是相约与关羽在益阳相见,准备从道义上谴责关羽。鲁肃手下的将领都担心关羽用强,对鲁肃的安全带来危险。但鲁肃却毫无畏惧,说:“事情到了今天的地步,我必须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刘备本就辜负了国家,行事是非不清,难道关羽还敢再度蛮干吗!”于是双方约好相会地点,各自的军队都摆列在百步以外,与会的将领只许佩带短刀。
相见后,鲁肃先开口说话,他指责关羽不该强行阻拦东吴方面收回三郡。关羽则辩解说:“子敬先生,您说的只是一面之理。想当初赤壁之战,我的主人左将军刘备也亲历战事,冲锋陷阵,难道一点功劳也没有吗?难道不该得到土地吗?区区三郡,你们还要派人来接管!”鲁肃则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您说的不对!想想当初您的主人刘备大败于长坂,你们的军队所剩无几,已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一点抵抗的勇气都没有了,准备远窜苍梧,根本就未想到还有今天。我的主人可怜刘备寄身无所,不吝惜土地和人民,把荆州借给他,让他渡过难关。可刘备到头来却虚情假意、恩将仇报,根本不去想想我方的恩惠。更令人气愤的是,你们已经取得了西川,却还霸着荆州不还!对于你们这种言而无信、恩将仇报的行为,即使是凡夫俗子也忍受不了,何况我主孙权还是当今英雄呢!我听说过分贪婪的人必然会背弃道义,而这就一定会成为祸端的开始。您身肩重任,却一点也不明白道理,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处理事情,用道义来强大自己。说实话,就您那点兵力实在是不堪一击,如果您还要恃强力争的话,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古代兵书上说军队打仗如果违背了道义就会失去战斗力,您这样勉强行事,只能于事无补。”鲁肃越讲越气愤,脸色也越来越冷峻,讲到后来几乎是在呵斥关羽了。
面对鲁肃的疾言厉色,理直气壮,关羽无言以对,只好起身说:“这是国家大事,您跟我说没用,您还是去找我哥哥吧!”又以眼色示意手下快点离开。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大举进攻汉中张鲁,刘备担心一旦张鲁抵挡不住,曹操就将乘机入川,那时西川也就难保了,于是主动派出使者前往东吴,请求重新和好。孙权也见好就收,派出诸葛瑾入川,寻求再度结盟。刘备在这种情况下,才主动提出将荆州所辖土地一分为二:以湘水为分界线,东面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东吴,西面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归蜀汉。这样,蜀汉与东吴才有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故,终年四十六岁。孙权亲自为他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继承鲁肃之职,驻屯陆口,一改鲁肃和蜀抚关的策略,与曹操联手,对关羽前后夹攻,导致关羽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临沮,蜀汉关系完全破裂,刘备一怒之下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这就是著名的彝陵之战。
也就在这一年,吕蒙在袭取荆州后不久即染病而亡。孙权在一次与陆逊的谈话中评论周瑜、鲁肃与吕蒙三人的长短,虽然对鲁肃劝他将荆州借给刘备有所不满,认为这是鲁肃的一短,但对鲁肃的总体评价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将鲁肃同汉光武帝的开国元勋邓禹相比,可谓别具慧眼。他说:“周公瑾当初邀请子敬来江东,把他介绍给我,我同他闲聊时,他立即就跟我谈论如何建立帝王之业,这是他让我第一次快慰的。后来曹操因为得到荆州刘琮的力量,大势声张说他率领水陆大军几十万征讨江南。我让众将们发表意见,询问他们有什么好办法,却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克敌之策。而张昭、秦松等人都说应该派遣使者迎降曹操,只有鲁子敬对这些投降言论予以反驳,劝我立即把周瑜召回来,把东吴的水陆大军都交给他,让他率领军队对抗曹操,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这是让我第二次感到快慰的。后来他劝我把荆州借给刘备,这是他的一大短处。但这一短处并不足以损伤他的两大长处。从前周公对人不会求全责备,因此我对鲁子敬忘记了他的短处,而看重他的长处,我常常把他比作是东汉初年的邓禹……鲁子敬这个人治理军队很有一套,驻军扎营,都能令行禁止,边界事务也处理得井井有长,在他的辖区内民风整肃,路不拾遗。他那套办法的确值得称赞。”


2#
发表于 2009-1-16 1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2 编辑 <br /><br />移到连载版。

3#
发表于 2009-1-16 2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2 编辑 <br /><br />哎呀兄弟,问好!
这个是第八篇!前七篇呢?
这里是长篇连载,欢迎光临!都贴上来吧!

4#
发表于 2010-11-23 20: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2 编辑 <br /><br />屏蔽4楼广告!

5#
发表于 2010-12-31 1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6-9-2 12:52 编辑 <br /><br />屏蔽8楼广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00:05 , Processed in 0.09915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