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73|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麦子回村的日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1 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月里,一阵雷雨之后,彩虹挂在村庄的上空,在山里等的焦急的麦子成熟了,踮起脚尖向村里张望,就像渴望回娘家的出嫁的闺女。呆在大杨树枝头的高音喇叭,就像喜鹊一样叫了,没有唱《红灯记》,也没有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传来的是队长粗哑的的声音:“各家各户磨镰刀,明天去红山头割麦子。”男人就喊着女人做饭,自己却拿着磨刀石和镰刀往外走。一大群人聚在门口的大榆树下面;镰刀在磨刀石上欢快的叫着,锈迹哗哗的脱落,镰刃上闪出日子一样锋利的亮光来。月亮上来了,偷偷的站在大榆树的枝叶间,红着脸看着一个村子的喜庆。


   满天还是守夜的星星,不眠的虫子在房前屋后断断续续的叫着。队长爬起来摸摸眼窝,看看斜挂在天空的北斗七星,就站在村头的高地上吆喝了。队长的声音一高一低,却雄壮有利,扑楞楞撞向各家各户的窗口去;村子里的狗也就不失时机的叫起来,圈里的牲口也忍不住应和一声。村人们就爬起身,捣捣眼窝,往外走。山是黑郁郁的,树是黑郁郁的,路是黑郁郁的,人和牲口也是黑郁郁的;只有镰刀碰到镰刀的声音是尖利的银白色。露水打进裤脚,有人尖锐的惊叫一声。像要惊破黑沉沉的夜幕。


    天边露出了鱼肚白,田地到了,麦子在农人的眼前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就像刚刚揭去盖头的新娘子。地埂上的麦子长势好,生得俊俏,队长的眼里堆的是笑容,村人的眼里堆的也是笑容;地埂下的麦子长得不好,一副营养不良的糟糠样,队长皱起了眉,村人们也皱起了眉。


    不需要分配,男人一块地,女人一块地,大家主动走到麦垄里去,人是很多,但淹到那么厚实的麦垄里,却显得无足轻重,站在远处就看不见人影。到处是镰刀切向麦子时欢快的声音,就像牛儿啃青的声音。不一打功夫,一大块麦地就像一只肥羊被剪去了羊毛,身驱瘦削下去,露出坑坑洼洼的丑陋来。刈割的麦子倒下去,安静从容的睡在大地上,就像云朵睡在天空上,羊儿睡在草地上。最忙活的要数队长了,扑在前头,匆匆忙忙割一会儿,就要站起来,这儿看看,那儿看看。有谁偷懒了,吆喝两声;有谁割过的地方麦穗子掉的多了,也要吆喝两声。被吆喝的人不满队长,嘟噜几句,队长听见了,骂一句:“这样干活,就吃屎去!”大家就回敬队长一句,“你才去吃屎!”骂过了,忙忙的补救刚才的活计;队长也不生气,继续到其他地方吆喝。太阳升高了,阳光像麦芒一样刺向人的背上,肌肉火辣辣的痛;不争气的汗珠子从汗衫里渗出来、从额头上流下来,人的身子像山谷都成了水的源头。站起身来的农人抬头看在中天里笑的日头,没有看见日头,却看见了一把把射下来的金箭,刺花了眼睛;脱下身上的汗衫,周身乱擦一通,然后撇到地头去。男人越割,身上的衣服越少,最后就剩下一身黝黑的皮肤,无法脱下来撇到地头去;女人越割身上的衣服越少,只剩下最后一件衬衣,映着凹凹曲曲的身子和身上渗出的水。


    麦子黄澄澄一浪浪从山的这头涌到山的那头去,就像远在天边的大海。胡麻开花了,泛着淡紫色的光芒,就像谁家清纯的小妹妹。玉米长高了,挺起了装满乳汁的胸脯,就像电影里出现的女兵。各色的野花在地埂上尽情的争奇斗妍。最不安分的要数那些躲在田野里的小音乐家蝈蝈了,它们组织起了豪华的乐队,在山野里尽情的演奏,如水的音乐就在山野里喧哗。那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带点忧伤;时而仿佛要和白云蓝天去亲近,时而又仿佛是一个人的浅唱低酌;不倦的音乐的河在大地上流淌,快要淹没地里收割的农人和整个山野了。


    该到歇缓一下的时候了。队长吆喝一声,有的人就像打过仗之后的残兵败将,顺势躺在麦茬上,也不知道疼;有的人去地头去找干粮袋子,一边嚼着食物,一边说些连荤带素的话,惹得那些姑娘媳妇赶快背过身去;有的人看到麦子收割之后露出的水灵灵的苦苣菜,忘了什么叫疲乏,一朵一朵拔出来,放进自己的篮子;还有那些奶孩子的年轻媳妇,一放下镰刀就匆匆忙忙顺山路往家赶。这时候最忙活的要数记工员,坐在地上,把一个本子摊放在膝盖上,招呼人们来记工分。对面山坡上,有个女人在放牛呢;有汉子就伸着懒腰就朝对面吼一句山歌:“玛瑙哥哥的好心肠,白面馍馍裹蜜糖”;对面的女人银铃一般的笑了,回应一句:“玛瑙哥哥的好心肠,你的馍馍我吃点”。大家听见了,就都笑。


    满地的阳光还那么狠毒,像火一样燃烧,队长又吆喝着要干活。有人就骂队长:“这贼杀的,不让人休息!”队长站在高地上吆喝:“大家加油干,麦子割过了,明天咱们就碾麦子,让大人小孩都吃上一顿白面饭,吃上一块白面馍,都解解馋!不然‘黄团长’把心都粘蠢了!”大家的兴趣就来了,笑骂着 ,“你这个吝啬鬼,没那么大方!”,“这贼杀的还差不多!”又纷纷拿起镰刀往麦垄里赶。


    麦子从山里下来了。山路上就有了电影里通常有的老百姓支援前线的情景,男人、女人、老人、刚会干活的孩子撒了一路,从山上延伸到山下。谁都不闲着,有人挑,有人背,麦子在农人的肩膀上笑着、颠着。连那些牲口也不能闲着,伙在人群里,背上是一捆一捆沉甸甸的麦子。有一棵大树在崖畔撑起一片荫凉,好像是一把救命的稻草;看到的人匆匆忙忙往那儿赶,歇息下来的人比大干部睡在他们家的沙发上还舒服。


    麦场里,麦子涌进来了,到处都是欢快的麦捆各式各样的姿势。麦场的一角,一群个汉子在码麦垛。麦垛越长越高,能看见村子的全景了。下面的人往上撂麦捆,一声“嗷吆上——”一捆麦子就划一道美丽的弧线飞上去,上面的人接住了,吼一声:“上来了——”下面的人接住话音,应和一声:“蒸馍馍泡肉汤!”欢快的声音穿过场边的老杏树,向远方飞去,对面的崖路石这下欢快了,学着人的声音大叫,“嗷吆上——”“上来了——”“蒸馍馍泡肉汤!”人石声音相混,分不清哪是人的声音,哪是崖路石的声音。麦场的中间,一些麦子沉静的睡在地上,一些汉子吆喝着牲口在一圈圈的转动,碌砫在慢悠悠的唱着自己的歌。站在旁边的队长不断的指挥着,又忍不住不断的拨开麦杆,看看下面的粮食,脸上有着忽阴忽晴的变化。


    上灯了,村子里大多数人家点上了煤油灯,麦场里却亮起了几盏明晃晃的百瓦灯泡,照的到处是一片亮光;这样的日子不常有,除了乡村电影放映的日子,剩下来的就只有这收麦的日子。码麦垛的还在码麦垛,碾麦子的还在碾麦子,簸粮食的女人们围成一个圈还在忙碌。有人就叹息:“孩子多,工分少,恐怕今年的粮食又不够吃!”有人就应和:“你叹息什么,四个劳力还怕分到的粮食少;我们两个劳力,另一个还经常生病,那我们还不都饿死?”队长吆喝着大家干活,也在心里掂量着:“今年要有多少的麦子交到城里的粮库里去?一个工分分多少粮食?”孩子们却不管这些事情,吃了今年第一顿白面饭,有的是劲头儿,在新翻出的麦草里扎跟头,在麦垛与麦垛之间捉迷藏;更有一群孩子把玩耍的场地扩散到整个村子里去,当“特务”的偷偷的躲在树后、土墙根探头探脑,另一群吆三喝五的到处找“特务”。月亮上来了,悄悄爬上树梢头,看着孩子们的欢乐,笑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大雪飞扬 于 2009-2-11 14:42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4:44 | 只看该作者
到小说版溜达了几天,今天再来散文版看看,人气真旺!
3#
发表于 2009-2-11 15:0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具有跨文体的韵致。生动鲜活的场景,大含细入的描写,那些拟人化的笔触,将忙碌收割的情景自然而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人物动作以及对话都是朗朗凯凯的。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文字里赋予了深邃而丰富的情感,有经得起摔打的结实筋骨。好文,精华鼓励!
4#
发表于 2009-2-11 15:23 | 只看该作者
好笔力!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9-2-11 15:4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写得好鲜活。像水洗过的一样。现在看惯了一些老调的,见怪不怪的,就 想看到一些新鲜的文字。
  文章的场景、人物、心埋描写都十分鲜活。特别是文字的选用,都让人耳目一新。
  如果归纳一个字,就是“新”。
6#
发表于 2009-2-11 16:42 | 只看该作者
笔触质感,对生活场景的描述生动活泼,显然,这样的手法,对于烘托主题,映衬欢快的氛围而言是比较妥帖的。欣赏作者的文笔和由此而让文章散发出来情感元素,问好朋友!
7#
发表于 2009-2-11 16:46 | 只看该作者
标题就吸人眼球,再看文章,劳作的场景,情趣盎然,出手不凡啊.
8#
发表于 2009-2-11 16:50 | 只看该作者
一篇跨文本写作的美文.情景交融,欣赏!!问好您
9#
发表于 2009-2-11 16:56 | 只看该作者
美好的集体劳动场景,人多力量大在哪个年代充分显现。今年又旱了,可我们用来灌溉的设施都是哪个年代修建的,包产到户的小农经济模式只有自私和狭隘流荡在乡村。问好作者,为你有过哪个经历而赞叹。
10#
发表于 2009-2-11 20:49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
问好!
11#
发表于 2009-2-11 21: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好文,支持精华鼓励。
12#
发表于 2009-2-11 21:36 | 只看该作者
再读,热火朝天的割麦场景,更喜欢最后:月亮上来了,悄悄爬上树梢头,看着孩子们的欢乐,笑了。精辟!
13#
发表于 2009-2-11 22:06 | 只看该作者
现场感很强的文字,把偶又带回了三十年前的麦收季节。问好。
14#
发表于 2009-2-12 00:25 | 只看该作者
提读下。问好!
15#
发表于 2009-2-12 09:18 | 只看该作者

读大雪飞扬散文《麦子回村的日子》

  麦收的场景,写得鲜活,这是记忆和文字对于乡村历史的折射,一个村庄的麦收季节,在作者质朴的回顾与细腻描写之下,剥落尘埃的粉尘呼之欲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30 20:42 , Processed in 0.05496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